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自己的單位或事業群要被裁撤了,下一步該怎麼辦?讓自己不再只能坐以待斃的系統化做法

Alex,我們公司很可能會裁撤我現在待的這條產品線,整個事業群都可能會消失,我接下來該怎麼辦?」凱文六神無主的這樣問我。


很多人以為我見多識廣,就常常來問我一些涉及判斷和決定的問題。其實,我很少建議別人應該怎麼做。我常常這樣跟人家說,我可以協助你推敲該如何達到一個特定目的的方法,但我不喜歡對任何人設定的那個目的妄做評論,因為你有你的決定、我有我的決定,而我的決定肯定沒有你自己的來得好,因為那是你的職涯和人生。

不過,我和凱文聊了一聊後,我發現他或者很多人的問題癥結不在於該做出什麼決定,而在於不知道自己該怎麼產出一個攸關未來發展的決定。所以,藉著他的這樁實例,我也分享一下如何面對職涯轉變的一些構面。

1.   列出選項首先,面臨自己可能因為事業群裁撤而失業、或被迫轉調自己不喜歡的其他單位或子公司時,當務之急是要先列出自己到底還有哪些選擇。(1) 跳槽、(2) 提前申請內部轉調、(3) 靜觀其變、(4) 設法讓資方推出優退方案等,都是可能的選項。

2.   設定條件很多人一列出自己想要的各種選項之後,馬上就開始跳到逐項評估的階段了。其實,這樣反而很容易讓自己反反覆覆而拿不定主意,又或者是做出一些事後讓自己後悔莫及的決定。

列出選項之後的下一步,應該是要幫這些選項先行決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評估條件,甚至還可以弄個排序和權重評分,然後就能給自己更多理性抉擇的參考。舉個例來說,針對凱文的狀況,我若是他、我就會列出以下幾個用來評估的條件,同時也可以重新檢視自己下一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1)  金錢報酬。台灣有一個蠻奇怪的現象,明明大家上班都是為了賺錢,但很多人往往講起賺錢或獲利這些詞就嫌髒一樣,總要想一個聽起來比較有遠大抱負或志向的理由,好像這樣自己比較高尚。

我真的很好奇,賺錢有什麼不對呢?應該是賺沒良心的黑錢才是不對的啊!

所以,不要怪我把金錢報酬列在第一位,也不要怪我很務實地說,若是只為了追求自己更高的價碼,趁公司的產品線還在時趕快跳槽,或許才是幫自己談到更好價碼的選擇。

(2)  穩定度。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把眼前的薪資待遇當做最優先的考量,畢竟穩定度也很重要,自己的本事能夠接受來自新公司多大的變動或挑戰,也不能不放進自己的考慮清單中。不過,針對凱文的特定情況來說,我必須提醒他,留在原公司但若被調到自己不熟的事業群,又或是在任何一個新的事業群或子公司負責自己不熟的業務,真的是比較穩定的選擇嗎?這點需要再好好思考。

(3)  發展機會。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不同,假如已屆待退年齡,當然爭取更好的優退方案會是優先考量。但若是才剛進入職場的第一個十年、原先的事業群雖然消失了,但老長官承諾會好好帶著你去新事業群闖蕩,並且公司也對你的成績有一定的認可和肯定,對未來的發展機會來說,這未必也不是一條不能選的路。畢竟當資歷尚淺時,就算跳槽也不見得會拿到加倍的薪水,而全部打掉、從頭練起,也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能加速趕上自己在原公司的進度。

(4)  風險。很多人會列出一項選擇或一個方案的優缺點,但卻經常少了風險的動態因素。舉例來說,自己選擇不如跳槽去另一家提供的待遇和職位都嚇嚇叫的公司,但卻忽略了自己家裡可能小孩剛出生等環境因素,錯誤評估自己對陌生環境或任務的調適力。萬一新公司接著一紙令下派你長駐海外,而且真的是為了讓你有更上一層樓的發展機會,你就會面臨家庭和工作的兩難。像這樣的風險因素和種類很多,不要以為自己只要多讀幾本「跳出舒適圈」云云的勵志好書,所有困難就會隨風而逝。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一個人能不能往更高階邁進,還不在於這個人多麼有雄才大略而擅於擘劃,這個人風險評估及省視的能力是否出眾,往往會是他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5)  人情壓力和社會觀感。就像我幾年前決定放棄當個上班族、而來做個講師一樣,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工作上的選擇,而是來自同儕乃至社會上許多其他人的觀感和壓力。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當我一開始經常在一般人的上班時間去接小孩,較親近的朋友可能會羨慕這種更頻繁的親子互動,但孩子學校的老師會不會誤以為我是無業遊民呢?小孩會不會在學校因而讓同學誤解而排擠呢?做每一項工作的選擇之前,得考慮的不只是自己。

此外,即使上面每一項的評估結果都讓你傾向換個新東家,但老東家的長官和同事對你殷切的聲聲呼喚,你真的擺脫一切人情壓力而選擇率性做自己嗎?萬一自己的判斷失準,之後混不下去而希望回頭拜託老同事及老戰友幫忙時,又該怎麼面對他們?這些複雜但不得不考量在內的因素,也讓這個本來就不簡單的選擇更加複雜。

3.   逐項評估當你在前一項確定了自己的評估條件及知道孰輕孰重之後,接下來就要進行逐項評估。在逐項評估的過程中,為了不要瞎子摸象,除了情報蒐集之外,適當的和不同人討論,更有助於讓自己不要因為自己主觀的見解而盲目。

其實,就好像凱文來找我一樣,當我們需要去諮詢一個人時,應該要清楚的知道,那個人(如同我的角色)最能發揮功效的是協助我們進行逐項評估的這個階段,而且我們也只是洽詢他的意見、而不是全聽他的意思做。

然而,許多人找他人諮詢時,往往希望別人幫他調整或建立價值觀,或只是尋求個心靈慰藉。若是後者倒也罷了,但就成人來說,從一開始的階段就是諮詢他人意見,反而容易因為不同的價值觀而迷失。我們不能期望每個給我們諮詢的人都知道什麼叫易位而處或同理心,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到了適當的階段再去尋求他們的特定意見。

4.   決定戰術:無論你做出的決定是什麼,不管是跳槽或續留,接下來的重點不在是「做什麼」、而是「如何做」。因此,決定自己將要採取什麼戰術就會攸關成敗。時機、順序、和資源,會是這個階段的三大考量重點。

5.   採取行動:當前面幾項的評估和抉擇都完成後,面對這樣的變動,重要的就是要快速而準確的行動。當然,選擇靜觀其變,也是一種行動,但關鍵在於那是你要清楚自己究竟是選擇要這樣做,而是被動的只能這樣做而別無他法。

不管任何企業,未來的變動和挑戰都無限大,而我們不可能坐等變故發生後再來考慮自己的前程。希望今天這篇簡短的文章,能夠給遇到類似問題的朋友一些啟發,也希望凱文未來能夠化危機為轉機的一帆風順。


延伸閱讀之一:去留之間的薪資談判

延伸閱讀之二:面對公司解雇或要求離職時的自保之道

延伸閱讀之三:少了錢、權、和名聲,我們該如何讓自己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