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成為一個善待父母的成人,讓我們的孩子不要陷入情感勒索和情緒綁架的惡性循環

在臉書上無意看到這則外婆、媽媽、和女兒的文章,作者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寫得好生動,也引發我自己不少感觸。

由於原文文筆太好,我特定徵得作者的同意分享給大家:

有日在麥當勞吃午餐,鄰座是「外婆、媽媽、女兒」的組合。媽媽似乎在趕時間,對外婆說話的語調很高、語氣不耐煩,用字也很令人側目:「我真的會被妳氣死!這麼慢的話妳乾脆不要點就好啦!還要弄東弄西,就跟妳說不用,人家店員會弄啦!」外婆低頭像做錯事的小孩,小聲緩慢回應,一臉委屈。

原來媽媽急著上課,要把兩個女兒放在麥當勞託外婆照顧到下課。但,就算急,這樣對養育她成人的母親說話,也太過份了。

她接著罵小孩,居然是差不多的內容:「快一點快一點,不會坐好的話就不要吃!我真的會被妳們給氣死!講過多少遍了,熊熊那些不要帶,人家麥當勞就可以玩了,妳們帶幹嘛!」

我偷偷瞥一眼,她們三代長得好像!

那瞬間彷彿魔幻,媽媽跌坐椅上、倒退回童年,外婆起身叉腰罵人、倒退回中年,這幻象似乎正向我顯示著因果累積。

離開麥當勞,我在亮得讓人睜不開眼的陽光下皺眉瞇眼走著,心想: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他們現在對年幼子女說話的語氣和內容,已經慢慢將孩子塑型成,將來無法善待父母的成人?

總是以為在越亮的地方看得越清楚的我們,其實一直是瞇眼且皺眉的吧?(原文連結點此

這絕不是一個罕見的例子,在我周遭就有許多朋友,自己可能都已經為人父母了,但對自己的爸媽卻經常還是講話很不客氣地大小聲。雖然覺得自己是個外人、實在不該有插嘴的餘地,但我還是有時候會忍不住對他們好言相勸。碰到一個外人的我,他們的話語反而緩和起來了。他們忍不住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不是「我媽她不會介意啦」、就是「你都不知道,我爸那個人已經老番顛了,不這樣跟他講不行。」


無獨有偶,在我自己家中也出現這種狀況,而且還是出現在我的小孩身上。

我的女兒對我還不錯,但對她媽媽講話、卻經常隨便到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小學生該講的話嗎?

一開始,我太太還勸我說,這不過是女兒在撒嬌、她覺得很可愛。周遭也有很多成年的女性朋友跟我說,女兒和媽媽比較親,本來就是比較容易口無遮攔些。但到後來,女兒對媽媽口氣隨便的頻率愈來愈高、甚至有時候到了口氣不佳的程度了。一開始,她媽媽還會安慰自己,用「每個人都會有起床氣」之類的理由,來包容自己小孩的口無遮攔。後來她也覺得生氣了,女兒卻有時候還會跟她賭氣,變成一個母女兩人都在生悶氣的狀況。

看到這種情況,我其實有些難過、又有些羨慕,心中五味雜陳。

我最近才翻出一張發黃的舊相片,是一張自己小時候頭髮都還沒長齊的模樣,我媽媽抱著我,不知帶我去哪裡玩。或許我小時候也有和媽媽撒嬌耍賴的時候吧,但我別說那段時間的記憶,我連所有和媽媽在一起的記憶都相當有限,我曾經在這個部落格分享過的媽媽故事,搞不好就是我記得的全部了。所以,我不曉得和男孩或是女孩有沒有關係,但我實在很羨慕很多人可以向媽媽任性撒嬌。

跟爸爸呢?我成年後和爸爸的關係比較好了,但在我小時候,我爸爸實在是個嚴格的父親,我常常跟我女兒說,「萬一你爸爸是我爸爸,妳可能早就被打死了!」

當然,這種嚇小女孩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於是,我決定和女兒好好談一談。

「像妳跟妳媽媽這樣講話,妳以為她是妳同學嗎?」女兒沉默不語。

「就算是妳同學,妳覺得妳可以用這麼不客氣的態度對人講話嗎?」她頭垂的更低了。

但是,我知道,當下她的舉止是出自於害怕我生氣,而不是真的了解其中的道理。於是,我決定換個方式,告訴她我的想法是什麼。

首先,我跟她講我爺爺的故事。

在我媽媽離開之後,我爺爺帶著還在念幼稚園的我上台北工作,祖孫倆相依為命。他很寵我,每件事都幫我弄得好好。我剛上小學時,有次踩到自己鬆開的鞋帶、從天橋的樓梯上滾了下來,所幸沒有大礙。事後,我爺爺又急又氣的跟我說,「都那麼大人了,鞋帶都綁不好,這該怎麼辦?」當時的我,天真的回答我爺爺說,「沒關係啊,你會幫我綁好。」後來沒多久,我爺爺就過世了。

他是在家中心臟病發過世的,遺體就擺在我家客廳中。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何謂生死,居然就在他的遺體旁自顧自地玩了起來。親戚看到後,大聲斥責我:「你爺爺最疼你了,現在他過世了,你居然一點都不難過,還在旁邊玩!」

都已經是超過三十年前的事了,當時的情景,我卻都現在還歷歷在目。從那天起,我突然發現,愛我的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我,而我只能自己堅強的過下去。

即使到了我提筆寫下的這一刻,我還是沒有一次不難過,因為我沒有機會讓我爺爺看到一個可以讓他驕傲的我。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我女兒,因為她就算背一萬遍的「樹欲靜而風不止」,都比不上她從我眼中看到的難過和不捨。

接下來,我認真的問她說,她有見過任何一次我和我的爸爸這樣講話嗎?她搖頭說沒有,而這時我才覺得她開始把我的話聽了進去。

我沒有講完一個故事就算完的停在那裏。我接著跟她說,她會慢慢長大,而我會慢慢老去,這就是人生必經之路。當我老去時,我可能不再能行動便捷、連講話都可能支支吾吾,因為我們思考的速度變慢了,我們周遭的世界也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多姿多彩,所以她可能更會覺得我們的話是老生常談而厭煩了。

她當然馬上斷言自己不會這樣做。我笑笑的回答她,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可能這樣做,而那其實是個好現象,代表她的人生正在一個上升階段,而她應該好好把握和享受她的大好人生。

我不期待她會因為愛我而善待我,但她應該要能學會從別人的觀點在乎並重視那個人。假如同理心那麼重要,為什麼我們不從自己的父母練習起呢?

我不想講一些老掉牙的論調,諸如什麼小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幫他把屎把尿,尿布總買最貴的;等到我們自己老了,賣場賣的最好的成人尿布卻是最低價的那幾款...。

我真的不喜歡這種說法,因為這種說法好像是我們為了害怕自己老來會遭到報應,所以才要教自己的小孩懂得孝順感恩一樣。老實說,我們甘心生小孩來把屎把尿,那是我們自己歡喜做、甘願受,我們在那一刻與他們相處而得到的喜悅,就是最好的回報,而不應該期待小孩長大後要用一種回報的心態來照顧我們,他們應該要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正如我們此刻也有自己的選擇一樣。

然而,當我到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假如能夠且願意幫助我,我當然非常高興。我高興的不只是自己能夠得到幫助,而是我能夠把自己的小孩養育成一個願意幫助人的人。

除此之外,我也告訴自己的女兒一個我認為的重要道理,而且我真的身體力行:親近易生侮慢,有本事就去外面欺侮人,不要在家裡欺侮自己人。這是什麼意思?包括我的女兒在內,很多人對父母動輒口出惡言,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有多不合理,也不是因為自己的道理有多對,而只是單純認為「再怎麼樣都是自己爸媽,他們不會對我怎麼樣。」這其實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一大原因,當面對許多朋友說也許太直了,但我希望他們都看得到:我從來不認為父母把我生下來就是欠我的,而我保證,我去外面欺侮人的機會,絕對比在家裡欺侮自己人來得多。所以,請不要用對長輩大吼大叫,來證明自己是個孬種這個事實。長輩也許都不好溝通,但當你也放棄溝通時,你其實也不比他們好到哪裡去。真的不能相處,就乾脆不要相處了,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選擇,不要給自己那麼多藉口,讓父母到老時還要成為你的出氣筒。你以為只有老灰仔才會對你進行情感勒索或情緒綁架嗎?看看你的行為,你覺得自己的舉止又算是什麼呢?

讓我們成為一個善待父母的成人,唯有如此,我們的孩子才有機會擺脫父母子女相欠債的那種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之一: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讓我們從更尊重另一半做起,創造一個更正面的家庭文化

延伸閱讀之二:從脫不花的「關於如何建設『成長型』家庭的清單」,到另一半突然向我吐露的心聲

延伸閱讀之三:不只教小孩才應該看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