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老師的創作力驚人,不到三年之間就出了三本好書,而且本本暢銷。看完他的第三本大作《X計畫:打造人生黃金交叉線的轉機與關鍵》之後,我深深為自己感到遺憾,因為假如自己年輕時就能看到一本這麼有助於人生成長的書就好啦!
功夫老師的三本著作都有著三項同樣很鮮明的特質:(1)
架構清楚、(2)
做法實用、(3) 工具滿滿。相較於市面上很多徒具道理或純然訴諸感動的書,功夫老師的書在可讀性極高之餘,完全和他本人一樣,走個是一個行動派的路線;他不只想讓讀者看完書之後覺得「這個作者講的很有道理」,而且想要讓每一個翻閱這本書的人都能即知即行的真能讓自己發生改變。大概沒有人不想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成長,但與其聽一大堆大道理來告訴自己人生「應該」要追求成長,功夫老師的書提供了無數工具外加練習清單,告訴你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循序漸進的成長。
為什麼這本書要叫「X計畫」呢?作者功夫老師認為,人生有條A路線,指的是你目前正在做的事,但這條路線極可能會持續往下走,不只因為你本身對於同一件的疲乏或困惑,這個世界也一直在變,很多原有的角色或技能可能會被取代;因此,他認為每個人應該要能發展出第二條B路線,也就是自己預先想要發展的能力,而這條線是往上走的,因為它能因應未來而創造價值。假如用一個「X」來看,當左上右下的A路線和左下右上的B路線在人生的某一階段相遇時,你就能開創省於自己的「V」型人生,也就是一個勝利成功的人生。
Source:劉恭甫《X計畫》24頁
|
我自己對於這樣的說法相同認同,因為在我自己的【一談就贏】公開班中,你會發現許多學習欲望旺盛的朋友,平常其實已經相當繁忙,但只要我們願意開課,不但隨時願意犧牲週末假日休息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而且就連我們要在平日上課,他們甚至願意請假來讓自己進修充電。從他們的行動中,我看到的是一種讓自己更好的渴望,遠勝過當下即時的一些好處。
由於我同時也接了許多企業內部訓練的課程,我不由得發現,在企業內訓中,就算許多人還是很認真學習,還是有一些人會認為「上班忙都忙死了,還花時間來上課做什麼?」看到周遭有同時自掏腰包到外面上每天要價一、兩萬元的課程,他們甚至還會不解地問,「在公司上不用自己花錢的課就好啦,頭殼壞去了啊!幹嘛自己花那麼多錢?」
套用功夫老師的理論架構來說,這些人的質疑其實對那些追求V型人生的積極派毫無影響,而那些質疑者其實限制住的只有自己的行動。當他還在追尋自我感覺良好時,姑且不論其他人到底學的如何,但他跟他的同儕在進取心和行動力其實已經愈差愈遠了。到頭來,人生的勝敗可能不在於誰懂得多、而誰又懂得少,但卻會取決於誰比較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
該如何讓自己更好?功夫老師在書中列出了9項原則:
1. 機會連結
2. 簡單專注
3. 改變規則
4. 逆向思考
5. 人脈合作
6. 敏銳觀察
7. 表達影響
8. 好奇嘗試
9. 思考邏輯
不但如此,當你在進行發展未來能力的B路線時,作者還為大家整理出三個階段。其中在一開始的爬坡階段時,所要應用的原則是上面的1、2、6、8;而在交會點的黃金交叉階段,你該重視的是原則5;到了之後的攻頂階段時,你的原則重心則該改放在3、4、7、9
。
針對這9個原則,功夫老師在書中舉出了豐富的實例和一項又一項的工具清單和步驟建議,我鼓勵大家自行翻閱原書,才能得到最直接最精華的吸收。但萬一這篇就寫到這裡,常看這個部落格的朋友一定會覺得我太混,所以且容我就這9點原則中的其中幾點,提出我自己的感想及反省,希望能夠呼應功夫老師的精髓。
1. 機會連結:書中在這個部分主要提到三點,(1) 用準創業的心態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經營自己,(2) 跨界找機會連結,(3) 分成四個方向找發展機會── 上游、下游、社會、未來。
對於其中的跨界找機會連結,我的感觸很深,因為在我之前任職的公司中,我們除了以月為單位的同業觀摩之外,我們還經常向異業學習,分析不同的例子,或直接去向其他行業的龍頭企業請益,為了就是讓自己的思考不要只侷限在自己每天的例行事務上,以免遇到萬一整個業界的進步都很慢,那我們是不是要隨著世界轉動而跟著整個業界被淘汰?
我自己的專長是談判,而過去有一陣子是以幾乎每天都有兩場以上的商務談判為業。很多人誤以為談判單純就是拒絕對方的要求、而讓自己拿到好處。我就曾經遇過一位資深的業務主管,他常以自己總不讓客戶佔到便宜而自豪。有一天,他們公司的全球業務主管到台灣來視察,當那位台灣區的業務主管沾沾自喜的向高層長官說明他的「戰功」時,他馬上被修理的一頓,因為那位更資深的全球業務主管跟他說,「要只跟客戶說『不』的話,那你的工作實在太容易了。」我也深深認同這個道理,因為在我自己上場跟人談判時,他們也很少從我口中聽到「不」這個字,不但因為拒絕對方還有很多種方法,更是因為我們何必永遠總把客戶當成一定要從我們身上佔便宜的對手?萬一能從客戶想要發展的方向找到自己公司的另一個機會,不是更好嗎?
早在許多年之前,在那個還沒有人聽過大數據或A人工智慧的年代,全球最大的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就逼迫著它的供應商要把每一項商品的每個單包或單罐裝上RFID無線射頻識別的標籤,當時我親眼見到所有供應商苦不堪言卻又只能唯命是從,因為這不但會更改它們的生產流程,也會產生額外的成本,但沃爾瑪可是大到根本不能得罪的。後來呢?這項做法不但導致RFID技術的快速成熟,而且不但像沃爾瑪之類的通路業者可能藉此掌握即時的貨架庫存,供應商端也能更有效率的掌握自己的倉庫庫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也都因而提升了。誰說來自客戶的想法一定是個壞主意?
反過來,我當時就遇見過在另一家業界龍頭服務的主要客戶經理,每天只知道去通路業者的總部和採購打哈哈,美其名為「維繫客戶關係」;當他聽到我每週自己固定要去廿家以上的不同量販及超市巡店時,他哈哈大笑的說,「何必那麼辛苦?這種事叫業務和他們的區域經理去做就好了啊!」當你選擇了一條容易的路走,你可能會的永遠也就只有當年的那一套;當我選擇做一些別人眼中的笨事時,我自己後來在五個不同的產業都做得很成功。產業的專業知識(industry
know-how)難道不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怎麼找出一套成功的方法,以及讓自己在不同地方都能發掘機會的能力。
2. 簡單專注:這點是功夫老師的書更讓我感到需要我自己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因為當我自己還在企業服務時,或許是把前一點的機會連結做得太好,凡是看到機會都不放過,貪多嚼不爛的結果就是雜而不精。
不僅如此,當自己企圖掌握每個機會,也許就「事」的面向來說,我可以用不屈不撓的意志讓每項任務都達成的出類拔萃,但在「人」的面向來說,我可能就很對不起我過去許多的工作夥伴,因為當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廿四小時的現實情況下,當我企圖承擔更多的挑戰時,我其實讓所有周遭的人都承受了不必要的壓力;不只如此,當我把廿四小時拿來做事時,我犧牲了什麼時間呢?我犧牲的就是和我的夥伴說明解釋的時間,我也犧牲了體會他們感受的時間。我大可以用「沒有人是完美的」來原諒自己,但我沒有,我真的深深為自己過去的選擇感到懊悔,因為我其實還可以在「人」的方面做得更好。
到了我現在的人生階段,我百分之百認同功夫老師所說的簡單專注之重要和必要,而我也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也才比較能實踐這一點。我現在也是個職業講師,但當我不把這項工作當作一樁生意在做時,我終於比較能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了。不想上的課就不要上、不想接的客戶就不要接了吧!包括現在這個時刻在內,當我就是想要提筆寫一篇部落格,我不會再讓自己執著先做個利弊得失分析或時間排程再說,因為當自己給了自己太多的藉口,很多事情或許永遠都不會去做了,更不要說想要專注認真的做一件事。
在我看來,假如一件事是因為很重要而不能不做、你才會對這件事專注認真的話,你可能還不了解專注認真這件事本身的意義;要能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專注認真的做一件事,你接下來才能用這種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件事,同時都每件事都處理得更好。
5. 人脈合作:這點也是我希望自己能早點看到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因為人脈當然很重要,但在我轉換職涯跑道的時候,其實總是很孤獨無助的,因為我就算可以用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和學習方式快速上手去了解那個產業,但由於我在產業間跳躍太遠了,不僅產業屬性和我的工作性質都不相同,甚至連負責的國家區域也不一樣。在這個情況下,我好幾次遇到我之前在另一個業界累積的人脈完全無用武之地的情況:提供物流服務的國際快遞,和快速消費性產品業之間的關聯能有多大?一個到全世界去賣輪胎的人,又該怎麼學會經營一家連鎖壽司店?許多人好歹會先從自己相熟的人打探起,但我當時最大的困難,反而是沒有既有的人脈可以運用。
也正因為如此,我必須更極大化前面兩點的改變規則和逆向思考。老實說,不見得是因為我的創見有多麼了不起,而是由於當時的我非常清楚,萬一只照前人的老路子走的話,我勢必會遇到和他們一樣的困難,而我並沒有和他們一樣深厚的經驗可以倚靠。所以該怎麼辦呢?只好義無反顧的設法讓整個遊戲規則洗牌,也很幸運地就此創出一片天。
也正因為如此,我必須更極大化前面兩點的改變規則和逆向思考。老實說,不見得是因為我的創見有多麼了不起,而是由於當時的我非常清楚,萬一只照前人的老路子走的話,我勢必會遇到和他們一樣的困難,而我並沒有和他們一樣深厚的經驗可以倚靠。所以該怎麼辦呢?只好義無反顧的設法讓整個遊戲規則洗牌,也很幸運地就此創出一片天。
在這個單元中,作者功夫老師提到兩位他的mentors(導師),並且不忘對他們對那時初出茅廬的指導提攜表示感謝。其實,在我自己剛踏進講師領域時,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並不熟的功夫老師主動到我的上課現場給我許多指點,像這樣無私提攜後進的作為,不但給了我很多幫助,而且也讓我非常感動,因為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但他還是主動的提供我許多實用的建議,相較於許多講師同業,功夫老師的做法真的很值得學習。
很多人提到人脈合作,往往用的都是「經營人脈」這個詞,但卻連基本的經營關係也不會,而只是功利的希望建立一個朋友群而利用對方而已。坦白說,我對後者的做法真的不齒,關鍵還不是沆瀣一氣的相互利用,因為我對人性的自私及醜惡並不陌生;我最難以接受的一點,其實正來自於我自己在沒有人脈可以運用的狀況下挑戰過那麼多不同業界。假如我可以靠一己之力在世界各地混出一個名堂,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汲汲營營的結黨營私才能達到目的嗎?不覺得這樣的自己很沒用嗎?
所以,人脈合作非常重要,找到值得合作的人脈,尤其切記功夫老師在書中的叮嚀,老中青三代的人脈連結都很重要,不要讓自己只混在一個自己熟悉的族群中而太過舒適了。
7. 表達影響:表達力當然很重要,但不要以為表達力只代表如何流暢的說話,真正能用表達創造影響力的人,不但知道什麼時候該表達,也知道什麼時候不該表達,而這種表達時機的選擇,其實正來自於前一點的敏銳觀察。
前面提到的三點若分別表示了爬坡階段和黃金交叉階段的部分重點,我希望能用表達影響這一點來表達我對攻頂階段的看法。
時機選擇當然無比重要,而到了這個階段時,你應該累積了足夠的經驗、方法、和準則來協助自己攻頂了,你不能再容許自己還像在爬坡時一樣,只靠著毅力和對未來的憧憬就能達成一切,你必須要精確地要求自己有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可以產出並加以調整修正,而且是自己就能靠自己完成的調整修正,而不是靠其他人來提醒。
不過,就像表達這件事一樣,天生善於表達的優勢不再會在這個階段讓自己一直吃香,許多能力都是可以靠著練習而鍛鍊出來的。
舉例來說,無論是公開場合、或是私下談話,我的表達能力應該會讓許多人都覺得印象深刻;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我其實不是個天生很善於表達的人。小時候的我,上台都會扭扭捏捏的臉紅發抖;年輕時,我更常常因為自己和別人溝通不良而造成誤會,讓我自己都對我自己感到生氣。「為什麼那麼不會講話呢?我想表達的根本不是那個意思啊!」是年輕時候的我心中常有的os。
但是,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就無法發現問題並改正問題。當時的我,處在一個google都還沒出現的年代,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多多練習,並且詳細觀察別人對我每一句話的反應。久了之後,就會知道「喔,原來這一句話換成另外一個方式講的話,對方會比較容易接受喔。」久而久之,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就明顯地增進了。
對我來說,其實不只是表達,許多在工作上會用到的軟實力,其實都可以靠著同樣的步驟來培養: (1)
找出問題點在哪裡、(2)
不忘每次檢討的刻意練習、(3)
永遠對自己的進步幅度不滿意。只要能做好這三點,自己的成長也就指日可待,而我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再次感謝功夫老師不藏私地寫出這本好書,也祝每位想要讓人生得以成長的朋友百尺竿頭!
延伸閱讀之一:你我都不是金城武,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個人品牌的四大要素
延伸閱讀之二:張學友經典世界巡迴演唱會給我的啟示──讓我們努力邁向人生的下半場,讓今天的自己永遠能夠比昨天更好
延伸閱讀之三:讓我們在自己的天職上發光發熱!
延伸閱讀之四:因為不滿足,所以只能讓自己更好,一種足以和全球頂尖比肩的好!
延伸閱讀之一:你我都不是金城武,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個人品牌的四大要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