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無論輸贏、無論成敗,我們都該挺身面對挑戰並做出選擇:《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的3大衝突及如何對應

On any given Sunday, your either gonna win or lose.
The point is, can you win or lose like a man?

在【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這堂課程中,我們一直拿跟美式足球有關的《超級選秀日》這部片子來進行談判技巧的講解。然而,假如你問我,讓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式足球電影是哪一部?我的答案會是艾爾帕西諾主演的《挑戰星期天》。



最近意外地在Netflix看到了這部經典好片,而且畫質似乎比我印象中的當年還清晰,馬上過癮地又再看了一遍,這才發現,時光過得真快,原來這部片子也已經超過廿年了啊!但怎麼重看一遍還會那麼精彩刺激呢!假如你看到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因《愛蘭蘭人》入圍的艾爾帕西諾,你一定會覺得他垂垂老矣;年輕一點的影迷恐怕只知道他和同樣因為《教父》聞名、也同樣演出《愛蘭蘭人》的勞勃狄尼洛是個資深影星,但可能卻從來沒有被他們在銀幕上的演出震撼過,還以為勞勃狄尼洛本來的形象就像《門當父不對》系列一樣是個搞笑演員。對我來說,21年前的《挑戰星期天》,不但就是艾爾帕西諾還保有他最精華狀態的時刻,也是一代名導奧立佛史東最巔峰的時刻。尤其當《挑戰星期天》本身談的就是一個教練、球員、和整支球隊都已經時不我予的難以重振榮光的課題時,更讓這樣的組合在多年後的今天來看,更顯得珍貴。

老實說,你根本不用看完我這篇文章接下來要引申的其他議題,光是猶在巔峰時刻的艾爾帕西諾 + 奧立佛史東這種組合,你就絕對不應該錯過這部電影。許多電影其實這輩子沒看過都無所謂,但假如你還沒看過《挑戰星期天》,你 應該找機會看一看;而你假如之前已經看過《挑戰星期天》,你更應該找時間再看一遍。你就會發現,艾爾帕西諾為何會被稱為史上最佳演員之一;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金獎導演奧立佛史東,就像我那14歲的女兒看到全片他那著名手持攝影機式的搖晃感會覺得很不舒服,但像我這樣的影迷卻會開心地光看著那些鏡頭就說,「那就是奧立佛史東啊!」從《前進高棉》到《誰殺了甘迺迪》,奧立佛史東從來就不是一個最受歡迎的導演,但他就是那麼出色。

以美式足球為主題的精彩好片很多,比《挑戰星期天》更正面的《衝鋒陷陣》、讓珊卓布拉克在奧斯卡封后的《攻其不備》、甚至基努李維搞笑到讓人沒叮沒凍的《十全大補男》….. 《挑戰星期天》雖然也是美式足球為題材,但在奧立佛史東的掌鏡下,好好的一部美式足球片看起來卻更像一部刻劃人性的戰爭片。

由於拍片那時沒有獲得NFL的許可,奧立佛史東只好在片中創造了一個虛構的職業美式足球聯盟AFFA。其中有一支曾獲得冠軍的邁阿密鯊魚隊(並非真正NFL的邁阿密海豚隊),由卡麥蓉狄亞茲飾演的老闆女兒,在原先的球隊老闆過世之後接掌了這支球隊,而她野心勃勃地想要讓這支球隊重返榮耀,同時也希望能藉此在球隊的財務上也獲得巨大利益。

艾爾帕西諾所飾演的總教練東尼,看著卡麥蓉狄亞茲飾演的老闆女兒長大、也和老闆一家是世交,但他卻被視為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教練,不被卡麥蓉狄亞茲和新生代的球員信任,而可能是球隊革新道路上的一個負擔。

在球隊遭遇三連敗的之後的一場比賽,陣中的明星四分衛受傷倒地,而且可能手術之後整個球季都報銷了。替補四分衛上場之後,不但完全壓不住陣腳,而且很快地連這個替補四分衛也受傷退場了。教練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派出隊上的第三號四分衛威利出場。威利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黑人四分衛、平常根本得不到上場時間,而一上場還會緊張地吐出來。沒想到運動能力出眾的他在場上大發神威,只花了兩場球就爆紅,馬上有人找他去拍廣告出唱片。

但事情就此一帆風順了嗎?被突來的名氣沖昏頭的威利跟隊友發生衝突、跟教練東尼也不合拍,而卡麥蓉狄亞茲主導的經營階層也和自己的總教練漸行漸遠,場內和場外的不斷紛爭,讓這個球隊愈來愈像是一盤散沙……。

1. 組織內部的衝突:從無人聞問到瞬間爆紅,新的四分衛威利卻在球隊中弄得天怒人怨,不只是因為別人看他眼紅,他本人的自大態度也不敢讓人恭維。

雖然在片中說的是一支球隊,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同樣的狀況卻可能每天都在發生,不管是一個團隊、一個部門、甚至一家公司,都會看到許多人充滿了本位主義,爭功諉過不斷,不但充滿了讓整個環境都烏煙瘴氣的鬥爭,而且讓每個人的心情都不好,許多團隊動能就在內部衝突中因為彼此之間的怨氣而被抵銷了,根本不要說怎麼去外面跟別的競爭者打仗了。

艾爾帕西諾卻也管不住威利,因為雙方的世代差距,讓兩者之間連基本的溝通和信任都做不到,更遑論如何團結一致了。雖然這是一部超過20年的老片,都同樣的場景肯定會讓許多今日的企業領導者也心有戚戚焉,因為目前的公司鐵定也是由不同世代組成的,而面對和自己相聚不只一代的新世代,許多目前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或許心中不時會吶喊:「天哪!這些傢伙難不成是外星來的嗎?怎麼無論講什麼都聽不懂?」其實何止對方聽不懂你的意思?你自己也未必瞭解對方的一舉一動啊!更何況,很多時候並不是單純的聽不懂,而是他就算聽懂了、也不願意去做,因為他既不覺得這是一個好方法,也不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即使衝突不斷,艾爾帕西諾也明擺著就是不喜歡威利,這位老教練其實還是不放棄和威利溝通。他對威利說,他曾經遇過一個傳奇四分衛,當他退休之後,他印象最深刻的其實不是自己贏過的冠軍,也不是過程中隨之而來的名利或美女環繞,而是那些信任著他的隊友們,那種在場上有11個人會跟隨著他的腳步一起奮鬥的感覺。

我們常說團隊很重要,但尤其是在台灣,「團隊至上」這句話,好像總被曲解成一定要壓抑個體一樣;當老闆一說要「共體時艱」,總會被認為好像就是要員工自認倒楣的受委屈一樣。然而,這真的是團隊精神嗎?根據我自己20年在企業打拚的經驗,而且一路從基層員工晉升到高階主管,我的觀察是這樣的:

(1) 勝利優先。每個人都喜歡贏的團隊,只要打造出一支能贏的團隊,大家自然會士氣高昂;反之,萬一一直被競爭者打敗、或者始終無法達成目標,不管這個團隊成員間的感情再好,最後都可能會分道揚鑣;

(2) 目標一致。衝突本身並不必然是件壞事,但與其期待著「規矩」能讓大家的行動一致,更重要的是設法讓目標一致,然後再讓彼此都能貢獻讓團隊更好的作法,而不是冠上「溝通」之名,但卻只是希望對方能照自己說的做;

(3) 了解差異。每個人其實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場,期待大家要能無私的犧牲是不可能的,就像在片中其實不只有威利要求表現,當跑鋒朱利安或防守組的老鯊,接下來達到一定的個人表現就可以拿到大筆獎金時,你怎麼能期待他們要以團隊為主的犧牲個人表現呢?管理的真義之一,就是要了解凡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不但每件事都會有許多模糊地帶,而且要求任何人做出違反自己利益的決定,根本就是個反人性的期待。因此,好的管理者絕不該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也不該只會一條鞭式的要求齊頭式平等,而是要了解並尊重個體差異,試著在讓多數人都可以共存共榮的情況下,整合出一股最強的戰力。 

另一方面,就威利來說,假如你也和他一樣,是家公司中的員工、或是一個團隊中的一份子,又該怎麼樣在讓自己表現突出的情況下,不至於弄得天怒人怨而頻遭打壓呢?


(1) Mentor的重要及必要。他後來的大徹大悟,來自於他看到被稱為「隊長」的傳奇四分衛在季後賽負傷上場。雖然一開始會因為自己的先發地位被搶走,而感到洩氣而憤怒,但威利專心地觀看比賽之後,卻發現隊長的指揮果然有獨到之處,讓他感嘆地說:「看隊長打了半場比賽,比我過去五年學到的還要多」。

年輕人若不年少氣盛,就不叫做年輕人了。這時,若是為許多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同仁,在企業內安排個能跟他們討論互動的導師(mentor),就能讓他們少走些冤枉路。

我自己曾經在資淺時遇過很好的mentors,而我自己在變得更加資深之後,也曾經擔任過別人的mentor,所以我不僅確信mentor的效用,我也認為雙方的心態可能才是能否奏效的關鍵。就威利那樣的年輕新進者來說,他萬一眼睛永遠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然後又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那這個人永遠都不會學到東西。老將無論如何都不會比年輕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所以年輕新進若只以為當下的自己青春無敵,而誤以為老傢伙們既不比自己打得好、哪有資格教自己什麼?他就永遠只會他自己當下會的強項,而不會去學他人的優點。以這部片子來說,將屆退休的隊長勢必臂力和速度都不會比威利更好,但隊長卻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斷,而且能讓周遭的隊友都變得更好,這才是讓威利後來可以服氣的地方。但不要忘記,假如威利自己不願意睜開眼睛去看的話,他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發現這種能力的可貴。

而就擔任mentor角色的人來說呢?自己也要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們要擔任的不是個「指揮者」、而是個「促成者」;我們的目標不該是希望對方複製我們會做的模式,而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建議,讓他們知道還有更多種不同的考量,引導他們想想,該怎麼做可能會更好,不要把mentor和主管的角色混為一談了。

(2) 擺脫被害者的心態。有看過《灌籃高手》嗎?櫻木和流川這對歡喜冤家,對彼此都看不順眼,但卻要在場上一起打拚,為湘北爭取勝利。當初學者櫻木老是犯規或失誤時,流川反而沒有生氣,因為櫻木本來就是個外行人,所以他不時就一個人大發神威的單挑對手全隊;然而,櫻木既不服輸,而且他認為體力不如他好的流川肯定也會失誤,於是櫻木就會設法去製造過了流川的對手進攻犯規,然而回頭嗆流川一句說:你的「好發性被過」也都在我的計算之內。

漫畫雖然看起來有趣,但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同仁或隊友犯錯了,有多少人會抱著「我要彌補隊友『好發性失誤』」的心態來面對?差別通常只在於有沒有大聲指責而已,但當同仁或隊友犯錯時,許多人都會抱著一種自己好像被害者的心態,也就是「自己明明做得很好、都是那些人犯錯才扯我後腿」的念頭。

其實,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包括我自己在內,哪有人從來不犯錯?尤其在工作上,假如我見到一個人號稱「零錯誤」的不犯錯,我不會認為這個人肯定小心謹慎或天縱英明,反倒我會更小心觀察,因為唯一不犯錯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做,所以搞不好這個人是標準的「不沾鍋」,有什麼事都優先推給別人、凡事從不負責任,所以才能不犯錯吧! 

因此,無論資深資淺,與其讓自己老是當個被害者,不如把每個隊友的「好發性失誤」都計算在內的扛起責任來;要嘛就是自己找出方法能補位,要嘛就是能陪著對方檢討練習的減少失誤,當然兩者都能做好就更佳。沒有什麼好抱怨別人的,因為你自己可以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還更多,只看你願不願意投注更多心力而已。

(3) 多聽少說、多問多做。我自己是個多次空降在不同產業的人,也就是說,當我加入一家新公司時,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菜鳥,對那家公司和那個產業毫不熟悉。因此,對任何資淺或新進同仁來說,「多聽少說、多問多做」這八個字就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建議,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有這種經驗。

威利為什麼惹人嫌?除了前面提到的種種問題之外,他的嘴巴太大了,才剛打好一兩場球,就忍不住對隊友和教練開炮了,除了「白目」和「中二」之外,我實在想不出什麼其他的形容詞。當你就是菜逼巴時,你的行動應該比你的意見更優先,而只要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給你一些建議時,雖然你還是應該要理智思考、而不見得照單全收,但保持傾聽卻是一項無比重要的功課,而且可能是一個你整個職業生涯都必須要修練的功課。

所以,新人就該不開口嗎?倒也不是。通常在一家公司中,你若不開口的話,也不見得會有人願意教你、更不會有人在意你懂不懂及為何不懂,所以不但你該適時發問,而且要能慢慢學會有技巧的發問,而不只是不懂就問,因為包括你主管在內的別人也不見得有這麼多耐心。

如何讓對方不會對你的問題不耐煩,同時也強迫自己不會傻傻地總是在問問題呢?我有一個很好的小訣竅,那就是每當你問了一個問題之後,你一定會讓對方看到你做得更多、或有明顯改進的做得更好,也就是你做的比問的還多,應該就會讓大家比較順眼了。不僅如此,假如你真的試著這樣做,你就會發現想要做的更多或更好其實不如自己想像的簡單,所以你就會懂得把自己的發問次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從此你就也同時學會其實有很多事也可以自己找答案,漸進式的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


2.  所有人和專業經理人的衝突:片中另一個值得一看的重點,就是卡麥蓉狄亞茲所代表的球隊老闆,以及老教練艾爾帕西諾之間的水火不容。

當年在記者任內,我看過許多企業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說也奇妙,當我加入企業之後,我自己居然也遇上企業第二代正準備接班,然後和我這個專業經理人有明顯的決策差異。

其實就我自己打過交道的許多企業第二代來說,他們都既有才智、又有企圖心,那種只求跑趴過著爽快生活之流,反而跟我的工作或生活都沒有交集。但就這群第二代來說,他們的壓力其實比山大,因為他們會經常被質疑,好像自己怎麼做都很難成功;其實那是一個既定的議題,因為他們之所以今天會成為企業家第二代,當然是因為他們的上一代打下了一片江山。當有個成功先例在前,自己走的道路太過類似會被嫌毫無創新,但自己想走一條不同的道路,卻又肯定會被質疑。其實,有一件事實很殘酷,那就是過去的成功經驗未必在今天依然會有效,而就算是創辦人自己面對今日的環境,他本人搞不好也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因為客戶不同、市場不同、甚至整個環境都不同了。但只要你是要接班的第二代,你既不能犯錯,也不能做得不夠好,然後你還會動輒得咎,也難怪大家的壓力都會那麼大了。

不只如此,萬一你接手的企業體質健全倒還好,但也很有一些企業,即使都已經是上市櫃的規模了,但第二代接手時,公司本身卻充滿了許多問題和陋習。就好像康熙盛世之後的雍正,即使康熙也是一代明君,那不代表整個國家就一定會處在欣欣向榮的狀態,反倒是留給雍正一個必須大力改革的局面。
但即使我了解第二代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我還是必須要說,所有人或專業經理人之間,又或是公司的經營階層和自己委派的業務戰將之間,唯有雙方都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發揮出最高的綜效。假如大家分歧到公司從上而下都有「老董派」、「老總派」,甚至「元老功臣派」或「娘娘派」的內鬥,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大演宮廷戲的本錢,最後肯定會內傷到一個不可收拾的局面。

自己在第一家服務的公司擔任的工作,是最不涉及實際商業決策和管理的職務,但我卻學到了很多我之後在各家跨國公司都相當受用的概念。我當時的老闆曾經對我們說,企業要成長,一定要靠人才。但人才從哪裡來呢?其實有三個途徑:(1) 養人才(2) 借人才(3) 買人才

養人才應該就不用花太多篇幅詳述了,企業自己培養人才當然是個好方法,但一則需要時間,再則選訓留用的過程不是每家公司都做得好,但選訓留用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你就會變成只在幫別家公司養人才,因此光靠這個方法可能是緩不濟急的。

那麼借人才和買人才有什麼不同呢?前者是一種租借的概念,簡單說就是借重這個人的長才,在短時間幫這家公司解決一項重要問題、或者讓整家公司縮短變得更好的時間。也就是說,短則兩年、長則五年,被租借的人才也不需要試圖建立自己勢力與之對抗的試圖歹戲拖棚,時間到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公司老闆也不要想佔別人便宜,要想叫對方時間到了就走人,但卻想要讓對方留下一個自己公司接下來可長期運用的制度或作法,你就該付出一定的報酬,讓對方走得心甘情願,也會讓自己的名聲好聽。這樣說好了:萬一你都願意付出一年幾千萬、去請那幾個世界一流的企管顧問公司來打造系統或建立制度了,請個專業經理人來每天24小時的幫你賣命卻無法得到相等的報酬,你覺得合理嗎?再者,萬一那位專業經理人也只花個幾年就能拿下高額報酬,你覺得他會花時間跟你們內鬥攪和?他當然也希望趕快找另一個下家了啊!所以問題到最後其實只變成,你該設立什麼樣的bonus目標,讓對方做出你所期待的具體貢獻而已。

除非你打算買一個人才來,也就是你從一開始就期待這個人才留下來和公司長期共同發展,否則你若還是要租人才的話,選對人當然很重要,但當你選對了一個人選之後,假如又要事事干涉的不給他發揮空間,你又何必浪費時間去請一個人來?你就凡事自己來就好啦!但另一個殘酷的問題就是:你真的懂得如何自己來嗎?不管是第二代或創始的第一代,這個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當這家公司是你擁有的時,你當然會想要當老大,因為那不但是權力、更是一種責任;但當公司的規模愈來愈大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漸漸不足以面對所有挑戰,這時候你對自己的自省就很重要:你究竟要找一群人才來幫自己分憂解勞,還是你該把公司交給一個專業經理人來面對這段特定時期的挑戰?這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因為萬一你自己確定頂得住,我也會建議你自己來就好,找幾個能補足自己不足處的人才來擔任財務長或行銷長分憂解勞就好。但一項不能說的秘密是,許多老闆把自己的黃金年華拿來為自己的事業打拚,但相對來說,自己就沒有在世界一流企業工作過的經驗,所以可能在制度面或人脈較為缺乏。很多本土公司這時都會去外商請一個專業經理人來,但假如你只是要找個凡事聽你號令的執行者,你可能就只會花了大錢、但等於把錢丟進水裡,因為一個足以幫你掌旗的領導者,把他請來當個純粹的執行者,就算他願意聽話,也是一種浪費;反觀之,你自己如何在對方在位的這兩、三年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然後用自己節省下來的時間或精力思考公司五年甚至十年之後的方向,這才是聰明之舉。


3.  自己內心的衝突:《挑戰星期天》之所以好看且耐看,其實光看三個主角就能讓我們有許多反思。

飾演爆紅四分衛威利的是後來成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傑米福克斯,當時在影壇也剛嶄露頭角的他,來飾演血氣方剛的威利也更讓這個角色有了靈魂和血肉;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次看到演出不同電影的傑米福克斯,我都會不自覺地把他本人認為是一個會腦充血衝動的傢伙,壓根想不到他有朝一日會以演技成為奧斯卡影帝,由此可知他當年把這個衝動而不長眼的年輕四分衛飾演的有多好。

就威利來說,他之所以口出狂言的四處得罪人,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正因為好不容易得到發揮的機會,而他的確也需要自信而才能勇於表現,所以他就只能靠著否認自己的缺點、來凸顯自己的優點。舉例來說,可能根本沒人好好教過他戰術該如何執行,但他又不願承認、也不願求助,所以才會不斷地照自己的意思更改戰術,結果還讓隊友因而受傷。

片中的威利看起來無比白目,但現實世界中的我們卻可能也同樣白目,因為我們常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會害怕,然後不但讓自己的判斷產生更多盲點,同時也會因為自我防衛而反而讓許多人跟自己的溝通被阻斷,最後只能閉著眼睛蠻幹。

在著名的「周哈里之窗」中,會希望大家藉著自我揭露、回饋、發現自我等方式來設法擴大自己的開放之窗,正是為了避免這種盲點的產生。

卡麥蓉狄亞茲飾演的新任女老闆,其實在某方面跟威利有著如出一轍的問題。他那過世的爸爸一直期待的是一個兒子,而身為女兒身的她為了賭一口氣,不但要證明她自己行、還要證明她比所有人都行。雖然我們可以了解她這樣的情結所為何來,但生意就是生意,生意不只是靠著賭一口氣做成的,而是要靠著優秀的決策做成的。當你讓心中的不平或不滿掩蓋了腦中的理智,想要做出夠好的決策就更難了。

最後,來看看全片靈魂人物的艾爾帕西諾吧!作為一個為美式足球付出一切的教頭,年紀大的自己也的確覺得欲振乏力了;但那真的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嗎?還是自己的鬥志所影響?又或者是因為和女老闆之間的鬥爭而疲倦?我不想爆雷,因為《挑戰星期天》的結局,是我看過所有電影中最好的結局之一,當時在電影院看到那個結局時,艾爾帕西諾最後講出的那句話讓我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而隨著片尾曲的響起,我差點忘情地站起來鼓掌叫好。到最後,艾爾帕西諾顯然想清楚了前面提到的那些種種問題,而且也做出了屬於他自己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勇於做出選擇。不只電影中的艾爾帕西諾,現實世界中的你我也應如此。


最後,電影中實在有太多的經典片段,尤其是教練艾爾帕西諾對球員打氣的PEP talk,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摘錄其中幾段給大家:

細節決定結局,人生也好、比賽也是一樣,不管是早跨半步或晚跨半步,不管是早了一秒或晚了一秒,我們可能就會錯過那一球了。

在這個球隊,我們會為點滴分秒奮戰,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把這些點滴累積起來,勝敗就在這些吋呎之間,生死也就在這些吋呎之間。在賽場上,只有那些願意為了點滴吋呎奮鬥到底的人才會贏,而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我就會願意為勝利奮鬥至死,因為那才是生命的意義!

看著你們身旁的夥伴,看著他們的眼睛。你知道他們會為了這個團隊犧牲自己,因為他們也知道,當到了拚命的關頭,你也會為了他們做出一樣的犧牲,而這就是團隊。

也就是因為如此,這篇文章最開頭的那句引言才會那麼深入人心:

On any given Sunday, your either gonna win or lose. The point is, can you win or lose like a man?

與其天天要喊著與人輸贏,你是否想過,該付出什麼去爭取那些輸贏?到最後,重點不是哪一場輸了、哪一場又贏了,而是身而為人的我們,能不能用到死方休的努力來爭取這些輸贏,而又能不能坦然面對這些輸贏。

勇於做出選擇,全力爭取勝利,重視生命中每一點滴,祝大家都能成自己人生中的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