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明年1月的最新一班,就要在11/7(六)晚上開始報名了。想要對這個談判課程有更深入的瞭解,不妨來看看才剛上完課的18班同學們的心得。
在醫藥公關公司服務的Grace,在心得中寫下了從作業期到上課當時的心情變化(心得點此):
一直以來我都走一種很鐵齒的路線,所以對於改變思維的課程,總會覺得分享的情境,其實多多少少和講師本身,不論因運氣或實力所處的地位有關,也因此無法打從內心認同對方分享所謂「談判技巧」運用的高明之處。
即便如此,我還是相信,世界上的確存在著一群真正了解談判技巧的高手,具備掌控時局、扭轉劣勢的能力。
然後我找到了一談就贏,在閱讀多篇Alex分享的文章、和學長姐們的課程分享摘要及原文後,我開始覺得,這也許就是我能真正學習到這個技巧的課程。
成功報名之後,在課程前就迎來了第一個挑戰,兩個作業讓我們在課程前結合既有的談判理論與自己的談判經驗,除了對談判建立基本認知外,過程中也在Alex的嚴厲指正下,讓18班在課前動起來,其實也從這時候開始,我才真正對課程有了不同的期待。
在這之前,我只想著在課程上可以得到什麼,卻沒真正反思過自己願意投入什麼,面對學長姐和同學,也只被動的回應問題。追根究底,希望藉由課程改變互動模式的自己,卻未能利用這個難得的環境主動建立與其他人的互動,其實在根本上就錯了,改變,本來就不僅止於踏出第一步而已。
進入課程後,透過老師分享的案例迅速掀起一番思維風暴,令人感到震撼的並非在於談判結果有多驚人,而是過程中溝通的方向完全出乎意料,卻又緊扣著談判的真正目的,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作法,在後續透過演練的過程其實也讓我們感受到有多難達成。
如果說在這之前我對課程的一切規定、甚至學長姐們過度熱情的表現還有所疑慮的話,在半天的課程後也徹底消弭我內心的質疑了。
……整個心得寫下來,我似乎充滿了懊惱,但其實不是的,「自知」的程度決定了自我人格與成就發展會被侷限的程度,透過2個整天,除了導入新的談判技巧與觀念外,能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對我來說,或許是整堂課程後最大的價值,也讓我正視了自己必須改變的面向。
正如Grace提到的,【一談就贏】是個特別的課程,特別之處不在於老師有多厲害、或者課程內容的含金量有多麼高,而在於我們願意也敢於創造一個情境,讓大家深入接觸真實談判時會面臨的問題和抉擇。老實說,這樣的過程並不輕鬆,但卻確實有效。
這個課程有各種不同領域的人來參加,年齡層也涵蓋很廣。還在大學就讀的沛宏並非首位來參加這個課程的大學生,但自己也在兼職從事魔術教學的他,畢竟相較之下還很年輕,那他又為什麼會來參加這個談判課程呢?(全文點此)
#你願意做你不習慣的事嗎?
前兩個禮拜我各跑了一次台北,只為了參加一堂課程,而在上課之前,參加課程的所有同學必須經歷了一個月的作業期,作業期除了寫作業,還要去閱讀其他同學的作業,與其他同學留言互動,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是會被踢出社團的,如此這麼多規定的課程,應該沒有什麼人會想要參加吧?
但如果這麼想就錯了,回到三個月報名前,我可是非常緊張的守在電腦前面,跟其他同學一起搶上課名額,積極度不夠,該如何一談就贏?
不過報名成功之後,我反而更緊張了,開始思考我一個大學生真的適合這堂課嗎?大家都在職場已經歷豐富,我像一張白紙一樣跟的上大家腳步嗎?
<老師對我們的解構>
上課前一個月,我們被拉進去了課程社團,這是在課前要先適應的第一戰場,簡單來看只要按照時間交出作業,即可完成作業期。但是要交出一份作業,要思考老師出題目的,爬文學長姐的文章,還因為老師常常會在留言中給出重要訊息,要閱讀所有留言,並與其他同學互動,如此多的細節,讓我在作業期總是戰戰兢兢。
然而在作業期也漸漸的建立了一些觀念,像是18班因為作業一的表現不如預期,老師便不在預定時間給出作業二題目,要我們去思考作業一的目的,也讓我更多去思考每個動作的目的,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作業期的每張發文圖片,都跟之後上課的獎品有所連結,連這麼細小的動作都有意義,那我為何不去思考每個動作就行動?此刻所做的動作對自己達成目的有所幫助嗎?
<華麗的煙火背後>
第一天上課其實是興奮的,作業期與這麼多社團的成員互動,以及帶著殘破不全的觀念,當日有點要來見見「網友」的感覺。一開場的實例講解,接續的一連串觀念建立,到看電影學談判,球員交易,實戰練習,每一個環節都震撼著我,不是因為老師講述的東西有多厲害,反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基本上都聽得懂,但是從老師的觀點講解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原來可以從這邊切入!原來這個不重要!原來只要調整一點點,威力可以這麼大!
太多太多的震撼,像原本應該在高空的煙火,此刻在眼前炸開,卻也得以一窺談判的真貌。
第二天演練日,老師對於談判有了更細的講解,也更清楚一場談判該怎麼去準備及進行,但實際演運用例如租屋演練時,還是會直覺的將以往的模式拿出來用,意識到要去練習上課時的東西,還是會覺得卡卡的很不順,如何將上課所學熟練,真的是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了。
<知道不等於做到>
真正領悟到這句話的震撼,莫過於第一天最後的演練,吳總跟林總該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談成一椿收購案,雖然最後我們這一組因為價差過大沒有談成,但這個演練又再一次的讓我陷入思考,思考著:知道不等於做到,這個深奧的道理,以及思考如何彌補知道跟做到之間的差距。
……第二天下午的演練我抽到了觀察員,這讓我對於做到又多了新的想法。
演練時雙方皆盡力的去表達自己的立場,可以察覺的到他們各自想要用上課的哪項觀念,但是在力度上有如同老師所說的問題:你想表達的,跟你傳達出來的,會具有一樣的效果嗎?過程中我明白了知道跟做到中間似乎還有一個層次,當你知道且能去使用時,還要注意到它是否能真的發揮作用,否則一樣不等於是做到!
<最大的變數>
演練日前一個禮拜的間隔,除了回溯第一天的課程,繼續蒐集情報是必須的,果然第二天課程開始沒多久,老師就要我們寫出同學資訊,並為此下了個註解:你有義務去認識,你會遇到的所有人。談判中最大的變數永遠是人,如果能盡量蒐集關於這個人的資訊,就能降低意料之外的風險。
<回歸生活>
課程結束到現在也過了將近一個禮拜,從課程的教室走出來,我並沒有覺得自己變的比較會談判,但覺得自己更知道可以為了談判做些什麼,並且在行動之前,開始會去釐清行動的目的。對於課程內容,我自認為沒辦法短時間吸收,但我相信在生活中透過不斷的練習,能慢慢在錯誤中印證這些觀念的,如果不在能容許犯錯時候練習如何提高勝率,難道要等到非贏不可時犯錯嗎?
而關於上課前,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堂課程的疑問,在第二天演練日贏得冠軍隊時獲得了解答,原來,達成目標的感覺是這麼的有成就感,其實不必擔心自己適不適合這個課程,你比你想像的可以談的更多。
這門課給我的感覺,不同於一般課程老師引領你前進,倒像是你自己前進的旅途,老師則是幫你導正方向,至於旅途的目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你要自己去思考及解決,不能說路上是歡樂的,甚至有許多自己不習慣的事物,但只要願意相信且持續前進,收穫將會是自己的。
很高興年輕的沛宏不但勇於嘗試而參加了這個課程,而且在課後的自我檢討也相當紮實。
他說的沒錯,即使【一談就贏】的定位是個頂級的談判課程,但純就思維班的內容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所以就像沛宏說的,幾乎每一點都聽得懂,而他後來也發現,只要能調整一點點,就能讓成果有著極大的不同。
當然,這個課程也不是毫無挑戰,因為我們會要求大家在短時間內就要能吸收應用;跟不上怎麼辦?當你非得跟上不可、接下來也非得去談不可,你就會得到像沛宏一樣的感受:你比你想像的可以談的更多。
律師簡珣用「一堂很酷的談判課」來形容【一談就贏】,讓我受寵若驚、也相當開心(心得參此):
其實幾年前就從臉書上看到佩霞參加這課程,但當時還陷在應付本業的泥淖裡,心有餘力不足;幾年後,專業上逐漸成熟,好像還有餘力精進自己的其他能力,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結果,壓力山大,尤其作業期的震撼,必須狂嗑珍珠奶茶才得以舒壓XD
不過,沒有暗礁,哪激得起浪花。雖然是名為【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的談判課,對我來說,卻更像是一堂讓自己「珍惜所長,並更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課。這裡不劇透老師精心設計的課程,也無法逐一細數滿滿的心得,僅把我認為重要所得分享如下。
【釐清目標】
……課後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和與同學討論,發現沒有釐清目標是主要原因。拿到案例、看完事實之後,我完全沒有花時間在釐清這場談判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才面臨了沒有目標難以出征也無從防守的問題。因此,第二天的各個實戰演練前,我一定先跟我的隊友們確認「目標是什麼」,再去擬定策略、沙盤推演,運用成果不錯,有了堅實的骨幹,既不怕狂風暴雨也不怕路走偏。
【換位思考】
第二天課程結束後,感謝Kevin Yang的邀約,我們重新就前面提到令人扼腕的案例線上再對戰了一次。這次我們都有了比第一次更多的準備,卻還是疏忽了對「對方想要什麼」的思考。當撥空參與的觀察員問到我們怎麼準備這場談判時,我們都分別想了許多讓對方同意我方條件的理由,才恍然大悟,原來都只在意要怎麼說服對方,而沒去想對方要的是什麼。老師明明也一直提醒我們,卻還是忘了。
這讓我想到幾次調解的經驗。雙方律師都努力地告訴對方彼此的條件是如何合理,但沒有去想,對方只是奇檬子不好,親口道個歉會讓他心情愉快,或是對方老闆要的是面子,找個台階讓他下比計算資遣費多少來得有用。最後的破局,我想也是因為少了換位思考這一步。
【與人連結】
隱藏的內向性格使然,對我來說,短期內與一個多人團體中的大家變熟是一項挑戰,過去,我在上了好幾個月的飛輪課、TRX後,才和一同上課的同學聊起天來。而且,還很懶得回留言、祝別人生日快樂XD
但作業期開始,老師不斷提醒要與人創造連結,我才慢慢理解,這不單訓練自己去了解未來對談判對手的習慣,套用於人際關係亦如是。於是,我很仔細看每一位同學的作業,並試著逐篇提出回饋,有空時也積極回應同學在臉書上留言或LINE訊息,還站出來約大家視訊討論、課後聚餐。雖然目前還不確定這樣的主動是否為我的人際關係達到正面提升,但自己在付出過程所獲得的愉快卻是絕對大於被動等待的,持續加油吧。
最後,還記得第一堂課的開始,老師講到一位事業上很優秀卻仍從大陸飛回台灣上課的學姊說:「照著Alex說的做就對了!」聽到一個如此成就的人願意把自己放空,花時間試一次老師所教的方法,讓我為她的謙遜感動,也感到振奮。因此,藉著這句話,我給自己接下來的課題是:
一、把握每次工作和生活上的機會,持續練習。
二、每周在臉書上輸出一篇心得。
三、再忙也要回應訊息和留言。
四、主動邀約18班同學聚會及其他朋友聚會。
釐清目標、換位思考、與人連結……,這些動作我想不用任何人說,每個人 應該都知道很重要。然而,知道是一回事,自己又真的能做得夠好嗎?
對【一談就贏】來說,我們的訓練重點不是把這些要點或一大堆金句寫在投影片上,而是要讓每位參加者從過程中去體會為什麼那麼重要,以及該怎麼每次的實踐中練習把這些事情做好。
簡珣在結尾寫下自己給自己接下來的功課,這並非我們的要求,而是她自發寫下來的未完待續。我特別把她的這段在摘錄中留了下來,重點不是要讓大家看到她給自己的功課包括哪些,而是要讓大家知道,其實當我去參加哈佛談判學程時,我們其實會被要求做一樣的動作,那就是不只寫下過程的回溯及檢討,而且要寫下自己對自己的期望,而接著更重要的事,要具體寫下到底接下來會有什麼行動計畫,正如簡珣寫的方向一樣,而這就是世界級課程也一樣會要求的標準動作。
不只簡珣,其實許多18班的同學,都在課後自己進行了許多檢討。在電子業擔任產品開發PM的Jeff,還在課後幾天的一個晚上與我交換了許多意見,然後寫下了這篇心得(心得點此):
這一個月來經歷了一場腦內風暴。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在35歲前就能上這樣的課。
……課程方面就保持神祕不劇透了,收穫太多幾個篇章也寫不完,就分享幾個衝擊較大的心得吧。
1. 釐清目的
在第二天的演練中,很遺憾地我從題目的理解就出了問題,儘管我花了心思去探究了談判角色(林總)要進行影城收購的背後原因,並自以為找到了關鍵目的,然後一頭栽下去覺得這是個絕妙好計,合理推估如此這般一定可以給予對方很大的壓力,說服對方勉強接受我的提案,而且就算不完全接受我的盤算,我還可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腦補一大堆,但其實跟題目的設定完全偏離,而且事實證明談判對手想的跟我的提案完全沒有交集!
歸根究柢,這是我對題目的理解不夠,而且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及後續發展,設定一個目的之後就順這個目標繼續蠻幹硬幹,平時在工作上強調的do the right thing,怎麼應用到談判演練檯面上卻如此荒腔走板。
「我該怎麼想,會談出更好的結果?」
「我該怎麼想,會讓對方更願意接受?」
這兩句話對我而言不啻當頭棒喝。
2. 換位思考
談判目標是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最佳解決方案。要讓「雙方」都能接受,這得要好好換位思考。從實際的犯錯經驗中,我學到了有效換位思考是要從傾聽開始:對方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對方想要這個東西?對方想要這個東西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問題?
……還不知道怎麼換位嗎?那就發問吧!老師部落格的七月份某篇文章有段話:「重點會是懂得如何發問,而不是如何把自己的主意拿去灌進對方的腦袋裡,也就是嘗試去說服對方」,另外也引用了《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書中所說:「要建構一個最高價值的協議,靠的並不是去說服對方的能力,而是傾聽對方的能力」。
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讓我用難忘的錯誤來深刻在心裡。
3. 練習、內化
如同上面所說的,談判前的準備都要傾聽 + 換位思考,避免堅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自知,然而在談判演練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怎麼有辦法思考得這麼全面,光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就已經手忙腳亂,哪有那個時間換位思考?更不用說老師說的3x3的思考架構… 不可否認這的確很難,我想這只能靠練習,必須要內化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是呼吸一樣的自在。這也會成為我下一階段的功課。
4. 談判不是辯論比賽
或許因為我的工作是產品研發相關而非銷售,過去的我仗恃著還不錯的邏輯能力、快速理解反應能力及還算可以的口才,工作上的諸多mission impossible多半都能夠找到解決之道並執行到位,但長久下來卻讓我以為只要我的邏輯正確口才便給說話頭頭是道,這樣就能夠說服對方,就算對方心不甘情不願地就範,我多少還洋洋自得。但這就是我的問題。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無論談判、溝通、銷售都不是辯論比賽。把場景換到銷售採購客服領域,縱使我的邏輯再好口才再棒,對方也不會買單的。
以前總說,我們來談談,對事不對人。但後來我猛然發現,其實談判的對象從頭到尾都是人啊。就事論事談道理如果說得通就不用談判了,因此關係人的需求、目的、因果都要搞清楚,接著才能夠有效擬訂戰術跟沙盤推演。若是連談判本質都沒搞清楚,遑論上談判桌後的技巧。
5. 如何施給對方壓力
以前覺得講話大聲就能給對方壓力,透過情緒收放可能有機會讓對方就範,殊不知靠沉默、停頓、哈哈大笑、肢體與口語反差等等方式反而比大聲爭論更能給對方壓力,氣定神閒的態度比起咄咄逼人更有殺傷力。更進一步,談判中沒有意義的話不要說,沒有意義的動作不要做,多說出來的話或者多做出來的動作反而可能被逮到機會找到破綻。談判過程中,少犯錯就更可能贏。
6. 戰意無雙
老師說過:「只有你贏了,才有資格說我不想贏」,要贏就要有戰意,絕不放棄的戰意。絕不放棄去傾聽理解對手、絕不放棄去做好談判前的準備、絕不放棄在逆勢中反敗為勝的契機。在第一天課程中,我們第三組在下午課程反敗為勝贏得冠軍隊,靠的就是不放棄的戰意無雙; 在第二天課程的第一場談判演練身為組長的我犯了大錯導致積分墊底,但後續靠著全組的無窮戰意拚到一度站穩第二名,儘管最後氣力放盡無緣蟬聯冠軍隊,但我們全隊到最後都沒有放棄求勝。
有人說這個課程非常燒腦,在我看來燒腦還不夠貼切,對我而言根本是換腦了!談判求勝的道理很簡單,看些書上些課都能說出些摘要來,但要內化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同呼吸一樣的自在,就要靠持續練習了。問我是否推薦這堂課? 當然是大推,但有點硬就是了(才有點而已嗎?)
很感謝Jeff不但很認真的接受了這個課程給予大家的所有挑戰,而且就在他於課後與我交換意見時,老實說我並沒有很客氣、也沒有刻意去安撫他的感受,因為根據我的觀察,他需要的不是那種似是而非卻虛無飄渺的摸頭式肯定,他是真的想知道到底哪裡還有更可行的辦法。
「我該怎麼想,會談出更好的結果?」
「我該怎麼想,會讓對方更願意接受?」
這是我當時送給他的兩句話,也是我想藉著他的這篇心得送給大家的兩句話。老是認為自己想的或做的「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不但沒有什麼意義,而且還反而可能阻礙自己的進步;就談判來說,永遠都沒有最好的戰略,而只有更好的戰略,關鍵就在於自己能不能問出正確的問題。
在對岸從事化妝品包材業的南傑,其實在還沒來參加【一談就贏】之前,就已經參加過我的企業內訓課程,而在他的心得之中,更多了許多實務上的體悟(全文點此):
「每個人都懂談判的話,世界會變得更好。」
作為一個同為15班和18班的學員,再度聽到這句話時真的是感觸良多。
年初有位貿易商客戶要我們和他簽合作同意書,客戶是位中國人,合約是用英文寫,當中有一條罰則是:「若我們直接連絡了他們的客戶,那就要無條件接受XXXX萬的罰款。」
讀完後,雖然我們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但為什麼我要簽一個罰款遠高於雙方往來交易額的合約?並且對方也沒有保證要把所有的訂單都給到我們公司。
於是開始了第一輪談判,先請業務去和客戶說明 ,「這個合約,我們不能簽,因為客戶可能會有很多品牌,整個客戶集團獨家給您是比較困難的,是否有可能改簽我們的合約或修改既有合約:只要是和您合作過的案子品牌,我們三年內一律保留給您。」
對方非常強硬,認為我們不簽就是會有「異心」,並且說和他合作的供應商中,只有我們不簽,其他中國廠商都簽了,沒有任何一家要求要修改合約!
秉持著「合約,就是要拿來打破的」這種精神,我們繼續和對方談判。
再經過幾次的「對戰」後,客戶要業務和我過去他們的辦公室討論。
一進去後,對方劈哩啪啦的開始訴說我們的不是,但依舊是之前的論述:「A公司的老闆、B公司的代表立刻回簽,A老闆還只用了10分鐘就簽了,你們為什麼要這麼久?隨手就把A公司和B公司的合約甩給我看。」
「你們不簽是不是就是想要跳過我們自己去找客戶?」、「這樣你們還有誠信嗎?」但A公司的老闆我認識,我印象中他不會英文,所以我認定A老闆根本沒看懂這合約。
我們提出:「我司對於合約都非常慎重,簽了一定會遵守,不會是簽了卻去想辦法鑽漏洞。只要是您合作過的案子,我們一定保留,但是只因為客戶當中的一個品牌合作過,就需要把整個集團的全部讓你獨家,這個我們有困難。」
客戶又繼續闡述:「我沒有這樣要求呀!我只是要求做過的案子要保留給我呀。」
我方:「但是你的條約這邊是這樣寫的……」,客戶似乎突然發現什麼沉默了。
到最後,他可能被我和同仁堅持(ㄨㄢˊㄌㄧㄝˋ)的態度屈服,說「不簽了不簽了,我們還是會繼續下單,我們也會去找別家供應商,現階段就這樣吧。」
最後他表明,「這合約我也沒看過,是朋友的公司都這樣給他們供應商簽,我就把後面的金額和最終客戶的名稱調整一下,就發給你們了。」
當下我白眼都快翻出來了,但基於要持續管理談判後關係,還是要笑笑的說,我們真的很仔細看合約的,簽任何東西就是想要嚴謹遵守而不是翻臉不認帳。
當然我縮短了很多鬼打牆的地方,如果我的客戶上過一談就贏,甚至是任何一個老師的談判課,我相信他不會連合約都沒看過就只想要用「」”要求我方接受 (不過也真的有人簽!)。
如同老師特別Cue我的「共贏」,在現有的餅上把雙方的利益變的更大,才是能夠使得彼此更好的關鍵。
其實南傑的心得中還有其他許多可觀之處,但為了避免文章太長,就請大家點進上面的原文連結仔細看看吧!我必須要給南傑一個大大的肯定,因為就他所提到的實例來說,其實我認為他已經把許多談判的重要原則都實踐的很到位了。我自己也曾經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業務工作,所以我非常清楚,到哪裡都會遇到刻意來刁難的客戶,而且是他有道理也來刁難、他沒道理時更會來刁難;假如不好好應付,就真的會讓對方牽著鼻子走。就算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拿下眼前的一樁生意,但長時間來說就會如履薄冰了。談判當然不只可以用在商場上,但要在商場上行走,又怎麼能不知道該如何談判?生意做的小還比較無所謂,假如生意愈做愈大、而且想要行遍天下時,只靠土法煉鋼式的談判去應付世界級的談判對手,凡事總脫不了經驗或直覺的話,只怕很難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麻醉科醫師貞槇在課堂上很安靜,安靜到我會擔心他到底能否適應我們的節奏和步調。看了這篇心得(心得參此)之後,很高興知道她一切都好:
#踏出沙發圈
我一直以為我已經算是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嚐試很多不一樣的事情了,打從下定決心離開舒適、習慣的醫學中心的保護圈開始,並嚐試一些我以前不敢冒險的事,甚至去上不同領域的課,親子溝通,然後還需要當場「演練」(這真的是在我預期之外,我以為只是上上課而已),我以為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但我錯了,哈。來上Alex老師的課,你才能說自己已真正的踏出你的舒適圈啊!
#自信心啊你在哪裡?
我在上完第一堂課後,曾把老師的一篇有關學習的文章分享給朋友群組。我覺得老師提到的重點是我們可以去改進的地方。但得到的回饋是:這個老師的文章怎麼那麼長?寫那麼多話幹嘛?我覺得這個老師根本就是是控制狂!…..等等等的「評語」。他說,老師這樣的態度,學生豈不先崩潰?我說,沒有啊,大家都非常認真的上課。我也沒有覺得哪裡不能適應的。……第二堂課的一開始,老師給我們做的「實驗」,並說明老師去上哈佛的課時,大部份的人對於自己的談判能力是課堂上的學生們的90%以上,老師說,談判就是需要這樣的自信。沒錯,我沒什麼自信,我正是需要從練習自信開始!大膽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過也要學著修飾詞句,讓整體聽起來不會那麼刺耳。(我跟學長說,哇,老師連講出一連串的幹話怎麼可以聽起來,那麼流利、那麼好聽?一定是混很久,講出來的幹話都可以這麼好聽而不刺耳。)
#積極
坦白說,跟同學相比起來,我真的不夠積極。在第一天搶答時,或許就坐在最後面的角落,一點也不想起來舉手。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介紹阿泰學長給大家認識,並說阿泰學長的積極程度啊,是在搶答時不只快,還拿了手上的小紅本來引起老師的注意,甚至還把身體往旁邊「壓倒」其他人舉的手。我心想:嗯…是在比足球賽嗎?啊沒有啦,是在想,哇,這麼積極,還自備了「秘密武器」(小紅本)。就如同老師說的,何不試試看?…… 很多時候會因為自己覺得這樣做太浪費時間、或害怕別人不喜歡我、或你認為的道德觀而放棄積極努力的機會。
#你認為的道德觀不能套用在別人身上
以老師鄰居的例子來說,真的有很大的提醒。別人怎麼想、怎麼做,我們幾乎猜不到,不要以為你會有的道德觀,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為了保護自己/ 自己所愛的,從一開始就不能「心軟」。
#準備階段5部曲
在第一堂課的第一個組別的店面租金的題目中,大受打擊。被老師取笑了,我們自己一副很了解談判前的5部曲,(看著自己在大報章上寫的) 是這麼的掉漆。尤其是釐清目的、跟設立明確的目標。如果連最基本的目的、目標都沒精確的設定出來,後面的步驟大概就很難往正確的方向執行。在情報蒐集上,需要過濾哪些情報是真實的,哪些是「假」(不夠正確)的。(不能太相信別人說的)。甚至有些情報是沒辦法使我方有任何下一步行動,就要再找下一個(能讓我方有行動的)情報。
#我以為的雙贏不是雙贏
談判的目標是為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最佳解決方案;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雙贏,不是各退一步這回事,也不是自己捨棄多少來成就別人。而是如何在一個DEAL裡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如何用100元來創造出10000元的價值。
#談判不就跟菜市場殺價一樣嗎?
……在課堂上的第二次購買好時光PK中,甚至快下課時,老師不斷、不斷的跟大家說,「多想想別人想要什麼?」,因為我們太過於想說「我想要什麼」。我們可以多問來知道對方的想法,而不是只懂得喊超高價來殺價。
#補充
上完課,回到自己的作業。在談判前除了做足作業/情報之外,其實我需要更多的替代方案,並想好BATNA, WATNA。(但BATNA是會隨著談判而變動)之前小小談判中,自己會失敗的原因:沒有設定清楚的目的、目標,而且也沒有想好各不同的替代方案,還有經驗不足,沒有想對方的各種的對應反應跟下一步。另外,不要被對方定錨。
我相信有許多人情願一輩子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其實生活過得舒適悠哉一點也沒什麼不好,但各位有沒有想過,萬一有天自己的舒適圈因為外力而改變了呢?又或者有別人刻意踏入自己的舒適圈來搗亂呢?
假如這個世界上有什麼道理是不變的,那就是凡事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有什麼變化,但我們卻可以讓自己提前做足準備。
祝每位勇敢踏出舒適圈的朋友,都能發掘出自己的更多本事及價值,讓舒適圈不僅能愈來愈擴大,而且能從心所欲的無所不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