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甄子丹對決謝霆鋒的《怒火》:背叛沒有好壞之分,而只有如何對應的差別

 提到甄子丹,多數人應該最快連想到的都是已經成為他代表角色的葉問吧!但我不只對他主演的《葉問》系列印象深刻,他同時主演而又兼動作指導的《殺破狼》和《十月圍城》,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尤其是《殺破狼》中的馬軍,更是光打鬥畫面就值得一看再看的一個狠角色。




最近他和謝霆鋒合演的一部新片《怒火》上映了,雖然要期待這個年紀的甄子丹能打得比十幾年前更精彩、有些不切實際,但《怒火》卻是一部槍戰和動作畫面滿滿的電影,讓人懷念起過去香港動作片的那個黃金年代。

《怒火》也是動作名導陳木勝最後一部作品,劉德華主演的《天若有情》和成龍主演的《新警察故事》,應該讓許多人都印象猶深,他與謝霆鋒也從後者剛出道時的《特警新人類》就開始合作,而甄子丹也是以陳木勝執導的《洪熙官》、《精武門》兩部電視劇開始,才開始了從配角躍居主角的日子,這也讓《怒火》這部片子更值得一看。

《怒火》的劇情並沒有太多新意,甄子丹飾演一個警隊的重案組督察,正氣凜然而剛正不阿。謝霆鋒則是他一路帶出來的小老弟,由於表現出色,謝霆鋒也一路高升到督察的位置。沒想到,在一次搶救人質的行動中,由於警務處高層的要求,謝霆鋒一行人在逼供時、失手打死了一個疑犯;接受審判時,高層完全把過錯推在謝霆鋒身上,之後趕到事發現場的甄子丹,也只能依據自己看到的事實、無法做出對謝霆鋒的有利證供,於是謝霆鋒及他率領的一隊警員全都鋃鐺入獄,而且在獄中還受到了一群囚犯的報復,讓他們性情大變而充滿恨意。



出獄後,謝霆鋒和他的手下們心想守法反而沒有好下場,於是搖身一變成為殺人不眨眼的悍匪,殺人越貨無所不為,而且刻意想要向當初不幫自己的警察同僚討回公道。

於是接下來就上演了無數港片中大家都熟悉的戲碼,昔日最熟悉彼此的好友,現在卻變成立場相對的警察和匪徒,甄子丹無法對謝霆鋒有任何放水的空間,謝霆鋒也一心想把甄子丹和其他警察都置於死地……。

這並不是一個電影部落格,所以即使這部片的動作畫面的確值得一看,我的重點當然也不只在電影的娛樂效果有多好。反倒是從劇情延伸出的另外兩個重點,很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1. 你眼中的事實,可能只是單一面向的一種看法而已

為了凸顯甄子丹的角色多麼正義無私,片中還特別讓謝霆鋒的行為更加罪無可恕了一些。我不是要幫謝霆鋒這個角色說話,但假如我們先把之後的劇情發展不顧,因為前頭若沒有他們悲憤入獄、後面當然也就他們一行人濫殺無辜那回事了;若只聚焦於受審前的謝霆鋒一行人所作所為,就真的那麼罪無可恕嗎?或者我們把問題換一個角度來問:假如甄子丹或任何其他人當初的選擇不同,後面的悲劇是否就可以避免?

當然,萬一沒有戲劇性的衝突,影迷們也就沒有一部精彩刺激的電影可看了;但就這個部落格的屬性來說,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在看爽之餘,順便思考一下,假如在現實生活中遇上了性質類似的決定,我們是否也會出現一些盲點?又或者我們能做些什麼、讓悲劇的結果不會出現?

為了要讓思考不受到阻礙,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不要過度假設、更不要有預設立場,認為任何人做的決定都一定是對的。因此,我們首先該拿掉的就是對甄子丹的主角光環。甄子丹或許覺得自己句句屬實,但他在法庭上的決定性陳述,真的對謝霆鋒一行人公平嗎?

就像麥特戴蒙主演的《最後的決鬥》一樣(前文點此),一件事實在不同當事人的眼中,本來就會出現許多不同版本的經過真相,有些甚至不是來自於他們各自的主觀判斷,而在於他們看同一件事的視角不同、接受的訊息也不相同;接下來再根據各自的記憶轉換和詮釋,就會出現彼此之間有顯著差異的版本。而這還只是他們腦海中所想的,如果再把他們提到這件事時的說法考慮進去,那就會出現更多不同的版本。

不信的話,不妨可以自己試試看;試著讓自己對不同人講個相同的故事,然後問問聽故事的對方,他們聽到了什麼?你或許會很訝異的發現,每個聽眾居然講出的版本、和你原先的期待又出現差異了。這是為什麼呢?你後來會發現,即使你不刻意的更改或增減其中的故事細節,但你當天的心情狀態或體力好壞,可能會讓你在說這段故事時產生了你自己也感覺不到的變化,然後聽眾就可能產生了不同的接受和理解。

更有許多人,為了讓故事更加合情合理,刻意用不同的說法來避重就輕,那就會對訊息接受者產生更大的影響。

因此,當甄子丹出庭應訊時,他既然還可以先講出一番警察在面對嫌犯時、會面對許多危險的情況,所以很多時候非得使用一些相當程度的武力不可之類的道理,那他為什麼在面對檢察官詰問,謝霆鋒一行人有沒有親手毆打疑犯時,他會彷彿一臉悲痛的說「有」呢?他或許認為自己是實話實說,但其實他在內心已經做了一個判斷、認為謝霆鋒一行人做的是錯的,因而才做出了這番回答。



假如劇中角色能打破第四面牆、純由觀眾視角來看這件事,你就會發現,固然謝霆鋒一行人真的有做出毆打嫌犯這件事,然而只就甄子丹趕到現場時的狀況來看的話,當時下著微微細雨、視線不佳,而遠遠跑過去的甄子丹只聽到一陣喧嘩;等到甄子丹真的跑到現場時,疑犯已經倒地了,他就開始質問起謝霆鋒的舉動過當了。純就這一幕來看,他真的看到謝霆鋒一行人動手打人了嗎?由他跑過去的角度來看,他看得出致命一擊是由誰出手的嗎?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件事實換一個方式來說:「我當時在雨中遠遠的跑過去,因為我『認為』被告和疑犯都在現場,但我必須過去才能確認;等到我到的時候,疑犯已經倒地不起了,但老實說,以我當時的距離和角度來看,我無法確認被告是不是在打疑犯、我當然也不能確認是不是全部的被告都在打疑犯。」

這不是教大家要狡辯、更不是要教大家強詞奪理,而反倒是請大家有幾分證據就說幾分話,明明就不見得看得到,你為什麼要在檢方誘導下,說出自己看得再清楚也沒有的證詞呢?萬一我們知道自己的證詞會成為他人被定罪的關鍵,就算你和那個被告毫無關係,你不也應該讓自己謹慎再三嗎?就拿影史十大佳片的《十二怒漢》來說,不只一位證人舉證歷歷,認為被指控弒父的被告確實做出了那些可被定罪的行為,但其中一位陪審員獨排眾議,舉出了那些證詞中的許多疑點;陪審員撼動影史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被告是否無罪、或許他真的也說不一定,但我覺得,要把一個人處死,我們需要更審慎的考慮,也需要更多的證據。雖然其他陪審員都不認同他的想法、甚至其中有人還激烈的反對,但他始終不改其志,最後發現,那些證人信誓旦旦的證詞,還真的充滿許多漏洞,而且其中許多是先假定被告有罪、然後自行腦補出的說法。

最近Netflix上有另一部改編自丹麥電影的新片《接線追緝》,由傑克葛倫霍幾乎一個人主導絕大多數鏡頭的擔綱演出;他飾演一個等待接受審判的警員,暫時被調職到911報案中心接聽電話。一天,他接到一通疑似被綁架女性的電話,而他熱心地想要找出蛛絲馬跡、來救那位陌生女性脫險之餘,卻主觀的認定報案者一定是無辜的,而她有前科的先生已經殺死了他們的小孩、接下來就可能會傷害她。沒想到,最後真相揭曉,傑克葛倫霍根本弄錯了,那位女性才是傷害親兒的真兇。萬分愧疚的傑克葛倫霍這時才發現,自己的判斷錯誤,可能會造成更多悲劇。人總是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情有可原,所以在腦海中淨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來解讀;即使自己沒半點對的道理,那就把事情經過解釋成對方有錯在先就成了。但傑克葛倫霍終於醒悟了,無論他再怎麼不能接受這個事實,自己執勤時衝動殺死了一個青少年就是事實,不管那個青少年是否舉動過當、也不管自己當時是不是情緒不佳而就是無意犯下這個過錯,殺人本身就是一個事實,而他假如一直逃避這個事實,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而已,所以他最後選擇認罪。

回到《怒火》這部片子,滿腔怒火的不是看似正義無敵的甄子丹,而是後來誤入歧途的謝霆鋒。警察的工作不是查明真相嗎?甄子丹的角色若自詡為一個好警察,他為什麼不更進一步的查明真相?假如他願意抽絲剝繭的去追查,是不是就可能會發現他們的長官、其實下達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指示?在電影的前一幕中,甄子丹還把警方多位高層一起當面來勸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關說置之不理,而且完全不給面子的給長官們難堪,這個角色被描寫成是這麼的大公無私和不畏強權,怎麼在自己情同兄弟的謝霆鋒出事時,反倒不會去設法挖掘真相、甚至和下命令的長官對質攤牌呢?不只如此,他假如願意放下自己當下既定印象的成見、也就是謝霆鋒肯定犯錯了,又或者願意放下自己不想給人認為是包庇自己人的自我設限,他應該能查出來,疑犯不是被逼供逼死的,而是連人質的情報都供出來了之後,疑犯死命的攻擊其中一位警察,然後謝霆鋒情急之下才出手的。我對香港的法律並不了解,但怎麼說這都看起來像是自衛殺人吧!值勤時受到歹徒攻擊,不想辦法出手制止,難不成只能用道德勸說嗎?整個來說,謝霆鋒一行人當然有錯,但他們沒有受到警方的支持及公平對待,也是他們會因而有滿腔怒火的一大原因。



更諷刺的是,後來甄子丹的老婆被綁架,在有炸彈威脅之餘,甄子丹對空鳴槍喝止了想要進攻的特警隊,後來也因此被追究,面臨撤職法辦的危機。為了再次證明男主角肯定是對的,甄子丹的上司和部屬全都衝進審訊室,一起來幫甄子丹請命,希望長官不要處分甄子丹。

這樣的情節在港片也不陌生了,但讓我覺得弔詭的是,其他不重要的小角色甚至願意連坐接受處分、都不願意甄子丹受到委屈,但這麼大義凜然的甄子丹,當初卻不願意為自己一手拉拔出來的謝霆鋒跳出來保證他的清白?因此,到底是其他人成就了甄子丹的清名,還是甄子丹的有所不為,反倒造成了一群殺人不眨眼的亡命匪徒?

因此,了解事實原本就有許多不同的面向,並在可能會讓他人有重大影響的決定上,不要只是被動的將就眼前發生的狀況就好,才是為所當為。

2. 如何面對隨時會出現的背叛

有些時候,遇上一些狀況,真的很容易讓人感到挫折及心寒。因為就是有些人凡事都以為自己做的肯定是對的,甚至還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的每項作為都「無愧我心」,但其實他們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無時無刻不在美化自己,因為他們做的其實跟撇清責任也差不了多少。

我之前就遇過兩個人,當我遇到了一些可能與他們有關的問題,我不是去興師問罪、而單純只是問對方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時,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都說,那個問題和他們無關;我當時就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先著眼於解決問題、就當是幫我一個忙也好,反倒一直在否認呢?

後來那個問題一直沒解決,但他們的反應卻愈來愈奇怪。我沒有打算再去和他們講什麼,反正可能只會聽到更多的規避和謊言,我只是認為不如敬而遠之、或許可以少些麻煩;沒想到其中一個人居然主動來質問我,是不是對他有什麼猜疑或不滿?既然對方來問,我也就開誠佈公地對他直說。我本來也不想那麼不給他面子,但我認為待人處事實在不應持雙重標準,既然他覺得我不夠朋友,我就在電話中用他的標準回應他,告訴對方我原本打算不在乎,但若以他自己的標準來說,他起碼有另外三件事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啊!他這才連忙跟我道歉,因為那三件事倒是確確實實已經發生的了,想賴都賴不掉。但到了那個時候,雙方的信任就已經被撕裂了。

關於這件事,我真的很遺憾,因為我赫然發現,就是有一些你自認為有朋友交情的人,居然還是會用一種「只要你沒證據,我就可以否認到底」的甩賴心態來應對,而且對你遭受的損害毫不在乎。否認自己做過什麼很容易,反正只要說自己沒做就好了;但他們沒想到,我會用另一種方式來詢問:當我反問,為什麼你發現了當時的狀況卻「沒做」些什麼,他們就支支吾吾說不出口了,因為他們總不能當場撒謊說,自己「有做」些什麼、只是我不知道吧!這就好像你發現鄰居失火了,你一方面說自己當時就知道失火,另一方面你又無法解釋自己既未報警、也沒有通知鄰居或任何人,反而是倒頭就睡不去理會,這不是很反常嗎?

老實說,他們自己可能都無法體會,我為他們感到多麼遺憾,因為他們讓我對人性的信任又降低了一些。我只能再次告訴自己,不應該因人設事、更不應該感情用事,也就是不應該只憑對方是誰、就選擇相信他,而應該用理智來判斷事情的影響和可能發展,因為我們永遠都不能想像,即使是看起來再怎麼道貌岸然的人、到底會做出什麼事。就拿這兩位來說,一個經常四處義正詞嚴地去指正別人,另一位還教別人如何應付職場黑暗、好像自己多麼站在光明的一方似的,結果做人卻那麼禁不起考驗,真是讓人灰心。更糟糕的是,我原本也以為他們不會存心害我,但當我回想起之前許多與他們相關的人事物,意外的遇上許多阻礙和困境,當時我還不覺得幾件事之間會有什麼關聯,但若假設這兩位有意無意地為我創造麻煩已久,一切就都說得通了啊!我不是非要陰謀論的去貿然推論不可,但我總要提醒自己,我自己也和平常人沒什麼不一樣,也就是當自己太相信一些人時,或許就很難看清真相、更難發現出其中的關聯。

接著會發生什麼呢?其實我也可以預期,就是這些人為了證明自己有理、也為了向其他人證明自己沒有錯,只好設法讓別人覺得我是錯的、或是我在一些事情上對他們有愧在先。每個人都會想要自保,所以我並沒有感到憤怒,反而為他們感到悲哀;我不是什麼道德上毫無瑕疵的聖人,但我沒有興趣天天去為自己辯白,因為我寧願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不過,難不成不說明或不反擊,就代表我理虧而說不出口嗎?當然不是。就像我自己上課時也常提醒大家的,你是對的、不代表我是錯的,而事不分大小都要爭個是非對錯,其實也未必是我輩中人應該有的想法。因此,這些話不是對那些反正聽不進去的人說的,而是對每位正在看這篇文章、但我們甚至可能互不相識的朋友說的:自保本身並沒有錯,但當你純粹只是為了自保而去打擊對方時,你該檢視的不只是自己有沒有因為對方的痛苦而受益,而該同時問問自己,自己會不會做出一些讓自己將來會無法面對自己的事情?其實醒世的大道理也不是我的強項,我建議大家設法看看前面提到的那部《接線追緝》,或許你會從中領悟,你我都不是聖人、也都可能會犯下錯誤,但只求自保的心態,卻可能讓自己終身陷入錯誤中而無法自拔。

《怒火》中的謝霆鋒不是為了自保,但他無疑地感受到被背叛。也就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做出許多甚至有自我毀滅傾向的行動,因為他連自保都不要了,他只求能夠毀滅對手。



這也是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另一件事:有時候毀滅對手的最好方式,就是豁出去了什麼都不管,因為什麼都不要的人、自然什麼都不怕了;然而,就算對手毀滅了,我們卻可能因此而付出慘痛的代價,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還是我們可以找出另一條途徑,設法用更少的代價去解決並處理這些問題?

謝霆鋒為何最後只能悲劇收場?不只是因為甄子丹才是主角、也不是因為善惡終有報的得到報應,而是不但甄子丹之前沒有站在他這一邊,而且當他們化身匪徒之後,自己的團隊中也有人背叛了他們。

劇中一位叫公子的角色,原本是謝霆鋒他們還在當警察時的隊員。當他們入獄服刑之後,公子還被囚犯毀容,後來還造成了性無能,辦正事也很不牢靠。謝霆鋒雖然也知道如此,公子犯錯時也不惜警告並斥責他,但公子最後還是因為一時衝動而惹了大禍。

你或許會說,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該把公子視為叛徒啊!畢竟他沒有主觀背叛大家的意圖呢。

很遺憾的是,我們或許可以用這種想法、讓自己扮演一個願意寬容的角色,但許多做出背叛行為的人本身,卻不該用有無主觀意圖來當作自己的藉口,但偏偏就是有那麼多人靠著這種想法來讓自我感覺良好,「我沒有想要讓他垮台的念頭啊」「我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我不是因為要讓對方垮台、才這樣做的喔」「這些都是我做的沒錯,但當我在做的時候,我腦袋空空根本什麼都沒想,更不要說是存心搞砸的了」……凡此種種的說法不一而足。更可悲的是,有些人還不是只把這些話當作辯解之詞,反倒是理直氣壯地真的這樣想,認為自己就算做錯了,卻也沒有害人之意,所以大家應該原諒他。然後呢?他就用同樣的想法和做事態度,繼續去糟蹋下一個對象,接著同樣認為自己其實值得原諒。

所以我特別把這點寫出來,就是想讓更多人明白,無論有沒有這種意圖,片中的公子做的就是一種背叛整個團隊的行為,因為他不願意控制自己、也不願意為了生死與共的團隊而放棄自己的私慾,最後導致團隊全軍覆沒,這就是一種背叛,而且是連原諒他都沒有機會的背叛,因為無論原不原諒他,大家的下場就是死路一條。



我最近又看了一遍傑森史塔森主演的《玩命鈔劫》,這部由鬼才導演蓋瑞奇執導的犯罪動作片,真的連知道劇情後再看一遍都覺得過癮。

片中同樣有個犯罪集團、而那個集團中也正好出了個叛徒。這個犯罪集團的成員當年是軍隊中的同袍,退伍之後的他們覺得一身本領的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決定用自己在軍中鍛鍊的本事改行去當搶匪。雖然老大再三告誡大家,犯案之後要低調,但其中一位叫阿傑的就是不甩老大說的那一套,分到了錢就拿去揮霍。老大和其他同夥都隱隱覺得不妥,但他們還是樂觀的說服自己,無論阿傑闖了什麼禍,但阿傑應該還是不會背叛大家。

沒想到,無論你是正派、還是反派,很多做人共通的道理還是不會變的;在大家利益有衝突、但又不願意敞開心胸來溝通時,雙方或其中一方就可能會魯莽的做出許多不智的決定,其中當然也包括永遠毀滅對方在內。

因此,到了要幹最後一票時,老大中彈受傷了,但他認為阿傑極可能就這樣拋下他和其他弟兄不管,於是想要趁機掏槍做了他;沒想到他和阿傑雖然都不願交心溝通,但預想最糟狀況的沙盤推演卻還是都會的。老大怎麼都沒想到,阿傑也想到不信任的老大會想要把他除之而後快,所以就先下手為強,反倒把老大先送上西天。同樣的情節,隨後馬上又出現了一次;面對想要除掉他的另一個同夥,阿傑同樣先下手為強的把對方幹掉。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阿傑這個角色真是壞啊!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先憑著判斷對方是好是壞、再決定怎麼應變嗎?其實更好的方式就是,不去因為這個人是什麼人、來決定他的行為是善是惡或有無影響,而是設法讓自己做出個排除過多個人情感的判斷,讓自己的理智思考得出更多不同的答案。為什麼我在這裡寫的是「不同的答案」、而非「最好的答案」呢?其實單單是你萬一只想出一種你認為是最好的答案,就可能是一種誤判了;假如你願意習慣並接受,凡事都有不只一個的答案,而你也應該因此而做出不同的準備,你就會更能應付許多不同的挑戰。

最新版本的科幻鉅片《沙丘》中,張震飾演的尤因醫生也背叛了自己所屬的亞崔迪家族。根據小說的敘述,不只男主角的亞崔迪家族都很信任這位醫生,而且這位醫生所屬的種族,不被視為會背叛人。但結果就是因為他的背叛,造成了亞崔迪家族被對手屠殺。

為什麼尤因醫生會背叛呢?因為他的太太被對手綁架、並且威脅不投誠就要殺了她。因此,什麼人會背叛你?只有沒有道德的壞人、或利慾薰心的人才會出賣你嗎?其實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人會背叛你,但假如你永遠都做好準備的話,就要設法推測出每個利益關係人可能會被他人抓到的把柄,然後提前讓他們的那些把柄能更無後顧之憂,你就能降低他們被迫背叛你的機會,或者起碼能讓他們興起一絲絲的念頭,在決定背叛你之前,願意先開口找你商量。就像談判中常講的WATNA(最壞的下場)概念,尤因醫生背叛後得到了什麼?本來應該是自己靠山的亞崔迪家族慘遭殲滅,自己也被對手的哈肯能家族當場背信的處死,他太太之後會有好下場嗎?我想也很難吧。假如自己背叛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求得太太的安全,背叛這個選擇真能達到這個目的嗎?即使不考慮合乎道德與否,我們也應該時時讓自己做出能確實達到目的的選擇,而不是一廂情願地把希望寄託在他人「可能」會守信重諾。試想,不管是否符合你的主觀意志,假如你自己都會背叛了,你還期待另外一方會守信,這不是很諷刺嗎?


若使用手機更易讀的網站版請點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