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一場剛開季時的雷霆對上塞爾提克,當時的雷霆居然一場都還沒開胡,就算衛斯布魯克傷癒復出也還是輸。當時的主播就說,不少NBA總教練可能很快就帥位不保,那時他們指的是雷霆隊的總教練唐納文,沒想到接下來雷霆拉出一波五連勝,所以唐納文的總教練大位雖然還是不穩、但總還是沒有被馬上處理掉。
接下來,雷霆正在對戰東區爐主騎士,說來有趣,當我看完前面那場雷霆對塞爾提克的比賽後,雷霆隊的唐納文沒被火掉,但是當時五連敗的騎士總教練魯卻隨即捲鋪蓋走人了。開季連一個月都不到,就已經有總教練下台一鞠躬,而魯應該不會是本季唯一一個會被火掉的總教練。
NBA文章向來是這個部落格點閱率最低的文章類型,假如你已經耐心地看完前三段,恭喜你,你會發現,原來我想談的不是NBA,而是從總教練下台的啟事中,來看掌管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為何也難逃下台的命運。雖然說每個人都有走下舞台的一天,但假如能更清楚為何會被迫下台的緣由,或許才有機會在事業臨界點之前力挽狂瀾。
在許多旁人眼中,總經理位高權重,誰能想到他自己可能也會面臨一個朝不保夕的窘況?事實上,位高權重的另一面,代表他什麼責任都得扛,他做的決定得扛、不是他做的決定也得扛;畢竟,萬一公司出了問題,光是不知道有人做出糟糕決定這種事情,就讓他難逃被拖下去打八十大板的命運。
只有已經坐到總經理那個位子的人,才該看這一篇嗎?事實上,除了你應該為了將來未雨綢繆之外,你把「總經理」換成部門主管或各種團隊的領導,其實都是一樣的;除了努力再努力之外,你還應該小心再小心,設法讓自己不要因為下面這7點原因而被請下台:
1. 代罪羔羊。不管是因為業績不佳,或是公司正好出了大麻煩,董事長或幕後擁有實權的老闆想要全身而退,最好的方法就是叫總經理下台負責。以NBA來說,近年來跌落谷底而一直翻不了身的紐約尼克隊就是個最好的樣板;從2000年之後的各任短命教練,大概都難脫代罪羔羊的命運,大名鼎鼎如威肯斯、賴瑞布朗、湯瑪斯、戴安東尼、…沒一個混的下去。不需要是NBA專家也看得出來,經營階層及老闆才是最大的亂源,走馬燈式的更換總教練,只不過是花錢找冤大頭來負責而已。
換成職場,萬一知道自己即將成為代罪羔羊(更現實的說,當你坐上那個位子的第一天,就該小心自己有朝一日會落到這種命運),又該怎麼辦?一班來說,有三條路可走:
(1) 提前抓出另一個代罪羔羊。雖然聽起來很沒有肩膀,但這恐怕是多數公司最常見的一招;總經理自己想要不下台,就把下面的業務副總或專案負責人先火掉,而且不忘安插一大堆罪狀,正如NBA有些球隊萬一不想火掉總教練(通常是因為合約年限還很長、而不想白付一大筆錢),那就把幾個形象不佳而又薪水太高的球員交易出去,多少也可以多撐一段時日。
(2) 準備好行動計畫。很多人遇到大難臨頭,居然還把多數心思花在準備檢討報告上;像這樣的檔次,真的讓人連這個人當初究竟怎麼會坐上總仔大位都不免感到懷疑。明知道影響大到自己都可能被拔掉了,假如還有運作的空間,當然是要馬上提出改進的行動方案。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我看過不只一位絕處逢生的案例,不但馬上端出計畫來、而且一端就端出三年計畫;萬一公司一時根本找不到替代他的合適人選,那個計畫又看起來起碼可以應付董事會或投資大眾,除非是明擺著要藉機除掉這位總經理(這種情況通常都出自於之前的人事糾葛,而跟當下的問題沒有直接關係),否則這位總經理可能就會因此得到一個留校察看的機會。
(3) 永遠在平日就準備好證據。聽起來或許很厚黑,但很多總經理最慘的不是被下台而已,甚至搞不好之後會面臨牢獄之災。不只總經理,包括財務長等許多會接觸敏感資訊的高階主管都一樣,平日就要做好準備,萬一很多自己也覺得不對頭的決策是出自於老闆或其他人授命,一定要留下(最好是書面)證據,而且千萬不要只聽到老闆的「暗示」就行事,以免惹上更大的麻煩。
2. 功高震主。從上面一段看來,好像身處大位原來不是個福份,因為隨時都像伴君如伴虎一樣。其實,當然不能把所有公司都一概而論,畢竟這個世界上的好公司還是比壞公司來得多,而我自己也見過不少願意授權、也以員工為重的好老闆。然而,世事畢竟無絕對,就算你一直有幸待在一家好公司,但若是有天那家公司的經營權變更、或多數持股被另一家公司所掌握,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轉變?
在NBA中,最著名的例子大概是後來從公牛到湖人的菲爾傑克森了。
傑克森帶領有喬丹在陣的公牛隊拿下兩度三連霸,純以勝負論英雄的話,當代總教練敢說比他優秀的,只怕寥寥無幾了;接下來他來到洛杉磯湖人擔任總教練,靠著當代最強的歐布連線又寫下一次三連霸,但在尋求史上新高的總教練年薪未果、加上對老闆相挺布萊恩的決定並不滿意,所以他就乾脆宣稱要退隱山林去了。這招用得高明,因為少了主力中鋒歐尼爾、又少了總教練傑克森的湖人,看來不成氣候;於是相隔一年之後,湖人還是把傑克森重金禮聘請回來執教,而他之後也帶領著湖人再拿下兩座總冠軍。然而,傑克森的教練生涯達到頂峰,但他卻不滿於如此。他和湖人老闆的女兒珍妮巴斯有著情侶關係,也意圖想要在湖人隊佔有更舉重輕重的一席,而不是任由老闆招之即來、呼之即去。接下來就是巴斯兄妹的一場豪門經營權之爭,戰績彪炳的傑克森當然讓人找不出理由把他「火」掉,但不續約而任由他自己宣佈做滿就走,當然也是因為留他下來只怕功高震主。雖然之後湖人就一直戰績不振到今天,但功高震主的威脅,對湖人當時經營層的嚴重性顯然更高於戰績好壞與否。
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中當然也不少見。我自己從進入職場開始,就被不只一位的直屬主管要求我要多學習「曖曖內含光」;棒打出頭鳥的道理,其實我早在很多年前就懂了。我並不算得上是一個很好的楷模,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壓抑自己的優異表現與不斷進步,我也很難坐視公司有任何一個重要問題而不被解決;那我該怎麼面臨可能會功高震主的問題呢?我盡可能把每件事的功勞都歸功給我的團隊成員,而在我的頂頭上司面前永遠勇於承擔錯誤。簡單說,我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並不會犯錯的人;只要我在上司的眼中還會犯錯,他們反而不會那麼忌憚我,而我接下來只要努力樂於接受他們的指正就行了(當然,也要同上一點的(2),永遠在老闆還沒問起之前,就備妥改進的行動計畫,但要在他要求時再拿出來,順便不忘感謝承蒙他的指點和啟發)。
更慘的或許是像一脫下球衣就轉任教練的奇德。以球場上的表現來說,奇德是我最喜歡的球員之一,我甚至覺得NBA一直欠他一座MVP。然而,擔任總教練之後的奇德,還沒帶隊打出像傑克森那樣留名青史的成績(而且還差得遠),就一直傳出希望能把教練和總管的經營權一手抓的企圖。於是,籃網見到苗頭不對,居然少見的把自己的總教練「交易」出去;到了公鹿的奇德,一樣對著同時兼任總管有著覬覦,歹戲拖棚了好一陣子之後,公鹿也終於在上個球季季中開除了奇德。
要想手握大權而不至於功高震主,並不是無法做到,例如從熱火的總教練轉任總裁至今的萊里,到今天都還跟熱火老闆相處融洽,即使中間有好幾年的戰績不振、包括功臣韋德的處理也惹來許多爭議,但萊里依然穩坐泰山,他培植出來的總教練史波斯卓也一擔任總教練就是10年;除了他們有清楚的經營方向及拿得出績效來之外,與老闆間有良好的默契、又不怕為了老闆搶著讓自己當壞人,顯然也是一個避免功高震主的關鍵。
3. 將帥失和。與其說是將帥失和,不如說是士氣不振,將會讓你丟掉飯碗。你假如跟公司的明星員工、或者是在公司任職的皇親國戚不和,當然會讓你的工作難以推展;但關鍵真的是在於老闆重視他們更甚於你嗎?除非他當初請你來就是存心讓你來當砲灰,否則重點不在於你得罪了誰,而是你和對方的針鋒相對或明爭暗鬥,讓整個公司上下都不知該聽誰的,所以無心公事。
上一季灰熊的費茲戴爾在開季僅19場之後就被開除(另一篇關於費茲戴爾的文章請點此),表面上的原因是球隊遭遇8連敗,實際上的原因是他想帶動球風的改變,但和陣中主將小蓋索發生齟齬。與陣中明星教練發生衝突的狀況並不少見,以近四年拿下三冠的勇士來說,教練柯爾就曾經和強力前鋒格林多次互罵,但重點是勇士前幾季的戰績無人能敵,加上柯爾在衝突和願意和格林設法對話來化解衝突;之前只是熱火助理教練的費茲戴爾並沒有那麼強的戰績護身,而且他直接用展現權威的方式讓小蓋索在比賽最後的關鍵時刻坐板凳,雖然這樣做也的確是總教練的職權,但顯然球團並不挺他,寧願讓之後對扭轉戰績也沒有太大助益的助理教練接手,也要費茲戴爾走人,因為費茲戴爾在助理教練時期的名聲來自於擅長於大牌球員溝通而政通人和,但現在卻與球團請他來的期望並不相符,戰績不佳之餘,球隊還被弄得烏煙瘴氣,只好黯然下台。
搞不定球隊中的明星球員,還讓整個球隊氣氛不佳,就好像一家正待崛起的公司,也許無法馬上在市場上扭轉乾坤,但只要能保持著正面積極的精神、讓團隊願意賣命,明天依然值得期待;但萬一帶頭的總經理自己都沉不住氣,找不出解決方案時就只會責怪下屬,當然會讓大家連鬥志都逐漸消失。
更重要的,其實是弄清楚輕重緩急,而不是一心只想直搗黃龍的解決亂源。 爵士當年的傳奇老教頭史隆,是個生涯累積超過千勝的名人堂等級教練。沒想到當時因為當家主控威廉斯不聽他的號令,他一氣之下居然閃電辭職。老闆無法勸他回心轉意,但也不覺得威廉斯是他們的未來,所以之後也把威廉斯交易走,而威廉斯自此之後也逐漸喪失明星光環,目前甚至已經沒球可打。
就在最近,幾乎已經算是退休的威廉斯,終於主動求見當年的總教練史隆破冰並向他道歉,但史隆其實近年來已逐漸老年痴呆了。見到這一幕,其實很讓人唏噓,因為雙方都忍不住氣的情況下,各自堅持自己是對的而毫不退讓,多年之後看來,卻是個徹底的雙輸局面。
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時候也不免這樣想:我明明是對的,為什麼我該忍氣吞聲?即使我當場願意把氣吞下去,自己的感覺也很不愉快。然而,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來說,只因為我有理、我就是對的嗎?又或者,只因為錯在對方、我就是對的嗎?所謂的對錯,其實更應該來自於我能把這個團隊帶領出什麼樣的成績;而萬一由於內鬥而造成士氣不振,那就代表我做的不好,我又怎麼會是對的呢?
想清楚之後,我就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很多事情不是不做,而是沒必要優先去做。時機的拿捏和左右氣勢的消長,才會是成功的關鍵。
總教練凱西和主將德羅臣今年都已經不在暴龍
|
4. 換個手氣。上個球季最讓人覺得荒謬的消息之一,就是暴龍總教練凱西把暴龍帶到東區戰績之一,但就在他獲頒NBA年度最佳教練的前幾天,卻傳出他被暴龍球團開除的消息。
當然,暴龍連年過不了詹姆斯所帶領的騎士那一關,成為暴龍開除他的最大理由。但在過去四年來,整個東區又有誰擋得了詹姆斯?凱西把暴龍改造成東區勁旅的功勞有目共睹,但他還是就這樣被「火」掉了。
換掉凱西,暴龍就一定能更好嗎?在本季結束之前,這都會是個未知數。不過,換人換手氣,卻是很多球隊、乃至很多公司高層常有的想法。
萬一你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隨著公司載浮載沉的不少年,突然嗅到公司有換個手氣的想法,你該做的不是粉飾太平、以為公司還沒找到合適的替代人選就暫時不會如此做,識時務的你乾脆主動去向老闆告罪,表面上像是想要負起責任、實際上是軟性的施加人情壓力,看看老闆能不能讓你轉個不管事的顧問職、又或是給個聽起來還不錯的頭銜去管另一個尚待開發的海外市場,這樣總能讓自己有個比較好的下台階,即使還想轉戰其他公司,也還比較有些籌碼。
5. 回應市場。以NBA來說,市場指的是觀眾球迷,又或者是帶動觀眾風向的媒體。對公司來說,做的不好時要有代罪羔羊來扛起責任,但即使做的一路平穩而沒什麼不好,但太過平穩、有時候在市場眼中就等於沒有未來或缺乏創新,就連股價都不容易產生激情。這個時候,只要確定有人可換,甚至有時候只是集團內的高階主管大風吹,換個總經理也不失為一個可以向市場交代的動作。
以戴安東尼來說,當年在太陽時帶起一陣小球旋風,不但讓奈許榮獲兩度MVP,高達6成5的勝率更是驚人。然而,5年帶隊下來,太陽雖然一直還在強隊之林,但卻一直無法攻頂,對戴安東尼只重視進攻、而不重視防守,以及一場只喜歡用7~8個球員而對主將太操,等等批評聲浪也逐漸蔓延。戴安東尼也識時務,選擇跟球隊好聚好散,以追求更高薪資的名目東進尼克,雖然創造了讓林書豪一夕成名的「林來瘋」,但後來在尼克及湖人都不復往日榮光,在兩隊都以辭職而非被開除下台,雖然保留了些許顏面,但其實也就是被下台了,之後兩年都連像樣的執教機會都找不到。
直到兩年前又被刻意整軍經武的休士頓火箭隊找去當總教練,在火箭隊刻意大筆投資在打造明星陣容的情況下,戴安東尼又成為當紅炸子雞,去年更是全NBA戰績第一的球隊。對休士頓來說,這也是一種回應市場的作為,因為火箭隊要的就是再造冠軍強隊,如何找到一個有名氣而又不那麼貴、在球風上也適合陣中如哈登及保羅等明星球員的教練,戴安東尼的確是個夠好的選擇。
提到回應市場,其實今年的火箭開季以來的戰績不如預期。為什麼呢?因為之前火箭隊的總管也知道戴安東尼的強項是進攻而非防守,解決之道很簡單,那就是幫他找個懂防守的助理教練來,於是他們就找上了之前也當過總教練的布茲利克,而果然前兩季的火箭在防守方面也有了驚人的進步。
沒想到,本季開打之前,不但兩個善於防守的球員因薪資之故而投奔他隊,布茲利克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聲稱倦勤而想要退休與家人相伴,就這樣離開的火箭。結果本來被人認為有冠軍相的火箭居然一陣兵敗如山倒,目前勝率不到五成而排在西區倒數三名;於是,火箭早早就宣佈布茲利克「即將」於感恩節之後回歸,這也是一招典型的回應市場,起碼先讓利空消息止住再說。
6. 節省開銷。其實不只總經理,很多公司之所以換掉高階主管或很多資深同仁,名義上是換血,其實都是想要換一批更便宜且更新鮮的肝。你或許覺得自己很值錢,但即使自從你加入之後、公司每年因為你而新增的業績都不只10億元,更不要提原先就有而從你加入就下了更多單的客戶,公司還是會覺得付給你不到1%的千萬年薪很貴,即使財務報表清楚的顯示了不但業績增加,利潤比和利潤額也都同步上升。
最近10年來,許多大牌教頭逐漸凋零,表面上是因為他們年事已高、球隊聲稱他們無法適應當代的新潮流,其實骨子裡各支球隊都有一本帳,發現薪水不到你三分之一的助理教練好像也都做得還不差。運氣好的,撿到一個助理教練還真有兩下功夫,球隊只花兩、三年就重回季後賽,老闆就能獲得一個慧眼識英雄的美名;運氣比較沒那麼好的,找個助理教練來墊一墊場面,即使加薪三倍把他升成總教練之後,這位新任總練的薪水搞不好還是連之前總教練的一半都不到,而且不用拿長約綁住,試的不開心就把他用過即丟,對方還會感謝你,因為起碼多了個總教練的資歷,下一份工作就算還是個助理教練,待遇也可能有機會議的比其他助理教練更好一些。
以我極為讚賞的塞爾提克總教練史蒂文斯來說(更多關於史蒂文斯請點此),他從大學教練轉戰NBA的薪水並不算高,大概只有400萬美金左右;但塞爾提克若要留住當初的冠軍教頭瑞佛斯,只怕花費絕不只如此,因為瑞佛斯後來跳槽快艇的年薪就是千萬美金。快艇老闆也許不缺錢,但我實在不覺得瑞佛斯有這個身價。相較於同時也能幫球隊達到下一點重塑文化的史蒂文斯來說,用這種價碼找來史蒂文斯真是明智之舉。
再就拿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騎士總教練魯來說,在詹姆斯離隊加入湖人之後,騎士當場從雲端跌落谷底,當初為了讓詹姆斯滿意而請來的魯就不再需要了,而後來與魯續約所簽的五年3500萬美金的長約,當然看起來更像笑話一場。
當然,就合約來說,即使辭退了魯,他的薪水還是要付給他的;但一則雙方其實還有再談的空間,再則操作上搞不好還有釋出球隊薪資空間的可能(視合約實際內容而定,而NBA乃至所有職業運動的合約都極其複雜,所以難以一概而論),所以換個總教練能省一點是一點的可能還是有的。
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可妙了,同時也證明談判的重點之一,就是凡事皆可談、而且抓到時機就該談。
騎士隊在開季6連敗之後,就開除了總教練魯,而由助理教練德魯暫代。德魯帶隊後只開胡贏了第一場(對手是另一個爐主老鷹),就公開放話說,自己假如只是個不知道何時會被取代的代理總教練的話,他也無心只是暫代,而且直接了當的表明對當下的薪資並不滿意;騎士隊先是虛晃一招的也放話說,不打算答應德魯的要求,而正在另覓適合的總教練人選,又過了幾天而在連敗了幾場後,雙方終於達成協議,由德魯升任正式總教練直到年底。說穿了,一方其實只是想要省錢,而另一方則是希望能在球隊找別人會更花錢的前提下,設法能拿多一點是一點。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或高階主管,在公司打算節省開銷的情況下,你又該怎麼辦呢?老實說,你能做的事情不多,雖然聽起來沒什麼忠誠度,ˋ在公司對你也沒什麼忠誠度的情況下,大家在商言商,你所該做的反而是做出成績來並設法提高價碼,提高到一個原先公司付不出來的程度,自然就有其他付得起錢的公司花大錢來挖你走;沒有這種經驗的人,或許以為這樣會得罪不少人,但根據我的經驗來說,一直跟公司談判薪資,雙方其實都會感到疲憊、一不小心還會撕破臉;但若你在前述情況下被挖角,原來的公司ˇ不好還會鬆一口氣,因為它知道自己小廟留不住大和尚,雙方甚至可以保持表面上的和諧,而在業界也會覺得習以為常。唯一就個人情感面來說的代價,就是你自此會成為一個價高者得的傭兵,沒有公司希望和你一起成長,你不過是它們花大錢來解決當下問題的一個方案;當你解決了那些問題(更不要說你根本無法解決那些問題的話),你就會往下一站前去。你可能會獲得足夠的薪資及股票報酬,但你可能自此再也不會有從工作而來的歸屬感。但我唯一能說的是,有時候那並不是你的選擇,而是世道就是如此。
7. 重塑文化。最後一個因素、或許也是這七項之中最正面的一個,當一個公司決定換個總經理,是為了重塑一個不一樣的文化。
前面提到的塞爾提克就是一個例子,藉由一個史蒂文斯的上任,他們塑造了一個團隊至上的籃球,即使年輕球員也有機會得以發揮,因為教練本人就很年輕。
再者,NBA近幾年來吹起一陣馬刺風,直到本季以前,塑造北美所有職業運動最高勝率的馬刺,波波維奇一當總教練就是20年,想挖他是不可能的,但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助理教練,紛紛成為各隊想要重建的總教練頭號人選。
舉例來說,老鷹當年禮聘馬刺出身的布登霍澤去當總教練,馬上讓老鷹躍升東區強權;近年老鷹的明星球員出走,球隊也準備開始重建,顯然也不需要布登霍澤了,於是布登霍澤也跳槽去另一隊滿滿都是天份的公鹿,而公鹿也很期待布登霍澤來協助重塑一個贏球的文化,因為公鹿有的是好球員,但他們卻必須要有人帶領他們知道該如何用正確的態度贏球。
至於老鷹,相信是基於前一點的節省開銷,找了另一個助理教練出身的年輕總教練皮爾斯,因為他們要的並不是要在當下贏球,只要能在接下來找到足以撐起球隊的新生代核心球員就夠了。
畢竟,上季七六人的竄起讓大家歷歷在目。從2013年以來,七六人的戰績爛到了谷底,因為球隊就是存心要擺爛輸球而爭取更好的選秀權。然而,再怎麼不想贏的球隊,也總要有一個總教練,所以七六人找上馬刺那時的助理教練布萊特布朗,而他的任務就是陪同年輕球員一起輸球。老實說,我還蠻佩服布朗的,因為他的球隊輸球輸到已經慘不忍睹了,而他居然還撐得下去;直到去年,七六人的「Trust
the Process」(相信過程)終於開花結果,一舉拿下52勝而高居東區第三。這時大家才發現布朗還真的會教球,而且普遍認為七六人已經搖身一變而擠身東區強權。
重塑文化很重要,而為了重塑文化,找到一個不急功近利、但卻會一步一步帶領著公司及團隊的領導者更是重要。
許多人常跟著球星來決定要支持哪支球隊,正如不少人會跟著明星來決定要看哪部電影一樣。然而,教練或導演對一支球隊或一部電影的重要,其實更是影響深遠。
總經理也絕不是一個只要簽名蓋章的角色,我就曾經看過一家相當大的零售通路,六年內換了5任總經理。真的只是每位總經理都不符合公司的需求嗎?我想未必。其實我更替那家公司的許多認真員工感到可惜,因為連掌管整家公司的頭頭都有如五日京兆的時候,到底該聽誰的才對?難不成每換一位、就要再重新適應一個全新的風格嗎?不但很多時機就這樣錯過了,太多功效也都虛耗在這種不必要的適應期中。
只有企業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嗎?想想我們的國家,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院長、部長、乃至各機關的首長,開始像走馬燈的換,連新手上路的適應期都沒有,搞不好這位「長」字輩的人就不見了,讓我們連記住他的名字的時間都不夠。想這樣的一個國家,又到底該由誰來做好長期規劃?更不要說重塑文化了。
當很多人看到柯瑞或哈登各領風騷時,讓我更感動的,其實是高齡41的老飛人卡特在上週用灌籃拿下了他的生涯第25,000分。他並不是史上得分最高的人,也沒有拿過MVP,但是他願意放棄昔日明星主角的光環、繼續以配角的身分在NBA默默打拚,直到他再也打不動為止。光是如此,就值得我們對他的尊敬。
延伸閱讀之二:避免從「非你不可」到「非死不可」的職場殞落──讓自己提高不可取代性的四項作為和三項能力
延伸閱讀之三:「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但為何有些團隊就是走不遠?
延伸閱讀之四:從馬刺隊總教練波波維奇的「波波系」,來看職涯發展和人才養成
延伸閱讀之五:從韋德為熱火隊投進的致勝一球,來看企業和職場老將間再也無法相敬如賓前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