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面對恐懼,才有機會戰勝恐懼:史蒂芬金《牠》(It)給我的三點人生啟示

1.17億美金?看到《牠》(It)在美上映首週的票房數字時,我差點驚呆了,以為自己多看一個0

我之所以如此訝異,不只是因為全美的電影市場慘淡,而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牠》可是一部R級的限制級電影啊!上次哪一部R級電影可以只花三天就拿下1.17億美金的首週票房?我印象所及,真的一部都想不到。


雖然票房成績驚人,但若把《牠》譽為最可怕的恐怖片,起碼在現階段還太早了;但是《牠》他在最早的一支預告(連結點此),卻真的嚇壞我了,當初我把這支預告給老婆小孩一看,她們不但決定即使之後出了DVD也不看,當我看完電影後把劇情告訴女兒,她當晚嚇得居然要跑來跟我們一起睡。那句「你也會漂浮」讓人驚懼,真的言語很難形容。之後的預告主打「友誼萬歲」的溫馨調性,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一部嚇人的恐怖片還會有人為了刺激跑去看,但一部會讓人真正感到恐怖的恐怖片,只怕會嚇跑多數觀眾。

其實,這是一部充滿濃濃八零年代復古風的恐怖片,假如你看慣了現代那種血漿不要錢而又節奏奇快的嚇人型恐怖片,你可以會對《牠》不太適應。當我看完時,鄰座幾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吐出的評語是,「除了恐怖之外,其實還蠻無聊的」;另一個人則回他說,「對啊,而且特效做得很差。」我不由得同情的看了一眼,心裡很想跟他們說,「孩子啊,很多電影不是要來看特效的啊!」

曾經,史蒂芬金的小說我一本都沒錯過。這位恐怖小說之王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之後的成功機率雖然不高(《手機》一書改編成的《科技浩劫》到底是什麼東西啊),但別說史上最佳電影之一的《刺激1995》和也是奧斯卡等級的《戰慄遊戲》了,就連純恐怖片的《迷霧驚魂》也讓我愛得要死,而我也一直在等另一部短篇的《蘭戈利爾人》也能有比較厲害的導演把那部作品搬上大銀幕。這次的《牠》,早在當年還是電視電影版本的《靈異魔咒》就轟動一時,我都不知道是史蒂芬金把小丑嚇人的事實寫進了他的書裡,還是史蒂芬金寫下這本書後、大家才開始覺得小丑原來那麼嚇人?能把整個社會文化影響至此,史蒂芬金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可見一斑了。


當然,你若只把《牠》當作恐怖片來看,那就可惜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意義遠不只是這樣而已:

1.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小丑潘尼懷斯是「牠」最常出現的面貌,但是那卻不是「牠」唯一會展現的面貌。面對病症和細菌異常在意而害怕的艾迪,小丑會化身成痲瘋病人;在父母被種族歧視者燒死的麥克面前,小丑便不斷重現麥克的父母被火災燒死的景象;針對初經來潮而又每天害怕被變態父親侵犯的貝芙莉,小丑就在浴室中大量噴血來讓貝芙莉驚聲尖叫。當然,對主角比爾來說,他心中無盡的悔恨和折磨,就來自於他讓年幼的弟弟喬治一個人跑出去玩紙船,但弟弟卻遇上小丑而從此再也回不來了……

魯蛇俱樂部的7個小孩,天天在學校被同學霸凌。但是,豈止被霸凌者才會心生恐懼?霸凌別人的其他小孩,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面臨到許多充滿壓力而無助的情境。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不管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一樣。

對我來說,最恐懼的狀況還不只是在那個讓人恐懼的事物本身,而是這件恐懼會不斷循環,而且自己無力擺脫

在我幼稚園小班的時候,我的母親突然離開我。那一天,一直都由母親接送的我,就這樣一個人憑著記憶走路回家。我甚至不確定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發生過了,但我接下來連續幾年都做著同樣的噩夢,夢中還多了一台差點撞上我的大卡車,相較於我當時渺小的身形,卡車的巨輪是如此巨大而可怕。即使在夢中,那台卡車也沒有真正撞上我;但這個夢境卻每夜不斷的持續,讓我每晚都重複一次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路回家的痛苦經驗,然後每天都擔心自己是不是會被卡車輾過。

上了小學之後,在那個單親家庭還不是那麼常見的年代,同學對我施加的已經超越嘲笑而捉弄,而那甚至是個我連「霸凌」這個名詞都還沒聽過的年代。我沒有向師長反映過嗎?換來的是我每一學年都要被導師打上個「聰明但性格偏激」的評語,然後家裡的長輩都只會叫我忍耐。

從來沒有人教我如何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問題,而讓一個小孩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下場,就是讓這個小孩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很快的,沒有人再敢欺負我,而我身邊朋友不斷。

一直到國中時,我收到一位國小女同學的來信。她在信中跟我說,我和許多同學每天嘲笑她的長相和笨拙的舉動,讓她當時難過的想要自殺;後來,幸好她有了信仰,才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後來,她去遠地上了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學,但她還是決定提筆寫信告訴我這段往事,因為她相信我不是個壞人,而她願意原諒我。

看到那封信,我痛哭失聲。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一個被霸凌者居然會搖身一變成為了霸凌者,而自己不經意的行為,卻會造成許多人那麼大的痛苦。


所以,當大家看著《牠》之中的魯蛇俱樂部成員展現自信和成長時,我反倒把眼光放在了惡霸亨利所率領的霸凌者身上。當大家認為這群霸凌者怎麼如此可惡、恨不得他們馬上被惡靈碎屍萬段時,我卻能體會,他們的行為雖然罪無可恕,但他們的缺憾卻也都其來有自。

2.    視而不見,其實才是最可怕的事。恐懼只會在沒有抵抗能力的小孩身上才會發生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成人的我們卻往往也會覺得無助,對很多狀況和現象難以接受、卻又無能為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即使在進入社會後,也會面臨從職場到生活中一重又一重的霸凌,有權勢者欺壓沒有權勢的人,資源多、階級高的一群壓榨者相對資源少的一般社會大眾。

就像《牠》之中的德瑞鎮成人一樣,明明面對可怕的事件卻又選擇視而不見,只能不斷的麻痺自己接受現實。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想要侵犯自己女兒的變態父親、想要保護體弱多病的兒子卻凡事蠻橫禁止的母親、也才會有最後命喪自己兒子手下的警長,因為他雖然知道兒子用欺壓他人來掩飾自己軟弱的行徑,卻只會用恐嚇和打壓來對待兒子,而讓問題愈演愈烈。

在小說中,這樣的狀況被描寫成德利鎮居民都被小丑代表的惡靈催眠並洗腦了;但在我們現在的真實生活中,難不成我們每個人都被惡靈催眠並洗腦了嗎?假如沒有,為什麼類似光怪陸離的問題層出不窮的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相較於我們每個人內心因為過往經驗和壓力挫折所產生的恐懼,對這些恐懼視而不見,才是一件真正可怕的事,因為我們選擇讓問題繼續發生下去。

假如你就是不喜歡被公司的老闆每天凹到天天熬夜工作、收入卻依然不足以餬口,你為什麼要讓自己繼續在這份工作上委屈下去呢?是的,很多人會說,自己不曉得接下來還能找到什麼工作,為了生活所逼,再難也只好忍著。

萬一你忍了下來、心裡能夠保持怡然自得,我當然也覺得你做出了一個對自己正確的決定。但是,假如你說服自己忍了下來,但你卻只能天天借酒澆愁,又或是一回家就把怒氣發洩在老婆小孩身上,你真的覺得自己這樣叫忍嗎?你可能只是把問題和壓力轉嫁到其他人事物身上而已。

最慘的不是你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痛苦,更慘的你周遭愛你的人因為你的選擇、而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比你更痛苦。看看《牠》片中那些扭曲的成人而造就的小孩,你真的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其他選擇?

3.    面對恐懼,才有機會戰勝恐懼。當然,我相信有人看到我上面那幾段文字,肯定會大罵我這種人只不過是在說風涼話,根本不懂人間疾苦。

事實上,在我職場生涯中,已經聽過不少類似的話:Alex,你是因為學歷好、英語能力強、經驗又豐富才能這樣說,我們哪有這種選擇的機會?」

聽到這種評語,我只會笑笑。當別人對我寫下的紀錄豎起大拇指時,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最厲害的地方還不是實際達成那些成就,而是在如此貧乏的資源和條件下,我居然還能做得那麼好,好到我自己當初都無法想像的程度。我的確以自己為傲,但我感到驕傲的是自己竟然能在困境中撐住不倒下的意志力,而不是大家之後看到的意氣風發。

從我看到那封讓我在國中時痛哭失聲的信那時,我就知道自己這輩子再也無法以好人自居,因為我曾經做過那麼多壞事。我之後生命中許多的痛苦和橫逆,包括許多到現在都還無法擺脫的傷痛,我都把它視為自己理所當然應該得到的報應。我也沒有為自己找尋任何宗教信仰或心靈寄託,因為我覺得自己應該設法學會與痛苦共處,因為我年輕時曾經帶給許多人痛苦。


我之所以推薦大家承受驚嚇也該去看《牠》這部電影,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多麼好看,而是希望大家看看電影結局所呈現的兩項正面意義:

(一)面對恐懼,才能戰勝恐懼。當比爾再看見楚楚可憐而只想回家的弟弟喬治時,銀幕前的觀眾無不感受到比爾的那種心碎;但是,當時的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再被這種幻象所折磨,所以他願意勇敢的扣下扳機。那不只是向他的弟弟告別,也是向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悔恨道別。

(二)當比爾一行人第一次到井屋遭遇小丑時,大家雖然平安脫險,但每個人都被嚇壞了,除了貝芙莉以外,沒有人願意再跟比爾一起冒險,因為大家都覺得還是自己的生命比較寶貴。然而,當後來貝芙莉被小丑抓走時,比爾唯一能夠依靠的,還是只有這群原本想要棄他而去的朋友;而這群朋友也終於意識到,自己活下來的價值是要能夠得到別人的重視和被人仰賴,於是一行人再度與小丑惡戰,靠著團結而不退縮的行動,才讓小丑不再橫行。


不只在電影中,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也都不是一個人。有人愛我們、有人恨我們,而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周遭的人群和環境產生影響。

恐懼和畏縮並不可恥,可怕的是我們不肯面對或承認自己的恐懼。害怕或無助時,不要自己一個人承受,也不要只用假裝或掩飾來帶過,試著讓周遭的大家來幫幫自己吧!的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幫忙、也不是每個人都幫得上忙,但我們總不需要凡事都自己面對。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自己設法存活下來之後,我們或許能夠成為一個能對別人帶來幫忙的人。到那時,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延伸閱讀之一:《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停止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的四個故事和三點啟示

延伸閱讀之二:《遇見街貓BOB》(A Street Cat Named Bob)──谷底翻身,你需要的是個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生命目標

延伸閱讀之三:《天才的禮物》(Gifted)──美國隊長的兩難和悔悟之路

延伸閱讀之四:當你把心封閉起來,受傷的心並不會痊癒 ──《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