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天下無不是的老闆?別再那麼天真了,讓《笨蛋主管使用手冊》告訴你上班無須老是那麼委屈的竅門

之前看到有不少朋友買了《笨蛋主管使用手冊》這本書來看,覺得書名有趣,於是我也跟風看了這本書。畢竟,誰沒遇過難搞的主管?誰上班的日子又會每一天都很愉快?看完之後,發現書中雖然有些日本和台灣文化上不同的差異,但還是有很多內容值得參考。



作者古川裕倫將他認為的「問題主管」分為三種類型:討厭型主管無能型主管、和笨蛋型主管。其中,討厭型主管或無能型主管或許還可以放生,工作態度本身就有問題的笨蛋型主管卻是他認為最糟的,很多時候甚至無可避免的需要來場硬仗才能解決,而本書就在談針對各式各樣不同類型問題主管的應對之道,其中對於笨蛋型主管尤其有更多著墨。

不只三大類型的概述而已,不關心下屬的主管、朝令夕改的主管、容易發飆的主管、不懂裝懂的主管……本書又列出了多達25種的問題主管,而且逐一分解該如何面對這些讓人頭大的主管,相信可以讓很多總埋怨主管不是人的朋友獲得一些啟發。

不過,千萬別把這本書誤以為是本把主管除之而後快的驅魔書籍了,與其說是和主管周旋,不如說是讓你更瞭解主管何以為什麼那麼不討喜、進而設法讓雙方把工作都能做好的指南。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讓我將書中一些可以快速上手的重點摘錄如下:

1. 糟糕和優秀的主管孰優孰劣?或許不少人總會覺得,別人的主管總是比較好,但談起自己的主管,總是滿腔委屈,好像上輩子沒燒好香才會遇到這種主管。

然而,遇到慎謀能斷而又善體人意的主管就是三生有幸,萬一遇到的是前述25種問題主管的混合型,意思是他的毛病還不只一種,自己就只能怨嘆命運多舛?

作者在這方面的論點和我很接近,因為他也認為,不照顧你的主管,其實是在幫助你成長。

就我過去廿年的職場經驗來說,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比例算好還是不好,但在我遇到的所有直屬主管中,大概正好有一半是我這世人都不會想再見到他的爛人;之所以不想再見到他們,倒還不是不想勾起那哀傷的回憶,而是我自己會忍不住去嘲笑他們說,「當時不是很威風嗎?現在你倒是告訴我,誰的決定才是對的?你現在知道自己有多蠢了嗎?」這種話放在心裡就好,真要說了出口,對我自己的修身養性大有妨礙,所以相見不如不見,搞不好還可以省下那些舊日主管向你調頭寸的麻煩呢!

然而,我必須要說,即使就那些不成材的主管來說,假如凡事都只要聽他們做的就好,那我也不會培養出那麼多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主管不僅能力不足、個性又差、而且態度也很有問題,簡單說就是本書的三大類型問題主管合為一體。真要照他們說的做,不但工作必垮無疑,而且等到老闆怪罪下來,我保證這些主管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責任推到我們頭上;不過是不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但我親身見過的經驗不計其數。看到他們推卸責任和編派是非的表現,除了想辦法先克制自己的怒氣而冷靜下來,其實心裡的另一面很想為他們鼓掌:平常覺得這個主管屁都不會,怎麼大難臨頭之下,編故事的功力居然那麼高強呢!這輩子終於知道這個人為何會坐上主管大位,原來他編造故事的功力真是讓我望塵莫及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就是那麼險惡。想要生存下來,沒有幾分功夫是不行的。假如你像我一樣,耍賤的功夫就是不如人,你最好開始培養自己會做實事的本領,因為大家推來推去之下,總還要有人真的去做點實事;萬一你做實事的本事起碼比同儕都好上一些,那些豬頭主管可能會優先把那些只知道唯命是從的人幹掉,你就還會得到一個生存下來的機會。書裡沒寫的那麼明白,但就讓我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當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殘酷鬥爭而生存了下來之後,你累積的本領肯定不少了,這時就不愁有別的公司捧著大把銀子挖角你。等你到了別家公司擔任主管時,你也不用覺得自己該做個好人而將心比心,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這輩子想要把時間和心力都花在捏造故事和鬥爭上,還是花在學會把事情怎麼做好上?後者比較辛苦、比較委屈,但也正因為如此,也比較沒有那麼多人想要撿這些苦頭吃,所以你萬一選擇了這條路,你的競爭優勢就會出來了。

書中更進一步地說,除了你喜不喜歡這位主管的主觀想法之外,其實絕大多數的主管都會有著他們的缺點,但也會有著他們的優點。針對他們的缺點,除了私下幹譙以外,可否把那些缺點結構化的列成一份清單?接著再嘗試想想看,假如換了是你,你又會怎麼做,來克服這些缺點? 

我自己就曾經這樣做過,後來我才自己發現,這些缺點又有分成三種:(1) 我自己深惡痛絕,所以將來打死也不想成為這種主管的。面對這一類型的缺點,不能只停留在「這樣做不OK」的層級,而是要強迫自己想出來,「所以到底該怎麼做會更好」;舉例來說,我曾經因為有位主管的不懂授權而毫無信任感到很受傷,當我後來變成別人的主管之後,有些事情我不但會願意直接採納一個別人的意見,即使我自己認為會有另外一項做法還可能更好,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願意支持他;做到更極致,我甚至有幾次是明知道照部屬提議的這樣做會有問題,但我在衡量我們可以承擔這樣做的風險之下,我還是同意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想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而我也相信,自己的責任是想辦法讓公司成為一個可以承擔少許錯誤而不至於就這樣垮掉的公司,然後同仁才可以透過錯誤而得到成長。當年和我一起奮鬥的許多同仁,到現在都已經是獨當一面的事業群主管、有的甚至已經是別家公司的總經理了,更讓我相信這樣的作法才能讓大家成長。(2) 有些缺點是我個人也不喜歡,但在一定的條件或情況下,那或許是個比較不糟的選擇。白話點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有時候我們就是得當個那麼不討喜的主管,甚至不免會引起非議。以真人實事改編的《賽道狂人》為例,麥特戴蒙在片中所飾演的車隊管理人,會故意跑到隔壁的法拉利,先是拿走他們的計時表、之後更故意丟一個螺帽而讓他們造成誤會和緊張;用他自己在片子前段的話來說,這種行為就是髒(nasty)。Nasty這個字很有趣,尤其對美國人來說,他們一方面看起來很講究運動家精神,另一方面在球場上夠「髒」的球員,有時候反而會被視為是一種奮戰精神而得到另一種形式的尊敬。Nasty與否和是否違規中間的界線實在很模糊,但以企業競爭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扮演風度翩翩的輸家,被對方修理了一頓之後、還只能假裝風度很好的幫他們鼓掌。這時候就有很多主管或老闆必須下一個夠nasty的指示,要在一個道德模糊的邊界去刻意製造對手的困擾。會不會有部屬正義感很強的拒絕你的指示?會的。但這個時候你或許就要狠下心來地對他說,「不用問那麼多!給我去辦到就是了!」我自己也覺得這樣的口吻很混帳,但連我自己也真的這樣說過,而這就是一種會讓人質疑的缺點,但我很可能即使自我檢討之後、也不會更改自己的決定。(3) 最後一種缺點是我當下也很討厭,但我經過一番細細省思之後,卻會發現那不見得是那個主管本人的缺點,而更可能是他受命扮演的一種角色而已。我們不能為了他盡忠職守而怪他,但我們可能都在一個錯誤的時刻加入了一個錯誤的公司。同樣要記取教訓,但那個教訓可能應該很與如何挑選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相關,而不該把問題焦點放在如何和主管周旋。

當然,除了缺點之外,如何從每個主管身上學到他們的優點,更是讓自己快速成長的一個重要參考來源。或許不是每個主管都會那麼讓我們喜歡,但其中可能有多數的人,之所以能升到他今天那個位置,其實他也是有一些真材實料的本事的。不要因人而廢言,試著學會他所會的,然後再設法避免他的缺點,我們將來就能成為一個比他更好的主管。

2. 無關緊要 vs 不可讓步 ── 不愧是日本人寫的書,作者從頭到尾堅持的重要觀點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專注在工作上,而不該因為主管的好壞就輕易放棄。

日本的民族性有他值得學習的一面,也有我們不見得能照盤全收的一面,正如日本企業向來有著它們的問題,但當我們在很多業界一遇到日本對手時,它們即使賣的比我們貴50%、客戶卻還是優先選擇日本產品時,你就不能只會笑日本企業缺乏彈性。

我之前分別寫過《1917》(前文參此)和當責課後心得(連結點此)兩篇,都提到了人人當責的重要。本書並沒有提到「當責」這個詞,但期望大家能把重心放在專注在工作上,而且是以整體工作的成敗為優先、而不是以個人的好惡為優先,這點也很符合當責的精神,所以大家不妨也把之前那兩篇結合起來一併看看。

因此,凡事總聽上司的固然不好,但凡事固執己見、卻也不見得都會是擇善固執,因為你真的有把握自己提出來的意見真是最好的主意嗎?你又確定自己已經幫每個利益關係人都找出了最佳方案嗎?所以重點不是該聽誰的,而是你能否逐步培養出自己的判斷力,知道什麼事情是無關緊要的、什麼事情又是不可讓步的。前者我們當然可以以和為貴,或者以我們在【一談就贏】這個談判課程常用的詞來說,就是注重關係管理,讓大家開心就好;後者就必須要能發揮當責精神,設法讓包括主管在內的大家能夠接受我們的想法及建議。

本書也很務實地告訴大家,所謂不可讓步的部分,並非叫大家都要硬起來和上司對著幹不可。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包裝成對方能接受的版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功夫;例如你所面對的若是一個老喜歡搶功勞或自以為自己最對的主管,直斥其非有用嗎?搞不好只是讓雙方陷入更多的對抗而已,結果無論誰贏誰輸,只是讓公司空轉而更沒有競爭力而已;這時若能把提案設法弄成好像是經過主管指點之後才終於完善的版本,他還會擋著你嗎?說不定還會對你更加信任了呢!書中提到一個詞叫做「聰明的笨蛋」,雖然原意指的是那個主管,但若你老是只把焦點放在自己的主意是不是最對,你很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個「聰明的笨蛋」而已,因為你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被認可、又是不是隨時都凌駕於他人之上,而忽略了工作到底能不能被順利完成。更赤裸裸的說,只要工作能被順利完成,是不是你的主意,真有那麼重要嗎?當你既有可以解決問題的頭腦、更有能讓事情推動不受阻礙的手腕,只會讓你在將來更為奇貨可居啊!你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另一點很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加強自己PEP Talk的功夫,也就是如何幫對方加油打氣。以前一般人認為,加油打氣的PEP Talk應該是主管或教練的責任,但我覺得這樣也太不當責了。我在自己設計的「新世代管理的五塊拼圖」企業內訓課程中,很早就提出了逆向mentor的概念,意思是在很多年輕世代更擅長的議題上,反而可以考慮由資淺者去擔任資深者在那方面的導師,不但可以讓資淺者也有機會一展長才,兩個不同世代之間的隔閡也更有消弭的機會;我本來以為,只有資深者會覺得這樣面子拉不下來、而不願意配合,沒想到有些資淺者卻也不見得願意,因為他們真的覺得很多事情都是位高權重者或資深者的責任,為什麼需要他們以成敗為己任?

其實,有些主管之所以路愈走愈偏,是因為他們在辦公室愈來愈孤獨;老闆覺得發給他們一、兩萬元的主管加給,他們就理所當然地應該賣命並使命必達;自己的部屬卻也不瞭解他,平常能閃避的愈遠愈好,好像以為掛個主管職銜的自己是什麼牛鬼蛇神。久而久之下來,別說更能體察上意並體恤下情了,自己搞不好都會得憂鬱症。

你可以不在乎這位主管的身心健康,但你必須要知道,萬一他的情緒不佳且備受壓抑,做錯了什麼決定之後,大家都會一起倒楣。因此,學會幫自己的主管加油打氣,或許更能讓自己常保平安,因為頭腦和心情都能在更加狀態的他,或許才能讓我們的工作都更順利些。

3. 做好正面迎戰的充分準備 ── 本書用一整章來說明不得不開戰時的作法,讓我不由得會心一笑。因為其中提到的許多觀念,正與我們在【一談就贏】提到的不謀而合。

畢竟我們任何一天的課程,都很難用一篇文章就交代完,就讓我書中提到的幾點列出來,詳細說明及舉例,就歡迎各位參照原書了:

(1) 師出有名,是要為了讓公司更好,而不只是揭弊式的舉發不公平等;

(2) 尋找同伴,不只有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其他同事,也可能包括和那位主管平行的其他部門主管;

(3) 收集證據,並且在交鋒前就先填平主管的護城河。以談判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你不只要蒐集情報並擬定戰術,還要記得透過沙盤推演來瞭解這個主管的護城河會是什麼。萬一你事前就能讓他清楚,他用來保衛自己並反擊的護城河已經無用了,他甚至會在對抗前就投降;

(4) 對方萬一投降,就要斬立決的以絕後患嗎?書中也提醒,要給對方台階下,不要讓對方傷得體無完膚。用我們在【一談就贏】的說法來解釋,就是要注重談判後的關係管理;

(5) 正如我上課時也常提到的,很多人對關係管理有許多誤解,又會走回用一些「得饒人處且饒人」之類自圓其說的老路子,所以讓我在此再強調本書在這一章的一大重點:一旦開戰,就要獲勝。抱著破釜沉舟的意志力上吧!

4. 讓自己值得信賴 ── 自己只想好好上班養家活口,不想為了工作就受到攻擊,該怎麼辦?

本書給了一個相當清楚的答案:讓自己成為一個被信賴的人。不只是被主管信賴,而是公司上上下下都覺得你這個人值得信賴的話,反倒會是問題主管該想辦法得到你的體諒及支持,而不是反過來而讓你總得委曲求全。

當我初入職場時,有位資深的部門助理對大家很好,而且她不是只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就是了,在她主動協助大家之餘,她也對公司許多不同環節的執行面有了更多瞭解。她經常提出很多好點子,但當時的部門主管卻常常以她「不過是個助理,懂些什麼!」打壓她,但她既不會公開讓主管沒面子,也不會因此就噤聲再也不發表意見,而只要是她認為有改進機會的建議、她還是會勇敢提出,不管主管是否還是會照樣日復一日的否決她的想法。

我一直很佩服這位前輩,我也知道她的意見其實都相當好。顯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到了她的優點;有一家新公司成立了,對方很快就把她挖角過去,而且直接給了她一個經理的職位,讓她直接管理一個十幾人的部門。她做得如何呢?那家新公司馬上成為我們原本這家公司的一大競爭者,而且到今天都還是市場上赫赫有名的一個角色,看來那個老闆不只有識人之明而已。

書中的這句話很值得送給大家:得到信賴需要時間,可是收穫卻無比豐富。

另一點本書對大家的建議也很值得參考,那就是它提到了提升自己的三種方式:

(1) 在工作中學習

(2) 向他人學習

(3) 從書中學習

前兩點應該望文生義就很容易明白,我也就不多加置喙了;不過,針對第三點,因為我周遭也有許多愛看書且相信開卷有益的朋友,但他們在看完書之後的學習成效卻不見得每個人都那麼好,所以我希望藉由《笨蛋主管使用手冊》這本書提到、和我個人經驗也相仿的部分,給大家一些參考。

閱讀商業書時,不該只是依照頁次順序來閱讀,而應該一面讀、一面和自己平常的工作相參照。我經常看到的閱讀方式,是許多人看了一本書就覺得這句話好有道理,甚至要畫線記下來日後引用;假如你看到我自己架上的書,你會發現我幾乎從來不做這種事。尤其是商業書,我會在看的當下就設法轉換成自己能吸收並得出想法的版本,更具體一點來說,我會質疑書中的每個說法,試著套用在不同的情境;當你看到書中的一段描述或一個例子而會覺得真有道理時,我在同時起碼會考慮他為什麼這樣說、在不同的情況會不會有其他做法、換了另一種方法在同樣情況下又會有什麼利弊得失等三種不同方向。當你看到一句話就只得到了一句話,我在看到同一句話時,卻已經得出三種不同的想法或見解,當我們在企業實務上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其他的就先不用說,光是在決策速度上,我就會比你快上三倍,而那就是一種個人的競爭優勢。不只我這麼想,連本書作者都這樣說:「每句話都能獲得認同的書籍其實少之又少。」

在企業工作,萬一你只看商業書或那個產業的專業書籍,你的閱讀學習層面可能還不夠廣。作者是這樣解釋的:提升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一個受到尊敬的領袖人物,必須要懂得處世之道,所以包含歷史、小說、甚至其他許多各式各樣題材不同的書籍,都能更讓你瞭解處世之道。假如你真的不是那麼喜歡閱讀,其實就像我一樣,看看電影、甚至看場球賽也很好,因為你也能從中看出處世之道。

最後,我也不見得認同作者在這本書中說的每一句話、我甚至未必認同他這一章節講的每一句話,但我很認同他提到的一點:看到一本好書,把值得閱讀的部分折角或放進書籤,接下來擺在書架最顯眼的地方,沒事就把它翻開反覆閱讀。出版業的朋友可能不喜歡我說這句話,不過比起每本書都買來看看,不如專注的把少數幾本好書時時翻閱吧!包括杜拉克和傑克威爾遜的書在內,我可能會把一本書在二、三十年間翻了無數次。假如你會把《灌籃高手》在廿幾年之後又意猶未盡的看了一遍,但你卻不會把任何一本硬梆梆的商業書再看一遍,你真的覺得自己對那本書懂了多少?開卷有益,但不是開越多卷就越有益,讀書是個投資報酬率很高的學習工具,但請讓自己掌握效益更高的學習方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