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沖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沖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讓我們一同來實踐「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昨天,我們一家跑去被命名為「伊索動物園」的新竹兒童藝術節玩。

且慢,既然是慶祝兒童節的「兒童」藝術節,我們怎麼沒趁之前連假時去玩?

其實,不只4月這個連假,每個連假我都很不想出去玩。當我看到電視新聞中、某某樂園一項設施要排兩個小時的時候,別說小孩免費了,就算全家免費,都無法讓我動起出門去塞車和排隊的興致。

所以,每次連假過後的那個週末,我相信許多家長早就被折騰的很累了,加上連假後一上班必定無數瑣事纏身,所以肯定是我們出遊的最佳時機,無論去哪裡,人潮和車潮都甚至比平常的週末還要少,屢試不爽。

去年,我們也趁八月跑去比利時和荷蘭玩。其實,我們原先也想,若要去荷蘭,趕著三月下旬到五月,到庫肯霍夫花園去賞花,似乎是比較當令時興的選擇。但是,若在那個時段出去,由於小孩子還是得上學的,勢必無法玩上十幾天而玩個盡興,於是,我們還是選擇了八月。而且,和別人常以荷蘭為主而順便去比利時不同,我們整個倒過來,以比利時的行程為主,反倒把荷蘭當成轉機時順便玩玩的選擇,看過風車和搭過運河遊船就罷。(延伸閱讀:從荷比之行看到的自在交談力

 
反其道而行,讓我們一家三口還是玩得很盡興。尤其在住宿上,即使是交通便利的知名大飯店,我們每晚只花了大約四千元台幣。在比利時,我們住的不是「靠近」知名的布魯塞爾大廣場,而是後門出去「就是」布魯塞爾大廣場;在荷蘭,我們不但就在車站出來走路就到,而且還就在運河遊船的起點。萬一我們真的選在花季來,同樣的飯店只怕要花上八千都不只,而且還未必訂得到房。

八月到歐洲的法語區,其實還有另一個風險,因為法國人整個八月都在休假。到了有一部分也講法語的比利時,果然許多知名餐廳都放暑假而超過一個月不開門了。說也奇怪,到了布魯塞爾,在Yelp上一查評價好的餐廳,一家看起來不起眼的三明治店,居然能與許多米其林星級的餐廳並列。說也湊巧,那家三明治墊離我們的飯店很近,但我們到達時,他們也正好在放暑假。但就在我們要離開布魯塞爾的那一天,那家三明治店奇蹟地開門了;我們當天其實一早就要趕火車到荷蘭,但那家三明治店開的更早,也讓我們幸運地品嘗到那果然名不虛傳的三明治。

像這種旅行中的意外驚喜,往往比很多事先計畫的行程為我們帶來更多歡樂。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真正敢往人跡罕至之處走去的,又有多少人?

每天在Facebook上,總會看到許多朋友熱情地在許多景點和餐廳打卡。看了叫人不讓人羨慕也難,我不只會按讚,我還會另行google出那個地方在哪裡,再把相關網頁存在我的最愛中一個叫「玩耍」的資料夾,當作日後按圖索驥的參考。

假如只是想想但沒去,那倒也罷了,偏偏我還真的會認真排行程一一跑去(當然,由於講師也不見得真有那麼閒,所以某些地方我去到時,已經是兩年之後了;有些地方真的很好玩,有些所在則有些言過其實。但共通點卻是,無論好不好玩,人通常都很多,因為他們的朋友也都在那打過卡,而我們都是跟著大家都在打卡的足跡跑去的。

其實,這就是一窩蜂。仔細想想,旅行或者簡單出門走走的目的是什麼?到底是為了和我們心愛的人一起留下些美好回憶,還是只是想要拍張到此一遊的照片,放上臉書後、讓一些自己都未必認識的朋友按個讚?

假如是前者,其實那個地方有不有名並不重要,那裏的餐點好不好吃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和親愛的旅伴會不會開心。

之前,我們也去了一趟沖繩。事前沒有做太多規劃,許多大家推薦的景點,我們也都沒去,但其中一個下午,我們正好路過一個街口,許多小孩都在那兒用粉筆在路面塗鴉,我的女兒也開心地就在那兒畫了一個多小時。你或許會懷疑,那有什麼好玩?也可能會想,台灣也有同樣的地方可畫,幹嘛專程跑到沖繩去畫?但對我來說,我只記得那個下午天氣好好、我們過得好悠閒。(延伸閱讀:沖繩第一牧志市場的儀間先生

其實,這篇寫的不只是旅途中的驚喜,換成人生旅程,道理也會是一樣的。

我的人生旅程,在一般人眼中看來,或許還算順利,但其中冷暖,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從求學時期開始,我從來沒有讀到第一志願;到了進入職場,雖然公司名稱聽起來響噹噹,但好幾次我都被扔到冷門單位去。我不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但我也並沒有因而懷憂喪志,我只是很努力地試著把每一件事都做好而已。

就像每個業務都知道的一樣,當你遇到業績很差的一年,你應該開心而不是難過。因為只要公司不解體,你的下一年、甚至再下一年,一定業績勁揚可期。為什麼?因為之前已經是谷底中的谷底了。

或許是我在谷底的機會多了一些,所以也造就了我生涯許多次突破業績紀錄的機會。當現在回首看看那些數字或紀錄,我自己也覺得蠻嚇人的。這代表我很厲害嗎?其實,只是我運氣好,正好撿到些別人不做的事情或任務來做而已。

我在做之前,就知道自己能夠做好?當然不可能。但是,我若都和別人一起去搶熱門的職缺或專案,我可能出頭的機會就少了。
 
回到最前面那個連假出遊的例子。當許多樂園都在推兒童節優惠的同時,怎麼沒有任何一個遊樂場所勇於推出連假之後週末的優惠?像我這樣連假盡量不出門的人肯定不只一個,萬一能有一些不同的另類思考,或許又能抓住另一波別人沒想到的商機。

所以,每個人都知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當我們天天在鼓吹「跳出框架思考」(think out of the box的同時,我們真的有讓自己不往人多的地方走去嗎?大家不妨從週末出遊做起,讓自己享受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熱情,讓顧客消費的更開心

從沖繩回來都已經快一個月了,一直想寫一篇純遊記,純粹就是紀錄一些好吃好玩的,卻遲遲沒有動筆

先寫個兩家餐廳吧!

其實,說是餐廳,不如說是吃東西的地方,因為價格很平民,不是什麼需要盛裝入席的正式餐廳

我們在沖繩待了六天,每天三餐算下來,這兩家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為什麼?因為它們的口味特別好吃嗎?

餐點好吃,當然不在話下。但坦白說,若純以入口的美味來說,我在沖繩還有其他幾餐也相當美味可口,舉例來說,排隊名店暖暮拉麵我們也去吃了,但我卻不會專門寫一篇來大書特書。暖暮或其他餐廳與這兩家中間的關鍵差異在於,我們在這家不但吃的好吃,而且還心情很愉快

有可能吃的好吃、但心情卻還不夠愉快嗎?當然可能,而且你不用飛到沖繩或日本其他地方才能見識到。國內多的是餐點水準一流的餐廳,服務人員卻一副晚娘面孔,叫人吃頓飯連想開心都開心不起來

那兩家沖繩的餐廳,讓我吃得既美味又開心的最大特點,是他們的熱情

第一家是間座落在一個迷你小漁港旁的鬆餅屋。走美式的夏威夷風,店裡只有三位工作人員,但一進門三位就會整齊地高喊一聲「Aloha!」,聲音中洋溢的開心及熱情,要不是他們久經訓練、就是他們真的很喜歡他們的工作,那是一種裝也裝不來的聲音

那家鬆餅屋顯然很有名,因為我們一大清早就跑去,明明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但沒一會兒人潮就多到擠滿整家小店,但人員的熱情卻不因忙碌而稍減

我對這家鬆餅屋的另一個印象,是他們除了笑容可掬地帶位入座及點餐外,他們的工作人員其實不會多過來做多餘的打擾;相較之下,國內很多餐廳獻殷勤式的不斷過來噓寒問暖,其實搞不好會讓很多客人視為打擾

要想不讓客人感受到更多的打擾,可不是只要少去互動就行了。也在餐飲業服務過的我,一眼就可以看到好多貼心的設計,舉凡置物籃、帳單夾、各種不一樣的糖粉等,讓客人想要什麼、就可以直覺式的自助拿到手,節省了店員服務的時間,也讓客人的滿意度提高

我前幾天才去一家打著日本來台招牌的知名豬排店用餐,用餐用到一半,隔壁就有一位女客人高聲請店員幫她找找、還有沒有多餘的置物籃。這時我才發現,原來置物籃還不是每個座位都有,於是為了要找個購物籃給那位女客人,又有服務人員要浪費多餘的時間,同時女客人的高分貝也驚擾了更多旁邊用餐的客人,像這樣的服務設計,就是只具其形、不具其意

另一家則是許多部落客也推薦的、浦添大公園附近的Te da ko沖繩麵。那碗麵和三層肉的好吃程度,相信不用我再多介紹了。但除了食物好吃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熱情(有去浦添大公園玩大型溜滑梯的朋友,真的不能錯過這家麵店)

又是一家排隊名店,店裡相當忙碌。除了一位較為年輕的小姐能用英文溝通外,其他歐巴桑們是不通英文的。即使如此,她們還是超越親切程度的熱切與我們互動,其中一位甚至教起我女兒好些日文菜名的發音了。當我覺得三層肉實在好吃、又再單點一份時,點菜的服務人員還大聲地向後場表示我覺得太好吃了,整個正在煮麵的後場掀起一陣爽朗的笑聲,兩、三位師傅還特別點頭向我致意。這樣的互動,叫我不愉快也難

別以為我指的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有經常看我FB分享的朋友就應該知道,即使是號稱服務至上的日本,許多服務態度也曾經讓我不敢恭維,所以我絕不存在「日本就是服務好」的假象;而不管是這趟去沖繩、或是之前去日本的其他城市,其實也有許多店家是因為語言不通就羞於(或是懶於)與我們互動的,未必就和這兩家有著同樣的熱情

當然,絕不只是餐飲業,無論是任何商品或服務的銷售,能夠提供顧客愉快的消費經驗,都是第一要務。而第一線人員的熱情,往往就是激起顧客快樂感的重要根源

你夠熱情嗎?不要害羞,從今天開始,讓周遭的每個人都能感受你的熱情吧!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沖繩第一牧志市場的儀間先生讓我了解的銷售

出國旅遊,你會喜歡去逛什麼地方?名勝古蹟,還是購物景點?

這些場所我雖然也會去,但若行程的時間充分,我更喜歡去的地方,會是各式各樣不同的市場;不只是傳統市場,舉凡周末市集,或是當地人會去做日常購物的超市,只要步行可至,我通常都不會錯過


去年八月,我到比利時和荷蘭玩,我們就在好幾個廣場市集中享受了一段無比悠閒的時光,不但享用了好些讓人垂涎的水果和美食,更萍水相逢了好多親切的當地朋友

這次年假,我們到沖繩玩。後面三天,我們住在著名的國際通。國際通上的一堆土產店和藥妝店倒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與國際通相連而步行可至的市場通,才是我們幾乎天天報到的地方。市場通裡的第一牧志市場,一樓是水產和牛、羊、豬肉都買得到的傳統市場,二樓則是一間又一間的食堂,跟台灣的漁港相近,只要付代煮費(每人500日元,可做三道菜,而生魚片不算一道,但他們還是很樂意幫你擺盤),他們就會幫你把一樓買的生鮮做成料理。不管你要吃的是龍蝦還是鮮魚,石垣牛還是沖繩豬,這兒應有盡有


走進第一牧志市場的一樓,幾乎每家攤子都請了位會說中文的店員;二樓有間食堂還聽說是台灣人開的,我們經過時,那家食堂的人還塞給我們一張樓下某家攤位的名片,說是報他們的名字會另有折扣

我繞了一繞,我最後選的卻是在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的小攤子,老闆是一位叫儀間的日本歐基桑,他完全不通中文、英文也就只有那幾個詞彙,但我會的日文也就只有那幾個詞彙和句子

那為什麼我會選擇跟他買?相信我,市場不大,我幾乎把每個攤子都看過了,他的價格最實在,而以蝦子來說,他的蝦子看來也賣相更佳而更新鮮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是零售業亙古不變的優勢。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向來相信,若是占據最黃金位置的店家還賣得最便宜,請問其他占不到好位置的店家要怎麼生存下去?反過來說,假如做為顧客的你,希望找到相對更合理的價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走幾步

再者,多請個會講中文的店員,難不成不需要成本嗎?什麼人付的起多餘的成本?就是有利潤空間的人。但做為顧客來說,我要吃的是魚蝦,而不在乎賣給我魚蝦的人講的是中文還是越南話,所以,愈是中文流利而大聲吆喝的商家,我隨便向他們問幾道大家都有賣的食材賣多少錢,大概就可以驗證我的假設

跟儀間先生一陣雞同鴨講,其實倒也趣味。在買賣的過程中能讓雙方開心,更是一段愉快的經驗,也是我們享受異國風情的另一種方式

可別以為,我真的只以價格最划算來選要向哪家買。假如不是儀間先生熱情而願意開放的溝通,我們怎麼會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依然相談甚歡?我不是沒有在別處遇過語言不通而講幾句就放棄的店家,他們欠缺的是熱情和不放棄溝通的誠意,而他們失去的就是做成生意的機會

而儀間先生呢?我的眼光果然沒錯,願意熱情且開放溝通的人,果然做生意也很有一套。別以為做生意就是買進賣出,在我們確定要購買哪些海鮮後,儀間先生現場料理的刀下功夫,食物都還沒入口呢,但連看著都讓我們覺得值回票價。雖然語言不通,他現場還不忘向我的小孩開玩笑,雙方透過肢體動作的意會,不用言傳,依然開心到不行


最後,我們選了儀間先生推薦的夜光貝,再弄了好幾隻比手掌還大的大蝦做燒烤,順便再來一份只要價600日元但分量多到我們三個人快吃不完的新鮮生魚片,再搭配另一攤買的沖繩豬,讓我們享受了一頓好棒的午餐,棒到若不是接下來兩天休市,我們可能會天天來報到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在於,即使沒有第二個人幫他顧攤,儀間先生不忘親自領我們上樓入座,而且貼心地幫我們向食堂溝通好,以免語言不通的我們和食堂會產生任何誤會。回頭看看我們在台灣許多漁港現場買海鮮而找餐廳代為料理的經驗,我真的對儀間先生的貼心印象深刻


我不是要推薦儀間先生這個人,也不是要誇讚他做生意的實在公道;事實上,我相信各地都有很多儀間先生,他們或許不諳中文,但卻可能會是我們旅程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重點是我們不只相信旅遊書的介紹,或只聽進去自己熟悉的語言

另外,銷售不只是買進賣出,怎麼讓銷售化身成一段愉快的體驗,我們都應該向儀間先生好好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