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遇上對方開價是你預期的三倍,你該怎麼談?

對方開價是你預期的三倍時,你該怎麼談?

最近正巧遇見兩位朋友,都遇見三倍收費的問題,但他們分別是兩個不同事件中的買方賣方,更讓這個問題有趣了起來。
 
第一位朋友是賣方,他原本的商品單位價格假定是3萬,沒想到一個之前認識、但從未在生意上合作過的對象,跟這位朋友說,他們預期的單位價格只有1萬,希望他能賣個面子降價到1萬。

另一位朋友則是買方,他有意向另一位之前合作過的廠商採購一項單位價格是2萬的商品,但對方居然開出6萬的價碼,加上這位朋友的採購量又大,所以當對方說這還算是友情價時,他真的大吃一驚。

兩位朋友分別向我說起這段最近才發生的經歷時,不約而同的提到商品目前的行情價是多少、對方提出的開價理由是什麼、以及他們自己過往在買/賣相同產品時的價格標準我耐心的聽完後,給了一個讓他們不可置信的答案:這些都不重要

我們假如把這樣的詢價或議價過程當作一場談判,他們之前提到的種種理由及原因,一般被叫做槓桿leverage),我自己則喜歡稱之為訴求支撐點。假如房東想要漲你的房租,漲房租的本身是一項訴求,而諸如「這條路上其他房子的租金過去一年都漲了15%則是這項訴求的支撐點;當你家社區的保全公司要求漲價,漲價這回事是對方的一項訴求「一例一休造成更高的人力成本」則是這項訴求的支撐點

不管叫做槓桿、或叫做支撐點,或許會在一場談判中發揮關鍵效用,但槓桿卻不是問題的根源本身,甚至支撐點也可能有真有假;在對方的槓桿上著墨過多,除非你存心採用的是反制策略,你可能反而看不清楚真正的問題。當阿基里德說,「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地球」時,我們要的是舉起地球,而不是把目標過度集中在槓桿上。比較白話點說,即使對阿基米德而言,只要那根槓桿夠長而也撐得住就行了,槓桿是純金的還是銹鐵的都無所謂;就談判中的攻防來說,當你一心一意只想要毀掉對方那支槓桿時,對方只要隨後馬上拿出另一支新槓桿就成了,你又能奈他何?

所以,若從談判角度來看,遇到有人開三倍價、又或是有人希望你接受三分之一的降價要求,你第一個該問的問題其實應該是:對方為什麼這麼做?

當差距如此之大,通常對方這樣做的原因有二:(1) 對方其實不想要這樁生意(2) 對方想要創造夠大的議價空間

以上面的第二個實例來說,當那位站在買方的朋友聽到6萬的報價,其中一個可能的原由是,對方可能根本不想賣給你,但不願意告訴你真正的原因,而希望你聽到報價後就能自動知難而退。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會希望你知難而退?舉例來說,當他只有有限的貨源可以分配時,若是平均分配、每家客戶都會因為供應量不足而哇哇叫,當這種順了姑情卻逆了嫂意的情況必然會發生時,與其他狠下心腸拒絕任何一家客戶時,不如針對一些他本來就不想成交的客戶調高售價,這樣不但可以將損害控制到最低,而且當之後若是供應量可望提高時,你到時候心中的預期買價也會因為之前的經驗而提高,他到時候不但可以比現在的報價稍微降一點來給你一個面子,而且他的實際收益也會提高,更不要說等你成交後、他可以反向和原來那些他優先支持的客戶那邊順勢漲價,也就是運用定錨(anchoring)創造出另一種形式的「多贏」 ── 讓他一個人同時贏得多邊的利益。

另一種對方希望你知難而退的可能,是因為他優先答應了其他客戶,但其他客戶的要求是他不能腳踏兩條船的做競爭者的生意,而你正好就是那個客戶的競爭者。

就這個可能來說,不只發生在商場上,其實在我們周遭的人際圈也會發生。不管是工作中或生活上,許多人常常同時屬於各種不同的小圈圈,你自己可能長袖善舞而哪一方都不得罪,但小圈圈之間經常會發生齟齬而逼你表態,有可能是兩個不對盤的同學,也有可能是公司中兩個經常有摩擦的單位。

在不想直接拒絕對方的情況下,若是生意夥伴就提高到一個離譜的價格,即使對方覺得詫異,但還不見得自此就拒絕往來;但人際圈就比較麻煩了,因為通常你給對方的理由會是「正好沒空」,但一個人若每天有人約他都沒空,那對方再沒神經也知道這個人是故意躲著他了;倘若不小心還在臉書上看到這個人說「沒空」的時候、總在跟別人一起歡樂打卡,你本來不想得罪的人恐怕也得罪了,後果可能得不償失。

其實,我個人覺得,當一家廠商以過高的價格來表明沒有合作意願時,我通常還會覺得這家廠商蠻上道的,因為總比有些公司常以拖延戰術來掩飾自己根本不想合作來得好。前者起碼不會浪費我的時間,讓我有機會可以再去找其他可以配合的對象;後者若被我發現是有意且經常性的拖延,自此打入拒絕往來戶還算太便宜他,我通常會先用一個小額生意給他一些苦頭吃吃後、再自此不相往來,因為若不給他個教訓,業界只怕每個人都當我們公司是軟柿子來吃了。


除了第一種原因是對方可能根本不想要這樁生意,第二種原因則是對方想要創造夠大的議價空間

即使我們每天都大聲疾呼,談判不應該只是零和、而應該把餅做大,很多人從做生意的第一天,學的都只是靠著拐騙唬弄的來買高賣低。他們也許心腸沒那麼壞,但他們做生意只知道看眼前的利潤,對「談判」二字也只覺得和菜市場殺價沒什麼兩樣。

不管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個例子或第二個例子,對方之所以有那麼高的價差,主要是期望最後的成交價能夠大幅下降或提高。白話點來說,對方不想要浪費時間來掙點蠅頭小利;不成交則已,一旦成交,他希望能夠成交在一個他賺的夠飽的成交價格。

以第一個例子來說,跟我提這件事的那位朋友是賣方,而他根本沒想到有人會這麼沒行情而提出1萬的出價。對他來說,他不但覺得自己的商品就是值那麼多錢,而且外頭也有許多客戶願意花3萬的單位價來買他家的那件商品。

但從對方的角度想想,對方不知道這件商品真值3萬嗎?他當然知道。但他若出價是27、或只是軟性的拜託我那位朋友「能不能給些折扣?」最後的成交價可能一毛也不動。但正是因為他從1萬開始喊,我那位朋友最後還真的用25就成交了。

而在第二個例子中,我另一位朋友是買家,對方真覺得自己的商品值6萬嗎?可能並不,但他顯然覺得我這位朋友出得起也可能願意出;於是,就一個畢生只懂零和式的分配型談判的人來說,喊出6萬、並不是真的要用6萬成交,而是一旦談不攏,他大有機會向下殺來獲得一個逼近但高2萬的價碼。接下來才是重點:倘若我那位朋友硬是非這個對象的商品不買而最後以5萬成交,這個賣家可就樂了,因為他自此給人探聽的行情價就是5萬而不只是2萬了;況且,當他願意給我那位朋友「一個面子」而下殺1萬,當他在交貨天數或票期等其他條件上希望買家也給他「一個面子」時,你覺得買家還能堅持的空間有多大?

可不要以為不懂行情而亂喊一通反而就贏了,學談判的一大好處,正是可以不讓一些只會耍蠻或亂喊的對手得意忘形在瞭解對方何以這樣出價、並能判斷這樣出價背後的真正原因後,明天我們再來談談,該怎麼樣連消代打的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參考連結:學會談判,難題就不難了──面對三倍開價的五大應戰招數

延伸閱讀之一:基礎議價的實用指南──《談判1本通:徹底解決談判最常見的16個問題》

延伸閱讀之二:如何才能雙贏?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能「做大蛋糕」的談判高手

延伸閱讀之三:好電影只寫一篇怎麼夠?「速食遊戲」又一章,麥當勞創辦人的談判之道
 

2 則留言:

  1. 真的太陰險了。
    要在每一個抉擇中做出相對正確的決定真的非常不容易。
    感謝Alex,又長知識。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偏偏我們在真實生活中卻時時刻刻可能碰到各式各樣的不同出價,所以能夠正確判斷對方的動機,才能有更好的因應,不但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更能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