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週六與60位朋友一起進行了一場「換位思考」講座,讓我相當開心。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workshop,主要是由參加者和他們自己在報名時就自行找來的朋友一起參加,一起來練習如何換位思考。
為什麼舉辦這場活動會讓我那麼開心呢?主要緣起是因為我在一年多之前,第二度前往美國的哈佛大學去參加談判學程(Program on Negotiation)。老實說,由於我自己在談判上也算是有相當造詣了,兩度前去哈佛,與全球菁英切磋所學的多、真的想獲取新知的少;然而,就我第二度去哈佛參加不同課程的經驗來說,其中居然有一天進行的演練對我來說算是全新體驗,那就是一個跟換位思考有關的練習。
說起換位思考,多數人只怕也都能琅琅上口吧!其實我也是一樣,早在我還在企業服務的年代,不但不得不瞭解很多和換位思考有關的理論和方法,也參加過許多和換位思考相關的課程和演練,諸如同理心地圖之類的工具,看起來像是可以應用的流暢無比,但我內心深處其實知道,要想到對方的下一步以及後幾步簡單,但要我真的卸下心防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卻談何容易?
原本以為就是這樣了,但我當初到哈佛時,雖然一開始也自以為自己很懂而有著想要應付一下的念頭,不知怎麼的卻又轉念一想:都已經大老遠飛到美國來了,不但所費不貲、而且整個過程其實不怎麼舒適,假如只是用自己已經會的東西應付一下,那又何必要來呢?
於是,我開始把自己放空,真的是幾近呆呆的聽人家說一動、我就做一動。當時與我面對面演練的是位巴西來的女律師,不但我們兩個在之前連打過招呼都沒有的毫無任何交集,而且從她臉上無奈的神情可以看出,她應該也覺得當天的活動很無聊吧!然而,我們兩個都還是敬業的照著指示,一步步地完成這項時間蠻長的演練。
說也奇怪,當自己願意放空後,效果反而不同凡響。真要我說這項演練的方式有多麼出神入化之處,我也說不上來,但它卻是我過去廿年來所嘗試過最有效的換位思考演練。我和那位巴西女律師當天都帶了一個自己當時正在經歷的實際談判問題去,或許我們自認自己都有足夠的專業、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處理得很好,但經過那一天的演練後,我們真的讓彼此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很多的不同想法。非常感謝那位與我搭檔演練的女律師,她當天隨口提了一個巴西的case與相關法條,說會回家後再找給我;像這種隨口一提的事情,許多人應該就只是提提就算吧!沒想到在我們課程才結束的又隔了一天,我居然真的收到她的e-mail來具體說明那個case和法條了,這也說明了她和我是多麼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假如當時我們不對這項演練活動那麼投入,是不可能有讓彼此都感受如此良好的回應的。
我現在是個講師,尤其是在被公司要求來上課的場合時,我看過不同學員許多各式各樣的反應。正面而有所收穫的反應當然很多,但也有不少學員是不懂得把握學習機會的。針對後者,我發現可能會有以下特徵:
(1) 缺乏參與動機。覺得自己是被指派來的,但公司卻沒有說明為什麼自己得來上這堂課,然後自己也沒有自己想要來參與的動機,所以對於多數的課程內容及活動都包持著觀望的態度,抄筆記只為了能夠重複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但期望他能舉一反三就不這麼容易了,當然課後也談不上該如何實際應用了。
(2) 自以為自己夠好。又有一些人,總覺得自己假如還不懂得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的話,哪還能坐在當下那個職位上?於是等許多老師來幫他們上課時,總會以為那麼基本的東西、幹嘛還需要有人教?但假如真的講出一些比較深入的東西時,他們就開始自以為是「化繁為簡」的跳過一些自己未能當場理解的部分、然而套用自己的已知試圖是瞭解未知。正因為今天這篇的主題是換位思考,所以請不要誤會我在批評這些人有多麼不行;相反的,年輕時的我搞不好也經常這樣做,所以我才會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選擇這麼做,因為那是種在當下比較能夠快速掌握到重點的方法。但關鍵其實在於之後:你我的確都能應付當下的工作、所以才能坐在那時的那個職位上,但我們真能確定,自己擁有能夠應付未來工作的能力了嗎?假如不行,很快就又是幾年過去了,屆時我們又要靠什麼謀生?雖然也已經不算短了,但我自己只花了16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在倉庫幫忙貼貼紙的工讀生小弟,成為一個隻手掌管百億業績的高階主管,而我自認為自己竄升的夠快的關鍵,不是我在哪方面做得比多數人好,而是我一直認為我做得還不夠好。
(3) 怕被別人發現不行。與上一點正好相反,有些人會刻意在上課或參加培訓時展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態度,甚至故意讓大家看到自己上課時忙工作忙得半死,好像那才是「正事」一樣。這種人真的只是不喜歡上課浪費時間嗎?其實其中有些人是不願意讓別人發現,自己即時吸收理解再轉化成行動的能力有夠差,所以才自顧自地滑著手機或講著電話,所有的課堂活動都交給倒楣的同組夥伴去做,因為這種人不想讓別人發現,自己即使再專心、都無法表現出和別人一樣的水準。
針對這種人,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又願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但我很誠心地建議他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包括我自己在內,也不見得樣樣都行;但愈是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就愈需要多多練習、而且是刻意的練習。覺得在同事前萬一出錯很丟臉?難不成萬一在實際工作時出錯時,不會更丟臉嗎?與其在工作時犯錯,不如在上課或練習時就先嘗試,反正這個老師你搞不好這輩子都不會再見面,多數的同事也應該不會一輩子都在一起工作,所以你又擔心些什麼呢?
反過來說,你以為你上課是上給老師或一起上課的同事看的嗎?很多人都不知道,尤其是在那種高階主管會全程參加的課程,他們才不是來看這個老師上得怎麼樣,而是來看坐在台下的你們到底有什麼表現。你覺得自己一直接客戶電話、老闆會覺得這種員工真是忠於職守?我自己是個當作總經理的人,我可以很老實地跟你說,萬一我看到這種同仁,我不會覺得他的做法有多合理或多正當,我只會直覺認為,「我花錢請個老師來上課,你為什麼在浪費我的錢?」而我不認為你會喜歡自己的主管或老闆在自己身上貼上這種標籤。
(4) 抱持錯誤心態。這大概是其中為數最多的一群,也就是抱著看戲的心態來上課;更有甚者,我還看過抱著自以為自己是選秀節目評審的心態來上課的,自己該怎麼學習都還不知道,就急著幫台上的老師評分。
這幾年來我比較少寫和教學見聞有關的文章了,但不代表這種讓我們只能搖頭的學員就不存在了。同業有許多老師認為,要靠著所謂的教學技巧來激起台下學員的學習欲望,但我對於這種說法是很難苟同的;相較於那些老師,我相信我自己到了許多家企業授課所獲得的學員評分甚至還來得更高,所以不要以為我對所謂的教學技巧一竅不通。然而,從學習動機到課後應用的責任都掛在這個老師教得好不好上?這是哪門子的管理方式啊!企業要的是成效,假如一個員工就是意願上不能配合、能力上又無法精進,我相信主管也會帶得很無奈吧,更不要說找個老師來教了。像這種員工,少一個是一個,你還訓練他做什麼?更可笑的是,你叫所有老師去迎合這種連心態都不對的員工,用這些人的評分來做為評定一場訓練是否有效的標準,這樣到底可以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對我來說,一家企業或一群學員喜不喜歡我這個人不重要,我教的東西是否真能派上用場才重要;與其讓我拿著學員給我的高評分去炫耀,我覺得更有成就感的是,當那些找我去授課的企業會認真看我寫的課程評鑑,真的會給那些讓我認為是可造之材的學員更多發展或升遷機會的,才真讓我感到尊重,同時也才會是個企業培訓的正向循環。
回到之前提到的那位巴西女律師和我在哈佛進行的演練,那真的堪稱是我那麼多年來經歷過最有效的換位思考演練。我如何定義有效?其實重點不在於產生的解決方式有多麼不同凡響,而在於我們兩個人真能站在各種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出不同作法的利益得失;帶領我們的講師需要多麼引人入勝的所謂「教學技巧」?其實假如你在現場的話,就會發現相較於台灣當下很多說學逗唱一流的講師,哈佛的指導教授們引導我們時的作法是多麼的平淡無奇,但出乎意料的卻又更為有效。當我回到台灣後,我真的用我和那位女律師在演練時討論出來的作法去因應,後來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不只對我和當事人有效,更厲害的是讓我在許多相關的第三方面前掙得了許多面子。難不成是我自己之前想不出這種作法嗎?其實我自己早就想出了同樣的方法,只是我在個人情感上不願意那樣做而已;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實效,有時候它不見得是讓你想出一種自己想不出來的方法,但它卻可以讓你真的願意去執行那個方法,而當你願意放下許多成見時,那才是讓事情可以成功的關鍵,而不是方法本身。
針對我們上週六進行的「換位思考」講座,雖然報名的人數超過一倍都還不只,但我們只能讓60位來參加,雖然我很想把那麼有效的方式帶領大家多多練習,但我實際上無法抽出那麼多時間來舉辦更多場活動,因此容我把當天那麼多位朋友齊聚一堂演練的感謝摘錄於下,希望能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到底該如何做好「換位思考」這件事:
1. 換位思考其實從來就不只是從自己和對方的角度來思考而已,你還應該讓自己站在特定第三方的角度來思考。
2. 換位思考最難的不是去思考對方的立場或想法,而是要試圖擺脫自己既定的立場,因此試著用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一舉一動,才有可能擺脫過於「主觀」的限制。
3. 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情緒?什麼又出自於對方的尊嚴?當你和任何一個人對話時,假如你能先弄清楚他說的話屬於前述三者中的哪一種,你就更能弄清楚自己當下面對的情況,當然也就更可以對症下藥。
4. 談判不是辯論,就算你都是對的,也不代表對方都是錯的,所以就算辯贏了又有什麼用?對方還是不會聽你的啊!因此,談判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找出方法讓對話能夠繼續下去。
5. 要讓對話進一步的展開,你要懂得不同的發問技巧,而且要能純熟到不讓對方覺得你在咄咄逼人。
6. 同理心講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而要在對話中做到同理,你得先把前面提到的發問和另一個重述的技巧練熟才行。
7. 雖然解決問題很重要,但看到問題就直覺性的跳到解答,往往會因而錯失真正的重點,然後反而無法找到一個夠好的解決方式。因此,必須熟悉有效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
(1) 定義問題
(2) 診斷問題
(3) 列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4) 發展特定行動方案
8. 【一談就贏】比所有國內其他課程更強調「快」這件事,而其實包括哈佛在內,許多全世界的頂尖課程也都是如此要求。不是只要「快」就代表正確與否不重要,而是速度本身就是一種基本要求,當我自己去國內參加許多課程時,沒有人在這個階段還會「教導」你如何變快,他們只會要求你做的更快。而要達到這一點,我自己給大家的建議是做好這三件事就能變得比你想像的還快:
(1) 自我覺察
(2) 找對方法
(3) 反覆練習
其實這次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內容,但我們實在沒有時間再讓大家進行演練了,那就是進行建設性對話的三個重要步驟,或許將來有一天,我們再另外開設一個workshop讓大家好好實際操作吧!祝每位朋友都能運用換位思考,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