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漫威的10年集大成傑作,不只帶給我們一場超級英雄齊聚的痛快鉅片,更啟發了三點管理與人生的精奧義

漫威(Marvel)醞釀了10年,終於推出超級英雄大集合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了!說這部強片是萬眾期待絕不為過,不但率先上映的台灣馬上打破上映首日的票房紀錄,之後在美國上映首日的單日票房也狂破1億美元。歷經10年共18部電影的舖梗,漫威宇宙打造票房鉅片的功力真的足以名留影史。


和許多人一樣,雖然很想在上映首日就搶先去看,但我的行程滿檔,再快也只能趕在第二天才去看。這幾天來,臉書只被兩種消息洗版:一種是高興的向全天下宣告自己看過了《復仇者聯盟3》,另一種則是苦苦哀求周遭朋友千萬不要爆雷,以免影響他們觀影的樂趣。

其實,大家何必那麼在乎是否爆雷呢?稍有關注漫威消息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即使原先沒那麼關注,在漫威從上映前幾個月就開始鋪天蓋地的行銷,多數人應該都對這部電影略知一二了),這次的《復仇者聯盟》續作從原來的上、下兩集變成第3集及第4集;既然第4集將於一年之後上映,集中在大魔頭薩諾斯首次和復仇者聯盟交手的這一集中,肯定難以將薩諾斯打敗,因此薩諾斯6顆無限寶石到手幾乎是毫無懸念的安排。大家不想被爆雷的另一個原因,如果是不想預先知道哪一位超級英雄會在這集之中就領便當,假如有看過《奇異博士》的話,應該知道時間寶石足以穿越過去未來的威力;因此,就像《七龍珠》總可以用收集龍珠這一招而讓大家復活一樣,無論這集的《無限之戰》有多少人領便當,都不代表這個角色未來就會退出漫威宇宙而再也看不到了。

之所以先寫下這段,是因為雖然這點和今天這篇的主題無涉,但希望大家不會因為以下的感想有任何劇透爆雷而驚慌失望。

看完無限期待而又爽度破表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之後,許多人除了為鋼鐵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等我們熟悉的超級英雄叫好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終極大反派薩諾斯吧!徒手就有足以擺平綠巨人浩克的力實力,加上隨著每顆逐步收集而來的無限寶石而增強的力量,手下的四大將軍也有和復仇者聯盟單一英雄對打的能力,這位漫威宇宙迄今最強反派,真的強得更具說服力。

不只如此,導演更企圖把薩諾斯塑造成帶著理想主義的悲劇人物,而不只是一心想要征服宇宙的大壞蛋而已。

在薩諾斯原本生長的泰坦星,就像宇宙中的許多星球一樣,當文明鼎盛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人口直線上升、但卻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養活那麼多人口。就當整個泰坦星資源匱乏而面臨絕境之際,薩諾斯提出一個駭人聽聞的解決之道:消滅整個星球上的一半人口,讓剩下的一半人可以有足夠的資源存活。顯然,在外星球也是有人道這回事,所以薩諾斯被斥為瘋狂而被放逐,但他的故鄉泰坦星也正如他預期的變為一片廢墟了。

薩諾斯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接著就把收集齊6顆無限寶石而獲得毀天滅地的力量為己志,因為他相信,只要把全宇宙所有的生物都消滅一半,整個宇宙就會達到一種完美的平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不在乎消滅所有阻撓他的人,也不惜犧牲他所重視的一切。


與《復仇者聯盟》這個系列該怎麼發展無關,針對這樣的角色和劇情設定,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三點:

1.   非得做出必要的犧牲?薩諾斯的終極志業也許只是電影劇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資源也日益匱乏的地球上,會不會有一天也會有人提出消滅部分人類以換取其他人生存的主意呢?

其實,不只在不同背景的電影中,在許多陷入絕境的現實境況時,也不難想像會出現這樣的人性考驗。假如一群人因為山難而被困在雪地中,又或者是被困在船上而漂流在大海上,當食物逐漸耗盡時,會不會出現人吃人的殘酷場景呢?

假定你覺得人吃人太過萬惡不赦而絕對不會考慮,讓我們把假設更動一下:食物有限而看起來短期內無法得到援救,你會選擇把食物集中給其中一個人吃以增加他的存活機會嗎?假如會的話,你會選擇給哪個人?最身強體壯而看起來存活機會最大的人?最年幼虛弱而看起來最需要食物的人?還是例如是全世界最聰明的科學家等看起來對整個世界最重要的人士?

到頭來,我們的困境或許還不是該做出什麼選擇,而是究竟忍不忍得下心做出任何犧牲他人的選擇。

即使不做出任何選擇,我們就能任由命運或自然力量來決定自己的存活與否或是否會被淘汰嗎?看看以病毒蔓延為主題的《全境擴散》(Contagion)吧!當藥物不足、而疫苗尚未開發出來時,所有被隔離的人馬上陷入無政府狀態,每個人只求活下去,而不惜用任何手段搶奪能維持生命的物資。

再看看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迷霧驚魂》(The Mist),面對不知名的怪物,被困在超市中的一群人寧可相信一個自認為是先知的狂熱分子,即使要把無辜的小孩和女人以獻祭的方式推出去讓怪物吞噬,只要被吃的不是自己,多數人不是僅僅坐壁上觀,而是硬是用暴力來犧牲勢單力薄的少數人。看到飾演爸爸的湯瑪斯傑恩但卻還是被打倒時,看著電影的我拳頭都硬了,但同時我也擔心,萬一陷入人類文明不再有用的境況,雙拳難敵四手的我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小孩?類似的劇情在之前也分享過的韓國片《屍速列車》也同樣出現(《屍速列車》心得參此),當我看到一部又一部有著這樣劇情的電影時,無論劇情如何鋪陳發展,我想到的都不是片中著眼的人性光輝,反倒是在群體意志下的人性會有多麼脆弱。

當我第一次看《搶救雷恩大兵》時,我不免有些懷疑,為什麼要犧牲那麼多人,只為了保住麥特戴蒙所飾演的那一個人的性命呢?隨著年紀漸長、想的也愈來愈多時,我終於了解,那種英勇救人的情操不是到底該犧牲幾個人來救一個人的數學,而是一種為所當為的信念和勇氣。當有人會說:牛羊豬雞也都是生命,為什麼人類就可以奪去其他動物的性命、但卻不能吃掉同類呢?我的想法卻是,雖然我不確定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靈魂,但所謂人性的價值是可以由我們自己來定義的。當我們可以為了一種不同的原因,而願意選擇一條不以維持自己生命為最高目標的道路時,人類跟其他動物還是具有不同意義的存在。


在《復仇者聯盟3》中,薩諾斯認為,隨機挑選一半的生命消失,這是一件很公平而又對整個宇宙平衡有益的事;雖然他願意為了靈魂寶石而犧牲他深愛的養女葛摩菈,但我其實很好奇,萬一他自己屬於隨機消失的那一半,他又會如何選擇?當宇宙剩下的那一半繼續把自己的星球或整個宇宙朝向資源耗盡而全部滅亡的方向走去,請問當時那另外一半生命的犧牲又有什麼意義?難不成這時對薩諾斯喊一句「宇宙沒有平衡、只有取捨」就會有用嗎?

所謂的取捨,當你沒有能力選擇時,其實都是空談。你或許對人生了解得很透徹,但若你的敵手就是相信宇宙需要平衡、而他擁有足以毀滅你的力量,你的一切道理都是白搭。

這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私的發展實力而恃強凌弱嗎?其實並不是。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足以說服像薩諾斯這種狂人,但假如消滅掉一半的人類或生命是一種選項,我們其實可以嘗試發展出另一種更可行的選項。找出解決方法,而不是仰賴每個人的道德良知,才是我們維護人性和整個人類文明的關鍵。


2.   無可避免的二元對立?大家在看《復仇者聯盟3》時,不曉得會不會懷疑,明知道薩諾斯拿到6顆無限寶石後肯定生靈塗炭而大家都完蛋,為什麼洛基要為了索爾的性命而交出內有空間寶石的宇宙魔方呢?又為什麼奇異博士要為了救並不熟識的東尼史塔克而交出時間寶石呢?而又為什麼葛摩菈要為了並無血緣的妹妹涅布拉而告訴薩諾斯靈魂寶石在哪裡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為了凸顯復仇者聯盟的全體成員都不願意接受「以命換命」(trade lives for lives)這種概念,相對於薩諾斯想要犧牲一半生命以保全另一半生命的宇宙平衡理想,復仇者聯盟覺得每一條生命都很重要而值得珍惜,所以他們願意誓死守衛。這也解釋了包括星際異攻隊等初次見面的夥伴,為何之後都願意和復仇者聯盟的成員一起奮戰。除了面對同樣的敵人而必須生死與共之外,他們的信念相近,才能同舟共濟。

導演羅素兄弟在之前的作品《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及《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中,也大量運用二元對立的概念,並且透過主角間因而產生的矛盾和衝突來製造整部電影的張力。

在《美國隊長2》中,美國隊長不得不在他對童年老友巴奇的友情、和對國家的服從這兩種對立的立場中角力掙扎;撇除劇情設定的九頭蛇陰謀論不談,勞勃瑞福飾演的亞歷山大皮爾斯,也在追求穩定秩序和維護人權和自由之間做出了取捨。而在之後的《美國隊長3》中,美國隊長和鋼鐵人分屬的兩派更針對超級英雄是否該接受法案管制監督,產生了基本立場上的歧異,進而形成自己人對打的英雄內戰。


就電影本身來說,我覺得這兩部電影非常好看,導演羅素兄弟真的讓人折服,我相信這也是漫威之後為什麼把《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這麼重要的代表作交給羅素兄弟來負責,而他們也不負所託的讓這個系列的集大成之作拍得遠比《復仇者聯盟》的前兩集好看;能把多達76個角色在一部電影中安排得如此行雲流水,並且讓一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片子處理得那麼緊湊而少有冷場,光是這點就值得給他們大大的掌聲。

然而,我畢竟是一個以談判為專長的職業講師。二元對立的立場衝突會讓一部電影無比好看,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只能正面面對兩種不同選項的二元對立嗎?


在談判中,我們常會面臨一種「笨蛋二選一」的狀況(請參考這個連結的《開口就說對話》),例如作為賣家的對方會故意這樣跟你說:「要就付1000萬買下來,否則就給我滾!」很多人以為,若是面臨到這樣的狀況,而對方若又真的像薩諾斯一樣強勢而握有多數籌碼,那自己真的只能乖乖在這兩個選項中擇其一答應對方了。但假如真是如此,我們也不用學談判了,【一談就贏】這個課程也不會從一開始到現場都班班秒殺額滿了。

假如你對談判有些了解,你就應該知道,面對這種「笨蛋二選一」的狀況,你永遠可以讓自己成為提出第三個選項的那個人;你以為對方就會傻傻的接受那個第三選項嗎?或許不會,但你會訝異的發現,對方很可能會自己又提出第四個選項、甚至你們會在相互討論(或互罵)中產生第五或第六個選項

這樣的過程永遠都會是在雙方願意心平氣和的開放討論中產生的嗎?在現實中,多數狀況其實並不會那麼平和順利,但那也正是我們為何要學好談判。

你現在應該知道,當你在公司進行提案時,為什麼老闆總會對你呈上來的兩個提案挑三揀四,接著要你去想出第三個方案;這樣的情況若改成第一次就同時提出三個方案或四個方案,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老闆還是會東嫌西嫌,然後叫你再去想另外一個方案。這樣的結果除了有些老闆自己總是要證明老闆英明之外,更通常的理由是他們不想讓自己陷入前面那種「笨蛋二選一」的處境。所以,聰明的你該怎麼做呢?你或許可以準備出三個方案,然後讓自己最偏好的方案刻意看起來稍微粗糙而有些瑕疵;接下來,等老闆進行指正之後,你再露出一幅恍然大悟的模樣,感謝老闆對你的指導,讓他滿足於「老闆果然英明」的自我感覺良好之後,你接下來在兩小時內(千萬不要馬上轉身就拿出來)交出第四個「承蒙老闆指正」的方案,但其實那就是你事先準備好的最偏好方案修正完整版,頂多真的再多加進去一些老闆剛剛的指示與想法,接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提案過關機率提高了許多,而且老闆還會覺得你修正調整的效率遠遠超越同僚,之後應該就可以恭祝你一路飛黃騰達了。


3.   做好準備及面對異議:相較於前面兩點,第三點或許是比較小的一個細節,但同樣也是我作為一個談判專家不得不提的一點。

當東尼為了搭救奇異博士而登上太空船時,其實他是不知道該如何讓太空船返航回地球的,而且他原本也不預期蜘蛛人會跟著來,更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遇上星際異攻隊。簡單說,當他之後決定跟著太空船飛去薩諾斯的老巢而殺他個出其不意時,他原本預期的戰力只有自己和奇異博士兩個人。

談判的確也有一招讓對手無法預期,但那不應該是個將計就計的魯莽行為。在接下來的對戰中,我們可以發現,鋼鐵人為了面臨可能到來的外星球威脅,不斷的對本身的鋼鐵裝甲作改良,加強許多戰力裝備並升級為奈米版。但當薩諾斯與他交手時,一句「史塔克先生」就可以知道,薩諾斯對東尼乃至整個復仇者聯盟的了解,遠比東尼史塔克對薩諾斯的了解來得充足。談判強調的是準備,誰準備得較為周全、誰就更可能是贏家。而鋼鐵人陣營與薩諾斯的交鋒若是一場談判,即使沒有無限寶石的實力差距,鋼鐵人陣營也很難討到便宜,因為他對對手的了解事前準備就是不夠充足,而事前準備不該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強而已。


那麼你或許會說,為什麼他們眾志成城的一起合擊時,一開始看起來好像居然有點勝算呢?假如我沒記錯的話,原因是由於奇異博士藉由時間寶石的力量,穿梭到未來而預先看到了1400萬又605種可能,所以他們才設計出了其中最有可能致勝的一種戰術。而在我們的談判規劃中,這樣的動作就叫做沙盤推演,而且我們並不需要時間寶石或能預知未來的水晶球才能達到那個效果。

最後,我不禁在想,萬一薩諾斯當初在泰坦星即將滅亡之際而提出那個驚世駭俗的點子時,泰坦星的領導階層雖然無法接受、但卻不是把他放逐的話,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泰坦星也許還是難逃毀滅的命運,但薩諾斯卻可能不會因為過於悲憤而矢志要造成宇宙浩劫。

我們在公司的運作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對公司方針提出異議的人士。暫且先撇除爭權奪利的刻意作為不談,通常愈是超脫常軌的提議、愈可能來自於一個真正有能力且的確有遠見的人。我們未必得接受他的建言,但我們一定得以為免造成人心惶惶為理由、非把他逐之而後快不可嗎?跟前一點提到的「笨蛋二選一」一樣,針對這樣的一個異議份子,我們未必只有「聽他的」「根本不理他」(甚至進而打壓他或趕走他)這兩種選項。對一個成功的領導者而言,他的工作不應該只有做出選擇而已,而應該要包括發展出不同選項的能力,或者是讓許多不同人發展出更多不同選項的能力和胸襟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或許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娛樂鉅片,但那不代表我們無法從這樣一部電影中思考出更多方向才是。郭富城和梁家輝主演的《寒戰》中有這樣一句台詞:「假設時都不夠大膽,那什麼時候才該大膽呢?」《寒戰》心得參此同樣的,平常連輕鬆看個電影時都不去發揮延伸運用的想像力的話,我們又該在什麼時候發揮想像力呢?非得等到真正遇上難題的時候嗎?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停止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的四個故事和三點啟示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只看了劇情簡介,就來看這部冷門的片子呢?


13歲的康納,每天晚上都做惡夢。到了白天,他的現實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每天在學校被同學霸凌,而這還不是最讓他難以承受的事。最讓他難以承受的,是他因為罹癌而接受化療的媽媽日漸衰弱,他的爸爸早就離他們而去另組家庭,而康納只能日復一日看著自小相依為命的媽媽一天天踏上死亡之途

一部好傷感的電影,喜歡勵志和追求正面意義的朋友們,可能會被這部電影的絕大部分情節弄得透不過氣來吧!不過,這本電影居然改編自一本童書,而且獲獎無數,包括出版史上首次同時榮獲卡內基文學獎、凱特格林威獎兩項大獎的一本好書。然而,如此陰暗的內容,真的適合給小孩子看嗎?


1.  理性思考很重要,但還是有人無法抗拒只憑感覺行動:大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看電影。這部片子,我難得和老婆一起來看。看完之後,她問我,為何要來看這部風格特異的片子?我反倒訝異的回問她,跟我相處廿多年而知道我所有人生故事的她,居然不知道我為什麼來看嗎?

很久以前,我也在學校發生過類似的狀況。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同情我,因為正如很多人一樣,被霸凌的人後來就變成霸凌者。我犯下了許多錯,無論之前的我有多麼可憐無助,但這絕不是值得被原諒的藉口。

同樣的情況,不但繼續發生在現在的校園,也發生在職場和其他場合中。我之所以把它寫出來,是想讓大家知道,無論從被霸凌者的角度、或是從霸凌者的觀點來看,霸凌都必須被停止,而且也可以被停止。


不管從我本身的經驗中,或是從後來很多的觀察中來看,霸凌持續發生的一大原因,是因為霸凌者不知道自己在霸凌別人。

當一個有更大權力的人,藉由自己的既有資源或現成人脈,造成權力比他小的人痛苦與不堪,這就是一種霸凌。對這些霸凌者來說,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是對的,也可能以為自己代表的是正義的一方,但是,誰又可以決定什麼是正義?誰又可以決定誰是正義的一方?所以,霸凌就是霸凌,我們不該給予霸凌任何合理化的藉口或理由

即使到現在,我自己該改進的地方還是很多。但是,我最為自己的驕傲的一點,就是我不當鍵盤魔人、我在實體世界中罵的人更多;我不打只有自己肯定會贏的架,我也不在乎在敵眾我寡時與人正面衝突。

當許多人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為藉口、避免在別人的地盤上為了堅持自己的理念而發生衝突時,萬一這個人就是修養好,我只有欽佩他的份;但我經常看到,許多自詡正義之士,遇到對自己不利的場景就屁都不敢放一個,等到回來自己的地盤、又或是躲在電腦螢幕之後時,卻又開始大放厥詞,好像全世界就他認為的最對,批評別人毫不手軟。像這種人,我不覺得他是孬種,我反倒為他的愚蠢感到可憐:當他與其他同黨沆瀣一氣而批評攻擊別人時,其實就是一種霸凌,但他們卻蠢到連自己正在霸凌別人而不自知。

從另一個角度看,現在凡事必講民意、好像少數非得服從多數的台灣,是不是整個環境就是一種霸凌呢?當美國好歹在場面上會尊重少數族群的權益時,台灣四處洋溢著民粹的氣氛,大家真的以為,民主一定是少數服從多數,或者一定要每人一票、每票等值嗎?不要被自己對民主的有限理解或對權利的狹隘認知愚弄了。到頭來,最慘的不是霸凌無法根絕而繼續發生,而是我們正在霸凌而不自知

看完電影,我太太問我,所以我當年不知道自己是錯的嗎?為什麼每次犯錯前,不會自己想一想?我回想起當年的錯誤,很誠實的對她說,我有足夠的智商能力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以及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但當我犯錯的時候,我刻意不去想,而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就做了。

容我很沉痛的向各位懺悔,用嘴巴講說要保持理智是很容易的,但對我及許多其他霸凌者來說,我們很多時候只問感覺、不問是非的就去做了,而且那種做法會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感。

但是,那畢竟是錯的。所以,我之後花了很多年,寧可用理性做出其他人都覺得近似毫無人性的決定,也設法不再讓自己照自己的感覺走,因為那種感覺很可怕。

片中霸凌康納的同學,真的就是萬惡不赦的壞人嗎?或許不是,但他找不到讓自己停手的理由,也無法抗拒那種「我打人,因為我能」的快感。假如你也有機會去看「怪物來敲門」這部冷門的片子,不要只顧著同情康納,試著看看那些霸凌的施加者,幫他們想想,換了是你,你該怎麼做?然後再回頭想想,在電影院之外的生活中,我們有沒有藉著自己的既有資源或現成人脈,造成權力比我們小的人痛苦與不堪?假如有,這就是一種霸凌,而霸凌必須被停止。

2.  為情緒找個出口,但要能找到正確的出口:電影中的怪物,當然是康納自己幻想出來的。之所以幻想出一隻不存在的怪物和自己對話,就是因為要讓自己被積壓的情緒找個出口。

這種行為並不奇怪,但是,現代人的壓力顯然一代比一代大。當我還小的時候,我幻想的是像電影「大魔域」般的神奇世界,好像讓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不存在的魔法世界中,生命的痛苦就可以暫時得到一種解脫。

但現在的孩子呢?「怪物來敲門」真實的呈現出他們的世界,即使在幻想中,他們的處境依然是黑暗而充滿壓力的,會出現嚇人的怪物,逼得我們不得不成熟長大。

所以,為情緒找個出口,看來是帖良方,但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導航系統,情緒迸發而出後可能會傷己傷人。就像康納一樣,不但把霸凌者打傷了、而讓自己被更多人以為他有暴力傾向而敬而遠之,而且還把唯一願意照顧他的外祖母房子砸爛了。我們不是不能體會康納的痛苦和壓抑,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做出一些讓自己事後會後悔的事,尤其那種後悔可能會跟著我們一輩子。


電影中,怪物對康納講的三個故事,希望各位都有機會去看看。那些故事甚至超越了前一點提到的霸凌及相關問題,而更可以讓我們做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思考。

以第一個故事為例,所有人相信的事實,一定就是真相嗎?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相信我們想要相信的,而不是事實的真相。

然而,所謂的正義,就是要揭開事實的真相嗎?當我們凡事只追求真實時,我們的社會和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在怪物告訴我們的這個故事中,故事的發展並不是如此。

有三個故事,外加最後怪物逼康納講出的最後一個故事,我就不在這裡繼續破梗了,我相信導演詭異但華麗的敘事技巧遠勝於我,希望各位能有機會看看這部片子,不只是看看康納和他媽媽的故事,更要看看那些故事中的故事。

3.  我們沒有辦法克服恐懼,但我們起碼可以學會面對恐懼:「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實在太過黑暗了,我不禁在想,我之後會讓我還在讀小學的女兒看這部片子嗎?我沒有辦法在當天就做出決定,但我後來想通了,我想,等DVD一發片,我還是會和女兒一起觀賞這部片子。

為什麼呢?死亡讓人難忍,但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雖然這部片子用這麼悲哀的手法來看待母親的死亡,但那也是一種人生。若能讓小孩以正確的態度認識死亡,也許她未來會有更寬宏的視野來面對更多的悲傷和無助。

再者,這部片子並沒有個感人的快樂結局,主角康納並沒有辦法克服恐懼,但他起碼在怪物的帶領下,學會了如何面對恐懼。


做為一個父親,我不想跟自己的小孩說,人定勝天,只要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期望她起碼能不逃避現實,學會面對生命中的恐懼和其他的負面事物。

出拳之前,要先學會看見對手的拳頭而閃避,也才能抓住之後的反擊時機。關鍵不在於自己的拳頭有多強,而在於自己要先能不因為害怕而轉過頭去。就算我們不想攻擊別人,但我們也應該能夠面對別人的攻擊而自保,第一步就是正視對手、面對恐懼



延伸閱讀之一:好口碑+高票房,但卻還是無法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金牌拳手」

延伸閱讀之二: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讓我們從更尊重另一半做起,創造一個更正面的家庭文化

延伸閱讀之三:《金牌法則》,不只讓飛魚菲爾普斯拿下史上最多的奧運金牌,更有助於讓我們都能追求人生中的勝利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奇異博士」(Dr. Strange):哈利波特演了七集都沒告訴我的三項生存哲學

漫威(Marvel)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其實直譯應該是「奇怪醫生」的「奇異博士」(Dr. Strange)。


以漫威今時今日的如日中天,「奇異博士」的票房佳績是可以預期的。除此之外,有兩項因素足以讓這部發燒強片更值得一看:

(1)  「全面啟動」式的空間扭曲特效,透過3D大銀幕來觀賞,爽度真的不是一般科幻動作片可以比擬;

(2)  假如你是從「新世紀福爾摩斯」起就成為班奈狄克·康柏拜區迷的班粉,那你千萬別錯過「奇異博士」,因為飾演本片主角史傳奇(Stephen Strange)醫生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真的是既俏皮又魅力獨具。

雖說如此,「奇異博士」絕不會是我最喜歡的漫威電影。當我看完「奇異博士」,我最早連想到的就是一開始的主要場景設在外太空神話世界的「雷神索爾」,因為「奇異博士」所位的不同次元及魔幻空間,即使透過超強特效的包裝,對我還是太虛幻了,雖然我對特效技術嘆為觀止,但實在沒有能夠觸動我的臨場感。所以,即使純就娛樂效果來說,「奇異博士」的魔幻世界還是讓我覺得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


其次,班奈狄克康柏拜區把這個角色演得很生動,但假如認真看待這個角色的性格,自命不凡、充滿諷刺、不受常規拘束,這些形容詞有沒有很熟悉?是的,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鋼鐵人東尼史塔克,只差一個是穿上自己發明的鋼鐵衣飛來飛去,另一個則是學會魔法後可以自由穿越時間和空間而已。就連最後進入黑暗空間犧牲自己以對決大魔王多瑪暮那一段,我都覺得好像從「復仇者聯盟」的結尾、鋼鐵人要飛上太空犧牲自己那一段抄來的。

所以,我期待的是像電影宣傳詞一樣,一個超越現實想像界限的魔法世界,但我從整部片子中,無論是場景或角色設定,卻看不出太多新鮮感。

更讓我覺得難以身歷其境的,是太跳躍式的自圓其說。或許是受限於片長吧,到底史傳奇醫生是如何學會如此強大的魔法?片中的至尊魔法師古一(Ancient One)在回答史傳奇這個問題時,反問他:「你是如何成為外科醫生的?」史傳奇的回答是,「許多年的研究和練習。」但是,史傳奇是這樣學會並精通魔法的嗎?片中用了很多不同方式來合理化他的快速精進,但我這種外行人一看,只覺得他顯然命中注定要成為至尊魔法師的接班人,簡單說,他就是有天分,沒有其他原因。

像這樣的英雄人物塑造,其實可能會讓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感到挫折。只要天分一流,你可以不用先搞清楚所為何事,也不用經歷非常人的苦練(我知道片中有他在苦練的片段,但假如他這樣苦練就能登峰造極,其他練得更久的尊者為何不行?),你就可以出類拔萃。雖然我也知道這就是電影,但這該叫我們怎麼認同背後的價值?


還好,這部片子總還有一些可以和現實世界相連結呼應的值得拿來討論:

1.   後來成為超級英雄奇異博士的史傳奇醫生,原本是個重視物質享受和個人名聲的天才外科醫生,連死人都可以救活,執刀技術可以與怪醫黑傑克相媲美。

可惜,恃才傲物的他,不知道開車不能看手機的道理,在一場嚴重的車禍中,他雙手神經嚴重受損,他賴以揚名立萬的好手藝就在一夕之間不復返了。

後來,他因緣際會而學會了魔法,但他卻不想承受保衛世界的這種重責大任。面對他一番「我當醫生是為了救人,不是為了殺死敵人」等場面話,啟發他的大師古一說了重話,「傲慢與恐懼會毀滅一個人,你不是渴望成功,而是害怕失敗。」

這部片子直到這裡,才讓我終於有回到現實世界的踏實感。

其實,我們很多人還不是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不欠一個把自己的作為合理化的理由,彷彿我們畢生所學不是為了讓自己真的更好,而是讓自己的嘴上功夫更為了得而更能說服自己:自己現在做的是對的。

當薪水和位階愈來愈高,我們假裝出自己一幅目光遠大而睥睨群雄的模樣,其實我們並不是因為渴望成功而追逐成功,而只是因為害怕失敗而拚命讓自己保持在顛峰。

真正的成功,只有這種定義嗎?我們膽敢把自己放在一個不那麼熟悉的舒適圈、從頭奮鬥起嗎?換句話來說,當你不會游泳時,有多少人真的會勇敢嘗試跳入水中,認為自己只要瀕臨絕境、就一定沒有學不會游泳的道理?

就連認為自己超凡入聖的史傳奇醫生,若不是雙手廢掉而已經窮途末路,他也不會走入那個魔法世界啊!

我很高興當初自己決定踏入講師界,從零開始的我,其實那時對能不能成為一位好講師毫無頭緒,面對自己之前輝煌的職場成就,更是每天都覺得茫然。我知道自己有這樣做的理想和原由,但我真的做了一個對自己和家人都正確的決定嗎?老實說,我到現在都不確定。我無法預知未來,但我很高興自己那時願意做出一個看起來很笨的決定,因為那起碼證明我沒有因為害怕失敗而阻擋自己走出不一樣的路。


2.   在片子的結尾,奇異博士頓悟出對抗大魔王多瑪暮的方法。原來,奇異博士掌握了時間,他沒有可以求勝的武器,但他卻願意承受像「明日邊界」般一直不斷循環重來的失敗。

於是,多瑪暮殺他都殺的煩了,因為無論用什麼方法殺他,奇異博士還是可以讓時光倒流而重來一次,只要他願意承受無止盡的失敗和痛苦,多瑪暮就會忙的沒有時間侵略地球。

在這裡顯示的,不是有志者事竟成,而是(1) 敗中求勝的可能、(2) 不怕死的最難纏。因此,當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中面對強大的敵手時,若是只想著怎麼贏,可能反倒是去打一場必輸的仗;反過來說,若我們不在乎自己會不會輸,而只想著如何讓對方付出無法承受的慘痛代價,對方可能主動會來求一個和局。

其實,換到談判桌上的場景也是一樣。為什麼有人會用耍蠻等非理性的手段?因為或遇到非理性的談判對手,我們的談判策略會完全不一樣。你當然可以揭穿對方故意扮出來的假面具,但萬一弄巧成拙,你恐怕會把一個假扮的非理性對手升級為一個真正的非理性對手,到時候恐怕更得不償失。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我自己設計的談判課程中,我總不忘強調:談判的目的不是談贏對方,而是解決問題。一談就贏的先決條件,是你自己先要能知道什麼是贏、什麼又是輸。

3.   片中的最後一段彩蛋,顯示原本和奇異博士並肩作戰的師兄莫度(Mordo),在看到師父古一居然沒有全盤告訴他實情,他對古一的教誨及信仰失去信心,所以反而投入魔道,之後應該會轉為反派而與奇異博士為敵。


其實,我們在職場及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這種例子。當一個你非常景仰的領導者或前輩,原本啟發了你一心向上的價值觀,但當你發現他本人私底下和你認知的有落差時,原本愈相信和愈推崇的跟隨者,反而失落會愈大,甚至會偏激的反而轉過來變成那位領導者或整個組織的最大反對者。

就拿電影來說,古一真的做錯了嗎?還是莫度實在太過偏激?我覺得兩者都有可能,但也有可能兩者都沒錯。不過,悲劇還是會發生,因為中間牽扯了人性

因此,當我們在擔任領導的責任時,若是以製造出一批死忠信眾的方式來經營自己領導的團體,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他們若純然信任我們的想法而不求甚解,不只對他們的成長和發揮並無助益,之後若遇到一些戲劇化的衝突,原本最相信我們的人,反而可能成為最狂熱的想擊倒我們的敵人。對於團隊的經營管理,不得不提防這種非理性但極可能會發生的反撲。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向來不是很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喜歡的領導者。我希望團隊是因為我的做法而願意效力,而不是因為我這個人而願意效命。每個人都有缺點,每項做法或計畫也都會有缺陷。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不喜歡美化這些缺點或缺陷,用一套烏托邦式的說法來讓別人跟隨一個修飾過的理想。我希望讓他們清楚缺陷的存在及失敗的可能,在他們自由意志的決定下,一同追隨目標的達成。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人因為不相信而離去,但我們未必會因此反目成仇。不要漠視人性的存在,不要讓理想成為忽視現實的藉口,這才是更務實而更沒有反作用力的管理。



延伸閱讀之一:「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給我的五個啟示

延伸閱讀之二:情人節,就讓我們看「死侍」!

延伸閱讀之三:「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Sully) – 為所當為,就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