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訂房網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訂房網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訂房網站比一比 - 別忘了考慮風險成本

昨天分享了出國旅遊時訂房的一些心得,另一個我常被人問到的問題是,哪一家訂房網站比較好?

首先,每個人對「」的定義不同。舉例來說,若你覺得能找到最低價的訂房網站就是好,我可以很明快地告訴你,隨著你想下榻的飯店及時間點的不同,每家網站都有可能出現最低價;以我的經驗來說,這不像好市多的進口牛肉或全聯的日用品,即使我可能住過上百家不同飯店,我也從未發現有任何一家訂房網站是鐵定比較便宜的。我甚至有遇過少數幾次很奇特的狀況,那就是上那家飯店自己的網站訂房,反而拿到比所有我搜尋到的訂房網站都更便宜的稀奇經驗

以去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來說,最低價的一次居然發生在我鮮少用到的HotleClub身上,我當時拿到了一個幾近瘋狂的低價,但後來傳出HotelClub即將在本月與Hotels.com業務合併的消息,所以我想往事可能只能回味了

在幾家全球性的主要訂房網站中,我以往最常使用的是Agoda。我開始使用Agoda時,我甚至都還沒使用過比價網站。不過,後來發現,Agoda相較之下的房價偏高(用同家飯店在各個不同訂房網站上同樣入住日期的價格相比),而我有些朋友習慣用其他訂房網站而主動推薦我,所以我後來也試了用好幾家不同的網站的訂房


我後來也的確在booking.comExpedia上找到了不少比Agoda便宜的價格,我不敢說便宜一定沒好貨,因為畢竟不是每次入住都會出現問題。但以少數幾次出現問題的個案狀況來說,我發現booking.com的即時回應效率遠不如Agoda來得好,但它們起碼事後願意追蹤狀況並提出補償;Expedia的服務水準就實在是低得離譜,我這次過年時的沖繩行就是上Expedia訂房,結果事前的聯繫根本就是一場惡夢。我原本今年年中還有一趟美國行,目前看來Expedia的機票票價最便宜,但有了這次的糟糕經驗後,我根本不敢再用Expedia,別說機票便宜個五千元,就算便宜一萬元,我也不會考慮Expedia

為什麼呢?我一向認為,服務態度只是服務設計中的一環,屬於執行面的上的細節,它當然很重要,但服務態度並非服務的全部。相對來說,要把服務做好,首先要強化的是問題解決的能力,另一個要強化的是服務流程的設計

以這次的經驗來說,Expedia既無心也實際上並未解決我的問題;事實上,我甚至懷疑,他們的人員是否有盡力來了解我的問題何在。其次,就服務流程的設計來說,瑕疵更是無所不在,單單從我上他的台灣網站註明我的行程編號反映問題後,居然信件莫名其妙地被轉到澳洲去;加上它的人員多次無法從我的行程編號即時找出我之前反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它的系統實在無法贏得我的信賴。試想,若是哪一天它的系統內找不到我更重要的訂房或訂位資料,對我來說的風險豈不更大?所以低價固然是一個考量,但對消費者來說,可千萬別忘了把風險成本也考慮進去

一個可以自行驗證訂房網站有多值得信賴的方法是,每次上網訂房後,該網站都會請你寫下對入住飯店的評語。你可以試著留下一些明顯負面的評價,假如那個網站還是原文照登,我基本上就會認為那家網站起碼還是個公正誠信的公司;倘若正評沒問題、負評卻不見蹤影,我大概就不太會相信那家網站上很多顧客評價有多少可信度

我在搜尋飯店時,最常用的還是tripadvisor。根據實際的經驗比對,雖然上面的排名未必和個人品味一定相符合,但起碼上面的顧客評價都還蠻實在的,只要多看幾篇(不要只看前幾篇,而且要選不同類型的顧客意見來看),大概就可以知道你想住的那家飯店優劣處各是什麼

我是用了tripadvisor找飯店資料及相關評價很久後,才無意間發現,它也有和Hotelscomnbined以及Trivago相同的飯店比價功能。順便提醒,就跟前天寫的那一篇一樣,不要先用比價網站比價;所以,當你使用tripadvisor時,也先當資料搜集就好,等上過個別訂房網站確認優惠價格後,再回過頭來使用tripadvisor的比價功能double check即可,切勿次序顛倒了


延伸閱讀之一:用優惠價格訂到好飯店的小秘訣

延伸閱讀之二:我的Airbnb初體驗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用優惠價格訂到好飯店的小秘訣

出國旅遊,你會怎麼訂飯店?

正值農曆春節,許多人會選擇利用年假出國旅遊,若不跟團而要自由行,如何用實惠的價格訂到想住的飯店,就是一項學問

我不是民宿控,多半還是以飯店為主,所以Airbnb到目前為止還不是我的選項

雖然在某些國家,可能三星級的也就可以了,但我當然還是以挑那種俗又大碗的選擇為優先。舉例來說,各位可能在FB上看到我住的都是些還不錯的飯店,但事實上,去年暑假在阿姆斯特丹住的那間公園廣場酒店,一晚要價台幣五千多元,大概已經是我在各國旅遊所願意支付的飯店房價上限了;那還是因為我帶著家人小孩出遊,回國前的行李又多,所以我特別找一家出火車站就走得到的飯店。倘若不是受限於特定的位置及文通便捷度,我肯定可以在當地找到更便宜的選擇

更具體的來說,我在東京或上海,大概住的飯店都是三、四千元之譜,而且等級大概都起碼是上海龍之夢以上;就算是歐洲的比利時布魯塞爾或德國法蘭克福,我大概也都只花四千元上下。最離譜的是曼谷,我最近一次造訪時,住的是一家交通便利的五星級飯店,但我正好撿到一個不錯的優惠,所以一晚的房價連三千元都不到

這也是為什麼我對國內很多要價上萬元一晚的飯店(實付價而不是訂價)望之卻步。我住過其中的好幾家,但除非是公司要辦特定活動而需要做面子,若是我自己的私人旅遊,我實在不願意花那麼多錢來「享用」那家飯店,而寧可花一半的價格在國外愜意入住

各位一定看過TrivagoHotelscombined等兩家比價網站舖天蓋地式的廣告,我雖然也用這兩家飯店比價網站,但我絶不會一開始就用比價網站來比價

由於各家網站都有cookie來追蹤使用者的查詢及登入,我有不只一次的經驗,發現先用比價網路站後,反而找不到同飯店最低的優惠,但若我用完比價網站後才進入某家如booking.comAgoda之類的訂房網站,訂房網站上的同飯店房價就會跟比價網站上是一模一樣的了

也就是說,要找到最低房價,先不要查價錢,而是先google出兩、三家你想要住的飯店,然後再逐一上各家訂房網站,找出那兩、三家飯店的優惠價格。那HotelscombinedTrivago什麼時候用呢?就是當你在某家訂房網站上看到同飯店的最低價時,你再上比價網站去做double check,因為你出發前可能會至少花個一、兩天搜尋不同房價,萬一正巧在你下訂的那一天,某家飯店正好推出更低價的優惠,你不太可能會把所有動作全部重做一遍,這時比價網站大概會是你最快速能再檢視各項優惠的選擇

當然,選定飯店、也選定最低價的訂房網站後,也別忘了用那個訂房網站的名稱和「coupon」這個關鍵字再孤狗一次,你會發現,某些網站會有5%10%不等的折扣(和國內信用卡的折扣不同),甚至你可能會發現,某家訂房網站若在它的澳洲或香港網站下訂,而不是在它的台灣網站下訂,搞不好會再優惠10%也說不定

至於國內信用卡跟特定訂房網站配合的特惠折扣,包括富邦、花旗、國泰世華...等各大信用卡銀行都經常性的有這些優惠。在使用這些信用卡優惠時,有三點必須注意

1. 千萬不要看到A銀行和B網站有配合7%優惠,就傻傻地直接前往B網站訂房,昨天提到的比價動作還是不可少,而且得先照昨天提到的順序,先確定要在哪家訂房網站訂哪家飯店,接著再來看自己的信用卡還有沒有什麼折扣

2. 這點最重要。我最喜歡的是那種只要持該銀行信用卡而在某特定網站訂房,僅須打個銀行0800用電話登錄,之後便會在帳單上依當時的結帳金額折7%給我;只可惜,這樣的行銷活動屬於少數。

比較常見的是,銀行會要求你用銀行所提供的連結進入一個專屬網頁,而在那個網頁完成結帳手續後,結帳金額就會直接折掉7%

直接折?這樣不是更好嗎?偏偏我有不只一次的經驗,是C飯店在D網站上明明只要價3500元,但若透過E銀行的專屬連結進去D網站訂房,同一家C飯店可能變成要價5100元。這樣別說折7%了,就算折17%給我,一樣還是不划算啊!

3.一律折10%」和「最低9折起」有什麼不同,相信都不用再跟各位強調。但很多銀行的優惠活動,不但並非所有目的地國家都一定適用相同折扣,而且並不是每家在那家有配合的訂房網站上訂得到的飯店,都一定可以適用同樣的優惠活動。這點中信和HSBC都註明的蠻清楚,但我覺得很多其他銀行在活動說明上,針對這一點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另外,飯店大多是愈早訂愈便宜(而且很多訂房網站都可以免費取消),但假若你在二月就要訂暑假七月時的飯店,但銀行這波優惠活動期限只到六月底,那麼這個「六月底」指的是顧客下訂單的日期,還是顧客入住的日期,建議你還是先打銀行的0800問清楚,因為我兩種情況都有遇過,而且居然是同家訂房網站、但兩家不同的配合銀行活動辦法認定有異

最後一點小tips,很多訂房網站在愈來愈重視台灣市場後,最後結帳時都能選用台幣。但能選用台幣,不代表它不收你外幣交易手續費的1.5%

不過,外幣計費也不見得全是壞處。雖然絶大多數的銀行不同優惠都只能擇一適用,但我就曾經遇過佛心來著的富邦,同筆交易居然能同時適用不同優惠,也就是先能上某訂房網站訂房折掉7%,然後在期間內外幣消費滿額能再回饋一定金額,最後我還可以拿那筆消費去申請JCB的機場接送,可謂功德圓滿

延伸閱讀:訂房網站比一比 - 別忘了考慮風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