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金州勇士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金州勇士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不接受不可能:我看2016年NBA總冠軍克里夫蘭騎士隊,和我從不喜歡的LBJ詹姆斯

直到最後10秒,當勇士落後4分時,我還一直堅信著,柯瑞一定會投進接下來的神奇一球,勇士一定會逆轉拿下冠軍。

只可惜,球是圓的,冠軍屬於打的較好的一隊,而不必然屬於較被看好的那一隊。


於是,騎士隊拿下了隊史46年以來的第一座總冠軍,也是克里夫蘭這個城市隔了52年之久後,所拿下的第一座四大職業運動的總冠軍。

我從來就不喜歡LBJ。即使他當年南進我最喜歡的邁阿密熱火隊,而且為熱火連續拿下兩座總冠軍後,我最喜歡的熱火球員還是韋德,不是LBJ

但無論我們喜不喜歡LBJ,我們都必須要把今天的榮耀歸給無所不能的LBJ。想當初,我以為他的「返鄉」只是句行銷口號,只是為了彌補他當年為了拿到冠軍而高調「叛逃」的一種行銷策略,目的是讓自己不再被千夫所指。即使騎士戰績再好,當我們看到他們財大氣粗地不惜撒下銀彈簽下任何LBJ想共同打球的球員、看到他們在季中開除和LBJ不對盤的總教練,我總對LBJ以及他的騎士沒有好感。

但是,就在今天,他們擊敗了如日中天而屢破紀錄的勇士,在眾人不看好的情勢下,LBJ實踐了他的諾言,把冠軍金盃捧回了這座城市。無論我喜不喜歡他、喜不喜歡這支球隊,我都不得不說,LBJ完成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成就。

或許是我對體能是神等級的LBJ成見實在太多吧,當結果底定的那一刻,我的目光不在LBJ那彷彿復刻喬丹的跪地痛哭畫面,而是看見另外兩位騎士的眼淚。

一個是生涯負評遠遠高過正評的JR史密斯,他流淚不止的泛紅眼眶,一點都看不出來他原先的浪子形象。

另一個則是季中臨危受命接任總教練的魯,當球員紛紛興奮地跳起來慶功,他卻還一直坐在板凳席上,用毛巾不斷地掩面哭泣,哭了好久好久。

我常常寫NBA來延伸談到企業管理的各項議題,其實單純只是因為我愛NBA,我看了比賽就是會有感覺,而我也的確用NBA中的所見所聞貫穿了自己的管理思維,而且在很多職場生涯的時刻中獲得成功。

我非常訝異的是,當我上個月前往哈佛大學進修談判學程時,每天不同的教授站在講台上,不論男女老少,他們在課程進行中,一定都會或多或少提到NBA的例子。明明足球才應該是最風靡全球不同國家的運動,而我們其中一項演練甚至也是以職業足球員的簽約當作課題,但在課堂上,他們每個教授提到的共通話題卻是NBA,讓我突然有一種「德不孤,必有鄰」的暢快,發現原來不只自己一個人那麼怪,天天連看球都會想到管理和職場議題。

那麼,從今年騎士拿下NBA總冠軍的冠軍賽,我們在管理上又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嗎?

1. 沒有不可能:當勇士今年用73勝打破史上最強的無敵公牛紀錄時,幾乎每個人都認為,乾脆直接把冠軍頒給勇士隊好了。當柯瑞今年以史上首次全票無懸念獲選本季MVP時,幾乎每個人也都認為,柯瑞就是這一代的籃球之神,沒有人可以擋得住他。

沒想到,騎士硬生生地打醒了這個美夢,即使在總冠軍賽落入一勝三負的空前劣勢,他們依然連贏三場,成為史上首支在冠軍賽一勝三負後、逆轉拿下冠軍的球隊。

在比賽中,我們不斷看見,柯瑞是可以守得住的;不僅如此,騎士可以不斷地讓柯瑞錯守(mis-match)到身形就是比他高壯許多的LBJ,而讓柯瑞幾乎場場都陷入犯規麻煩。即使我個人也認為,好幾場比賽中的哨聲對柯瑞或勇士並不公平,但在一個成王敗寇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承認,騎士找出了一個抑制柯瑞的方法,也找到了一個擊敗勇士的方法。

無論在職場上,或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有人跟我們說,「這是不可能的!」當你追問對方、為什麼不可能時,我們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以前沒有人成功過」「因為他們的公司比我們大得多」「你沒看到我們自己的公司有一堆問題?」

這樣的回答,在我過去廿年的職場生涯中,早就聽過不只一次。

所以,即使我未必喜歡騎士隊,我都很感謝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我們知道,無論情勢看來有多麼不可能,我們都不能讓別人口中的不可能決定我們的命運。只要我們不對自己說不可能,我們永遠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2. 膽識:騎士隊今年在開季有七成勝率的情況下,無預警地開除了在歐洲戰績彪炳的總教練布列特。他們決定由助理教練魯在季中接任總教練的位置,魯之前沒有當過總教練的經驗,球迷對他最深的印象,似乎一直停留在魯還在球員時期時,被戰神艾佛森晃倒後抬腿跨過的「胯下之辱」。

這也是為什麼,當鏡頭捕捉到他在賽後哭了好久好久時,會讓我印象那麼深刻。

每個人都一直以為,魯之所以臨時撿到一個總教練可當,最主要是LBJ喜歡他,而他只不過是個更聽話的教練,而經常被妖魔化的LBJ才是騎士隊的地下教練兼地下總管。

其實,球員時代的魯,就已經讓我印象頗深。他在生涯中一直是個替補控球,除了個子矮而速度奇快,其他並沒有什麼特異功能,組織傳球並不是他的強項,得分雖然還不錯,但也不是那種得分如喝水的等級。

但我當時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為他從菜鳥時期開始,無論什麼對手都不害怕,總是緊緊地貼上去防守,設法干擾到對手無法喘息,就連對上MVP等級的艾佛森也不例外。

現在,魯成為冠軍隊的總教練。我必須要給他很大的肯定,因為許多球評及輿論都不斷質疑他的調兵遣將,但他始終不在意。假如有看過騎士比賽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從總教練換人後,去年冠軍賽的先發中鋒莫茲柯夫就變得只能在垃圾時間才能上場了。不只如此,前幾陣打得不錯的替補大前鋒佛萊,以及從去年整季到今年冠軍賽都還是第一替補控球的德拉布瓦,在後幾場變得幾乎沒有任何上場的機會。

最大的壓力,也許還是來自於先發大前鋒洛夫。這位年薪兩千萬美元的前明星球員,除了冠軍賽第一戰之外,帳面數據幾乎比替補還不如。我看NBA那麼久,第一次看到有球迷公開募資請願,希望騎士不要讓洛夫上場,但魯還是不改其志,除了洛夫傷癒復出那一場,他還是堅持要用洛夫先發。


成就不可能,當然需要膽識,而這就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膽識。

在我們工作的周遭,一定會有許多壓力和批評。我們該做的,不是充耳不聞,而是把壓力都承受下來、把批評都聽進去,但是還是堅持找出自己認為是對的方法完成使命。那些批評你的人,既不會讓你打贏球,也不可能成為你打輸時還可以讓別人原諒的藉口。所以,何必被外界的聲音左右呢?勇敢做自己,讓自己證明自己的膽識。

3. 證明自己:教練有膽識,球員也要能證明自己。

LBJ再神奇,他也無法靠自己拿下冠軍。我覺得騎士之所以拿下冠軍,是因為其他的騎士球員也渴望著藉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因為外界對他們的批評從不間斷。

另一位我看到他在鏡頭前流淚的JR史密斯,就是其中一個藉著這座冠軍證明自己的球員。

史密斯的外號叫做「神經刀」,而這可不是什麼太正面的外號。基本上,一提到「神經刀」JR史密斯,大概通常都跟「神經大條」、「白目」、「難搞」、「不穩定」、這些形容詞連接在一起。事實上,就連總冠軍賽的第一戰,他打的也是爛得要死,讓人不禁要問,騎士是沒有其他人可換了嗎?

但在後來取勝的那幾場,他充分地證明了他自己,他也許不是場上最耀眼的那顆星,而且還是不時會守不住對方而被勇士球員拿分,但我必須要說,若不是有他的表現,可能騎士還是無法贏球。

還有一位,是騎士的主力控球厄文。

明明是騎士三巨頭中最年輕而最有前景的一位,也是當年的選秀狀元,單挑的得分能力據說可以媲美年輕的Kobe。可是,當球隊贏球時,大家都把功勞歸給LBJ;但當球隊輸球時,大家卻都認為是厄文不夠成熟,就連騎士拿下東區戰績第一後,還是有人建議應該把厄文交易走,否則騎士可能永遠拿不到冠軍。

在這次對勇士的浴血七戰中,騎士壓制勇士柯瑞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厄文打得比柯瑞更像柯瑞,而厄文也做到了。七場下來的平均超過27分,包括關鍵的第七戰在內,最後那顆打破僵局的致勝三分球,就是厄文投進的,而且整場勇士也一直找不出方法可以壓制厄文的得分。


另一個證明自己的騎士,是愛神洛夫。

他可能是獲得騎士自己球迷噓聲最大的自家球員吧!很多人若是在他的處境,恐怕乾脆負氣稱傷不打了。而在關鍵的第七戰,教練還是執著地用他先發,而他原本擅長的三分球卻還是投不進,既使如此,沒法子在進攻上貢獻,那就努力做防守吧!於是,我們看到了洛夫拚命在抓籃板球,而當柯瑞最後想要投出逆轉一球時,也是身形高大的洛夫拚命地防守柯瑞而一直干擾他的投籃。

或許很少人會肯定洛夫的貢獻,也或許他會在史上被定義成一個高薪低成就的球員,但我認為,他依然把握每一分鐘上場的時間,做好每件自己能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而這種精神是值得被尊敬的。

4. 隱形功臣:勇士為何輸球?即使他們沒拿到冠軍,我還是覺得這是一支可敬的球隊,而且起碼是支和當初的無敵公牛一樣足以留名青史的球隊。

他們輸球的原因,並不是他們犯了什麼決策上的錯誤,也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靈活應變,而單純只是對手打得更為出色。

但就最後的結果來看,第五場格林若沒被禁賽,當然結果就很難講;但我更想指出的一點是,當先發中鋒波加特在第五場倒下時,其實勇士的優勢和贏面已經頓時縮小了。簡單說,少了波加特,勇士就已經不是那支神奇的73勝球隊。


當去年勇士拿下冠軍時,大家都認為,勇士開啟了小球潮流,而他們是用快速進攻及以三分球為主力的小球戰術拿下勝利的。但無論是去年、或是今年,大家都低估了中鋒波加特的長人協防能力及長人少見的傳球能力,是如何影響的勇士的戰術規劃。更何況,即使追夢綠也做得很好,但少了一個經驗豐富的長人在場上幫浪花兄弟做擋拆,柯瑞和湯普森就得更辛苦地靠自己了。

當我們在公司或任何一個組織時,掌聲和注目焦點經常只會落在少數明星身上。但我相信,要完成任何一個艱難的任務,都需要一整個團隊的力量,而不只能靠少數個人單打獨鬥。

你的團隊中,是不是有些隱形功臣一直被忽視?當你一直贏球的同時,別忘了偶爾停下來看看,有沒有哪些隱形功臣一直支持著我們。給他們一些掌聲、與他們分享你的榮耀,我們才能順利地繼續朝成功邁進。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2016 NBA冠軍賽第一戰:勇士再度對決騎士給我的五點領導啟示

好開心哪!意外地多了一天空檔,讓我可以坐在家裡看NBA冠軍賽的第一戰。接下來適逢端午連假,連假期間還能看到兩場,非好好把握不可。


今年的NBA總冠軍賽,再度重演勇士vs騎士的戲碼。差別在於,去年受傷兵所困而缺兵少將的騎士,今年全員到齊強勢回歸;勇士今年則在例行賽寫下破紀錄的驚人73勝,但在剛剛結束的西區冠軍賽中,一度被雷霆打入13敗的窘境,雖然最後成功的三連勝逆轉,但證明勇士並沒有不敗金身,而且對體力及士氣的消耗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簡單說,相較於去年,作為球迷的我們,應該可以期待一個實力更平均的戲碼,讓結局更加懸疑刺激。

今天的第一戰,由勇士以104:89拿下勝利。球是圓的,第一場得勝,不代表勇士自此就一帆風順,所以接下來還有得看。不過,從第一戰的過程中,我有幾項心得與大家分享:

1.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天這場比賽,那句話就是「攻其不備4個字。雖然騎士打得也很好,但上半場勇士領先,而讓人詫異的是,勇士有多達5個人得分超過6分,但那5個人之中,居然不包括向來得分如喝水的浪花兄弟柯瑞和湯普森。

你或許會說,那代表騎士針對對方主將防守的很好。我並不否認這種說法,但我覺得勇士隊的教練團也早知道這種情況而有備而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比賽一開始,勇士陣中得分最猛的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年輕小前鋒巴恩斯,而在去年冠軍賽第四戰因為小球戰術而被棄用的中鋒波加特,在這場比賽則是助攻、防守、得分樣樣來,看得出來都是事前設計、存心要打的騎士出其不意而攻其不備。

最後,浪花兄弟合計只拿下20分,大概只比柯瑞平常一個人的得分還少了30%,所以騎士達到了他們的戰術目標;但勇士的替補控球李文斯頓拿下個人季後賽新高的20分,其他勇士球員也都平均發揮,最後勇士也得其所願地拿下這一場的勝利。



換到商場對戰來看,你可以設法達成自己的戰術目標,但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戰略目的。以NBA來說,這樣的戰略目的就是設法拿下每一場的勝利,並且在七戰四勝制中率先拿下四場勝仗。另外,雙方肯定都有備而來,但若能攻其不備地打的對方顧此失彼,當然有助於取得最後勝利。

2.  正如第1點所提到的,勇士諸將平均發揮,而不是只將勝負取決於神奇的柯瑞一人。相對來說,騎士的攻勢還是集中在三巨頭身上。詹姆斯、厄文、洛夫無一不是明星,但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即使是當年的喬丹、乃至今年才退休的Kobe,即使在他們全盛之年,也無法單靠一人之力贏得冠軍。誰能打得更像一支成功的團隊,誰才有機會笑傲冠軍金盃。

若是以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對領導人「造神」,或是刻意在團隊中塑造明星,好處是你會獲得一群粉絲(球迷)的支持而可能換取股價(球隊票房)的高升,但若看看那些成功的百年企業,關鍵會在他們的體系甚至企業文化,而不是只聚焦在擁有明星光環的單一或少數個人。你的企業或團隊只能讓少數明星發光發熱嗎?看看NBA之餘,或許也可以藉機檢視一下自己的組織走向。

3.  從去年到今年,兩度打入總冠軍賽的勇士,很多人都以為他們的強項只是彈如雨下的驚人三分球。但在我看來,勇士另一個驚人的不同之處,是場上經常同時有三到四個人可以運球推進;倘若場上的第五個人是中鋒波加特的話,那更是有五個人可以做出絕妙的傳球。傳奇教練約翰伍登的「團隊,從傳球開始」一書,最近被許多企業列為指定閱讀的書籍。對我來說,除了看這本好書,不妨同時看看勇士的球賽,因為他們在實戰比賽中徹底實踐了這一點。想讓組織或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都有機會表現,同時藉著這些參與及表現中讓自己的能力更升級,各位實在應該看看勇士的比賽。

4.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因為騎士的防守當然也很好,否則浪花兄弟不會被守得好像不會打球一樣。我之所以多半的篇幅都在提勇士,只是勇士的球賽看得比較多,而且勇士的確願意創新而呈現出一種跨時代的新球風。舉例來說,除了可怕的進攻和前一點提到的傳球之外,勇士隊的防守也是不可思議的強。在去年的冠軍賽,他們已經證明,在傳統一寸長、一寸強的籃球賽中,他們可以用身高居於大幅劣勢的五小陣容,一樣做好防守並贏得比賽,關鍵在於他們全隊都能不斷地輪轉協助補防。

這樣的輪轉補防,在今天的第一戰也隨時可以見到。特別讓我動容的是,我們看看勇士後場的柯瑞以及湯普森,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進攻實力特強,而放棄了自己在防守上的任務NBA有很多明星球員是攻守不能一體的,而且並非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在心態上選擇把比較多的氣力放在進攻上,而不願意做苦工去防守),而柯瑞和湯普森並沒有這一輪的騎士詹姆斯或前一輪的雷霆衛斯布魯克那種生化人般的體格。所以,他們只能用更多的意志力和專注來做好防守。就拿這一場來說,我不只一次看到瘦小的柯瑞單槍匹馬地守上詹姆斯或更高大的洛夫,但柯瑞並不被動,而是用同樣激烈(粗暴?)的對抗面對肢體上的挑戰。



到了冠軍賽,有人說是以防守拚勝負。我完全認同,只是要加註一點:要做好防守,其實是用意志力決勝負

5.  面對騎士在比賽中的迎頭趕上、乃至反而領先,勇士教練柯爾發怒到連戰術板也砸了。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做,在之前一輪面對雷霆落後時,我們也好幾次看到柯爾不只疾言厲色的發怒。

教練的發怒,有時候正是團隊士氣的推動器,而柯爾顯然深知這個道理。

在企業領導中,我們經常要求團隊領導要像個聖人、最好喜怒不形於色。在我看來,領導者當然要能隨時保持一顆清楚的腦袋,不要被怒氣沖昏頭而做出錯誤的決策。但是,就實際的領導作為上,適當的展現怒氣或不滿,有時候更能讓團隊上緊發條。想要成功,發怒或許也可以是你領導工具箱中的其中一個選項(但請不要把它變成唯一的選項)

 

******************************

 

給會來看部落格版的朋友一些沙必思吧!特別來一段特別加量版:除了今天總冠軍賽的第一戰,當勇士晉級而雷霆被淘汰後,另一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

也是NBA球迷的朋友們,搞不好會胸有成竹地對我說,「你指的應該是雷帝杜蘭特即將成為自由球員這件事吧!」

這個話題固然也很重要,但我其實只去過奧克拉荷馬市兩次,對哪兒沒什麼個特殊情感而不在乎雷帝是否續留,我最覺得有興趣的另一個話題,是現在在底特律活塞的前雷霆球員瑞基傑克森(Reggie Jackson),在老東家雷霆被淘汰後、馬上在推特上表達嘲諷之意。


這不是瑞基傑克森第一次對老東家表達嘲諷的意見,而對一個職業球員來說,這其實是不智之舉,不但會讓一般人(包含許多球隊的管理階層)認為你不夠成熟,而且鐵定會讓雷霆以後在球場上碰到你就分外眼紅。

但我要強調的重點,其實是就企業經營面來講。瑞基傑克森和雷霆當年的恩怨,其實起源於傑克森自認並非池中物、不甘只在雷霆打替補。一番球隊內部的紛擾後,雷霆終於願意認賠殺出,把傑克森交易到底特律活塞去,而傑克森後來也在活塞打出接近明星般的數據,而且也成為先發控衛而拿下一紙5年高達8000萬美金的大合約。老實說,處理得好的話,這應該是球隊和球員的雙贏,反正雷霆少了傑克森之後,今年反而打得更好。

然而,顯然球隊和球員本人處理的不夠好,導致現在淪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境界,只怕到傑克森高掛球鞋之前,這樣的爭議八卦都會不斷出現。

對企業來說,很多企業都在商言商地視人才於無物。好一點的只是現實而佔點員工的便宜罷了,差一點的就可能把人才用過即丟、毫無尊重之意。

從瑞基傑克森和雷霆隊之間的恩怨來看,正可以告訴我們,企業和員工之間大可以好聚好散,不要公司仗著自己財大勢大而一點面子都不給要被「處理」掉的員工這些員工倘若就此懷憂喪志而改行賣麵就算了,但若他們轉投敵營而又混出名堂,之後肯定打老東家打得特別用力

商場上無須人情,但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尤其是一個對你了解透徹的敵人


延伸閱讀之一:NBA史上第一位全票通過第一的MVP!
 
延伸閱讀之二:Joy is a weapon 用歡樂寫下連勝的金州勇士隊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NBA史上第一位全票通過第一的MVP!

就在昨天,勇士隊的柯瑞再度拿下NBAMVP


柯瑞連莊MVP並拿下最有價值球員獎座,並不讓人意外。讓人吃驚的是,他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全數131張票公認第一的MVP,也就是說,所有投票者都毫無懸念的認為,柯瑞是本季NBA天下第一人的不二人選。這裡要強調的,是「史上第一位」,古往今來的NBA名將何其多,從羅素、張伯倫、賈霸,乃至後來的魔術強森、大鳥博德、以及被尊稱為「神」的喬丹,但沒有任何一位能像柯瑞一樣,獲得滿分的全票通過而成為MVP


我不會再花篇幅來吹噓73勝的勇士今年究竟破了哪些紀錄,或柯瑞究竟有多神。我想向各位分享的是,我對當年要投入選秀時的柯瑞那份記憶。

2009年,當年大三的柯瑞,決定要投入選秀。其實,早在大二時,大家就已經知道柯瑞投籃奇準而很會得分。但在一個小學校很會得分,就好像當年的陳信安以「台灣飛人」之姿要挑戰NBA一樣,沒有人看好他會混出什麼名堂,所以柯瑞也只好選擇在名不見經傳的大衛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再窩一年。

到了大三,原本就很厲害的柯瑞,變得更加厲害,以每場平均28.6分的高得分,順利拿下NCAA的得分王。但即使如此,NCAA年年都有得分王,而NCAA的得分王轉戰NBA水土不服的例子也一拖拉庫,而當時多數的球探報告中,都對柯瑞的控球能力是否能在NBA主打控球後衛存疑。你能相信嗎?今日的兩屆MVP、冠軍隊的主力控球後衛,居然當初被很多人認為不會打控球?

他在選秀會上的成績,多少也反映了這項質疑。柯瑞後來在第7順位獲選,雖然這個順位也不算低了,但順位排在他前面的就有兩個控球後衛,就連第四順位的伊文斯(Tyreke Evans),新秀年在國王隊打的其實也是控球。

即使終於加入NBA,柯瑞170磅的單薄身材,也不被許多人看好,認為這個瘦小的傢伙,可能很快就會因為受傷而結束NBA生涯。而事實上,在柯瑞生涯的前幾年中,他也的確一直在和傷勢奮戰。

看到柯瑞,尤其是還沒有那麼火熱、而還不被大家看好時的柯瑞,讓我聯想起另一位我最喜歡的NBA球員之一,邁阿密熱火隊的韋德。

就在柯瑞傷癒復出狂拿40分的同一天,又就是柯瑞獲選為本季MVP的這一天,除了勇士擊敗拓荒者而拿下第四戰,韋德也扮演了隻手扭轉戰局的英雄,幫熱火追平了暴龍。


現在的韋德,當然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球員了。但回到2003年選秀時,當熱火用第5順位選中他時,我在電視機前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早在看他打NCAA大學籃賽時,我就已經對他的神乎其技折服不已了。但當時的馬奎特(Marquette)也不算是什麼籃球名校,韋德的數據不錯,但沒有那麼驚人,一般人還是把他當作一個只會靠體能打球的傢伙,能在第5順位入選,已經超越當時所有的選秀預測(mock draft)了。

和柯瑞一樣,後來的韋德,證明了第5順位根本是低估而絕非高估。三座NBA冠軍、多次入選明星球員。大概從三年前開始,許多人就已經覺得他的膝蓋不行了、應該很快就會變成昨日黃花;但到了今天,他還是可以在季後賽戰場上殺翻一群對手球員。

從韋德到柯瑞,我們會發現,別人對你的評價,可能一點都不重要。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不只是一個入選NBA或上場贏球的機會,而是一個證明自己會更好的機會。

假如說,我從柯瑞身上學到了什麼,我想可以歸納成以下三件事:


1. 永遠讓自己更好:


從參加NBA選秀的那一天起,柯瑞一直面臨外界的種種質疑:不會控球、投籃姿勢不夠正統、體格太瘦弱而在防守時很吃虧、容易受傷柯瑞怎麼做呢?我投籃很準?那我要練得更準;嫌我控球不好?我就把運球和傳球也練成天下第一。


柯瑞去年已經榮獲MVP,但有個笑談是,柯瑞本季除了MVP以外,他還應該順便拿下最佳進步獎,因為他的比賽和球技依然持續在進化。


當你已經拿下冠軍、也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了,你的目標是什麼?

柯瑞的選擇是,讓自己更強


在你自己的專業領域中,你自認已經無人能出其右了嗎?看看柯瑞,你永遠可以讓自己更強。


登峰造極的那一天,並不是你攀上頂峰的那一天,而是當你攀上頂峰後,還可以看到自己要挑戰的下一座山峰那一刻

2. 勇於做出自己的選擇,找到一個願意相信自己的伯樂

很多人都說勇士真是慧眼識英雄,能用第7順位挑到柯瑞,真是上輩子燒了好香。

但據說柯瑞當時本來有機會被再前一順位的灰狼隊選上,但柯瑞不覺得灰狼會像勇士般栽培自己,所以事前向灰狼表達了自己不願加入的意願,灰狼也當這個小子不識相而索性另選他人。

我對勇士選了柯瑞不訝異,但我佩服勇士經營團隊的是,他們願意在柯瑞還不是像今日那麼神時,就看出他的潛力,而把球隊的未來押寶在他身上球迷們應該記憶猶新,當初勇士把陣中第一主將艾利斯(Monta Ellis)交易走,就是為了給柯瑞更多揮灑的空間接下來,勇士不走挖角大咖明星球員的路線,而專心圍繞著柯瑞而逐步打造出今天的陣容,所以才會有今日打破史上最多勝的勇士隊

我們可以說,柯瑞造就了勇士隊,但也不妨這樣說,勇士隊也造就了柯瑞

讓我們看回自己在職場的選擇,我們真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公司了嗎?還是我們只是進了一家人人艷羨的名門企業?

大公司沒什麼不好,名聲響亮、薪資福利也肯定有一定的水準,說的膚淺些,就連名片拿出來,也讓人自覺走路有風。

不過,看看湖人和尼克,當年也都是戰績彪炳的名門球隊啊,而且陣中也一直不乏名將。但這兩年呢?這兩支當年的強權居然淪為笑柄。

當你進了一家大的不得了的公司後,你或許該想想,公司即使要成就一個人,但那個人輪得到你嗎?再回頭想想,即使公司願意給你機會,你真的有能力成就這家公司?

其實,你會發現,公司規模大小不是問題,這個公司適不適合你、以及有沒有讓你一展拳腳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3. 錢真的不是一切:

前段提到不同選秀順位,有一點忘了提到:假如你落到較為後面的順位,其他的先不管,光是新秀第一份合約的金額,就可能相差百萬美元

不只是新秀年,即使已貴為MVP之尊,柯瑞的薪資,據說在目前的勇士隊只排第六。


假如你只看錢的金額,你會做出和柯瑞一樣的選擇嗎?

當然,你一定會說,等柯瑞下次換約時,合約金額肯定會破表的。而且,就像喬丹一樣,球隊薪水其實到後來只是象徵意義了,因為他的廣告代言收入會多出不知道幾倍

既然你也知道這個道理,那為什麼很多人還會因為每月薪水多個一兩萬就跳槽?

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柯瑞接下來可以預期的高收入,來自於勇士乃至他個人的榮耀加身。但假如球隊打不出名堂,他還會有這榮耀嗎?更不要說因為榮耀而帶來的驚人高收入了。

我經常和一些職場上的朋友說,不要把錢當做選擇工作的最大考量,更不要把錢當成工作的唯一目標。並不是要叫大家清心寡慾不愛錢,而是想要真的賺大錢,第一件事就應該是別看眼前的錢、而要看未來的錢。

只可惜,我話都已經講的那麼務實而有些庸俗了,還是有很多人只看眼前能賺多少錢,甚至有些人會有「公司做得好不好,不是我一個人能左右的,有什麼現在就有的賺錢機會,還是先入袋為安吧!」的想法。

遇到這種人,我不會笑他眼界短淺,我只會暗暗為他嘆息,因為他可能具有大將之才,但卻一定無法登峰造極,因為他自己限制了他自己。

柯瑞的天分是古往今來、萬中無一?除非你是他的死忠球迷,否則你應該不會認為他的天分舉世無雙。但他為什麼今天能登峰造極?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進步會有極限

容我再次對各位朋友分享我對柯瑞的感想:別人對你的評價,可能一點都不重要。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不只是一個某家公司願意聘用你的機會,而是一個讓你證明自己會更好的機會。

希望我們都能每天讓自己變的更好。

延伸閱讀:Kobe最後一戰 + 金州勇士隊寫下73勝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