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人肉搜索》(Searching):一部讓為人父母者看了會心驚膽跳的片子,但卻又非看不可……

幾個月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簡介時,我心裡不由得這樣想:女兒失蹤的故事並不是什麼新意,加上這是一部以亞裔家庭為主角的好萊塢電影,真的會有市場嗎?到了最近,預告出爐了,雖然沒有大牌明星加持,但預告比我想像的更驚悚、而且傳達出一種少見的孤寂感(中文版電影預告點此)。於是,我決定進電影院來看看,到底這部片子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現在,我很慶幸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人肉搜索》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我很高興自己沒有錯過這部傑作。

在你往下看之前,先提醒你,下面的文章有著大量的劇透,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跳過描述劇情和結局、來談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主題。然而,這部片子的劇情安排真的別具巧思,我是個能在開場的1530分鐘內預測出多數懸疑片結局和中間劇情橋段發展的人,但《人肉搜索》卻是少數在導演決定透過鏡頭來揭曉答案前、我對結局居然會如此發展一無所知的電影,真的讓人不自覺地想要拍手叫好。可別以為它只是為了讓人猜不透而刻意安排一個出人意表但卻無跡可尋的結局,當我聽到那關鍵的一句台詞時,接著再細細回溯之前的劇情以及看似不經意帶到的鏡頭,我才知道自己雖然那時也覺得怪怪的、但卻顯然對細節還是不夠注重。萬一你不想事前被劇透而不再往下看,就讓我先把這篇文章的結論讓你知道:這是一部言之有物而又讓人一看就欲罷不能的電影,趕快進電影院去看吧!相信你不會後悔的。


拿下日舞影展觀眾票選大獎的《人肉搜索》,連在IMDB都只用一句話就說明了看來並不獨特的劇情,但它其實是一部別出心裁的電影,全片少見的用許多電腦及手機螢幕來呈現了這個網路世代的互動模式,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如此熟悉、但對在大銀幕上用這種方式呈現卻又感到如此新奇。

作為一個女兒的父親,其實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是百般糾結的,因為這部片子所描寫的,正是一位父親面對女兒無故失蹤的故事。

我從未看過一部片子,能夠在開場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就把一個家庭自女兒誕生到成長的過程表達的如此流暢,彷彿讓台下的你也能同步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和哀愁;尤其是那一段媽媽罹癌到過世的場景,前後不過兩分鐘,卻能讓你深切感受到父女倆的悲哀和不捨。與其說是單純的感人,不如說是說服力十足的電影敘事,能讓觀眾如此感同身受的快速將背景交代清楚,而導演不過是個初次執導電影長片的新手,真的讓人好幾度想要起立鼓掌叫好。


於是,大衛成為一個單親爸爸,必須獨力把女兒扶養長大。他對女兒有著無盡的愛,而他也一直以為,16歲的高中生瑪歌是個正常且聽話的孩子,直到有一天,她去參加一個同學的讀書會之後,就這樣人間蒸發的消失了;大衛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會就這樣翹家,但他打開女兒的筆電之後,從她的Facebook乃至其他各個社群媒體,才發現女兒的生活跟自己想像的很不一樣,而且她好像在學校連一個朋友也沒有……

1.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愛和關心:這部電影應該會被歸類為驚悚片,但許多父母看完後應該會發現,原來我們平常對待孩子的這種方式,很容易會讓平淡無奇的生活瞬間也就變成一部驚悚片。

主角的設定是一個在美國的亞裔家庭(沒有特別交代但看來像是韓國人),而這樣的設定不只讓在台灣的我們感到相當貼近及熟悉,而且就劇情發展來說,也是有其原因的,因為相較於許多美國人可能較為疏離但情感表達比較直接的親子相處模式,華裔或韓裔家庭可能更會對孩子緊迫盯人,但卻未必有著那麼直接的溝通和互動。「孩子應該知道我是為他好」,是許多父母常見的心聲,不僅我們的父母當年就是對我們這麼想的,現在的我們也可能這樣認為。

我自己是個經常喜歡和女兒膩在一起的爸爸,我的職業生涯中做的許多決定也都和她息息相關。但在看完《人肉搜索》後,我開始懷疑起自己,到底有沒有扮演好一個爸爸的角色?

在電影中,喪偶的大衛自以為自己與女兒的相處緊密到不行。他每天不定時的都會對女兒噓寒問暖,知道她每一堂課上的是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盡可能的每一刻都陪在她身旁;沒想到,等到女兒失蹤後,大衛才驚覺,自己竟然不認識女兒的任何一個朋友,而且他以為女兒一直還在上鋼琴課,沒想到她早就不去學鋼琴了,但每週還是向爸爸索討100美元的鋼琴費……

看到這一段,我其實感到怵目驚心。不是因為看起來十足就像乖小孩的女兒居然會說謊,而是我們自己到底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掌握小孩交友狀態的重要,從小學到現在,我不時會問起女兒到底平常跟誰在一起玩、對方的名字是什麼、家又住在哪裡看起來好像不至於一無所知,但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每次看到她的不同朋友,在點頭微笑之餘,都會為了認出到底誰是誰而頭大;每當她一頭熱的說起在學校或出去參加營隊時的趣事,當她提到那些我知道但不熟悉的名字時,我都只有嗯嗯啊啊的應付過去,敷衍到女兒都會鼓起腮幫子的對我說:「你都沒有在認真聽我講話」

我不是沒有試圖去了解她的生活和她喜歡些什麼,但從她口中說出的那麼多Youtuber和偶像團體每個成員的名字,真的讓我連想記起來都會感到頭腦快要爆炸;每當她興致勃勃地要打開Youtube、藉著影片要讓我增加理解和記憶時,我即使表面上裝的有多麼笑臉迎人,同時卻很怕被她識破我心中正在吶喊著,Com'on, give me a break!

看完《人肉搜索》之後,難不成做為父母的我們得到的教訓是:緊迫盯人還不夠,一定非得把小孩的生活全面監控不可?當然不是。非但我們根本做不到這一點,而且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空間。試想,當我們自己還和父母同住的那個學生時代,不管是小學、國中、或高中,我們真的喜歡父母凡事都要過問、讓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都沒有?重點還不是如何拿捏而不至於過猶不及,而是小孩逐漸會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會擁有他自己的生活圈,無論我們再想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們能給的其實只有讓他成為一個獨立個體所需的養分,而必須接受我們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都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事實。

不過,同時我們必須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我們會不會只是把「給他屬於他自己的生活空間」當作一種藉口,其實自己根本無暇也不願去多接近他一些?我自己也很恨這種說法、而希望自己只需要給小孩無盡的愛就好,但我後來發現,父母這種身分其實也同時是一項工作,這個工作有它的目標,而那個目標就是讓小孩平安順利的長大。為了讓他平安,我們該做的不是每天都牽著他的手過馬路,而是讓他懂得如何安全的在路上注意人車;為了讓他順利,我們該做的也不是把自己所會的每項知識都一對一傳授的教給他,而是讓他知道如何讀書或找到資料的方法。

對《人肉搜索》中失蹤的瑪歌來說,她始終無法走出母親逝世的傷痛,而她需要的是和這個世界上對她而言最親愛的人談談這種傷痛,但她的爸爸卻一直避而不談,因為他自己也走不出那種喪失摯愛的傷痛、自己也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件事,而他一直以為,只要自己一直付出自己的愛和關心,女兒就一定能感覺得到,直到悲劇終於發生。

愛和關心當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元素,但看完電影之後,我自己深深檢討,我不該讓自己只是付出「我所認為的」愛和關心,而要時時問問自己:孩子所需要的愛和關心到底是什麼?他還期待我做些什麼和不做些什麼嗎?有說話不代表有在溝通,假如我們都知道,溝通是為了建立良好的關係,我們自己真的有為了建立良好關係而努力嗎?還是我們也只是覺得自己明明都有「告訴」對方就好?不只針對孩子,凡是我們珍愛的每一個人,我們都應該好好檢視彼此的溝通是否順暢,從對方的角度想想,到底他所需要的愛和關心是些什麼。


2. 別把每件事都視為理所當然:我是一個主力課程是談判的老師,而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把所有人的話都信以為真,而且不要把每件事都視為理所當然

23年前的《刺激驚爆點》、再到去年的西班牙片《佈局》,我們早就已經清楚,電影往往是從一個敘事者出發的觀點,而只要主導鏡頭呈現景物或順序的這個敘事者刻意扭曲事實,我們往往被蒙蔽了而不自知,因為我們只能看到一個被刻意安排的「真相」

然而,即使知道了有這樣的手法及其效應,破解起來就真的會那麼簡單嗎?萬一我們自己是身陷其中的主角,就會發現每件事情往往都不那麼簡單。

就《人肉搜索》而言,即使我早猜到了同樣是運用這種手法,但我真的不到了導演打算公佈結局前、我真的猜不到結局;而且它並不是劇情急轉直下的大逆轉,而是中間很多環節都有跡可循,但即使我在那時就產生了不解和懷疑,但我也沒有把結論導向真正的結局,所以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問題。相較之下,《佈局》雖然同樣精彩且好看、絕對是近年來少有的懸疑佳片,但我當初卻在一開始就能猜出結局,由此可知《人肉搜索》之難得。

對談判來說,這樣的處理原則就叫框架。簡單說,當我們提到改變框架時,通常指的就是改變一個人對特定某件事的看法:萬一我們想要火掉一個員工、讓他接下來家庭生計陷入困境,不管有理沒理,他都會想來跟你搏一搏;但若你能讓這位員工覺得,離開現在這份工作的羈絆,才是讓他不用繼續糾結在當下家庭工作兩頭燒的困境,那麼他搞不好會主動願意配合。就這件事情的本質來說,後續的處理作法可能都是一樣的,公司一樣會支付資遣費用、而且甚至會協助那位員工順利找到下一份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但由於處理的方式不同,可能就會省去一樁對雙方和耗日費時的勞資糾紛,而這樣的方法就是改變框架。

回到《人肉搜索》這部電影,面對女兒的失蹤,爸爸大衛試圖找出任何一點可疑的蛛絲馬跡,只為了找回他的寶貝女兒。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資訊,而這些資訊連正確與否都很難考證,更不要說是否有用。假如我們把談判觀點帶進這樣一個過程,在談判前準備五部曲中有一項「情報蒐集」,很多人往往以為正確的情報肯定有用,事實上光是這樣的推論都太過武斷,因為許多情報即使正確、但卻未必對解決當下的問題有用;又有許多情報即使真的有用,但在你尚未弄清楚這些情報的因果關係、又或者這些情報及資訊到底會影響那些人之前,其實一切都還是白搭。

假如你已經經過【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的洗禮,你看到上面那一段應該就會恍然大悟:首先,我們永遠應該從釐清目的做起。大衛的目的不該就是找回女兒嗎?假如你很快跳到這一步,你其實是讓自己問錯了問題,接下來就會影響你得到的答案。

為了找回女兒瑪歌,大衛的目的應該是想辦法了解,女兒到底為何失蹤?就算是隨機性的被人綁架,也可以鎖定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方向,更不要說當失蹤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時,找到其中最可能的一種,也就會讓水落石 的可能性大增。

釐清目的之後,談判前準備的下一步是情報蒐集。本片著墨最多的地方,大概也在這一點。但即使大衛已經很努力了,他所做到的程度,大概已經超越我們多數人,但他沒有遺漏一下顯而易見的地方嗎?當然有,否則他就不會到那麼後面才會發現他弟弟的簡訊。

情報蒐集完之後,要進行腦力激盪,設法過濾出有用且可以引導下一步行動的情報。這大概是我們在談判課程最難教的一個部分,因為我的確可以在企業內訓版的談判課程設計出一個演練活動,來幫助大家更加瞭解,並且也串接出下一步的談判戰術;但有一個面向是很難透過課堂演練來呈現的,這也是我很感謝這部片子的問世,因為它正好把這一點具象的在鏡頭呈現:正如談判一樣,這樣的過程通常都是動態的,也就是當你在進行腦力激盪以排除並過濾出有用的情報時,甚至你已經開始著手下一步的談判戰術設定、甚至開始執行時,許多新的情報可能會一直進來,而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影響全盤的關鍵資訊,你非得動態的調整自己的戰術和做法不可。

既然對手常常會設法改變自己的框架,我們該怎麼辦?三項具體建議分享給大家:(1) 凡事多問為什麼、(2) 所有未經證實的訊息,一律先假設是錯的、(3)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場,不要輕言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第3點,不要曲解成每個人都一定是自私的壞人,但每個人站在的立場和你本身通常都不相同,而你必須要聰明的把這一點加入考量。就算是無私的好人,也不代表他不會壞你的事;這世界上不見得都是善惡或對錯之分,但幾乎每個人之間都會有潛藏的利益或立場衝突。忽略了這點,你面臨的衝突或紛爭不會減少,但你卻可能會因而做錯決定,不可不慎。

接下來就是爆雷中的爆雷:若不是大衛對每件事都保持懷疑、把每句話都當成線索,他有可能懷疑一直熱心幫忙的女警探可能就是設下重重框架的那個幕後黑手嗎?假如我們把每一件事都視為理所當然,因人而廢言地只因為是某個特定人士所說的、而就認為那句話一定是對的或肯定是對的,大海撈針的大衛恐怕永遠得不到真相。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女警探蘿絲瑪莉:假如她不是片面假定瑪歌「理所當然」的已經斷氣,之後使用的那些手段還有必要嗎?不如早點跑去救人就好啦!這也是我在腦力激盪那一段設計出所謂CRAG分析法的目的:不只財報數字才有損益,假如每個人都可以在下決定之前,多想想那個決定的損益比,你我或許都不會做出讓自己遺憾終生的決定。
對我來說,這從來就不是「人性本善」抑或「每個人都有邪惡一面」的二分法問題;更現實且更可怕的是,許多人常常以為「理所當然」而就自以為是的下了一個決定,而那個決定可能造成影響許多人一生的可怕後果,那可不是一句「始料未及」就能解決的。


3. 給自己一個永不放棄的理由:作為一個父親,我真的為劇中的大衛動容。他無法讓自己只坐在家中靜待警方的調查結果,他四處去嘗試每一個可能的線索,也一再而再的面對失望和挫折。然而,為了女兒的存亡,他沒有放棄、他也不能放棄。

當女兒的搜救沒有結果、而被正式宣告失蹤的新聞公佈之際,社群網路上的留言及新聞評論不乏:「不用猜了,一定是她爸爸殺了她,再說她是自己逃家失蹤!」作為一個可能失去女兒的父親,又面對這些毫無根據但卻言之鑿鑿的指控,你叫一個父親怎麼能承受得下去?搞不好連自己的生存意志都會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殆盡吧!

這也正是《人肉搜索》之所以有著時代意義的其中一點,因為它不只是一部結合社群媒體為呈現方式的電影,它在許多面向上也直指了當今社群風行所會造成的種種問題。就以網路社群中無的放矢的發言來說,難不成我們台灣這樣的情況就少了嗎?因為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事件而層出不窮,但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卻絲毫不以為意;現在的台灣哪裡只有假新聞?當大眾媒體式微、每個人都可以發生的自媒體逐漸興起之際,又有多少人去深究到底哪些人是「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的?社群媒體的本身不是問題,但使用社群媒體的我們才是問題。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毫無自覺的濫用自己發表言論的權利,把許多的無端揣測都冠上「合理的懷疑」(光是真正懂得這個詞真正意思的人只怕都不多吧!連這個詞都不懂的人,怎麼會認為自己是在「合理的懷疑」呢?),那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身受其害。更不要說那些刻意斷章取義或根本是捏造事實的人了,我們有因為發現另外一個人斷章取義或捏造事實、就讓自己起碼敬小人而遠之嗎?萬一連這點都做不到,只因為跟這樣的人湊做堆會為自己帶來明顯的利益而就屈從、甚至加入對方的陣營一起結黨營私,到了有一天你自己身受其害時,才來求神拜佛的希望有個正義使者從天而降來主持正義,你真的覺得有可能嗎?不是你這個人是否善惡終有報的問題,而是你之前的屈從正是造成這種環境的主因啊!

然而,大衛如何承受下去這種一般人根本難以承受的折磨?因為他只知道一點,而這是我們每個為人父母都該清楚的一點:假如連我們自己也放棄了,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人會去拯救我們自己的小孩。

當他女兒的車子從大衛發現的湖中被打撈上來時,我的心差點要碎了;雖然沒有演出那一幕,但看到之後趕來的警察幫大衛裹上毯子,我猜想那位心急如焚的父親可能在當下已經跳下湖裏去設法找到自己的女兒;片子的最後一幕,我更是忍不住落淚了,因為當他發現女兒可能跌落深谷時,他不是把時間花在那哭天喊地埋怨老天不公,而是馬上說服警車調頭,因為只要女兒還有一絲生還的可能性,他就不會放棄。

等警車到了懸崖邊,即使搜救人員已經趕到、周遭的警察也不斷勸阻,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想要自己衝下陡坡,那就是一個父親的心情,為了讓小孩能夠有多一絲生存的機會,什麼其他的都可以不顧了。

假如你已經看到這裡,不在乎我繼續爆雷的話,就讓我告訴你,這部電影有個快樂結局。我希望能讓你知道,否則你就會像當時在電影院的我一樣,不只跟著劇中主角焦急如焚,而且還伴著一種心碎的感覺,擔心編導為了增加戲劇張力,居然給我們一個悲慘的結局收尾。

幸好,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不然我可能需要再一個月才能平復心情寫下這篇文章。

這注定不會是一部票房鉅片,但我卻希望大家都能找時間看看這部片子,不僅因為它的別出心裁且意義深遠,更單純的因為這部電影遠比原先想像的更好看,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