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小孩上國中的第一天,來看看一個不稱職的爸爸對自己的反省

今天是我的女兒上國中的第一天,我們一早五點就起床,因為她得要搭近一個小時的校車才能到學校。相較於我這個爸爸會緊張東緊張兮的擔心這個東西需不需要帶、沒有上暑期輔導班的她又能不能跟上進度,反而是她對我說,「別擔心,一切隨遇而安就好。」果然,一放學回來,她吱吱喳喳地說個沒完,看起來新環境對她來說每件事都那麼新鮮而有趣,而她真的很開心。對新生活滿懷期待而不會過度緊張,不過是國一新生的她卻已經在很多地方都比我還棒。


國小升國中的這個暑假,我可以想像未來的三年、乃至六年她的課業都會相當繁重,所以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的好好規畫這個假期,讓我們一家人玩個盡興。於是,我們在國小畢業典禮的隔天,就跑去日本玩了兩個禮拜;回來後只休息了三天,就展開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的東歐行;又回國休息了兩天後,她和她媽媽就像去年一樣前往菲律賓的宿霧去學英文,而我在她們宿霧行的最後一週才飛去加入她們,用一連串的海邊玩水行程為暑假的出國旅行劃下句點。

非得玩的那麼瘋狂不可嗎?其實,我在決定行程之前,我也問過我的女兒,而且我也充分告知她,雖然我們也有完成暑假作業,但錯過了學校安排的暑期輔導課,她可能一開學會跟不上;不只如此,我看到一堆臉友的同齡小孩居然能在暑假中,還在為了提早準備國中的學程而一週補習六天,我雖然自己也不願意這樣做,但我還是告訴女兒,其他人可能在她玩的時候卻正在讀書,那她還要跟我一起把整個暑假都花在旅行上嗎?

看到這裡的朋友可能會想,小孩子嘛!給她機會選擇,她哪有可能選擇每天去補習而不去玩?我也承認,小孩愛玩是天性,但這樣的選擇其實我們之前已經做過了。在她升國小五年級之前,我們不但幾乎每個週末都跑出去玩、就算只是去打球或游泳都好;不只寒暑假,連中間非考試期的上課時間,我也會帶她出國去玩。後來,五年級的某一天,她突然跟我說,之後還是不用那麼經常出國了,因為她自己也會擔心自己考不好。其實我還蠻欣慰那一刻的出現,因為我希望她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總是由我自以為為她好的幫她做出她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她在充分清楚我所告知她的風險後,還是決定進行這次的暑假行程,我當然也就照計畫進行。正如我在之前的部落格中也分享過的,不是學習不重要,但我覺得去體驗不同生活的經歷也同樣重要;學習不應該只坐在教室上課才叫學習,我希望她能自主應付所有課業的要求,然後試著讓自己還能游刃有餘的安排生活。

而這次暑假,除了體驗不同生活經歷所培養出的能力外,我還希望她能有做出選擇的能力。什麼樣的選擇夠好、什麼樣的選擇又不夠好?假如這個答案是由我來決定的話,我覺得她這輩子可能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學會獨立思考。對我來說,這次暑假的緊湊行程安排,假如之後都不會影響到學校課業的話,當然是一件好處;但假如真的有所影響,我覺得那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這會讓她學到一個教訓,也許未來她會在面臨新挑戰時做出更多謹慎的決定。因此,無論結果是什麼,她都會為她將來的選擇增加更多有利於未來判斷的經驗。


可別以為我說的頭頭是道,代表我自以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肯定很好、我的小孩也肯定出類拔萃。她可能在很多方面表現得很不錯,遠勝於同樣年齡時的我;但人不是完美的,她在很多方面的缺點也很明顯,會讓我有時抓狂的在心中大喊:她到底在想些什麼?

今年四月,我帶她去看張學友演唱會。之前看過五月天和周杰倫演唱會的她,以為演唱會時跟著哼唱是理所當然的,於是當張學友在台上唱歌時,台下的她也跟著唱了起來。其實,坐在旁邊的我,也覺得她這樣做實在不合時宜,但我卻沒有當場阻止她。果然,坐在我另一邊的觀眾覺得被打擾而聽不下去,於是很大聲的轉過去噓她;要不是我人就坐在雙方中間、我又馬上給對方一個道歉的微笑,以對方的猙獰表情來看,我覺得他更難聽的話只怕都罵得出來。我的女兒被對方這樣一兇,當場不只不敢再唱了、整個人都畏懼的縮成一團。

既然我自己也覺得不合宜,為什麼我不現場阻止我的女兒,這樣既可以不要讓他繼續打擾到別人,也可以省下她之後的困窘和害怕呢?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她必須要能觀察周遭人的反應,試著學習這個世界的不同事物,而不是用我這個父母的標準來面對世界

我接下來的話或許不中聽,而我自己的女兒也未必比其他人的小孩更乖巧,所以各位為人父母者其實可以完全不用聽我的意見。但是,即使多數人未必贊成,但我反而覺得我更有必要寫出來,因為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其實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不一樣的聲音。

很多人看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彷彿有了共鳴的認為許多父母真是不可取,老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來幾近變態的要求和壓迫子女,最後造成了許多悲劇。我個人當然也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描述的那種情境覺得不忍卒睹,但是,我卻必須很冷血的說,同一批觀眾或讀者卻也是那群看到有小孩在高鐵或餐廳中吵鬧時,會去詛咒後者的父母不好好管好自己的小孩那群人。兩種狀況都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我自己當然也不喜歡在大眾運輸工具或公開場合被小孩打擾,但若從父母的角色來說,你覺得中間那條界線在哪裡?我們到底什麼該教、什麼又不該教?又或者很嚴厲一點說,到底我們在什麼事情上應該用「馬上」和「絕對」禁止的方式來要求我們的孩子?我已經為人父母了12年,但老實說,我還真的不知道,就跟我們的小孩一樣,當父母的我們也是邊做邊學。

在我的女兒小學即將畢業的前夕,本來就不是傳統乖乖牌的她,在學校和同學及老師引發了許多衝突,衝突到我和我太太可能連續好幾天都會接到學校來電的程度。

我可以了解,就她而言,並非每件事都是她的「錯」,甚至有次是連那一位老師都在電話中坦承,他自己現場也有了情緒,也難怪我的女兒會如此反彈;但我為何在「錯」這個字打上引號?因為就像我之後對我女兒說的,我不認未引發衝突就一定是她的錯,但我覺得每次都讓衝突延燒到不可收拾,代表她的處理還不夠圓融。太過愛恨分明的去得罪許多人,不是一個聰明的作法;光說還有更多的老師和同學與她相處很好,即使那也的確是事實,並不能代表她做的沒錯。反過來說,她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而當我們應該做好而、卻做得不夠好時,那就是我們的「錯」,不應該給自己太多藉口。

她或許表面上不敢反對我的說法,但我其實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其實對我的說法並不服氣。或許是想要藉此表達出反彈吧,她接下來在學校中卻引發了和老師間更大的衝突。

回家後,我難掩怒氣,因為覺得自己夠掏心掏肺的告訴她為人處世之道了,為什麼她非但聽不進去、反倒捅出了更大的簍子?

當我自己也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時,感受到我的不耐和怒氣的她,也就帶著頂撞口吻的回說,「好好好!什麼都是我錯,你高興了吧!」聽到這種口吻的我,馬上聯想到,她在學校肯定也是用這種惡劣的口氣面對師長的,而別人又不是她的父母,幹嘛要這樣忍受她的挑釁?於是,我的理智幾乎要斷線了;當時的我一定兇到一個可怕的程度,因為我的女兒害怕的躲在牆角,因為她覺得自己大禍臨頭了。

當時的我,即使還知道自己這樣的憤怒無濟於事,但我還是無法馬上克制住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也很難讓自己瞬間冷靜下來,我只能不斷的在心中提醒自己:眼前那麼害怕的是我自己的女兒啊!我唯一想做的是讓她害怕到連呼吸都不敢呼吸嗎?

我心中來回模擬了上百個情境和對話,但還我在平常工作時面對的場面不同,因為那些情境與可能的對話發展,我還沒出口就知道自己會徒勞無功。接著,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居然無助地掉下淚來,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女兒看見我的淚水,雖然表情還是充滿害怕,但她卻慢慢站了起來;接著,她顯然心裡還是害怕,因為她一次只走出一步,慢慢的向我這個方向走近。終於,她走到了我的面前,伸手抱住了我;當她抱住我那一刻,我的淚水終於止不住的掉下來,我把我內心最真實的恐懼對她說:「其實我只是擔心妳這輩子都會被人排擠啊!我的一生都在證明我做得到,但是我卻不知道妳做不做得到(克服那些困難)啊!」她慢慢地拍著我的肩安慰我,就像一個大人安慰著一個孩子一樣,而在那一瞬間,我們的角色彷彿倒過來掉換了。

我的女兒非但不是完美無缺,而且她還有許多令人傷腦筋的缺點,而且到現在可能依然如此。造成她這些缺點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正如我自己的父親也告訴我的一樣,那就是我的身教不夠好。我完全無法否認,因為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對所有曾經被我的女兒帶來困擾的老師、同學、甚至只是不期而遇的陌生人,我在此公開想大家深深致歉,因為那都是我所造成的問題。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能盡我可能的陪伴她;面對我過去從學生時期開始所曾經犯下的過錯,我選擇的是對她坦承不諱,盡可能告訴她我當初究竟在想些什麼、以及現在的我有多麼後悔;面對此刻的我有許多可能讓她誤會的言行,我也用超乎她經驗法則的方式去向她誠懇的說明,到底為什麼我現在要選擇如此做,以及這樣的做的優點和缺點各是什麼。當我這樣做的同時,我其實完全可以想像,她對我的說明其實比一知半解還更無法搞懂;我企圖要做的不是讓她馬上可以理解、更不是為了我自己想維持一個好人的形象而向她辯解,而是我希望她在將來的有一天、一個我可能已經不在她身邊陪伴她的時候,她能想起許多年的這些對話,讓她從我的經歷和錯誤中醒悟,讓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唯一可以讓自己覺得坦然的是,我知道身教非常重要,所以從她出生以後,我連紅燈右轉這種過去自以為沒有關係的事都不會做,我試著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我希望能活出一個能讓自己的小孩認同的價值,即使此刻的她無法感受。無論這樣做夠不夠,我自己知道我很努力的做出了這些轉變。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很真誠的分享出我的另外一些感受,因為我知道有朝一日我的女兒很可能會看到這段文字:我真的很討厭看到某些關於親子教養的文章,老是在說什麼父母失敗的教養是造成孩子負面行為的主因。那些文章以為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知道嗎?自己一時的怒氣可能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創傷,自己的百般要求可能會讓孩自更加抗拒?但是,即使知道,我們一定能夠讓自己做得到嗎?我們自己也是從孩童時期長大的,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對完美的父母,我們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當我們的童年遭遇到許多創傷而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時,又有誰來給我們一個改過的機會?我不知道心理學或很多聽起來更厲害的學科會怎麼解釋,但我卻從我自己的經驗發現,很多事情不是有正確的認知後、就能做得到;更淺白點說,我即使知道該這樣做,我也未必能夠做的出來,因為許多人天生就不完美,而更多那一類的親子教養文章,非但幫不上忙,而且只是讓我們彷彿挨了耳光一樣更感受到挫折而已。

所以,該怎麼辦呢?從我還是個孩子的那個時候,即使我一開始也只會怨天尤人,我也不斷的跟自己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試著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我唯一能做的,只有設法讓自己愈來愈好,但是卻不會祈求這個世界和周遭的眾人會因為我做的夠好就接納我,我必須忍耐著繼續前進。我雖然不完美,但我要為我的人生負責。這是我唯一想讓我的小孩知道的,她不需要凡事都和我一樣,但請她不要為自己找藉口,父母的作為可能真的是讓她產生許多負面行為的原因,但那不代表她這輩子只能活在相同的陰影下自怨自艾。讓自己更好,即使我們永遠都不會達到完美的境界

選擇國中時,我的女兒同時考上了兩所不錯的學校。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但她憑感覺而選擇了一所每天要一早起床而要搭上近一小時校車的學校,而捨另一家只有五分鐘車程的學校不去讀。我們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但我很開心她能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只要她能堅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就是我最期望看到的事。我要的不是她有多麼出類拔萃,我希望的只有她能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且為自己的選擇堅持下去。

延伸閱讀之一:親子旅遊,不只豐富了我們彼此的生命,更有助於孩子建立屬於他自己的觀點


延伸閱讀之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給我的另兩點人生啟示,關於工作的意義,也關於父母對子女的心聲

延伸閱讀之三:一個小學生在跳蚤市場學會的五堂課

延伸閱讀之四: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讓我們從更尊重另一半做起,創造一個更正面的家庭文化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還在為自己的錯誤懊惱嗎?或許我們該從《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千年悔恨中,學到更多在世為人的教訓與啟示

今年年初,我去看了《與神同行》的第一集,很少看韓國電影的我,看完後也對這部片子大讚不已,能在台灣橫掃4.9億元的票房,果然非比等閒。

老實說,當我在看第一集時,許多人大讚這部片是淚流不止等級的感人;但當我自己進影城去看時,我比較覺得它是引人入勝的好看,接連失去兩個兒子的老母親也實在讓人不忍,但卻還不至於感人的讓人淚流不止。沒想到,就在幾天前,打開電視就正在播第一集,從我看到的那一分鐘起,我就忍不住把全片又看完一遍,這才發現,即使都已經知道劇情了,我卻覺得比第一次看時更讓人動容。於是,我又進影城去看了第二集的《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相較於第一集,第二集不意外的著墨在三位陰間使者的前世。片子剛開始時,我還不免在想,幸好這部片子刻意拆成一、二集上映,否則相較於第一集來說,誰會沒看過第一集、而有興趣來了解陰間使者的前世今生?後來發現,自己又大大的錯了;雖然連侏羅紀恐龍和股票乃至比特幣投資的笑點都出來了,我也從劇情走向而很早就發現了三位使者前世的糾葛,但整部電影還是既好看又感人,而且有許多地方都相當發人深省。

我唯一沒有在觀影當時就發覺到的,是片尾的彩蛋;正當我在狐疑:江林公子難不成就只能讓爸爸成為他永久的遺憾和悔恨嗎?片尾彩蛋就給了我們一個讓人恍然大悟而又一錘定音的解答。這部電影並不完美,但卻真的值得一看,而且片尾時千萬不要太快走出場了。

希望多數人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了,因為接下來的分析可能又會出現劇情大爆雷:

1. 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你離目標愈走愈遠。江林、解怨脈、和李德春三人生前的糾葛,主要來自於江林的爸爸在戰爭中收養了一位異族少年,而那位少年就是解怨脈。

江林的爸爸是高麗的大將軍江文植,身為獨子的江林,對於爸爸當然是既喜愛、又崇拜,一心只想克紹箕裘,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然而,要成為一個領導者,並不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威風八面即可;江文植不斷提點江林,不管是面對部屬、或是面對敵人,其實還有更多必須考量的點,而不是靠著武力輾壓過對方就算,但年紀輕輕的江林卻始終不懂。

當解怨脈被收養為江家的養子,可想而知,江林其實會覺得父親關愛的焦點不再只在他的身上而不開心;他以為父親偏袒解怨脈,但他不懂的是,當他在比劍和下棋時大勝對方時,爸爸並不會因為久經訓練的他勝過一個菜鳥而開心,不但會認為他不懂得怎當一個哥哥,而且會花更多多時間去指導弟弟。江林想要證明自己、或單純只是不了解對方而一味排擠,最後反而讓對方得到更多來自父親的關注,一件江林自己其實最想要的東西。

同樣的劇情,我們其實在羅素克洛榮獲奧斯卡影帝的《神鬼戰士》中也看得到。當自己眼中只看到父親對另外一個人的偏愛時,看不到的其實是自己是否讓父親感到失望。以《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中的這一段來說,更弔詭的是,是江林自己的作法把父親更向外推,而不是江林的父親就是偏好另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小孩。

非關父子親情,會不會發現這樣的情節,也在現實世界中的許多家庭和工作場合中上演?

先生老是疑神疑鬼的懷疑太太把錢都花到哪裡去,反倒讓太太覺得難以溝通的而心情更苦悶,於是更想藉著血拚來平衡一下心情;太太因為先生老是不待在家、而沒有時間幫她剝蝦而大吵大鬧,先生索性找了更多藉口而更不常回家,不小心還跑去另一個溫柔鄉幫別人剝蝦。並不是說這些事例中一定有誰錯誰對,但一件事情往往來自另一件事情的引發,自己原本只希望更多的陪伴和溝通,但由於方法選擇的錯誤,等於把另一半硬是往外推、反倒喪失了更多陪伴和溝通的機會。

在工作場合中,這樣的情況只怕更多見了。覺得主管老是對某位同事噓寒問暖、對自己卻總是不假辭色;殊不知主管其實是看在那位同事新進的份上、希望他不要對陌生環境太害怕而無法融入;但對他眼中潛力無限的你來說,主管認為你要有更多的磨練才足以更上一層樓。但由於你覺得不公而把精力都放在埋怨上,主管想要跟你懇談卻爆發衝突,雙方自此誰也看誰不順眼,最後你也只能去下一家公司尋找更合得來的主管及更好的發展機會,這難不成該是事情的最好發展嗎?

不只內部會發生這種問題,外部也是相同。你看到一家同業滿滿的都是訂單而大感眼紅,你不去檢討自己比不上人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老是去客戶那造謠生事。試想,客戶看到一個老愛指責別人、卻不知道檢討自己的業者,他反而會下單給你嗎?更糟的是,你萬一在這個過程中捏造了一個抹黑同業的假資料,無論你自己本來的產品或技術再好,客戶還能相信你的誠信嗎?

讓你的情緒左右了你的判斷,你的行動反倒讓自己離自己的真正目標愈來愈遠,江林之後的千年悲哀其來有自。


2. 減少讓自己犯錯的機會。江林和解怨脈這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兄弟,接下來的恩怨依然牽扯不斷。經過江林的父親指點之後,無論比劍、或是下棋,原本毫無基礎的解怨脈開始有模有樣了起來,而且令實力原本高出一截的江林訝異之處在於,他完全弄不懂解怨脈在做些什麼,因為解怨脈只守不攻,反倒讓攻勢凌厲的江林開始心浮氣躁起來;終於,當解怨脈累積了實力之後,江林終於在他的面前屈辱的倒下了。他最不想面對的就是自己輸給這個沒有血緣的兄弟,但他到頭來卻還是證明了自己果然不如弟弟。

談判是我的專長領域,這一段的劇情表現看起來與談判無涉,但其中卻意外地有許多可以和談判相互印證的道理。

(1) 防守:不管是在企業內訓、或是我的公開班課程,我經常跟台下的學員說,談判技巧懂得多不多不重要,試著在關鍵的時候不要犯錯,你就可能會贏。假如經驗尚淺、而實在分不出來什麼時候才是關鍵時刻的話,又該怎麼辦呢?那就讓自己全程都減少犯錯的機會,你取勝的機會就會不斷變大。

就拿我長期關注的NBA來說,有兩項真理已經在無數的冠軍賽中被證明:一項就是光是進攻無法拿到冠軍,但防守卻可以;另一項則是進攻總會有當機的時候,但防守不會

許多自己也有打球的朋友或許會說,「誰說防守不會當機?我們就有遇過在一瞬間防守崩盤的球賽啊!」會說這句話的人的確內行,因為只要有在打球,應該或多或少總會遇過。平常的防守還算紮實,但就是有那麼一兩場球、而且通常是至關重要的那一兩場球,怎麼守都守不住對方,在場上時失誤連連,打完檢討時才發現,自己所有不該犯的錯誤都犯了。

當你回想起這種經驗時,會不會發現當時的自己和挫敗時的江林心情很像,不由得都會心浮氣躁?

其實,除了對方的實力就是比己隊更強的情況以外,會發生防守崩盤的情況,通常不外乎下面三種因素,而且不斷循環出現並交相影響:疏忽而不夠專注、身心都疲憊而挫折難以預測對方的下一步

換到談判桌上,其實也是如此。籌碼、經驗、準備等當然再重要也不過,但雙方的談判實力有差,也肯定會有決定性的影響。到底什麼是談判力?很多人都會以為只有運籌帷幄或快速反應的能力,更有些人會誤以為口才靈便又或者氣場驚人才會成為談判好手;我之前曾經上廣播介紹過《雙贏談判》這本書、在這個部落格也寫過幾篇文章導讀其中的內容,其中關於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的故事,應該就不太像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因為個頭小而又沒有雄辯長才的他,讓作者都認為當時的他看起來實在不像是個左右全局的人物,但他後來卻主導了整場美國制憲的過程(相關心得參此)。

我們可能無法在瞬間讓自己的談判力獲得驚人提升,但我們起碼可以設法讓自己不犯錯。除了洞悉全局的能力之外,耐力抗壓力會是讓自己減少犯錯的重點,因為對方也一定會竭盡全力設法讓我方犯錯。在我們《一談就贏》的課前訓練乃至課程活動中,就經常刻意安排讓許多學員都覺得莫名其妙而且未必愉快的過程,其實這樣做的意義只有一個:假如連這樣的壓力都無法承受、也沒有辦法在一片混沌中耐住性子,還希望自己能夠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任何談判嗎?少年時的解怨脈面對看不起他的江林其實也是如此,或許江林的經驗和實力都比較強大,但在解怨脈而不進攻的情況下,久攻不克的江林就會急躁、而急躁就會犯錯。在談判的世界中,勝利也不見得必定就會屬於擁有資源和經驗的一方,而更可能屬於犯錯較少的那一方。


(2) 預測:江林輸在弟弟手下之後,既驚訝、又不解。終於贏了他的解怨脈一吐怨氣地說,年紀較長且經驗較豐富的江林之所以輸給他,就是因為他不懂爸爸的用兵乃至處事道理,而那個道理就是不要只要只專注在自己的戰術,更要能預測對方的招數。

也就是說,太想贏的江林只顧著自己能不能招招致命,但他在根本弄不懂解怨脈的招數到底有何意義的情況下,依然自顧自地下自己的棋路,最後當然只有失敗一途。

和上一點的球賽防守也可以相呼應,當我們無法解讀對方的進攻戰術時,要守住對方當然會格外費力;即使去年的克里夫蘭騎士隊有詹姆斯這種神佛級表現的超級巨星,但當進攻戰術只剩下一招「球給詹姆斯」的時候,兵多將廣的勇士隊防守起來的成效就比騎士隊好多了,而勇士就這樣奪下四年來的第三座NBA總冠軍。

就談判來說,其實我們在做的也是如此:設法預測對手的下一步及後幾步,並且針對對方每個可能的下一步做出準備;有些時候甚至會刻意示弱的請君入甕,目標就是要讓對方走出我們所期待的下一步。而就己方來說,設法讓自己變得不那麼容易被預測或掌握,甚至不時刻意會擾亂整場談判的節奏,然後就能讓談判成功的機會大增。


(3) 大忌:為了讓電影更容易被看懂,劇情勢必要安排解怨脈在擊敗哥哥之後,說出上面有關預測對方招數的那段話;然而,就談判來說,這樣的做法其實正是我們甚至寫在講義上提醒的大忌之一:不要在雙方協議完成之後再自掀底牌

試想,假如一個客戶一直要做為供貨商的你降價10%,但你堅持最多只能讓2%,而在一段峰迴路轉的交涉之後,客戶居然也同意照你說的只降2%就成交了;這時,你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居然得意地對客戶說,「其實你只要再繼續逼下去,降4%我搞不好也會同意的。」

像這種人,大概已經不只是蠢蛋兩字可以形容的了;以為真實世界中不會出現這種蠢蛋?連我自己當場遇到的都不只一個兩個啊!不自知的程度,真的只差沒有當場說出「哈哈哈,來咬我啊,笨蛋!」這種非讓對方趕盡殺絕的蠢話了。

就談判後的關係管理來說,劍棋均勝的解怨脈該做什麼?假如大將軍江文植連談判之道都教給他的話,解怨脈就應該當場裝傻地說,「我居然贏了?我其實都是亂猜的啊!」或者來句「其實我什麼也不懂,感謝哥哥承讓」;無論如何,總要讓輸的一方有台階可下,否則雙方不結仇也難。

談判手段若更高明些,就是根本連能贏的時候都刻意不會贏,只要知道自己的實力已經棋高一籌就好,等到最後還是贏得父親的心以及獲取大為就行,之前的比試都讓江林贏去沒有關係。以為這樣太過心機?試想,若是作為義子的解怨脈懂得處處懷柔忍讓,但最後還是繼承了大將軍的位置,江林也許還是心有芥蒂,但會不會更有可能化解父子三人千年的痛苦悔恨呢?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得學好談判,想得深遠而懂得做出選擇,遠比直覺式的意氣用事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要好得多。至於很多人一定要把談判思維污名化為心機重或城府深,哪也只能由得他去,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有人做出正確的決定。

為什麼最後江林還是斬殺為了保護女真遺孤的解怨脈?就是因為江林一直不甘心,不但因為當年解怨脈贏了他,而且解怨脈居然還堂而皇之地對他說,他是靠著他爸爸的教導而贏了他,這對江林來說真是再無情也不過的打擊了。

為什麼有機會能贏時未必要贏?或許很多人都聽過「贏得了戰役,卻輸掉了戰爭」這句話,更直白點來說,就好像你一直攻擊某個對手,自以為自己因為這樣的攻擊而拿到一些好處、或出了一口惡氣,但當這些攻擊無法將對手擊倒時,你可能要小心了,因為對手也不是白痴,當他終於抓住時機反擊時,他不會犯下和你一樣的錯誤;簡單說,除非你能預測自己的攻擊能將對手一擊斃命,否則請不要用無效的攻擊激怒對方,因為那只是提醒對方反擊時、千萬不要讓你留下活路。在談判桌上也是一樣,即使我方能夠拿下最好的協議條件,有時候也必須權衡情況、而不要非殺到底不可;因為殺到見血見骨、對方卻還留一口氣在的話,未來雙方要想合作也難,而且對方通常會想辦法討回這個面子不可。

因此,就談判觀點來看,解怨脈贏了之後出口的那一句其實是絕對不該出口的話,甚至那根本是一場不該贏的局。或許有人在看到前面講到「不犯錯」的那一段時,不免心裡會犯滴咕說,「我當然也不想犯錯啊,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是錯誤、所以才犯錯的嘛!」要想減少犯錯,最基本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意義的動作不要做。那麼,連這個動作不知道有什麼意義該怎麼辦?當你不知道有沒有意義時,那就一律不要做,你犯錯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而接著只要對方耐不住性子,你極可能靠著等待對方犯錯就贏了。


3. 凡事都有不同的面向。江林輸了之後,當然不會甘心。但他讓仇恨及不甘心矇蔽了自己,不去設法讓自己成為父親心中一個更具有大將之風的繼承人,反而讓自己在父親在戰敗後、前去救援之際,犯下了不只後悔終生的大錯。整部《與神同行》從第一集貫穿到第二集的意念,就是凡人不應該在生前鑄下自己無法彌補的大錯,而且也無法取得對方原諒,而第二集的《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就根本是一部江林的贖罪史。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有沒有發現,江林陳述往事時那個讓他恨之入骨的弟弟,就連擊敗他時都好像發出一聲奸笑的來刺激他,好像跟後來流放邊疆時有如沉默殺手的白狼形象有些不一致?

我不覺得這是劇情的bug,我反倒很認同導演的這種安排;許多人總相信卡通柯南中那句「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但我自己經常向找我諮商如何談判的朋友分享,無論他所陳述的事實聽起來有多麼合情合理,重點不是我相不相信眼前說話的這個人,而是我始終堅信所有人口中的陳述,其實都是片面且帶有主觀的事實;假如我只用那些事實去推估情勢,最後一定會讓自己陷入根本看不清局勢、更不可能找出解決方案的窘況。

這跟誰會說謊無涉,而是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本來就不一樣。就拿女真族的李德春遇上了代表高麗而殺害女真人無數的白狼解怨脈來說,兩人後來顯然發生了共生死的情感,但當李德春發現解怨脈就是殺害她父母的兇手之際,第一時間也是難以接受的。而對解怨脈來說,他忠於國家的使命就是要化身白狼而殺害異族,你說他能自主的想不殺、就不殺嗎?就結果論來說,顯然也不是個那麼容易的選擇。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著墨的是陰間三使者,但馬東石飾演的成造神卻是本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受歡迎的程度直追他在《屍速列車》中的表現。

這個角色有句話說得好:「這世上沒有壞人,只有很壞的情況」,意下之意其實既簡單卻又殘酷:當遇到壞的情況時,好人可能也都變成壞人了。

我不認為所有的好人遇到極限時都會變成壞人,但就像另一部韓片《屍速列車》中描寫的一樣,許多人會因為自私而變成壞人,還有許多人會因為從眾兒也加入壞人的行列;好人真的能善有善報嗎?首先他們必須要能讓自己存活下來才行。

雖然這幾部韓片都是以娛樂性質為重,但我自己真的有很深的體悟。真的有絕對的好人或絕對的壞人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只有能否堅持到底的人,以及最後會選擇放棄自己堅持的人。天天喊著「我是個好人」是沒有用的,當你今天會選擇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去造成對立一方的損失時,其實你跟你自己心中定義的「壞人」也沒有多大差別,因為他做的其實跟你做的相去不遠,只是你們雙方的目標並不一致而已。

我周遭有許多朋友,經常覺得自己受到委屈,有的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的認為自己被人中傷、還有人完全莫名其妙的就發現自己被人背叛了,然後這些朋友開始沮喪並自怨自艾,既不知道自己到底招誰惹誰,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片中讓我感受深刻的另一句話也出自於成造神之口:「當你感到埋怨、覺得憤怒、無法接受時,試著倒過來解讀,凡事都倒過來想一想。」我不是想要心靈雞湯式的告訴大家,凡事心境放開就對了,與世無爭就會得到真正的解脫;我接下來要講的話,甚至可能會被許多人覺得太不中聽,但那卻是我真實的想法。

不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更不要說是犯了什麼錯了)才會被人攻擊,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場和利益,更不要說雙方原本就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而當對方覺得你礙著他的路時,他就可能會對你展開攻擊,與他是不是個壞人無涉、也跟你是不是個好人毫無關係。

所以,只能感嘆人情冷暖或世事無常了嗎?答案並非如此。你平常就應該小心提防,假如你真的覺得自己就是會對好人降低戒心的話,那就把每個可能的對手都當成壞人吧!起碼你能讓自己做好準備。而當你加以回應、甚至反擊時,你根本不用在意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朝你自己設定的目的去做就行了。

可別把這段話曲解為,所以我們就不分青黃皂白的只求摧毀對方就行了;就像談判一樣,我們追求的不是輾壓對方並踩在腳底下,而是達成我們的目的並解決問題。當對方認為我們礙著他的路時,跟他爭辯他憑什麼非希望我方讓路不可是無解的,與對方澄清我們根本無意且實際上沒有礙著他的路也很可能徒勞無功,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知道,其實他要達到他的目的地,還有別條路可走;甚至就在原來的路上,也有足夠的空間讓彼此雙方同時通過。只能靠講道理的方法來讓對方信服並接受嗎?我們不應該把成功與否只交由對方有沒有互信共存的善念來決定,而是設法讓他只有我們期待他走的路可選,若是在過程中讓他了解,他要照自己原先堅持走的路會付出太大的代價,然後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不要把「對手」「敵人」老是劃上恆等號了。舉例來說,即使我們再不願意,很多時候我們的談判對手就是我們的家人至親;我們深愛著對方、希望他一切都好,但包括處理財產或決定要不要就醫等重要的決定,我們卻無法坐視對方做出個可能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的決定。我當然不是勸大家在每個時刻都應該要堅持己見、總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但當你真的相信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而且就是與對方不同時,只要你願意負起責任,那就勇敢的讓對方走上你安排的路吧!凡事都有不同的面向,當你懂得倒過來解讀時,你或許就能為彼此設定出一個不同的框架,讓你期望的結果水到渠成的發生。


4. 看似無情的有情。無論有多少笑點的包裝,整部電影悲到極點之處,就是三位主角(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位主角)及周遭許多人間千年的糾葛,更帶來了千年的悔恨。一句「會者定離,去者必返」道盡了無數滄桑。有相遇就會有分離,而人生的糾葛卻可能讓我們在想像不到的時候再度相會。當我們知道自己和所愛的人終將分離,我們會經常和他們賭氣而不珍惜眼前的這一刻嗎?當我們發現「山水有相逢」居然會成真,我們還會向對方做出自己會後悔的事嗎?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善行、什麼又是惡行,我只知道我應該努力做出更多屬於自己的選擇,然後為那些選擇負起責任。

最後的彩蛋,真的讓人忍不住掉淚。江林犯下了七大罪,而他的懲罰就是千年來面對自己的悔恨,在保有前世記憶的情況下,天天面對著他對不起的解怨脈和李德春;而閻羅王刻意洗掉了解怨脈和李德春的前世記憶,讓這兩個互有好感但卻恩怨難解的一對,嘻嘻哈哈的在地獄中常相左右。許多人應該都對前世解怨脈化身的白狼那股狠中帶柔的酷帥勁兒所折服吧!對照他被洗掉記憶的陰間使者形象,無厘頭到有些中二,你會不會也覺得這樣的他終於感到快樂和幸福?我甚至會覺得,若不是電影刻意要用悲哀的故事來創造感人的效果,就讓他和在人世間根本還來不及長大享樂的李德春就這樣嘻嘻哈哈的再過上幾百年,豈不比在人世間翻滾折騰更好?


最讓人感動、也讓我在看電影時意想不到的,非關鍵人物之一的大將軍江文植莫屬了。當他答應前代閻王的要求時,其實那同時也代表,他為了對兩個兒子的愛,而甘願在地獄中陪他們一千年;也就是這份對兒子的愛,讓他願意給犯盡七大罪的江林一個機會。但他並不是一個溺愛的爸爸,因為他在人世間無法讓兒子學到做人該有的義理,於是他讓江林用一千年的無比悔恨和悲痛來反省;同時,他也用親眼看著兒子的千年悔痛反省來懲罰自己,而且始終不揭開真相而讓父子有更一步救贖的機會,因為他相信只有這樣的痛苦,才能讓江林成為更能勇於面對自己過錯的「人」。

這種看似無情的決定,其實正是來自於一位父親的有情生命間的難解糾葛,其實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這不是一部無懈可擊的電影,但當自己的觀後感居然一提筆就寫都寫不完之際,才發現這部片子可探討之處還很多;包括解怨脈和李德春到人世間說服成造神那一段,都有很多協商和談判的應用之處可以援引說明。不過最近想寫的主題很多、但真的能提筆寫部落格的時間太少了,只好暫且打住了。

《與神同行》系列讓我佩服的另外一點,是導演在許多地方埋了不同的哏就拿片尾的第二段彩蛋來說,當閻王邀請司法官考試考了八次才通過初試的金秀鴻到陰間工作時,或許代表了漫畫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律師將以不同人物設定登場的可能性我不知道這個系列還會不會有續集,但我肯定會很期待第三集的誕生!


延伸閱讀之一:《與神同行》──面對最終審判,我們並不完美,但要讓自己活得無悔

延伸閱讀之二:「你以為好人就會有好報嗎?」,「那你以為壞人就會有好報嗎?」──不只是活屍災難片的《屍速列車》

延伸閱讀之三:聽過同理心嗎?同理心在談判上的運用,可能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雙贏談判》三大法寶最終章

延伸閱讀之四:談判力若是個強大的武器,我們如何避免這個武器落入壞人之手?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其實,有效的談判架構才是讓你無往不利的不二法門:【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首發班心得

談判有沒有架構可循?當然有,而且很清楚。然而,我自己的課程卻不是這樣教的。


【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推出後,不但反應直到今日的每一梯都相當熱烈,而且上完之後也獲得廣大的好評和支持。然而,尤其是在一開始推出時,不只一個人在課後心得中這樣寫:「這個課程讓我耳目一新,我對談判的想法完全都改觀了!但是,我好像沒有學到太多的談判技巧……。」看到這樣的評語,我那時只是置之一笑。

最近在和一位從事教育訓練的朋友聊天,他好奇的問我說,「到了現在,我知道你整個課程規劃是分不同等級把整個談判教完的了,但在當時,你連最基礎的第一班都還沒有推出,你怎麼知道會有人繼續去上進階班?」其實,以後來的事實來看,「會有人來上」這幾個字都是大大的低估他們的學習意願了;我們其實真的是大家搶著要來上之後的進階課程,而在我有限的時間內,我們不得不條件式的用抽籤來決定誰可以優先報名。也就是說,即使我經常呼籲不是每個人都非來上進階班不可,但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來抽籤、更不是每個人想來報名就報得到名,報名成功的困難程度,大概和我們班班秒殺的思維班不相上下。

為何如此?難不成因為我的講課格外有魅力嗎?其實,談判從來就不是用「談」的,而我也不見得很會說話,所以,為了避免大家的誤解,我現在甚至要公開宣稱自己的教學技巧很一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還是要來上【一談就贏】接下來的課程呢?那是因為他們親身見識到了實際效用:小則在面對不同爭議時發現自己更能得心應手的應付了,大則真的靠談判的方式而獲得了數萬乃至數百萬的收益(或損失減少)。於是,他們在上完思維班時認為的「自己沒有學到太多的談判技巧」,居然發現光是觀念的改變就能如此有用,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非得一探究竟不可,看看談判到底還包括了哪些技能。

接下來,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上了【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發現原來真的有許多技巧可以應用。上完之後,從他們的課後心得來看,又有不少人認為,「終於學到很多談判技巧了!看起來真的很神奇呢!」但是,我也看得出來他們的隱憂,那就是自己真的能純熟駕馭這些談判技巧嗎?

事實證明,他們之中的多數人都用得相當不錯,甚至有人自然而然的就這樣運用自如了。不只如此,就連他們的對手在向他們施展談判技巧時,以往的他們自己可能會張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應付,但現在的他們卻可以好整以暇的看對手一直耍,不僅從起手式就老神在在的知道對手所為何來,而且還能夠以靜制動地仔細找出對手的破綻。

其實,不只是公開班,我連在企業內訓也是循著相同的脈絡來教。雖然內容和進行方式多有不同,但我的核心理念及課程設計的走向卻是一樣的;無論學員的反應再好、也不管他們之後應用在工作上的學習成果有多突出,但有不只一位承辦的HR卻也這樣表示:為什麼要做很多別的老師都沒做的活動呢?直接講「重點」不是更好嗎?

顯然很多HR把我們的演練活動和一般老師用來調解上課氣氛的暖場活動混為一談了。而且,容我不客氣的講一句:萬一連這些簡單的演練活動都應付不了,再學什麼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談判技巧又有什麼用呢?

在思維班做好觀念的調整、然後再從進階班學到了技巧,這樣就夠了嗎?【一談就贏】整個系列的全貌,其實要到我們的頂尖高階班才算一個完整的結尾,而我們在頂尖高階班的課程內容,就是紮實的逐步拆解談判架構,讓大家得以用這個架構釐清問題,並且有能力從頭到尾規劃出一場成功的談判。

為什麼我們不先教架構?因為多數人對談判的了解似是而非,從架構學起的成功率極低,恐怕100個人中還沒有1個能夠通盤了解和運用。【一談就贏】這個課程其實說穿了也並不稀奇,我們只是把一般談判課程的進行順序顛倒過來,而實際成效也證明這種作法讓更多人更能夠理解和應用。

我也在此公開向我的講師同業和許多從事教育訓練工作的朋友分享我的淺見,不只是從一個講師的身份來說,更是從一個之前也在企業界打滾多年、而且成績應該比起多數人來說都算不錯者的角度來講:多數的企業培訓都毫無意義、而且難以達到成效。原因是什麼?我們太想教一些看起來更厲害的架構,其實只為了證明自己好像很懂、或者企業花錢買到的東西好像很有什麼大道理一樣;我們之中的許多人為了強調實用,所以捨本逐末的去教一些枝微末節的小tips、就連技巧都談不上,舉例來說,很多話術的發展和訓練都是如此。話術不重要嗎?對某些工作來說也許很重要,但企業需要的是能發展出話術的人才,而不是教一些員工設法能準確無誤的講出那些話術,否則那些企業乾脆請鸚鵡來上班就成了。談判人才的養成,不應該是這樣做的,而我相信包括我也實際歷練過的銷售、客服、和經營管理的人才養成,也都不應該是這樣做的。假如我們真的以為讓大家記住架構甚或技巧的一些上課會有用,那麼跟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填鴨式教育有什麼不同?當我們不斷抨擊過往的填鴨式教育有多麼糟糕時,當我們進入了競爭更殘酷的職場時,怎麼能期待這樣的作法會讓我們更有競爭力?

【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再過不到一個月就要展開第二班,參加的學員們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他們的課前作業。在這個時候來分享我們頂尖高階首發班的學員心得,不只針對未來即將參加這個課程的學員,更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更多規劃或參加任何談判培訓的人看到,讓大家知道,一個實效卓著的談判課程可能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很不一樣


在一家國際知名藥廠服務的Carol,一路從思維班到頂尖高階班參加的都是首發班,她眼中看到的全是這個課程最原始而不加修飾的樣貌。上完課之後,不管是個人職涯的發展,又或者是本身在公司內帶領團隊、及與不同單位間的互動,都把課程所學運用的相當紮實,而她是這樣形容這個課程的:

高階班開始前,我以為「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選擇哪條路有差嗎?」

高階班結束後,我會說「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了不起不出門!但自以為知道方向,這比不知道還可怕!!

……高階班利用不斷填寫表格的方式讓複雜簡單化,讓目標具體化,讓價值最大化。隨著一份份表格的完整,才發現限制始終來於自身,因為目標是自己設定的,自己決定了大部分方向,這無關於方法或話術(老師說過談判課不是說話課)。永遠不要限制自己,有些選擇可能是出現在你的背後而非眼前,不要讓你的心或以為困住了自己的眼界。

Carol點出了很實際的一點,相較於我們之前的思維班或進階班,她的用詞可能還客氣了,其實不少人把我們的高階班形容成枯燥而嚴厲、而且壓力很大!

試想,假如我們要代表一家國際級企業上談判桌,標的是動輒三、五百億的大生意,我們還有時間讓大家熱身並慢慢進入狀況嗎?還是我們要像很多企業培訓一樣,用「寓教於樂」的態度來規劃這場談判?

這堂課被命名為【頂尖談判戰術】,「頂尖」二字其實並非我自吹自擂的在說明這個我所設計的課程有多麼了不起,而是用來說明我們的課程目的及對每一位參加者的期待:我們希望每一位參加的朋友都能在接受完這個洗禮之後,成為頂尖的談判人才;順道一提,我的「頂尖」從來沒有什麼地區或國家級,我自己一路走來都是以能在全世界暢行無阻當作目標,而這點不會因為我轉變成一個講師的身份而有所改變。

談判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壓力的過程,而我向來相信,只有最大的壓力,才能淬煉出璀璨的鑽石。因此,所謂的頂尖高階班,我們就是創造一個你即刻上場就要面對世界級談判對手的氛圍,你必須要能夠一步接著一步的定義問題並找出解答;萬一你在這個動作的任何一個環節中失焦,你上場的結果就是會被對手擊潰,因為正如我們可以預判及看出對手的破綻一樣,對方找出(甚至製造出)我方破綻的能力只會更高而不會更低。那麼想要一個談判架構?真正有效的架構就是要被嚴謹的執行、之後才有發展推演的機會,而不是你能理解先後邏輯順序就好,更不應該存在任何模糊的空間。這正是我為什麼把這樣的課程放在最後的原因,因為我前面提到不到1%的人能夠承受,並不是一句形容詞。而參加者對於這種壓力的承受乃至於消化,當然是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
 
今天的你選擇不承受壓力,未來的你就會面對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談判對手設法對你製造更多壓力。公開班倒還好,因為所有學員都是自願來接受這種訓練的;但現在還有許多企業內訓(所以很多企業我會根本不接就是這個原因),居然朝著要讓接受訓練的對象覺得有趣、能夠理解、以及最好教他們如何直接套用到眼前的工作為目標。我相信這句話會得罪很多人,但你們真的把員工當成小學生在教嗎?別的主題我不敢說,但就以談判而言,連上課的壓力都無法承受、連解決途徑都無法自己找出來的同仁,直接把他放生就好了;你唯一該讓他們知道的是,自己的公司有許多國外同業此刻都正在接受嚴謹而全面的談判訓練,當他們在搶訂單或搶原料時屢屢把你們這家公司擊敗時,很快的大家就都會沒有工作。所以,你真的想要用這種加減沒差的態度去學好談判嗎?

深知箇中三昧的Carol,在她的心得中引用自己之前在祕魯四天三夜的印加古道之行來形容學談判這件事,也很值得大家參考:

可以成行後就開始一連串的功課作業,開始前覺得4100公尺高的起點好像有點挑戰,但西藏的6000公尺高的難度我也克服了,頂點才多100公尺高 - 6100公尺應該不算甚麼吧!?只不過是把吉普車換成兩條腳的人力車…… (謎之音: 之前談判經驗也不少,面對世界級講師也不過是距離遠一點而已,只是裝得很怕的樣子)

旅程剛開始時還談笑風生、輕鬆自在,漸漸感到體力無法負荷、心智開始渙散,路好遠、周圍環境好陌生,以前的那些經驗都是假的嗎!!一直問自己「為啥參加這莫名其妙的登山,自虐嗎?」但是又好虛榮地認為有多少人能像我這樣呢?先拍照打卡吧!還有減肥做為回報多棒啊!! (謎之音: 幾千人候補的課程,能上到真是太棒了,而且還讓薪資倍數翻了又翻,但是好心虛為何腦袋還有一塊沒被填滿的拼圖呢? 會談贏真的不是我太強,是我還沒遇到壞人)

在登頂前的那一段距離,是最短但最陡峭,是最痛苦的快樂,是驟晴前的暴雪;最後在頂點迎接的是難以言喻的美景與雪後天晴的暢快,身體很累但腦袋卻清楚興奮到不行。在頂點回首來時路,才發現每個足跡都有道理,以為懵懂走過的路原來是如此清晰,最後發現這段旅程中我一直在對抗的是自己。(謎之音:啊~原來大蛋糕是這樣做出來的,原來關係人是她不是他,原來是我自己阻礙了無限可能)

因為自己決定是否要往前走,自己決定是否願意解決問題,自己決定是否採取行動,自己決定目標為何?當你主動或被動地被框架限制,這將阻礙無限可能,但該如何改變呢?那一談就贏高階班可以提供如何掙脫框架,規劃一場成功談判的方法。全文連結參此

Carol一樣,本身是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環境職業醫學會副秘書長君豪也是一位思維、進階、高階都參加首發班的朋友,而他的心得是這樣的(心得全文參此):

1. 上完覺得?是正常的。

2. 上完覺得亂中有序?是應該的。

把亂中有序整理得井井有條,不留一絲混亂,是學員自己的功課(指自己)。不是老師教得亂,而是談判這檔事本身的複雜度就在那裡,學習者不自己赤身肉搏一番,是沒辦法真懂的。還沒真懂,聽起來卻覺得井井有條,那一定是假的。

簡單說,高階班(頂尖談判戰術)集 Alex 談判心法和技術之大成。雖然它已經是架構清明的體系,但學習者一開始不亂是很難的。要不要讓它一直亂下去,就看自己的修行了。

上完課,會怎樣?這裡的怎樣,指的是改變。目前我知道的,是以下幾件事:

如果你不知為何而來,那麼,上完課不會怎樣。

如果你學而不思,那麼,上完課不會怎樣。

如果你思而不行,那麼,上完課不會怎樣。

如果你行而不再思,那麼,上完課不會怎樣。

君豪是個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型的人,我很感謝他在課前課後都不斷的提問,想要釐清每個他覺得邏輯上不那麼清楚的環節,並且具體把這些概念和方法運用在他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上。當時的我,很多問題只能給他一個簡略的答案,但我清楚知道,他想要了解的是一個通盤的原則、一個讓自己可以永遠做對決定的架構;然而,萬一我可以用幾句話就讓任何人透徹了解,那已經不只是大師的水準,只怕已經到神明佛祖的境界了吧!但我沒有忘記他的疑問,我把他的需求放進我們每一系列的課程中,希望這些課程能讓他得到解答。所以,當課後我看到這位標準如此完美的人寫下這一段,其實我覺得無比欣慰,因為在起初【一談就贏】誕生之前、許多企業負責培訓的人是不相信我的看法的:

我愛問系統性問題,愛問到 Alex 常常在課程中提到我。以下設計對白:

路人:對於集大成的高階班架構,你有沒有什麼系統上的疑問呢?

我:有。

路人:那你有問 Alex 嗎?

我:有。

路人:結果,他的回答你滿意嗎?

我:滿意。

簡單兩個字,對我來說卻是莫大的肯定,因為我知道他有多麼難得對自己或是他人表示滿意

另一篇讓我認為值得分享的心得,出自於新陳代謝暨內分泌專科醫師峻榳。他身除了是一位優秀的醫師之外,他的斜槓技能之多、以及在不同領域跨界表現的出色程度,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他很誠實地告訴大家,面對頂尖高階班的課程內容及進行方式,他其實一直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但藉由透過課後心得加以收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大家都能把課後心得當成一項必要的任務),他用一個讓自己更能掌握的「點、線、面、體」來理解這個架構,也很值得大家參考:

「點」:首先,找出所有關係人,然後開始去釐清各方的『利益點』,蒐集愈多愈好。

「線」:因為雙方的『利益點』,不見得就剛好重疊,這時候要怎麼辦?我們可以把彼此間的利益點,嘗試用線連結起來,『找出可能的連結』。如果一條線還不夠,我們可以多畫幾條,在線與線之間所出現的交集,搞不好就會產生『潛在利益』

「面」:善用雙方的利益點,畫出數條連結線,可以產生一個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出最大的那個面,然後想辦法調整(彼此的)利益點,讓這個面的面積愈大愈好,『設法極大化雙方利益』

「體」:談判可能是一對多,或是多對多,這時候,你可以跟不同的人,畫出不同的線,形成不同的面,然後,想辦法『用不同的面,湊出最大的體』,讓各方人馬都能穩穩地落在立方體的角上,『極大化多方利益』

……談判的重點,並不是只有在你身上,因為,光只有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畫出一個面,甚至形成一個體 ; 重點要放在對方身上,想辦法找出愈多利益『點』,才有辦法畫出最多的連結『線』,產生最多的交集,形成最廣的『面』,然後湊出最大的『體』

針對上述的「點、線、面、體」,峻榳在他的心得原文中有更清楚的圖解,也歡迎大家點進他的原文參考(原文出處點此)。

我所要與大家分享的,其實不只是他所指出的內容,而更是一種懂得自我轉化的方式,因為有效轉化才能幫助自己有效理解,而那不應該是別人幫你做的功夫。

另一份精彩心得,來自在公家機關服務的哲瑋。在他的心得中,提出坦克Tiffany來說明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我就不將全文引用了,歡迎大家自行參看部落格原文(原文連結點此)。不只【一談就贏】的學員、更包括許多我認識及我不認識而對談判有興趣或有需求的朋友,我希望藉由哲瑋的心得表達的是,當你學會一些全新觀念或技藝時,接下來就馬上得上談判桌真刀實槍的去應戰了嗎?對有些人來說或許也是一個不得不為的選項,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當然希望自己能做出更好的準備,那麼把相關的概念像哲瑋般代入一般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試著驗證自己的理解有無錯誤,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教學時會如此討厭金句這件事,偏偏許多人上課好像就是為了抄金句而來。金句之所以在現在的教學或演講那麼流行,據說是為了讓台下學員或聽眾容易記憶或背誦,甚至更便於廣為流傳而讓人以為這個講者肯定很有料一樣。在企業界打滾那個多年、挑戰過這麼多不同的產業及國家,我真的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那麼多讓自己「記得住」的東西?我們不應該花更多時間了解一些方法、設法加以應用在解決眼前的問題上嗎?靠金句能幹什麼?你會因為腦中浮現一個金句、而就突然憑空跳出一個絕世想法而讓對方買單照辦嗎?還是對方會因為你的金句滔滔不絕而感到心悅誠服?萬一不會,回頭是岸,請改用更務實的方法來讓自己的談判力提升。


這篇文章的結尾,我要為大家獻上一位在知名電子業龍頭服務的工程師小馬的心得。明明是這麼硬的課程、他本人又是一個略顯木訥的人,但他卻可以把一篇課後心得像是一篇散文、也像是一首情詩(心得出處點此)。

當然,我不是請大家來欣賞他的文采的。我是想請大家看看,即使是一個對談判無比生澀而又相當不習慣的人,也可以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到什麼收穫。誰說工程師或許多技術導向的人員就只能接受簡單條理化的準則?讓小馬來告訴各位他的收穫:

過去的我 你好:

謝謝你在去年鼓起勇氣報名了一談就贏思維班課程。

我知道你是一個相當溫良恭儉讓的人,那時候的你完全不懂什麼叫做談判、希望自己能盡可能可以不談就不要談,萬一真遇上有人要跟你談判,你覺得不如乾脆照對方要的做,這樣能幫大家都省下麻煩。

這樣的你,居然會決定要報名參加這個課程,老實說我現在還是覺得很訝異。

我想當時的你應該沒有預料到之後會發生的事情吧?

我猜也是,因為當時的你根本不會想那麼多,只是單純想試著改變自己看看。

你知道嗎?從你被加入課程的社團開始至今,已經過了343天。

這段期間你從思維班一路邁向高階班,每次的課前作業都讓你頭痛不已。你總是會懷疑為什麼要虐待自己來上壓力這麼大的課,舒舒服服過日子難道不好嗎?

雖然這段期間你不斷自我抱怨,但你最後都順利完成了,驚訝吧?

我告訴你,正因為你去做了讓自己感到渾身不舒服的事情,你才開始從自己的舒適區向外走,並且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你一定會好奇我究竟看到了什麼,我總結過去這段時間的體驗與你分享:

你會發現原來談判跟你想得很不一樣。

你原本認為這是屬於辯才無礙的人才能有所發揮的領域,實際上並非如此。你有屬於你自己的個人特質、善用你所擁有的一切,不要妄自菲薄。

在上課之前你會恐懼擔憂,總覺得要學好談判如登天一般的困難。這你大可以放心,你選擇的是一位真正懂談判且用心設計課程的老師 Alex Cheng,他會一步步的帶領你,即使你是一個完全不懂得小白,也能夠學會。

課程的設計是循序漸進並且一環扣一環,曾經讓你在進階班課程中感到十分為難且困惑不已的某個案例演練,你在高階班的時候就會完全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很多事情不是沒有辦法談,只是因為你自己被過去的經驗所侷限住,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你會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在這段期間內會遇到各行各業的高手,他們共通的特色就是非常努力且正向積極,並且待人謙和有禮。在課堂中你會跟他們一起努力攜手合作、或是彼此切磋對抗,你能夠觀察學習到不同領域的高手們是如何面對問題及挑戰,透過這個過程你無形中也會逐漸成長。

更重要的是,你會結識一群相當棒的新朋友。他們的價值觀與你相同,相處起來十分愉快。在你遇到困難時幫你一把、在你心情低落的時候聽你發發牢騷,還會不定時自發性的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你會不斷地一步步持續往前邁進。

現在的我能夠有這些收穫,真的很謝謝你。

若沒有你當初鼓起勇氣跨出這一步,也不會有現在的我。

我會繼續持續努力下去,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回首過去這段時光,我們會因為自己當初的努力感到驕傲。


謝謝小馬,謝謝每一位支持【一談就贏】的朋友。我也許懂得如何談判,但你們才是賦予這個課程意義的重要功臣,我為這個課呈現在以及未來能夠造福的人感謝各位!


 
延伸閱讀之一:【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首發班──18個月以來的嘔心瀝血,就為了這一刻

延伸閱讀之二:心態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感謝【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八班,為我們證明了談判力可以在一天之內大躍進!

延伸閱讀之三:從《速食遊戲》到《岸上風雲》,看電影能學的原來遠不止談判而已

延伸閱讀之四:課後心得的重要和必要──從【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四班學員心得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