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愛在他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愛在他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第88屆奧斯卡大預測及入圍影片一覽

再過不到12小時,就是88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


關於電影和NBA這兩件事,我不是喜歡,而是狂熱。對我來說,我喜歡做有趣而未必能帶來實質收益的事情,遠勝於能帶來許多好處但我未必有興趣的事。大道理人人會講,但能真正實踐的人並不多。看到我這兩週來寫了那麼多看片感想的朋友,現在應該不會懷疑我只是說說而已

老實說,不是每一年的奧斯卡都這麼精彩。但做為一位影迷,這兩年真的很幸福

以去年來說,「鳥人」、「年少時代」、「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無一不是難得的神作;「進擊的鼓手」、「愛的萬物論」、「我想念我自己」,也都是讓人看了還想再看的好片。那麼多強片居然出現在同一年,真的讓人大嘆既生瑜、何生亮了

我沒有想到的是,這種狀況居然還可以連莊。讓我們看看今年的奧斯卡入圍名單:「鳥人」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我承認,每次他的名字我都只能copy & paste,因為我永遠記不住他名字那麼一大串字)再度獻上另一部曠世鉅作「神鬼獵人」,而且拿到了驚人的12項入圍

不只如此,「瘋狂麥斯:憤怒道」以10項入圍緊追在後,在我印象中,我還找不到任何其他一部限制級動作片能得到如此多的奧斯卡入圍肯定

別以為只有兩強之爭。「絕地救援」有高達7項提名,「間諜橋」、「因為愛你」和「驚爆焦點」各獲6項入圍,「大賣空」和「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也各獲5項入圍

強片如林已不足以形容今年的盛況,無論哪一部片子得獎,幸福的是沒錯過這些片子的影迷們

我特地將我之前針對各部影片的感想列了一份清單,除了有這次入圍最佳影片的八部影片外,也有如「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雖未入圍最佳影片、但也入圍多項且當然值得一提的好片
 
 
 

 

我預測:

【最佳影片】「神鬼獵人」

【最佳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神鬼獵人」

【最佳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神鬼獵人」

【最佳女主角】布麗拉森/「不存在的房間」

【最佳男配角】馬克魯法洛/「驚爆焦點」

【最佳女配角】凱特溫絲蕾/「史帝夫賈伯斯」

【最佳動畫】「腦筋急轉彎」

【最佳原著劇本】「衝出康普頓」

【最佳改編劇本】「絕地救援」

【最佳原創歌曲】「Writing's On The Wall/007:惡魔四伏」

【最佳剪輯】「瘋狂麥斯:憤怒道」

【最佳攝影】「神鬼獵人」

【最佳視覺效果】「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

 

我希望:

【最佳影片】「驚爆焦點」

【最佳導演】喬治米勒/「瘋狂麥斯:憤怒道」

【最佳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神鬼獵人」

【最佳女主角】布麗拉森/「不存在的房間」

【最佳男配角】馬克勞倫斯/「間諜橋」

【最佳女配角】珍妮佛傑森李/「八惡人」

【最佳動畫】「腦筋急轉彎」

【最佳原著劇本】「驚爆焦點」

【最佳改編劇本】「大賣空」

【最佳原創歌曲】「Writing's On The Wall/007:惡魔四伏」

【最佳剪輯】「瘋狂麥斯:憤怒道」

【最佳攝影】「瘋狂麥斯:憤怒道」

【最佳視覺效果】「瘋狂麥斯:憤怒道」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期待奧斯卡的結果揭曉吧!

「愛在他鄉」:自信,會帶給你力量

「贖罪」中的小女孩長大了

不僅如此,當年在「贖罪」中飾演小女孩而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莎柔絲羅南,這回在「愛在他鄉」中飾演遠渡重洋到美國移民謀生的愛爾蘭女孩,而且再度榮獲奧斯卡提名,而這次莎柔絲羅南要競逐的獎項,則是最佳女主角

「愛在他鄉」的英文片名是「Brooklyn」(布魯克林),在50年代,美國的布魯克林有著大量的愛爾蘭移民。他們在故鄉愛爾蘭找不到工作得以餬口,只好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後來更在那兒落腳生根

莎柔絲羅南飾演的愛爾蘭女孩也是如此。在同鄉神父的協助下,她順利來到美國,但她一心掛念還在故鄉愛爾蘭的媽媽和姐姐

若只把這部電影當作愛情文藝小品,看起來勢必會有些隔閡,因為我們很難揣摩愛爾蘭移民的鄉愁,尤其是在那麼久遠的年代

但我試著把它換一個角度來看。出發點未必是愛爾蘭,目的地也未必要是美國,但即使是今時今日,我們有很多人也必須要離鄉背井來為生活打拚。我們可以強顏歡笑,但誰都不能否認,適應新的生活未必那麼容易,而且我們總會有一些對於故鄉人事物的羈絆

套用我在跨文化管理的課上也常用的外派人員適應循環,女主角莎柔絲羅南比很多離鄉背井的人處境更慘,因為她根本沒有所謂的蜜月期,真的只能聽人安排就上船,也難怪一到了異鄉,一開始幾乎終日是以淚洗面

接下來的過程,則蠻符合同樣的適應循環。她接受到文化震撼、接著產生心態隔離,經過一定的初步調整後,她開始學著接受這種在異鄉的生活,而時間也正好是一年

讓她適應美國生活的關鍵是什麼?在這部片中,是因為她交了一個當地的男朋友,是一個義大利裔的移民第二代。我不是鼓勵所有外派人員都去發展異國戀(否則我應該會接到許多留台眷屬的抗議),但不能否認的,一定要將生活重心移轉到當地的新事物,你才不會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而綁手綁腳。另一個重點是,要設法將自己的生活圈擴大,若是愛爾蘭人只跟愛爾蘭同胞交際,台灣人只跟台灣老鄉和在一起,適應異地的速度只會變慢

女主角後來再回到愛爾蘭,不但有人主動提供她期望的工作,而且還吸引了當地的富家子弟。關鍵在哪裡?因為去美國前,她凡事懵懵懂懂;從美國回來後,歷經磨練而讓她多了一份自信,而就是這股自信,讓好機會自動找上門

其實,早在美國時,她之所以吸引了義大利男友,也是因為她性格中潛藏了那股自信。她一樣表現的安靜而不張揚,但其實每當和義大利男友相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她逐漸開始流露了潛藏的自信;將到相知相惜的男友,讓她更加快樂,於是那股自信就延伸到工作及其他面向上,所以主管和周遭的其他人都更加賞識她,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是的,正是「循環」二字,定義了這整部電影。在前往美國的渡輪上,莎柔絲羅南暈船的難過到不行,所幸得到一位也是來自愛爾蘭的老大姐指點;莎柔絲羅南二度由愛爾蘭要回到美國時,巧遇另一位和她當初一樣、由愛爾蘭要離鄉背井取美國的女孩,只是這回她的身分變成識途老馬的老大姐,而開始為那位女孩指點迷津

自信,會帶給你力量,這是我看「愛在他鄉」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