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愛在他鄉」:自信,會帶給你力量

「贖罪」中的小女孩長大了

不僅如此,當年在「贖罪」中飾演小女孩而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莎柔絲羅南,這回在「愛在他鄉」中飾演遠渡重洋到美國移民謀生的愛爾蘭女孩,而且再度榮獲奧斯卡提名,而這次莎柔絲羅南要競逐的獎項,則是最佳女主角

「愛在他鄉」的英文片名是「Brooklyn」(布魯克林),在50年代,美國的布魯克林有著大量的愛爾蘭移民。他們在故鄉愛爾蘭找不到工作得以餬口,只好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後來更在那兒落腳生根

莎柔絲羅南飾演的愛爾蘭女孩也是如此。在同鄉神父的協助下,她順利來到美國,但她一心掛念還在故鄉愛爾蘭的媽媽和姐姐

若只把這部電影當作愛情文藝小品,看起來勢必會有些隔閡,因為我們很難揣摩愛爾蘭移民的鄉愁,尤其是在那麼久遠的年代

但我試著把它換一個角度來看。出發點未必是愛爾蘭,目的地也未必要是美國,但即使是今時今日,我們有很多人也必須要離鄉背井來為生活打拚。我們可以強顏歡笑,但誰都不能否認,適應新的生活未必那麼容易,而且我們總會有一些對於故鄉人事物的羈絆

套用我在跨文化管理的課上也常用的外派人員適應循環,女主角莎柔絲羅南比很多離鄉背井的人處境更慘,因為她根本沒有所謂的蜜月期,真的只能聽人安排就上船,也難怪一到了異鄉,一開始幾乎終日是以淚洗面

接下來的過程,則蠻符合同樣的適應循環。她接受到文化震撼、接著產生心態隔離,經過一定的初步調整後,她開始學著接受這種在異鄉的生活,而時間也正好是一年

讓她適應美國生活的關鍵是什麼?在這部片中,是因為她交了一個當地的男朋友,是一個義大利裔的移民第二代。我不是鼓勵所有外派人員都去發展異國戀(否則我應該會接到許多留台眷屬的抗議),但不能否認的,一定要將生活重心移轉到當地的新事物,你才不會被自己對故鄉的懷念而綁手綁腳。另一個重點是,要設法將自己的生活圈擴大,若是愛爾蘭人只跟愛爾蘭同胞交際,台灣人只跟台灣老鄉和在一起,適應異地的速度只會變慢

女主角後來再回到愛爾蘭,不但有人主動提供她期望的工作,而且還吸引了當地的富家子弟。關鍵在哪裡?因為去美國前,她凡事懵懵懂懂;從美國回來後,歷經磨練而讓她多了一份自信,而就是這股自信,讓好機會自動找上門

其實,早在美國時,她之所以吸引了義大利男友,也是因為她性格中潛藏了那股自信。她一樣表現的安靜而不張揚,但其實每當和義大利男友相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她逐漸開始流露了潛藏的自信;將到相知相惜的男友,讓她更加快樂,於是那股自信就延伸到工作及其他面向上,所以主管和周遭的其他人都更加賞識她,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是的,正是「循環」二字,定義了這整部電影。在前往美國的渡輪上,莎柔絲羅南暈船的難過到不行,所幸得到一位也是來自愛爾蘭的老大姐指點;莎柔絲羅南二度由愛爾蘭要回到美國時,巧遇另一位和她當初一樣、由愛爾蘭要離鄉背井取美國的女孩,只是這回她的身分變成識途老馬的老大姐,而開始為那位女孩指點迷津

自信,會帶給你力量,這是我看「愛在他鄉」的最大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