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一談就贏:MTa工作坊】:來自英國的體驗式教學,帶給我們讓團隊更強的三大啟示

昨天非常開心,因為我們又有一個全新課程登場:MTa工作坊。這不但是我們第一次運用這套知名教具進行的體驗式課程,而且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在平日開班,結果讓人出奇的滿意。



有別於【一談就贏】及其他課程來自於我自己的設計,這次的工作坊主要來自於英國MTa Learning這家公司所開發的MTa Insights這套教具及搭配的活動,讓參與者可以從中加強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乃至於加強績效等種種重要的職場職能。

說起這套教材,更是一段趣聞。在兩年多前的ATD(人才發展協會)亞太區協會中,當時一位主講人Jamie Thompson帶的活動讓我印象深刻。下課後與他一談,發現他當時展示的就是他自家公司所開發的這套MTa Insights。我們談的一見如故,很快地達成了共識,感謝他不但讓我獲得全套教具及活動指南,還獲得了可以把這套教具用在課程上的授權;讓我特別感動的不只是他的大方,而是他和同事兩人主動幫我把這套並不輕的教具和整箱的使用指南,一起穿過會場並越過一條馬路來放到我的車上。其實我當時一直婉拒他們的幫忙,但兩位英國朋友卻比我想像的熱情,而我心裡也清楚,他們其實是想藉著邊走邊聊,把握這個機會和我多聊一下。

他們的熱情和仔細,讓我之後也印象深刻。雖然Jamie在現場示範了其中一些活動,但整個MTa Insights有多達10個單元的幾十個模組。我只看說明就能了解嗎?當然不可能。於是,我之後和人在倫敦的Jamie通了無數次的e-mail,其中一些問題甚至細微到讓我自己現在想起來都有些不好意思,諸如「這個時候該用的是黃色的墊片、還是白色的墊片?」、或是「你確定這個時候真的不能用螺絲嗎?」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會那麼認真的回答一個遠在另外一個國家的人那麼多問題,但Jamie都一一回覆了,而且回e-mail的速度經常比一般人回覆line的速度還快;萬一我有問題在24小時內沒有得到回覆,通常是因為他那時正在前往另一個國家的班機上。從這些互動來看,我真的感受到他對這套教具設計的情感及用功之深。

我不是不了解,他可能想藉由我來推廣這些活動,但我卻辜負他了。我其實一開始純粹是因為自己好奇而想把這些活動一一拆解研究,根本沒想到拿來當作課程之用。畢竟我主力的談判和銷售課程都上不完了,哪還有時間來教團隊合作?不過,這套教具及搭配設計的活動真的讓人愛不釋手,有別於許多市面上常見的team building活動或體驗式的教學課程,不是只能用簡單的道具和流程來滿足學習的目的,就是只能用一些大家四處都看得到的制式教具來進行活動,對一些一路玩遊戲而升到高階主管的人來說,大概什麼遊戲都玩過了,每次進行類似的課程只怕都會打呵欠了;相對來說,MTa Insights這套教具所能帶的活動就更加新奇有趣,而且從活動中能探究的管理原則真的無邊無際,相當合我的脾胃。

兩年多的時間,其實從我獲得這套教具的使用及教學授權開始,已經比【一談就贏】這個公開班的時間還久了,但我卻始終沒有時間把不同的活動串接開發成一套課程來推廣給更多人,讓我自己也感到很慚愧,後來都不太好意思和Jamie經常聯絡。

我們【一談就贏】的學員有個僅限前後學員加入的臉書社團,一天,在一串留言之中,有人突然問到,關於讓自己能夠思考更多方法的問題解決,到底該怎麼鍛鍊呢?加上之前有不只一個人提到自己在公司與同事相處或跨部門合作的種種困難及痛苦經驗,我突然想起,與其告訴他們一些原則或方法上的建議,我是不是能用就在手邊的這套MTa Insights協助他們提升相關的能力呢?於是,這個工作坊就誕生了。

比較慚愧的是,我的課程設計和開發實在很慢,一套從頭到尾自行設計的課程通常要耗時四個月以上,而我原本以為MTa本身已經有設定好的教學流程和內容,我應該只要設法串接和賦予每個活動在操作面以外的意義就好,沒想到還是花了我整整三個月才讓這個工作坊問世。

由於對象是我們【一談就贏】的學員,雖然他們彼此間未必熟悉,但我對他們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別於一般的MTa課程可能光「溝通」一個主題就能讓大家上個兩天,我貪心的想要在一天之中就把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加強績效等幾點都一次包含之內,在幾項這套教具能夠協助精進的課題中,我應該只有「領導」沒有加進去了。

要按圖索驥的帶這些活動不難,但要怎麼樣讓成員中有些不過是初次見面的人、能夠在一連串的活動中得出有效的認知和進展,那就需要一些功夫了。在昨天許多朋友的熱情參與中,整天的活動熱鬧非凡,而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不但摘錄出昨天活動得到的心得,更想讓沒有機會參與這項課程的朋友也能獲得幾項對團隊運作的有用觀點


1. 用成就感克服困難:雖然我刻意將當天的五項活動依照難易度來安排順序,希望當天參加的學員不會在前段就遇到太多的挫折,但很意外的他們在前半段的幾項活動中就遇到很多挫折,而且那些挫折明顯的寫在臉上。

然而,反倒是到了後面兩項活動,他們展現了明顯的進步、甚至朝向追求滿分而努力,讓他們的情緒愈來愈高亢。許多人甚至在課後問卷中表示,覺得當天的活動難度還不夠高,希望下次能夠再玩難度更高的其他活動!

當我們在一家公司中、甚至在需要團隊運作的任何一項活動裡,相同的狀況屢見不鮮。你會發現,無論前面遭受多少困難和打擊,只要最後的結果是甜美的或能受到肯定,整個團隊的氣氛還是會很好,甚至在未來面對更多艱困挑戰時會更有信心。

因此,對一個團隊的形塑者或領導人來說,讓他們累積成功經驗是很重要的。但是,難不成這代表必須讓他們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嗎?當然不是,否則我們只是在培養更多易碎的玻璃心而已。因此,讓他們在前期就歷經挑戰、甚至在一開始的階段就面對失敗,但是別忘了讓他們始終相信自己,並且設法在最後讓團隊的努力能夠開花結果,我們就會得到一個戰力和向心力都達到頂點的團隊。

寫到這裡,假如你是參加過【一談就贏】思維班乃指進階班或高階班的學員,你應該就恍然大悟了;為什麼我們會從作業期就開始讓大家不好過?為什麼整堂課進行中會讓大家不斷接受挑戰?其實都是要為了累積大家的戰力以及讓最終結果會更好而努力。我之所以一開始就直覺性的那麼喜歡MTa Insights,到我自己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我不是為了單純的「有趣」而被吸引,而是活動設計的內涵正好符合我的管理和經營理念,所以我真的很幸運能與這套活動相遇。再就【一談就贏】的課程設計來說,這個課程不是萬能的,假如你一定要有人幫你定義好問題才能回答你來這堂課的目的是證明你本來就是對的、又或者你認為凡事都有一個標準答案,這個課程可能真的不適合你。和我們不適合不代表你是錯的,假如你能仰仗自己的信念贏得人生中的每一項挑戰,你上或不上這個課程都沒有差別;然而,對我來說,我只能這樣跟你說,即使我的教學方式與台灣多數講師都不相同,但那並不是我一己的偏見,全世界許多頂級的課程及教學設計都是如此,全球許多一流的團隊運作也是如此。

2. 挫敗感的形成是會累積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其中一些活動中,有些組別無法完成任務;有些組雖然完成了,但在必須比較成果的情況下,自己的得分就是不如人。像這樣的打擊,都會讓一個團隊的成員逐漸感到沮喪,挫敗感也就因而累積。假如一開始就落後、到最後也無法翻身,有些人甚至到最後會想要有逃離現場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其實我在很多企業內訓也都可以看到。有人會因為落後而不服輸地想要迎頭趕上、甚至追求一個逆轉勝,但也有人會因為持續落後,而就放棄了繼續追求得分,甚至想要找一個藉口讓自己不要繼續參加,最好老闆突然叫自己去開會,又或者一個重要的客戶電話不得不接、而一接就接到下課。

在一場遊戲或一個課程中可以選擇逃避,請問我們在人生中可以遇到失敗就逃避嗎?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相信許多人都想選擇輕鬆的路走,也可能在有些時候會想要選擇逃避。

上高中時,學校要求每個人游泳都要至少游過25公尺。當時是個旱鴨子的我,幾次練習後就感到挫折,接著就找藉口讓自己蹺掉一堂又一堂的游泳課,就連最後的測驗都是另找門路才過關的,一點都不可取。

後來發現,游泳這項技能真的很重要,離開學校後又去參加外頭的泳訓班,但學了兩次都沒多大進展;除了後悔,我以為游泳這件事大概也就是學不會的了。

後來我加入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居然每年要組團去參加日月潭泳渡。作為總經理的我,假如再逃避的話,實在太不像話了。於是我每天都起個大早,都每天上班前都跑去公司附近的游泳池參加泳訓班。這是我第三次的嘗試,我對自己毫無信心,但我卻知道自己不能夠失敗。

兩個多月之後,我成功游完了長達3.3公里的日月潭,中間沒有任何一次趴在浮條上休息;直到現場,我每週還會去游泳兩到三次,每次起碼都是1000公尺起跳,成為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

失敗並不可恥,試著讓自己不再因為失敗的經驗而放棄努力更重要。

回到MTa的活動。就像企業內訓或各式各樣有累績比分的訓練活動一樣,當有一組無法完成挑戰,又或者自己的組積分持續大幅落後時,成員會開始怎麼想?這個活動設計的很爛、講師對題目說明的不夠清楚、這個講師肯定偏心、小組成員中的某一位不盡力或不認真、我很棒但是其他小組成員都很爛……像這樣的想法一定不斷的會出現。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防衛機制,而在團隊管理上,這是一種典型的歸罪於外;不代表這樣想的這個人是壞人,而是他想找一個理由來幫自己開脫,掩飾自己表現不夠好的這個事實。

我們都不是聖人,所以萬一你會這樣想,千萬不要覺得罪過,因為超過半數的人可能有時都會這樣想;但是,有這種想法之後,自己接下來的決定才是關鍵:你是要選擇改善這樣的狀況,還是要選擇逃避或放棄?

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不斷的選擇,而現實的人生總是無法事事都如你所願。因此,的確這個活動可能設計得很爛、這個講師可能教學技巧很差、你的隊友也可能都是不用心的豬頭……但是,在你的現實生活中,也可能面臨自己的公司就是沒有競爭力、自己的老闆自以為是卻又毫無領導才能、同事也可能每天都在混水摸魚而一上班就等著打卡下班……。即使如此,接下來只有你自己才能定義你自己,而且從來沒有人說,當一切的條件都很糟時,你肯定無法逆轉勝。

我不想只是打氣加油式的告訴你,只要有一種無論如何都要使命必達的必勝決心,你就一定能成功;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需要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要來參加MTa這類型的活動。就以我們的工作坊來說,其實我們的終極目的不在於讓大家完成那一項又一項的任務,而是試圖在那個過程中讓大家發現自己的弱項和問題。先知道問題,才能知道如何改進;假如你認為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別人或外界因素,你這一輩子也可能每天為那些別人或外界因素而怨嘆了。

3. 人的互動會影響最終成果:和著重在方法的「事情」相比,「人」的因素可能更重要。我們在每樣事情的處理上,都和涉及這些事情的許多人息息相關;就像談判一樣,當對手不同時,你的對應就會不同。因此,「人」無比重要這件事情,其實從來就不只是在談判時才攸關重要。

從昨天的活動來看,尤其在一個自己無法決定自己和誰會成為同組夥伴的情況下,能否跟不同人合作就格外重要,能否讓一個小組或團隊的氣氛和諧且朝向共同目標前進也很重要。

會有一套制式的方法來讓所有人都能朝一個共同目標前進嗎?其實並沒有,而是要靠到底這個團隊的組成成員是哪些人而定。特別重要的是,許多人常誤以為每個人既有的人格特質會造成最大的影響,其實,這個人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這個人當時身處的狀態也很重要。

當一個人在當下的角色扮演會讓他力不從心或索然無味時,能不能協助他轉換到一個更適合他的角色就很重要,有時甚至只是讓他在甘願的情況下轉換到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也好,起碼不會讓他影響大局;另外,就好像一個人前晚才和另一半吵架和心情不爽,你們這時卻派他去進行一個重要的面對面協商,你會期待他有什麼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請把人的因素考慮進去,但不要以為這個人平日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代表他的一切。


最後,我想感謝每位來參加這次MTa工作坊首發班的朋友,不但我感到大家真的興致盎然而非常開心,我自己也上得很過癮。別說學員了,就連我們的攝影大助,從旁觀察也主動提出不少相當有價值的心得與我們分享,可見這樣的活動足以激發許多人不同面向的發想。

我自己的開心更是難以言喻,因為包括這個工作坊在內,其實【一談就贏】的許多系列課程都是來自於學員的需求和呼喚,而為了回應他們的需求,我就算再累也只能開發出一個又一個的課程來協助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對許多講師來說,一個成功的課程穩穩地做三年以上都沒有問題,但我們的課程雖然班班秒殺額滿,我還是孜孜不倦的在開發新課程,不是因為我想上更多的課來賺更多的錢,因為同樣的時間把同一門課多開幾梯或許更容易;我真正想做的,是呼應他們每一個人的需求,設法在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盡一點力。

課後,這群朋友邀我們一起去用餐。過去我通常會一直婉拒,除了我上完課後其時會精力放盡之外,自己開班的我們每次都要帶一整車的道具來上課,而課後我們的助理卻都必須先回家,若真的答應跟人吃飯,那一整車的物品其實不是我一個人能夠扛得動的。

昨天安排聚餐的朋友有夠感心,一口答應說一切包在他們身上。下課後,大家不嫌辛勞的幫我把所有東西都帶到餐廳、飯後又幫我把所有東西再搬上車。到餐廳時,電梯前居然有幾級台階而無法將推車及行李箱直接推上去,大家也俐落的就直接幫我把絕對不輕的這些東西抬上抬下。我真的對大家這樣的貼心幫忙無比感動,因為這已經超越一般講師和學員之間的關係,而我也因為自己因為授課而交到這樣一群好朋友而感到無比幸運。

希望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上也能遇到像這樣志趣相投而願意共同付出的夥伴!

延伸閱讀之一:「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但為何有些團隊就是走不遠?

延伸閱讀之二:不喜歡對方,不代表無法合作,更不代表無法共同追求勝利

延伸閱讀之三:擁抱挫敗感,更能邁向成功──雙11光棍節那天的三點談判啟示

延伸閱讀之四:原來真有少林寺掃地僧般的無名高手!我的ATD三天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