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問題其實不該這麼解決:巨石強森的《摩天大樓》(Skyscraper)讓我們體認到的兩大問題處理關鍵

陪著小孩去歐洲旅遊超過兩週,不僅部落格快要長草了,這段時間在台灣上演的新片也都只好錯過了。一回到台灣,為了讓部落格盡快能有新文章,在《蟻人與黃蜂女》與《摩天大樓》兩部熱門新片當中,我選擇了後者。


由巨石強森主演的《摩天大樓》,擺明了就是一部爆米花娛樂片,實在不用對片中的邏輯有太多深究。很佩服國外媒體及網友還願意對巨石強森在片中那驚人一跳做出物理學上的分析,但我想沒有太多人是想來看這部電影學物理的。


假如不是為了支持昆凌首度挑戰好萊塢而來看這部片子的話,大概十之八九的人都是來看巨石強森的吧。從當年由摔角手轉戰演藝圈、只被期望能當成下一個「阿諾接班人」,到現在巨石強森已經成為全球最高薪的電影演員,不但愈來愈沒有人敢像在他初踏入影壇演技青澀時質疑他會不會演戲,我個人反而認為,當年的阿諾能像巨石強森一樣自在悠游於不同的角色嗎?

當然,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這樣的比較是沒多大意義的;只能起碼由電影受歡迎的程度來說,當年的阿諾當然經典之作無數,但他同期還有席維斯史特龍可以在動作巨星的市場上分庭抗禮,而後來崛起的布魯斯威利當然也獲得許多觀眾支持,但就當今的巨石強森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哪一個動作巨星能像他一樣那麼有票房號召力了。只要巨石強森一出現在大銀幕上,無論面對任何對手,好像覺得他都能輕易打趴對手;這也是為什麼到後來變種怪獸或地震巨變都非找他來應付不可,因為好像多了他、再荒謬的劇情也會多了一分說服力。再這樣下去,就算哪一天巨石強森去找《復仇者聯盟》的薩諾斯單挑,我都不會覺得意外了。因此,當《摩天大樓》需要找一位鐵漢柔情的主角來面對全球最高大樓的火災外加火力超強的持槍匪幫時,巨石強森當然是當仁不讓的人選了。

當然,巨石強森走紅的另一個關鍵,絕不只是他那愈來愈誇張的肌肉而已;許多人甚至說,只要追蹤巨石強森的FB粉絲專頁,就可以為自己省下一大堆所費不貲的心靈勵志的雞湯型演講或書籍費用,因為孜孜不倦鍛鍊自己的巨石強森,就是一個真實的勵志故事。也難怪他據稱已經超過2000萬美金的新片片酬中,居然還有100萬美金是用來資助他在個人社群媒體上宣傳用的;這句話絕無反諷之意:能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得如此之好,而且具有非凡的生意頭腦而又能具體實踐,光是他的這條轉型之路及背後的努力,就值得我們許多人學習。


當然,或許是巨石強森的強大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又或許只是為了增加區隔性,《摩天大樓》為了讓劇情更加緊張,特別將巨石強森這次的片中角色設定為失去一條腿而戴著義肢的前任FBI攻堅小組隊長,既可以解釋他的過人身手和膽識,但又讓不良於行的他看起來不會那麼容易就通過各項挑戰。

對我來說,除了巨石之外,另一個讓我覺得稱職的片中角色,其實不是我們的天王嫂昆凌,而是好久不見的妮芙坎貝爾。想當年她主演的《驚聲尖叫》系列可是被認為是創新型恐怖片的始祖,但時光匆匆,很快就是20年過去了;後來的妮芙坎貝爾在拍了四集的《驚聲尖叫》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代表作了,但當她來演這個角色時,我在看電影途中就不禁覺得,找她來演真是再正確也不過了,因為經歷《驚聲尖叫》對抗殺人魔那麼多次後,當妮芙坎貝爾飾演帶著兩個小孩逃跑的軍醫媽媽時,她和持槍匪徒的對峙還真的有常人難及的說服力。


雖然這部片子的許多劇情邏輯真的不值得探究,但畢竟這不是一個電影部落格,我還是必須聚焦在一些和談判及商業管理相關的議題,所以請看《摩天大樓》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工作或人生上的省思,以及如何讓我們的問題處理能力更加精進。

1.  「為什麼」(why)很重要,請多想想背後的理由:當巨石強森從昔日FBI隊友接到全球最高大樓的安全檢測工作邀約時,他喜出望外,覺得一定是平常自己有做好事、燒好香,壓根沒有去想:為什麼這麼大的一個案子,會交給一個不過是個體工作戶的自己承接呢?也正是因為沒有想,才無從發現自己以為是好麻吉的前隊友,居然對自己心存埋怨、完全不存好意的想讓自己當上代罪羔羊。
這張圖片的亮點之一,其實是巨石的假好心隊友,也正好是下文提到的《極盜戰》中那位搶匪頭子
 

覺得案子大就非接不可嗎?照這樣來說,以我現在做為一個企業講師的身份而言,那只要有一家在台灣以及在全球市佔率都第一的龍頭公司、開出十倍於定價的價碼請我去教課,我就應該非去不可嘍?

這其實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例子,而我到今天都還沒有答應那個邀約。對我來說,沒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做,是一個我過去廿年都奉行的金科玉律。萬一我們連找不到意義、或自己對解答都無法心裡有底的事情也去做,我們值得起那個十倍的價碼嗎?

簡單說,選擇很重要。包括談判在內,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很難在事前做好完美的情報蒐集或戰略推演,所以學會如何判斷很重要。相信自己用來判斷的方法及原則,而不是那個判斷本身。假如你不確定自己用來判斷的方法能不能應付當前的處境,就像我們在【一談就贏】的課程上不斷向大家提到的:永遠不要當場做決定

當我自己在教這一點時,其實對我個人來說是很困難的。沒錯,就談判場景來說,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到;但萬一我轉變成另一個角色而變成一家公司或專案的決策者,我其實同時又篤信:寧可做出一個糟糕的決定再事後修改,也不要因為猶豫不決而無法判斷而不做決定。老實說,這兩種思維是相互牴觸的;因此,包含我自己在企業界的時候在內,我也經常必須要不斷切換自己的角色,了解自己何時應該進入哪一種談判模式,而這樣的切換也就是一種判斷。

做判斷的第一個原則是什麼?就是每件事都多想想為什麼。不只是你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很容易就陷入自我的主觀判斷;先從這裡開始,反而容易陷入先射箭、再畫靶的窘境,到最後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自圓其說,就算明顯的證據擺在眼前,自己只怕也會自動忽略。

因此,先從事件的利害關係人開始想起,多想想他們每個動作(或刻意不動作的選擇)背後的理由reason behind)到底是什麼,將會有助於讓你的最終判斷更精準而更有用。

在往返歐洲各十幾個小時的航程中,我看了好幾部電影,其中一部是傑哈德巴特勒主演的《極盜戰》(Den of Thieves)。有人看到這裡或許會嚷嚷著說,我不是前面才說巨石強森的動作片一哥地位少有人能夠匹敵嗎?那我把也常在演誇張動作片的傑哈德巴特勒放在哪裡?假如你有這個疑問的話,雖然我也很喜歡他主演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但他起碼目前的片酬和票房號召力是無法和巨石強森相比的。

我之所以提到《極盜戰》,是因為它在預告中被包裝成一部子彈不用錢而槍聲隆隆的動作爽片,但把它看完後,才發現這是一部試圖誤導觀眾的心理鬥智片。片中傑哈德巴特勒飾演的強悍警探一心只放在和強匪頭子的對抗上,傑哈德巴特勒不是沒有蒐集情報、也不是沒有抽絲剝繭,但在把強匪頭子等一幫匪徒擊斃後,他卻發現3000萬美金的贓款不翼而飛,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忘了問自己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在片中甚至已經出現在另一個角色的台詞了,那就是搶匪頭子那麼神機妙算,那他的情報來源到底是誰?那麼多的機密資訊到底是誰給的?這,就是一種reason behind

假如你想讓自己的判斷減少出錯,你必須要假設每個人的每項動作都有reason behind;反過來說,當你自己面對一項至為關鍵的事情、做出任何決定卻沒有reason behind時,那只代表你太蠢,而你不應該假設任何對手或利益相關人都會和你一樣天真。


2. 該「怎麼做」(how)不該只是一個人的事:當興造摩天大樓的華裔大亨躲進匪徒無法打開的密室時,明明知道巨石強森也是新官上任、他擁有管理權限的平板電腦也早落在匪徒手上而證明沒路用了,那個從頭到尾都讓我覺得存在感很低的匪徒頭子居然威脅巨石強森說,他不管巨石要怎麼做,總之把那個躲起來的華裔大亨手上的資料拿到手就是了;接下來他就把巨石毒打一頓,順便綁走他的女兒,一行人就上頂樓準備脫逃了。


看出來有什麼不對了嗎?假如那份有匪徒犯罪證據的資料那麼重要而非拿到不可,匪徒頭子自己也說不是在火中燒掉不見就算了,那他們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一個未必有能力可以達成使命的巨石強森,這樣的作法真的是對的嗎?

編劇可能也早猜到像我這樣的觀眾會有這樣的質疑,所以他也安排那個匪徒頭子很酷的說了句:「只要有適當的動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被完成的」(Anything can be done with the proper motivation。聽到這句話後,我的拳頭都硬了;不是因為這個匪徒頭子證明了他是個多麼沒有人性的王八蛋,而是很多職場上的老闆或主管也都這樣認為啊!假如這句話真的成立的話,那我們還需要什麼管理呢?只要把所有員工的家屬都綁票起來就好啦!

因此,在我們交代一項任務時,千萬不要只告訴被交代的那一方要做什麼,也不要以為只加上一句「對方若不完成的話,會有什麼下場」就可以完工了,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即使對方真的願意照自己說的去做,他究竟該怎麼去做呢?他需要任何幫助或工具嗎?

巨石強森在片中另一段堪稱經典的台詞,可能會讓很多萬用工具人型的朋友聽起來覺得辛酸:「假如你沒法用膠帶搞定的話,那代表你用的膠帶還不夠多。」(If you can’t fix it with duct tape, then you’re not using enough duct tape.這句台詞可能只為了搞笑,編劇想要的效果可能和另外一句流傳甚廣的「假如有開一槍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開兩槍」一樣,但假如你真的在真實世界選擇這樣做,只怕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慘,因為你極可能根本無法達成你的目的。

所以,就《摩天大樓》的劇情設定來說,假如匪徒頭子真的想讓巨石強森拿到他想要的資料,他該做的是問清楚巨石強森認為可行的方法有哪些、需要哪些工具或資源的協助、甚至要求他給出一個預期時間,以便決定是不是該先行用平板電腦控制住部分樓層的火勢以爭取更多時間,這才是解決問題和達成目的的正確步驟。因此,萬一我看到的是一群匪徒留在現場,一方面協助巨石強森搞清楚更多系統的設定,再方面也順便監視控管,這才會是比較合理的處置;即使我也知道「合理」並不是這部片子的目標,就像愈來愈誇張的《玩命關頭》系列也不用靠著合理與否來決定票房是否賣座,但我還是忍不住非提出這點不可。


3. 做決定前,請先弄清楚可能的後果到底是「什麼」(what:整部片子讓我覺得最不思議的,其實是片中那整個事件的源頭,也就是擁有摩天大樓的華裔大亨因為在大樓興建過程中被那個匪徒頭子勒索,所以決定花錢消災的付錢給那個匪徒以求大樓完工;但他明知道對方是個狠角色而心生畏懼才付錢,但又付得心不甘情不願,而在線上轉帳時放入追蹤程式,進而掌握到那個匪徒跟全球幾個犯罪集團的洗錢帳戶及流向,逼得對方不得不來放火燒樓,以求拿到這份洗錢的資料和證據。

聽起來好像煞有其事,但若仔細一想,不覺得可笑嗎?


為什麼大亨一開始要付錢?因為他希望大樓順利完工。

為什麼大亨視之為性命的全球最高大樓後來被燒毀?因為他不肯交出犯罪資料。

假如一方的目的是拿到錢、另一方的目的是讓這座大樓繼續存在,那為什麼最後會鬧出這麼多事呢?若以談判來說,他們雙方之間的ZOPA(談判協議區)是有交集的啊!

當然,身兼導演的編劇也不忘讓角色在片中設法自圓其說,這是為了避免讓匪徒食髓知味的繼續勒索,才想要拿到一個讓對方會忌憚的證據而投鼠忌器。這樣的證據若不夠重要,對方顯然會不痛不癢;但這樣的證據若是讓對方會視為心頭大患,你叫對方不設法用殺人放火的手段來取得、你難不成還希望對方友善的來拜託你放他一馬嗎?那位華裔大亨有沒有想過,他的初衷雖然是取得可以制衡對方的證據,但當他真的取得那些證據時,可能會引發的後果是什麼?

不只如此,在一開始的片頭中,巨石強森的攻堅小組強行攻堅,為的是救出被前夫綁架的母子,而那個前夫已經殺害了一位員警、負責交涉的談判專家也判斷綁匪前夫已經失去理智而沒有再談下去的可能了;帶領一整個攻堅小組都已經把槍口對準綁匪的那一霎那,巨石認為對方沒有持武器反擊,而決定不當場開槍,結果卻是綁匪引爆藏在衣服中的炸彈,造成現場大量傷亡,巨石的角色也因此失去一隻腿而黯然退出調查局。當下的巨石想的也許是用槍時機和教戰守則,也可能是擔心誤射小孩的於心不忍,又或者是覺得那個前夫最不致死;但他是否想過,一槍擊斃對方雖然也勢必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他假如做出的決斷是選擇不一槍擊斃對方,可能的後果會有些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也許不會面臨如此極端的決斷,但其實道理是不變的:當事情的發展不如我們的預料時,我們在事前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決斷或處置所會引發的後果到底有哪些?也就是what’s nex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