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從經營顧客關係到降低經營成本,疫情之下把握謀生之道的5大關鍵

 去年在哈佛商業評論HBR看到一篇題為「確保顧客關係不被病毒終結」(文章連結點此)的文章,最近又在他們的網站上看到一遍。作者提出以下的五點HEART策略,相信特別適合目前也為疫情嚴峻所苦的許多台灣朋友做為參考:


1. 使公司人性化(Humanize your company)
2. 教育消費者了解你公司的改變(Educate about change)
3. 確保穩定性(Assure stability)
4. 革新供應項目(Revolutionize offerings)
5. 因應未來(Tackle the future)




然而,這篇主要是寫給企業看的、尤其是給企業的經營者或決策階層看的,對於像我這樣有案子才有收入的自雇者來說,又或者對那些顧客可能短時間不會上門的如健身房或餐廳等微型企業的創業者,在目前疫情還看不到盡頭的狀況下,我們又該怎麼辦嗎?

我寫不出HEART那麼簡單而又容易琅琅上口的頭字語縮寫,正巧才看到一部我很喜歡的老片《時空英豪》即將重啟了,那就借用蘇格蘭古代的圓石塔(BROCH)來與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五點心得吧!



1. Branding深耕個人品牌(Build or strengthen your personal branding):其實若是不在意什麼圓石塔不圓石塔的,你無須用這個順序來記也沒關係。因為要在疫情漸趨嚴重的情況下,還能讓生意保住一線生機,其實第一件要做的事反而是下一點,也就是持續經營顧客關係。而就深耕個人品牌來說,其實也跟下一點持續經營顧客關係的(3)息息相關。

關於個人品牌,我之前寫過兩篇文章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一併參考。一篇是「從蝙蝠俠和比基尼美女的對決,來看從知名度到指名度的行銷之道」,其實從行銷的角度來說,個人品牌建立的歷程,其實就是知名度 → 指名度 →忠誠度的提升。

就拿餐飲業來說,許多之前根本訂位一整年都訂不到的餐廳,以及許多人只求進去打卡的網美型咖啡館,它們的知名度和指名度成為一種相互加乘的正向循環,因為它們的知名度可能正來自於那麼難訂,而正因為訂到位的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所以許多人會指名要去吃、即使只是去打個卡也好。到頭來,你可能對菜色毫不瞭解、甚至也不是你格外喜歡的口味,但你也不在乎,反正有去打個卡或曬個美照就行。

然而,這樣的知名度或指名度,真能直接轉換為忠誠度嗎?那就未必了。講國內的餐廳或飯店就傷感情了,就拿我之前去過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來說吧!作為全球十大最美的咖啡館之一,去到維也納而不去中央咖啡館,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但我們去了之後,不僅我就是不那麼喜歡排隊,我在店內感受到的氣氛也不那麼好,加上維也納也有許多其他很棒且歷史悠久的咖啡館,所以我當然還是會在中央咖啡館拍照打卡,但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再去了,所以像我這樣的遊客,自然不會對它有任何忠誠度。當然,只要疫情不讓大家都無法出門,中央咖啡館應該隨時都有源源不絕的新顧客,也不差我這一個;然而,對許多生意來說,開發新客源都是成本最高、也最困難的事;萬一你的個人品牌之路只顧著如何增加能見度,而不在自己給目標客群的辨識度及好感度下功夫,你就很難創造出忠誠度。

再拿我自己的課程來說,市面上教談判的課程很多,但【一談就贏】就只有一個。我們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花任何經費在廣告上,我甚至因為教課太忙、回絕了多達10家出版社的出書邀約,所以就知名度來說,原本這個課程應該是會很辛苦的;然而,或許是因為我們的辨識度太高,也就是【一談就贏】這個課程真的跟很多坊間的其他談判課程不一樣,所以我們奇蹟式的一炮而紅。不僅知名度和指名度,參加過一談就贏的朋友對這個課程的忠誠度也驚人的高;在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我把忠誠度和好感度連結在一起,但很多人可能不明就裡的就誤會成要去討好別人一樣;其實我個人原本就不是一個討喜的人,而在經營個人品牌這件事上,除非你是要搞偶像崇拜,否則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人設弄成一個和自己大相逕庭的形象,更不要反過來變成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去配合那個虛假的人設。這其中的關鍵差別,其實在於好感度指的是他們對於自己參加這個課程的好感,而不見得是對這個課程的品牌形象的好感、更不見得是對像我這樣一個執教者的好感。讓他們自己學完後對自己更有信心、同時也真的能談出好結果,一直是我們的目標,而且後來也在許多人身上都具體實踐了,所以正向回饋到了這個品牌本身。假如在更簡單一點說,你可以靠著灑大錢做廣告來增加知名度,但假如要想增加指名度及忠誠度,你不但要與眾不同,而且要能確保你的顧客體驗效果夠好才行,而且對許多不同行業都是如此。

假如你有心發展自己的個人品牌,另一篇文章你也不應該錯過:「你我都不是金城武,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個人品牌的四大要素」,文中有句話很值得大家深思:「個人品牌,就是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假如你賣的是大宗消費品,你或許可以做好市場調查及分析,然後去推出一個最受市場喜愛的商品;然而,假如你要打造的是個人品牌,尤其你是個像我一樣的自雇者、或是你應該的是家微型企業,你更應該讓自己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樣子,也就是你要有你的品牌特性,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胡吹亂蓋的promote出一個讓人支持的形象。其實就拿我自己轉換跑道來做講師以來,我也在刻意進行一個實驗:我能不能實踐我的畢生所學,來證明我在課堂上講給大家聽的、以及我在文章中寫給大家看的,是我自己真的會這樣做、而且做來也真的有效的?我很榮幸的告訴各位,包括【一談就贏】的成功在內,我這幾年下來的努力,起碼證明了我相信的方法是真的有效,而我也不需要去刻意抄別人的老路子也會成功。試想,即使人脈廣闊也的確是一項競爭優勢,但假如你靠著和別人相互吹捧、又或者靠業界大老幫你扶持才成功,請問你的個人品牌建立在什麼之上?建立在別人帶給你的人脈和資源上嗎?想要建立個人品牌,或許不是那麼容易,但一旦成功建立了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品牌,其實即使遇到一時的打擊和困頓,就像這樣疫情來襲的情況一樣,你也無須那麼憂心,因為的確你還是會有你的問題,但別人只會有更大的問題;只要能好好深耕自己的個人品牌,你就會站在和別人不一樣的利基點。

2. Relationship持續經營顧客關係(Manage customer relationship):其實,無論有沒有疫情的影響,你都應該要經營顧客關係。然而,就像許多人常說的,當潮水退了之後,才會知道誰沒有穿褲子;假如你是個保險、直銷、或金融商品的業務員,你平常所謂的「經營顧客關係」,就是沒事打電話給老客戶時,總是三句話不離「我們公司最近有張新保單,有沒有興趣我過去幫你介紹一下?」或「我們公司最近推出了個新產品,特別適合你喔!」,在現在這種人人可能緊縮消費、而且你也不方便當面向對方介紹產品的時候,請問你要怎麼辦?

正如我自己在【銷售贏家】這個系列課程常對大家說的:我們每個人其實在做的其實都是不同形式的銷售工作,但假如你只把銷售當作唯有成交最重要,而你也只把顧客當作你成交的業績來源,你的路肯定走得不會長久。

所謂的經營顧客關係,其實就是你要能回答自己這幾個簡單的問題:

(1) 你有多了解你的每一個顧客?
(2) 你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嗎?後來又有什麼樣不同的變化?
(3) 對他們來說,你與眾不同之處何在?

而對我這篇文章主角的自雇者和微型企業的經營者或創業家來說,這幾個問題不但更為重要,而且你不該回答不出來,否則就代表你離你的市場族群實在太遠。

以我自己為例,我曾經在一次大型活動中試過,即使每位公開班學員的暱稱和臉書名稱都不一樣,而且那些暱稱、別名、和他們的臉書名稱也都和他們的中文本名沒什麼相關,但在當時參加的一百多人中,我只有一位是看到她的中文姓名、卻突然連結不到她本人到底是誰的;我不敢說之後我也都對每個人也都能做得到,但起碼就目前上過【一談就贏】高階班的同學來說,我可以記得他們在兩、三年前寫過的作業和心得是什麼,以及他們每個人從一參加到後來的優缺點各有哪些。別以為這是在自誇我的記性有多好,其實我一直是個不太會記名字的人,但我為了讓大家更能體會我的用心,所以從一開始就揚棄那種每個月開一班的作法,而只老老實實的一季只收一梯次的新學員;原因很簡單,假如我真的想讓他們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而我也希望跟著他們一起成長,我不是本來就該從認識他們每一個人開始做起嗎?其實這樣的作法既不僅限於我、也不僅限於講師這個行業;舉例來說,許多知名的精緻餐飲都只有少數席位,他們不是刻意想讓大家都訂不到位的飢餓行銷,而是他們只想在一個餐期就用心的服務眼前的有限顧客,為的就是要確保他們有著不同凡響的用餐體驗。

我有一位經營健身房的朋友,在最近這段期間推出了線上教練的指導服務,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主意。關鍵其實不在於取代上健身房的效果及體驗,正如現在許多學校所進行的線上課程或遠端教學,其實未必是用來取代原本的學校教育、而只是在因應疫情挑戰下的另類作法而已;以健身房或健身教練來說,萬一你看的只是營收上的不無小補,你可能還搞不清楚自己的利基點。你真正利用這個機會展現的,是你針對學員個別需求的掌握,以及你如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指導能讓他感到自在而有所收穫;萬一只是透過視訊教每個人差不多的動作,現在有許多app都可以代勞,那你就無法展現自己對顧客關係的重視和經營有術了。

整體來說,要想經營顧客關係,即使和顧客面對面的機會變少了、你提供對方實際獲得消費體驗的機會也變少了,但你勢必得透過不同形式來維持或最好能增加與他們間的互動。

在社群媒體及各式遠距交流工具興起的今日,互動不但有許多選擇、而且比起10年前來說應該更不困難。關鍵其實在於,你選擇是種適合你的方式嗎?這種方式又真的會對你未來的生意機會有所助益?

舉例來說,這陣子退燒蠻多的clubhouse很適合讓大家開個房間大聊特聊,但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用clubhouse的目的似乎是在開拓新的生意機會、又或者是招徠新的客群,但假如兩者不能兼顧的話,我就會建議你好好的經營既有的客群、而不是想要一魚兩吃的順便開發新的客源,否則萬一其中一位既有客戶反而因此覺得受到冷落的話,無法獲得更糟的體驗反而會成為你失去這個客戶的致命傷。

3. Opportunity思索未來機會(Look for future opportunity):我最常與人分享的一句話是,假如每件事到頭來都會變好,那就等到它變好就好啦,但我們應該為凡事萬一分崩離析的畫做準備。意思是什麼呢?假如隔幾個月或隔一年,事態就會恢復原本的常態,其實我們就算算自己的生活預備金能頂多久就好;但所謂的準備,就是要為萬一疫情改變了整個生態怎麼辦做好準備,而不只是撐過眼前這一段就好。

不過也無須太過悲觀,因為人生唯一不會變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永遠都會改變,無論你喜不喜歡都一樣。我的個性也並非屬於樂天積極那一型,但在非得放慢腳步的此刻,同時也會是我們可能好久以來從未有過的一段清閒時光,讓我們有時間思索未來,積極為不可知的未來做準備。正如【一談就贏】提到的為談判做準備一樣,假如我們這段時間的思考或準備到頭來用不上、反而代表我們為不同發展狀況準備的夠周全;但假如有些突發狀況讓我們一發生就始料未及,那就代表你準備得還不夠好。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可以沒有一切問題的答案,但假如我們連可能發生的問題都想不到,到時候只會驚慌失措而增加錯失先機的機會而已。

即時應變當然很重要,但得先搞清楚那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能解決問題。舉例來說,當許多餐飲業目前紛紛推出外帶,萬一你把它當作一種消化目前庫存、或維持店面的能見度和一點起碼聲量的作法,那麼外帶的做法就是有意義的;但假如每家餐廳都把未來要好好發展線上訂購和外帶外送作為經營目標,那可能就是搞不清楚方向,因為根據新聞報導指出,即使各餐廳紛紛推出外帶外送的服務,最近餐飲業的整體業績下滑依然超過七成,所以這未必是個適合每家餐飲業者的解決之道,更不見得可以適用到其他產業,否則去年就已經重傷的飯店或旅遊業也可以外送外帶嗎?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很多事情即使只能解決當務之急,你還是非做不可,但那是本來你就該在日常營運所聚焦的重點,和能否抓住未來機會不見得一定可以畫上等號。舉例來說,去年就已經有一堆知名飯店和餐廳開始推出限時外送了,但我居然看到,今年也還有一些飯店,連公開出來的照片中賣相都不佳、包裝看起來也很廉價,相較於我們自己曾經訂過的一些餐盒,那些飯店還真以為只憑自己的名號就可以把這樣一個餐盒賣幾百元?或許口味真的不錯,但相信有許多顧客可能和我一樣,光看那個樣子都不想去給它一個機會驗證到底好不好吃。



因此,別以為當務之急就不重要,而是你不應該等到疫情已經有如此嚴重影響之際才開始思考如何解決,你更不應該急就章的只想出一個應急的方法,但從去年到現在毫無實質能提升解決方案成效的主意。舉例來說,無論各行各業,早就應該把全通路策略和如何改善供應鏈流程放進營運的改善計畫和重要觀察指標之中,才不會到現在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拿許多人認為疫情之下宅經濟肯定興起,所以一堆電商的股票大漲,但我自己就很不看好其中一家很大的電商平台,因為根據我實際遇過不只一次的經驗,這家電商的物流正確度既差、客服後續處理的能力也差;我不會未卜先知,但假如像這樣一家公司真的將來會有好的發展,那我只能說台灣的生意顯然太好做。相較之下,萬一能出現另一家把基本物流服務及資訊系統搞好的競爭者,要取而代之不過是彈指之功而已。

那到底何謂思索未來機會呢?舉例來說,談判是個很難線上化的課程,就拿其中兩點來說,我覺得那就不只是系統或操作介面的限制而已:(1) 我們的訓練包含許多對現場環境的觀察,請問一般線上課程要怎麼進行這樣的訓練?明示大家請看畫面能夠照到的部分嗎?還是給大家10個圖像化的選項、猜猜哪個對接下來的情況會產生最多影響?真要這樣做的話,是把談判訓練當成解謎遊戲了嗎?這只會讓我想起小孩當初在幼稚園上的蒙特梭利,而許多群賢大德真的要這樣幹?(2) 包括國外幾位知名教授的線上談判課程在內,當我問他們如何進行相互演練時,就發現要進行線上個案討論還容易些,當我們要進行模擬演練時,一對一的演練倒也罷了,但我們假如要進行多對多的演練時,指導者和參與者就很容易顧此失彼了;更不要說再加進限時完成的壓迫感了,目前看起來就是實際執行上很有困難,到最後又變成很像只是個案討論而已。坦白說,對一個真正會教談判的人來說,我覺得光是把談判課程的內容影音化放在線上,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這就是為何過去兩年來找我合作的線上平台多的不勝枚舉,我連一個都沒答應,因為我覺得很多人只是把現有課程放上網路、其實是個很不負責任的作法,真要發展所謂的線上教學,你應該要針對線上教學的特性設計一個全新的教學方式而已,而不能只把相同的內容轉換到不同媒介的載體上就算。台灣多數的所謂線上教學平台,兩年來不是許多課程業績慘澹而連賣都賣不出去,就是即使有人訂購了、實際上線會把課上完的比例還是很低,關鍵可能就在於那根本不是線上課程,而只是把一套既有課程放在線上讓人觀看而已。

所以,我自己是怎麼看這個問題呢?談判很難線上化,是我花了五年也得不到具體解決方案的問題,然而若以企業內訓來說,我並不是只在教談判,而許多其他主題的課程,萬一企業將來需要用視訊或線上的方式來進行內訓,其實是可以進行的、而且我們之前也都有這樣做,所以這就是其中一種應該做好準備的方向,差別只在於我個人願不願意捨談判而把發展重心移往其他主題而已。

但我不只侷限於這樣想,而是要設法為最壞的狀況做出最好的準備。所以最壞的假設應該是,萬一真走到那麼一天,疫情嚴重到沒有人願意走出家門去參加公開班、企業也不再進行任何實體面對面的企業內訓時,像我這樣的講師該怎麼辦?線上教學真的是每個人都必須非得去搶食不可的大餅嗎?這個時候會有多少人願意對自己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呢?

我目前的思考方向是這樣:假如真有這麼一天,講課的機會可能就不大了,而可能轉型成指導型顧問的路子會更有發展;而且不是那種四處晃晃看看給點不痛不癢建議型的顧問,而真的就是幫企業端下場去談判、或手把手的實際指導談判;主要收入來源也不是照鐘點算就行,而是以實際成效當做抽佣的依歸。以這個為例,就是想要提醒大家,你我的產業性質或工作型態可能不同,但所謂的思索未來機會,那個機會可能包括整個工作的徹底改變,連帶的連你收費及獲利的商業模式也要改變。

另外一個可能的路子,就是放棄自雇者的身份,回到企業界去上班來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相較於其他同業,我和我太太或許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從之前到現在、甚至到了今年年初,都一直有headhunter試圖找我們重出江湖。當然,相較於一些之前最多不過做到中階經理級職位的講師來說,你要他們回企業去拿個幾百萬的年薪,他們可能會很不情願,因為跟他們現在的收入差不多,但對我們的困擾相較之下就少得多,因為目前看來offer都還不錯。所以我常說,不要聽一堆企業講師唬爛他們自己教的東西有多行,問問他們,哪家公司願意挖一大筆錢請他們進自家公司、去只帶一個部門就好,讓他們實踐他們自己教的東西?所以,萬一你的賣點只是教學技巧,請問當教學這條路發生質變時,你又該怎麼辦?這不只是寫給像我這樣做講師的人看的,而對各行各業的朋友都適用:你現在就應該想想,萬一你現在賴以為生的本事,在將來的世界中不再適用時,那該怎麼辦?我們以前常自嘲,真的混不下去時,就去賣牛肉麵好了;沒想到轉眼到了現在,當初的玩笑居然不再好笑了,因為我們就算真的轉行去賣牛肉麵,接下來的世道可能讓我們開個麵店或小吃店都混不下去啊!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寫下這段的另一個原因,是想提醒很多一輩子心懷老闆夢的創業者,其實這種狀況在國外很常見,許多人創業之後,不過是失敗或成功(有些人成功到公司被他人高價收購),他們都很可能先蹲低再跳高,暫時先到別人的公司待個一、兩年,累積了更多的資本和人脈、而且讓自己有時間把腦袋中的想法好好理個清楚之後再出發。從創業者或自雇者變回受雇者沒什麼好覺得垂頭喪氣的,人總要討生活,而且那從來就不代表你未來毫無機會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請不要太快否決所有的可能性,那只會讓你未來的路愈走愈窄而已。


4. Costs降低經營成本(Lower down operation costs):面對現狀如此艱難,無論你思索出一條未來的道路沒有,你的當務之急當然是該設法降低自己經營的成本。舉例來說,不管是門市、辦公室、或廠房,你都該去設法與房東協調降低租金。以現在的發展狀況來看,政府很可能會像去年一樣推出不同形式的紓困方案。到時候請務必要去申請,無論會過或不過都一樣,因為即使不過,那也總給你一個好理由去對房東說,自己連紓困都不過了,實在拿不出錢來付房租;你也很無奈,但就要請房東幫幫忙,否則他也會承受跟你一樣的風險,因為他不但得花時間在去找下一個房客,而且他還要賭人品看看下個房客是不是就更有長期付清租金的能力(或意願)。

這不是一篇專門談如何調降租金的教戰守則,我只想提醒各位一個重要的觀念:不管是承租營業空間或採購設備,你真的要等到非談不可時才會有議價的能力嗎?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或企業去學談判?談判是個你本來就該有的能力,而且愈是想要自己做生意、你就愈應該有這個能力,否則你要委由誰幫你去談呢?

從更積極一點的面相來說,與其只想如何降低經營成本,不如趁這個機會思考如何調整經營架構。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你要如何思考人力的問題,也就是你接下來要如何面對和你一起奮鬥的公司員工?

趁這個機會把員工都炒了,或許會是其中一些經營者的選擇,畢竟自己都撐不下去了,哪還能顧得員工也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我不會只從道德面勸說你不要那麼狠心,但我會從企業的實際經營面提醒大家,我親眼見過許多企業之前因為景氣而關廠,然後就依法資遣了一大批員工;但等到景氣恢復之後,要把同一批人請回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們為了討生活、也都到別家公司另謀高就了。那些公司後來被迫去請了一群毫無經驗的新手來,但光要訓練他們從上線到熟手就需要時間,而重啟爐灶的第一年產品良率之低,讓他們又賠了好大一筆錢,而這些都是成本。

因此,你假如只把人才當作一種支出或成本,火掉員工看起來好像可以省下一大筆支出,但其實除非你這輩子都不想東山再起了,否則你一時的決定可能反而會提高許多之後的成本。

但也不要太天真了,以為自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因為想當菩薩也要真的法力無邊才行。

我很敬佩一群在這波疫情一起,馬上宣佈自己絕不裁員、也不降薪的老闆們。作為安定人心的手段,這真的是個必要之舉,但就企業經營來說,我請大家務必看看《管理最難的一課:灰色地帶》這本書,看看書中的摩登紡織(Malden Mills)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再來思考你該如何實踐自己的這個諾言。

或許這樣說很冷血,但我們在能讓大家一起度過這波挑戰的大前提之下,我們也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為整家公司帶來組織調整的機會。畢竟,就算你想與全體員工同舟共濟,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和你生死與共。你不應該只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員工的去留,但假如有些員工在平時工作就不上心、或是跟不上整個公司或團隊的腳步,這個時候或許就是和他分道揚鑣的最好時機。

而就那些他們自己也願意、你也期待他們能留下來一起奮鬥的團隊成員,好好善待他們,但不要讓他們把照顧自己的生計視為老闆的理所當然。誠心誠意的跟他們溝通,但也同時交付他們更多挑戰:「面對現在的狀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萬一你們大家也都拿不出好方法,我們就一起完蛋。」讓他們共同肩負起改善公司體質的使命,讓他們能夠想出一套讓大家都有生意可做的好方法,到頭來你們不只會得到一個翻身的機會,你還會獲得一群在危機中更加成長茁壯的夥伴。

5. Health保持身心健康(Maintai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疫情當前,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和平衡。身體的健康平安之重要當然無可言喻,但心靈面的健康、和諧、和自在,卻是另一件你不可以忽略的事。

光是最近和小孩一起宅在家一個禮拜,你會不會已經開始覺得心煩?看到每天新聞上確診數及足跡的公佈,你會不會覺得憂心?假如不會的話,你的神經凡反而可能太大條了呢!其實,感到煩惱和憂慮,都是種正常的情緒,與其選擇視而不見,不如正視現實還比較實際。

當然,疫情繼續嚴重下去,包括我自己在內,原來的生意可能都做不下去。去年疫情雖然一度也很緊張,我自己中間也主動停了不少課程,但很幸運的,我們的年營收居然沒什麼下降;然而,我自己也很清楚,今年的狀況可能更嚴峻,或許接下來的課程都無法舉辦也說不一定,而那也代表我目前的事業營收會直接降到0,而這也是自雇者和受薪族最大的不同,但也證明了前面第3點的重要,也就是我們應該從現在就要開始思索未來的機會,而且無論那是個好機會或不那麼好的機會,我們都該強迫自己想出一個答案為止,而不要只會「到時候再看看」,因為機會不是拿來看的,而是要想辦法好好把握住的。



該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呢?我有以下四點建議:

(1) 保持規律的作息。恐慌來自於許多事都充滿不確定性,那我們起碼可以讓一些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固定且規律。

舉例來說,你或許暫時不用再準時去開店上班了,你這段期間也不用接送小孩上學或參加一大堆才藝課程了,但找到一個讓自己準時起床的理由,並且每天都讓自己有個具體要完成的目標,你的生活就會更有朝氣些,你也比較不會胡思亂想一些對目前處境毫無幫助的事情。

作為一個NBA迷,我覺得自己這陣子就很幸運,因為最近正好NBA季後賽開打了!於是,我每天都把起床看球賽當作一個動力,自然就不會晚起;有時候叫醒你的既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而只是一個儀式化的理由和動機而已。

看很多球、會對生意有幫助嗎?你現在又怎麼會知道呢?曾幾何時,當我每週都花很多時間看很多電影時,我其實只是當興趣看看而已;沒想到居然有一天,我居然會每年開一次【一談就贏:看電影學談判】,與上百位朋友分享我看電影的心得;不僅如此,我之前還有不只一家知名企業之所以邀我去上課,居然不是因為他們對我個人的了解有多少、也不是因為別人推薦我的課上得很不錯,而是因為他們的老闆看到我在部落格隨便寫一些充滿個人意見的電影觀後感,就非得請我去授課不可。所以你說這段時間看球或做任何看似與本業無關的事、不會對將來帶來正面的影響?那可不一定喔!

所謂規律作息,當然不只早起而已;既然現在生意或案子都驟降到幾乎是0,你更不應該讓自己像過往般拿趕工來當熬夜的理由。我一開始有兩個晚上還是 如既往的晚睡,但有天突然看到時鐘剛過了11點,我這時候就問我自己:還有什麼事是接下來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可以完成的嗎?假如沒有,我何必那麼晚睡?這對我自己會有任何好處嗎?後來我很彆扭的在11點半就上床睡覺,後來發現,早睡早起身體好不是說說而已,因為我隔天真的精神很好。因此,千萬別說自己這段日子什麼事都無法做,你起碼有件事可以做得很好,那就是讓自已有個規律正常的作息。

(2)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指的可不是什麼做人處事的大道理,而是這段時間你可以拿來當作自己人際互動上的準則。

在這種艱難的日子,很多人可能需要別人的支持或打氣,也許只是簡單的一句問候也行,所以請不要吝於讓你的關懷散發給其他人。然而,不要用自己會願意對他人付諸的行為去期待其他人,因為那可能會讓你在這段最不需要更多打擊和沮喪的時期更加沮喪而已。

我自己曾經有兩次職場生涯大轉彎的時期,一次是放下工作到美國留學,另一次則是轉換跑道來當個企業講師;兩次經驗的共通之處在於,一開始都度過了一段不算短的陣痛期,而且那時的收入就真的是0。在那段時期,我清楚的發現,當你最不好過的時候,許多一般人所謂的「朋友」就自此不再與我聯絡了;雖然這也讓我體認到,少數那些還願意在那段日子對我噓寒問暖的朋友有多麼可貴,但我也同時認知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生命中有許多過客,不管彼此之間的親疏程度如何,我的生命中少了一群這樣的人並不會怎麼樣。我既沒有餓死,我更不需要他們情感上的支持;說實在話,我並沒有對這些人有什麼怨懟,我反倒為自己鬆了一口氣,起碼自己的人際包袱又少了些,自此不需要再和這些人周旋而浪費時間。

(3) 和家人共同度過這段不一樣的日子。也正是因為如此,請各位把生活的重心多放一點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朋友和家人上。許多人或許還是會在社群媒體上和一些人喇迪賽、好像藉此就可以讓自己不再那麼煩悶;當然,假如你自己的心情真的會因此而愉快最好,但作為一個自雇者或說倒就倒的微型企業老闆,我想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本錢。假如你有這種精力和時間,你不是把時間花在前面的持續經營顧客關係上,你就應該把自己的時間花更多在自己更重視的人身上,而不是浪費在一些只是用來殺時間的人事物上。

試想,當我們之前案子多到做不完、又或者每天都在操煩生意上的大小事都如何處理安排時,誰是那個被我們忽視的人?應該是我們的另一半及小孩吧!那個時候的我們,還可以給自己一個藉口,認為自己非得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能養家活口,但現在呢?說的誇張些,我不是沒有曾經連續三天72個小時沒有闔過眼,但現在的這種光景,就算我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而不睡覺,也於事無補啊!所以,為什麼不把時間多花一點在自己親愛的家人身上呢?就算只是多聽他們說一些話也好啊!

前面也提到了規律作息,其實即使不出門,設法養成在家運動的習慣也很重要。我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室內運動,但Switch既有健身環、還有拳擊、跳舞和家庭訓練機,我就和女兒約好,等她上完線上課程之後,每天找一個小時出來用Switch做做運動,而且每天還可以換一片不同的遊戲。

不只運動,我太太看到我還有成堆的書可看,她居然主動跟我說,我們可以在家開個兩人的讀書會,等她每看完一本書,我們兩個就可以針對那本書進行討論;我們討論這個主意討論的很樂,馬上就要國中畢業的女兒居然在旁邊插話進來說,她也想要參一腳。我聽到後多麼欣慰啊!平常是建議她看什麼書、她若沒有興趣就當作沒那回事了,現在居然她也主動要來參與我們的家庭讀書會?假如不是因為疫情而宅在家,我們哪有這種時間呢?所以,人生處處有機會,只看你懂不懂得把危機視為轉機而已。

(4) 別把事情都悶在心裡。正如前面提到的,心情煩悶或憂慮是正常的,這時假如能和不同的對象聊一聊,心裡或許也可以舒坦一些。

然而,該跟誰聊呢?跟家人聊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假如你只跟家人聊,很快的他們就會變成你吐苦水的對象,而最後可能會變成大家都更加煩悶的不幸狀況。

我自己有個作法可以給大家參考,而其時我從去年年中就開始這樣做了,只是當最近台灣疫情緊張之際,我做的更頻繁了而已。與其和很多在台灣和我們有相近遭遇的人聊,我很擔心自己的言談、搞不好反而會製造對方更多無謂的壓力,所以我更情願和目前人在國外的朋友聊,不管是生意上認識、或有私交的朋友都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不管是美國、日本、或歐洲各國,其實從去年起就封城封到民不聊生了。我們現在所遭遇的種種狀況、甚至我們未來搞不好會遇到的許多情形,他們不但都經歷過、而且恐怕都親眼見到比我們想像更糟的狀況;因此,我不是要去尋求安慰,而是想具體的知道,當他們遇到這種看不到未來有何轉機的時候,他們當下到底做了什麼?心中的想法又是如何?打不打得到疫苗、或疫苗是否就能成功扭轉局勢,不是我們這種升斗小民所能左右的,所以我們不用為了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而杞人憂天;但有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也應該做的,包含心情如何調適?行程如何安排?以及生意如何持續進行?我有次甚至跟我INSEAD的同學們在線上討論,到底該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業務團隊凝聚士氣而不致解體呢!

因此,你還是可以找人去討論未來,但請為自己找到些適合的對象。重要的是,不要一看到危機就絕望,也不要消極無為到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只因為你想要麻痺自己。

時間本身就是一項資本,試著讓自己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把時間投資在一些對將來有助益的事情上,讓自己抓住即使跌到谷底也能反彈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