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為什麼要成立新品牌?


為什麼要成立新品牌?

昨天寫到爭鮮成立了一個新品牌Magic Touch。其實,說到連鎖餐飲業成立新品牌,爭鮮恐怕算是保守的了,看看王品或是乾杯,新品牌的成立幾乎可以說是樂此不疲的一個接一個

為什麼這些連鎖餐飲業,甚至還有其他很多不同的行業,那麼鍾情於成立新品牌?


 
「因為我們已經有了這個產業的know-how,想要嘗試更多不同面向的多角化經營,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感受

假如你相信上述那段公關辭令,你要不就是生性天真樂觀,要不你就是個有截稿壓力的記者,廠商講什麼你都會照單全收

 在我看來,業者的思考出發點有三,但業者的出發點是否是對的,那就不在這篇文章討論之列了

1.  市場:試想,即使你賣的牛排又便宜又好吃,市場大眾的接受度第一名,你期望同一家子的消費者一週會來吃多少次你的牛排?

 


有人或許會不服氣地說,我的菜單上有各式各樣的不同選擇,消費者即使一週來吃七次,都可以點到不重覆的菜色

菜色或許不重覆,但口味呢?

餐食即使不重覆,但餐廳的裝潢及座位呢?

所以,開創新品牌,希望你的老顧客一本初衷地支持,企圖提升自己在他們每天每餐的荷包佔有率,是業者成立新品牌時的一大考量

另一個也跟市場有關的論點,是來自於競爭

做為業者,即使你想要專注本業,但看到競爭者若有機會切入你的市場,心裏當然會有所警覺

於是乎,你本來是賣迴轉壽司的,你就會想要在壽司外帶上也分一杯羹,因為總不希望看到另一家壽司外賣逐漸坐大;既然在壽司上打響品牌,不如弄個新品牌進軍日式料理,省得留下太多的市場空間讓競爭者平白切入

假如零售消費品都能夠用貨架占有策略而把競爭者擠下,誰說餐飲業不能這樣做?

看看便利超商,只要是黃金店面,就算隔個馬路又再開一家7-11,有何不可?總比過個馬路就是全家來得好吧!

這樣的思考對或不對,關鍵不在於策略面,而在於執行力 

2. 股東及投資者:尤其是上市上櫃或即將上市上櫃的企業,另一個成立新品牌的緣由,是為了給股東和投資者一個交代,簡單說,賣點是一個未來的希望

假如一直只有單一品牌,每天談的就是擴點及提高投資報酬率,一年、兩年、三年下來,即使你的績效一直都是市場翹楚,投資大眾及出資股東都會覺得了無新意,你的股價就算不是水餃股,大概也很難有什麼猛爆性的狂漲,因為你沒有給那些投資者一個希望

萬一有了個新品牌呢?從你提出計畫並放出風聲的那一天,股價就會反映在大家對新品牌的期待上

若是新品牌開了之後卻做不好呢?不要擔心,你每一個提振新品牌的計畫,諸如進駐某個即將開放的大型景點或公共建設,都會讓投資大眾的目光重新聚焦

再做不好怎麼辦?你永遠可以把不成功的品牌收掉,同時再另外開創另外三個新品牌,作為對股東的交代

至於到最後會不會變得有些飲鴆止渴,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3. 人才:人才,尤其是管理層級的人才,更需要透過新品牌的成立,為他們找出路

就一家公司而言,人才永遠不嫌太多。很多公司的人才紛紛出走,是因為公司即使規模變大,但高層的職位並沒有因而變多。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若是老是論資排輩地安排升遷,哪能讓那些年輕但戰功彪炳的新秀們服氣?但若老是在原有的組織上疊床架屋而憑空生出一大堆職稱,久了總也不是辦法,而且純然是讓這批人才將精力花在內鬥及內耗上

這時,創立一個新品牌,就成為有效紓解管理級人才的一帖妙方。有了新品牌,不但有更多的職位可供安插不同的人才,也讓這些人才有事可忙,不至於將彼此的精力花在內耗上

新品牌成功了,不但老闆笑得樂開懷,這批開疆闢土的人才也獲得了極高的成就感,而那股成就感有時比你幫他加薪或給他紅利更有效

若是新品牌失敗了呢?老闆這時把手放在肩上的一句「沒關係,讓我們一起下次再來」,保證讓這些為新品牌打拚的人才們痛哭流涕,搞不好會自此為這家企業終身效命都有可能

所以,不管育才、或是留才,新品牌的效力都大得難以想像


至於新品牌成立的一些迷思,就讓我們下回再見分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