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奇蹟男孩》(Wonder):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這個世界運轉的方式,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動心轉念,世界就會不一樣,而我們不該任由別人剝奪我們昂首闊步的權利。

前幾天帶著女兒去看小說改編的《奇蹟男孩》,這不是第一部讓她看到流淚的電影,但卻是印象中讓她哭的最久的一部電影。

最近連續好幾個週末也都要上課,一直要到聖誕節那個週末才會得到喘息的機會。我自己倒也罷了,但有幾部電影非得帶女兒去看不可,所以這兩個禮拜難得的帶她去看了兩部晚場電影,一部是之前介紹過的《可可夜總會》,另一部就是《奇蹟男孩》。相較於《可可夜總會》的讓人感動,《奇蹟男孩》的催淚效果界更勝一籌了;相同的是,兩部電影都有相當多的正面啟示,也很適合父母與小孩在看完後一起討論,真的很適合推薦給每位想要帶著小孩去看電影的父母。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奇蹟男孩》的結局太正面了,好像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太過完美而毫不現實。但是,我卻認為,這世界已經有太多醜惡的現實存在,我們其實不需要更多的電影甚至電視新聞來告訴我們,不是每件事都會有好的結果,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心存善念。正是因為如此,我希望能有更多像《奇蹟男孩》這樣處處充滿正面訊息的電影,可以讓我們藉由這些電影看訴我們的下一代,不要輕言放棄希望。

尤其當我看完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的《血觀音》之後(當然沒帶小孩),更是慶幸自己能看《奇蹟男孩》來平衡一下。《血觀音》無疑的是一部足以代表台灣的高水平國片,我原本一直想專門為這部電影寫一篇與大家分享,但是卻遲遲難以動筆,因為這部電影實在太黑暗了!就一個影迷來說,《血觀音》真的是好看至極,而且處處可以看到充滿形形色色而不偏於一元的台灣符號,讓人慶幸我們的本土影壇能拍出這樣一部雅俗共賞的電影;然而,片中描寫的角色和劇情意涵,何止只是一句「沒有人是局外人」呢?在我看來,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有罪,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才會活在一個可怕的無愛世界,而且他們的手腕得以讓更多人走進那種黑暗而可怕的無間地獄。若真要寫的話,或許真有許多可寫之處吧。但我實在很不願意寫下一篇那麼黑暗主題的文章,讓大家誤以為充滿心機及控制慾的人,反倒可以左右擺佈更多無辜者的命運。

反過來說,《奇蹟男孩》不會在奧斯卡等級的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但它卻是讓我一掃看完《血觀音》後陰霾心情的振奮劑。唯有這種時候,我寧願讓自己因為淚水而模糊了視線,讓我不用把現實世界看得那麼清楚,因為我想單純地享受那種烏雲散去之後的藍天。

一個因為罕症而面容殘缺的10歲男孩奧吉,外出都得戴著一個太空人的全罩式頭盔,因為他不願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更不願被人叫做噁心的怪物。

他的父母知道自己無法一輩子把奧吉保護在家,於是鼓起勇氣把奧吉送去上學,希望他能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之下,學習承受那些嘲笑和異樣的眼光。

當然,我們不能期望學校的每個同學都有一顆溫暖的心腸,於是奧吉果然被排擠且恥笑,讓他的眼淚只能往肚子裡吞。

1.  爭取認同:看到奧吉面對的遭遇,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種心碎的感覺。不像中的魯蛇俱樂部,面對霸凌時還有一群好夥伴相挺,生平首度走入校園的奧吉,只有他孤單的一個人啊!他當然也渴望朋友,但誰願意和一個陌生的醜怪小孩當朋友呢?於是,他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默默忍受同學的嘲弄和羞辱。

另一部我一直還沒機會寫出心得的《聲之形》,其實內容更加冷硬而殘酷,因為男女主角都因為學校中的霸凌和隔離而有了尋死的念頭。所以《奇蹟男孩》中的奧吉還能夠堅強的挺下去,真的讓人慶幸之餘、卻又帶著更多的辛酸和不捨。

為什麼會有霸凌呢?只有少不更事的年輕學生才會霸凌嗎?其實,包括我們出社會並加入職場之後,霸凌的行為和意識型態其實四處都有。

每個人都想被認同,沒有人想被忽視看輕。然而,在爭取認同的過程中,許多人太過渴望同儕的認可和扶持,而讓一夥人與你惺惺相惜的最簡單方法(但這不代表這會是對的),就是塑造出一個共同的敵人,讓大家以「非我族類」為由去討厭那個對象。

於是,長相與眾不同的奧吉,當然就很容易成為箭靶。其他的孩子真的都那麼討厭奧吉嗎?倒也未必。但要嘲笑一個跟自己無關的人,總比得罪一群和自己利害相關的人來得容易的多。

在職場上,何嘗不是如此?什麼人會讓一整個部門的同事最同仇敵愾?無非是一個壞老闆。所以,無論同事間有什麼不投契,只要開始非議和偷偷罵老闆,幾乎每個同事都會感到自己並不孤獨;至於老闆到底有沒有倒行逆施到那麼值得被罵,反倒不是重點。

當然,老闆握有別人沒有的權勢和資源,所以要說他被霸凌,可能也太濫用同情心了;但是,在職場上讓大家同仇敵愾的非我族類,真的只有老闆嗎?某一個經常說話太衝的同事、老是來催繳單據而毫無妥協餘地的財務部同仁、經常無奈需要佈達公司命令的人資HR我們會在意他本人多麼竊親切和善嗎?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找個共同的敵人來當作情緒的出口,而當這種情緒宣洩過了頭,就會形成一種霸凌。

更糟的是,當我們自己的行為愈過火而可能引發爭端,我們就愈會為了自保而結黨成派,然後就相互傾軋而造成傷害。我們真的是因為毫不在乎而傷害別人嗎?其實並不。然而,我們卻很容易因為自私而選擇傷害別人,因為我們以為傷害別人總比自己被傷害好。

現在單親家庭當然是司空見慣的了,但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單親家庭並不像那麼常見。我還記得,有天我上學時,一位鄰居家的爸爸正要載他們的兩個小孩去上學,一見到我,他就指著我對他的小孩說,「不要跟那種沒有媽媽的小孩玩!」我心裡覺得很受傷,但也只能默默的低著頭繼續向前走,只恨自己沒有別的路可以繞行而不經過他們家。

當有兩個小孩知道這件事時,很快的全班都會知道。接下來的嘲弄和挑釁,就變成每天就會上演的常態;他們不只在學校如此,就連下課回家的路程中也不放過我。我愈是忍耐而不做聲,他們愈把這件事當做一件有趣的遊戲,想要看看倒底何時我會崩潰。

小時候,我的身型比一般人瘦小。我忍了整整兩年,等到我的身材和同齡的小孩差不多時,我決定不再忍耐。同時,我也結交了其他朋友,其中一位是帶有印尼血統的小孩、因為皮膚黝黑而長相和一般台灣小孩不同而也經常被人嘲笑;另一位是正港的台灣囝仔,但因為家境比較差而經常穿得破破爛爛而被人嫌棄。是的,你想的沒錯,我找了一群和我一樣邊緣而不被別人接受的小孩,然後我們把所有膽敢挑釁我們的人全都打回來。如何讓別人願意聽我的話而成為某種型態的「領袖」呢?很簡單,我要做的比別人更壞,帶頭帶大家翹課,同夥的人才會佩服我,不跟我同群的人則會怕我。

我之所以把這一段寫出來,不是因為我想告訴任何人這樣做是對的,或是讓任何人覺得我這樣做其實其來有自;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想爭取被認同,但在這段爭取認同的過程中,我們可能走錯了路而不自知。

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來省悟我過去所犯的錯,每當我現在遇到任何橫逆或不順,我即使用盡方法並再三努力而都無法避免時,我的心裡反倒很坦然,因為我總告訴我自己,那就是我當年犯錯所會得到的報應,沒有人不需要對自己的錯誤負責,即使自己覺得自己當初的理由再正當也一樣。

我很慶幸的是,自己能夠從自己曾經犯過的錯中學習,並且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我甚至有時候會這樣安慰自己,幸好自己犯錯犯的早,所以後來還有許多年讓自己悔改;反觀今日,很多人早已經不是年輕人了,但還是因為一些可笑的理由和眼前的利益在結黨營私,而且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就是一種結黨營私,而自己對別人的行為也正是一種霸凌。

我最看不起的人,不是那些真的打打殺殺搶地盤的人,而是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甚至講一些人生勵志大道理來謀生的人,但卻極度自我中心而只知道結黨營私。我希望這種人都能看看《奇蹟男孩》這部片子,不要只看奧吉是多麼可憐、他的家人又是多麼開明而堅強;看看那些對奧吉投以異樣眼光的人,看看那些排擠打壓奧吉的人,然後再捫心自問,自己又和那些人有什麼不同?

覺得自己做過很多好事,所以偶爾有些私心使壞也沒什麼大礙嗎?看看那些你所幫助的人,是不是都是你的故交好友?那些你認為自己做的好事,是不是都是為了有助你的形象或其他利益而做的?假如是,你不覺得自己完全符合「結黨營私」這四個字的定義嗎?

我對我自己在道德上的評價,大概是只求不要低過平均值就好了;但我幫助過陌生人,甚至幫助過恨我的人,而我做過與自己利益相牴觸的傻事,大概數也數不清了。我了解很多人都需要靠著爭取認同來求自保,包括我自己過去都犯過這樣的錯;但我現在更能體會,爭取別人的認同之前,我們更需要的其實是自我認同。當自己都無法認同自己時,我們是無法靠著譁眾取寵或結黨營私來讓自己睡得安穩的。

2.  堅強的心:奧吉的校園生活,後來終於改觀了,因為他終於交到了朋友,而有愈來愈多人願意去了解他那殘缺外表下的善良內心。

傑克是最初認同奧吉的好友,而傑克一開始也在搖擺,擔心自己因為跟奧吉走得太近而遭到其他同學的排擠;但他後來領悟了,願意選擇忠實的做自己,而不是瞻前顧後卻反而傷害了奧吉的感情。

當他揮拳擊打一位霸凌奧吉的同學後,他在來勸阻的老師懷中流淚了,因為他擔心家境並不富裕的自己,因此被退學而喪失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獎學金。但他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所以寧可在懺悔信中願意承擔這個責任,而不願意說出實情去指責另一位同學的不是。

在我來看,不只奧吉本人有顆堅強的心,願意主動和奧吉結交的朋友也都有著一顆堅強的心,包括傑克、也包括另一位主動願意在別人閒言閒語時與奧吉同桌用餐的珊莫。

傑克揮拳後,了然於心的校長只給了他兩天停課的處罰,而且幫傑克頂住了來自被打同學父母的壓力。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正面的演繹,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凡事往往不是那麼正面而理想。

在我荒唐的歲月中,發生過一次轟轟烈烈的群體鬥毆,被波及受傷的人數近百。其實一開始不過是我不忍見到另一個弱小的孩子被人欺負、而他甚至跟我都說不上算熟,但我還是跟欺負他的人起了口角,接下來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然後雙方人馬不顧自己還在校園就開戰了。由於人數太多了,許多人我根本就不認識,但事後校方還是要找個人出來負責,於是我就轉學了。

還有一次,都已經是快40年前的事了,我爸爸還一直記得有次我在學校中用水桶潑人水的事。他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他當天被急急忙忙的叫去學校把我帶回家,而在校方的口中,我做的事好像是十惡不赦,讓我爸爸覺得無比丟臉。

校方沒有告訴我爸爸的是,被潑的那個人是學校中的重點培養對象,大概就和《奇蹟男孩》中的朱利安很像,父母有權有勢而學校招惹不起。那我又為什麼那麼衝動呢?因為那位公子哥兒拿水桶的水四處去潑在不只一位的女同學身上,這已經是接近調戲和騷擾的舉動了,而我當場見到也怒不可遏,才拿起我手中的水桶對他一潑,順便跟他說,「那麼愛潑是嗎?繼續潑啊!」

我的行為當然也不可取,但是顯然很有效,因為下個學期那位同學就轉學了,只是讓我在我爸爸心中留下了個老是惹是生非的形象。

我自己不是一個行為典範,而我當然擔心自己的女兒也很頑皮。

在她幼稚園時,有次我們在社區中見到一個頭上有個驚人大瘤的女孩。我女兒一見到她,口沒遮攔的就問她:「妳怎麼會長成這樣?」、一邊還順手就要去摸;我當場大驚失色,馬上把她攔住抱開,一邊不斷的和那位小女孩的母親道歉。

或許是因為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了,她的母親相當大方的不計較,還和我們聊了起來。原來,她的女兒有些腦部病變,所以才有那麼一顆當時不方便進行處理的大瘤;她的小孩其實和我的女兒同年,但看起來身形卻小了不只一號。那個小女孩開朗又可愛,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一點兒都沒有感覺。

事情真巧,那個小女孩後來和我女兒同班。每當有同學嘲笑或想要欺負那個小女孩時,我的女兒都會恰北北的站出來說,「誰敢再笑她就給我試試!」當學校老師跟我說這樁發生不只一次的事情,雖然我了解老師的意思是希望我的女兒不要那麼經常的和別人硬碰硬的發生衝突,但我反倒覺得女兒願意保護弱小的心值得嘉許。

我們後來搬到桃園。女兒在學校中看似活潑開朗,但她也有所有同齡小孩會有的疑惑: 「為什麼就是有些小孩會不喜歡我?」還有一次,她犯了錯而被老師斥責,她看到多數同學對她敬而遠之,她甚至難過地跟我說,「我覺得我自己好像變成隱形人。」

我知道那種感覺不好受,但我相信那種感覺終究會過去,不過我仍然把握這次的機會告訴她,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就改吧!重點是自己要知道能改,而不是對方或其他人認不認同妳已經改過了;若是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別人卻不了解而受到委屈,先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對的,然後再想想別人又為為什麼會因此而和妳的立場不一樣?當自己把這些都想清楚了之後還覺得問心無愧,那就勇敢地承受自己不會被所有人喜歡這個事實吧!讓自己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但要時時自省並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才是我們上學的目的,而不是只是要在哪個學科拿到分數而已。

3.  不同視角:在《奇蹟男孩》中,最讓人激賞的角色,莫過於那個頂得住壓力的校長了。他對霸凌者父母說的那段話,真的字字珠璣,而讓我印象無比深刻的是其中這句:「奧吉無法改變他的長相,但我們卻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看別人的方式。」

其實,凡事不都是如此嗎?當我們換了一個不同視角來看,每件事及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樣貌。

《奇蹟男孩》這部電影的另一點可取之處,是它不只是講一個面容殘缺小孩的感人故事而已,而是它能別出心裁的由不同人的視角來講同一個故事的不同面向。於是,我們能從奧吉的視角來看發生了些什麼事,然後我們能從奧吉的姐姐薇亞的角度,來看同樣的這些事情在姐姐薇亞眼中的樣貌;接著,我們從奧吉好友傑克的視角再重看一遍在那些事發生的時空中,同時又發生了那些其他事;最後,我們從一度和姐姐薇亞決裂的好友米蘭達的眼中來看,原來許多事和薇亞看的角度又不相同。

光是這樣的視角變化,不只是讓這樣的一部電影有了更多層次,而是更讓我們在感動之餘也能提醒自己,多從別人的角度想想,也許每件事都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比起另一部同樣感人但更為暗黑的《怪物來敲門》,後者的主角康納只能藉著幻想來逃避並尋求解脫,《奇蹟男孩》不只是整部片的走向更為正面,它還具體的用鏡頭告訴我們,換個角度想有多麼重要、而且具體可行。

為了證明這一點,《奇蹟男孩》也用劇情來為我們驗證,萬一我們固執的自以為可憐而就拒人於千里之外,我們可能從此就失去了一個畢生難得的好友。傑克之於奧吉是如此,米蘭達之於薇亞也是如此。

米蘭達的戲份不多,但這個角色給我的感動或許不亞於薇亞和奧吉姐弟。

米蘭達其實也是一個可憐而需要別人關切和認同的人,但她寧願有苦也為自己肚子裡吞。在誤會尚未冰釋之前,當她看到始終渴望父母關注的薇亞終於有了一個在台上發光發熱的機會時,她毫不遲疑地把自己女主角的位置讓了出去,即使此舉可能會讓自己以後再也無法成為第一女主角也無所謂。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別人,但他愛的可能還是自己。當你對自己重視的人有愛,你會因為那份愛而願意犧牲。誰說世間的愛只能在父母子女或情侶眷屬之間?真正的朋友之間,也能對彼此有愛。重要的是讓自己敞開心胸,別扭扭捏捏的不讓自己的愛和關心被對方知道。

假如你想要讓自己或身邊的人多一些正面能量,請別錯過這部《奇蹟男孩》。



延伸閱讀之一:《可可夜總會》(Coco)──讓生命中許多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都能因為我們快樂又驕傲

延伸閱讀之二:《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停止傷害自己、也停止傷害別人的四個故事和三點啟示

延伸閱讀之三:面對恐懼,才有機會戰勝恐懼──史蒂芬金《牠》(It)給我的三點人生啟示

延伸閱讀之四:本片飾演奧吉的童星雅各特倫布雷另一感人大作──《不存在的房間》(Ro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