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還在為自己的錯誤懊惱嗎?或許我們該從《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千年悔恨中,學到更多在世為人的教訓與啟示

今年年初,我去看了《與神同行》的第一集,很少看韓國電影的我,看完後也對這部片子大讚不已,能在台灣橫掃4.9億元的票房,果然非比等閒。

老實說,當我在看第一集時,許多人大讚這部片是淚流不止等級的感人;但當我自己進影城去看時,我比較覺得它是引人入勝的好看,接連失去兩個兒子的老母親也實在讓人不忍,但卻還不至於感人的讓人淚流不止。沒想到,就在幾天前,打開電視就正在播第一集,從我看到的那一分鐘起,我就忍不住把全片又看完一遍,這才發現,即使都已經知道劇情了,我卻覺得比第一次看時更讓人動容。於是,我又進影城去看了第二集的《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相較於第一集,第二集不意外的著墨在三位陰間使者的前世。片子剛開始時,我還不免在想,幸好這部片子刻意拆成一、二集上映,否則相較於第一集來說,誰會沒看過第一集、而有興趣來了解陰間使者的前世今生?後來發現,自己又大大的錯了;雖然連侏羅紀恐龍和股票乃至比特幣投資的笑點都出來了,我也從劇情走向而很早就發現了三位使者前世的糾葛,但整部電影還是既好看又感人,而且有許多地方都相當發人深省。

我唯一沒有在觀影當時就發覺到的,是片尾的彩蛋;正當我在狐疑:江林公子難不成就只能讓爸爸成為他永久的遺憾和悔恨嗎?片尾彩蛋就給了我們一個讓人恍然大悟而又一錘定音的解答。這部電影並不完美,但卻真的值得一看,而且片尾時千萬不要太快走出場了。

希望多數人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了,因為接下來的分析可能又會出現劇情大爆雷:

1. 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你離目標愈走愈遠。江林、解怨脈、和李德春三人生前的糾葛,主要來自於江林的爸爸在戰爭中收養了一位異族少年,而那位少年就是解怨脈。

江林的爸爸是高麗的大將軍江文植,身為獨子的江林,對於爸爸當然是既喜愛、又崇拜,一心只想克紹箕裘,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然而,要成為一個領導者,並不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威風八面即可;江文植不斷提點江林,不管是面對部屬、或是面對敵人,其實還有更多必須考量的點,而不是靠著武力輾壓過對方就算,但年紀輕輕的江林卻始終不懂。

當解怨脈被收養為江家的養子,可想而知,江林其實會覺得父親關愛的焦點不再只在他的身上而不開心;他以為父親偏袒解怨脈,但他不懂的是,當他在比劍和下棋時大勝對方時,爸爸並不會因為久經訓練的他勝過一個菜鳥而開心,不但會認為他不懂得怎當一個哥哥,而且會花更多多時間去指導弟弟。江林想要證明自己、或單純只是不了解對方而一味排擠,最後反而讓對方得到更多來自父親的關注,一件江林自己其實最想要的東西。

同樣的劇情,我們其實在羅素克洛榮獲奧斯卡影帝的《神鬼戰士》中也看得到。當自己眼中只看到父親對另外一個人的偏愛時,看不到的其實是自己是否讓父親感到失望。以《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中的這一段來說,更弔詭的是,是江林自己的作法把父親更向外推,而不是江林的父親就是偏好另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小孩。

非關父子親情,會不會發現這樣的情節,也在現實世界中的許多家庭和工作場合中上演?

先生老是疑神疑鬼的懷疑太太把錢都花到哪裡去,反倒讓太太覺得難以溝通的而心情更苦悶,於是更想藉著血拚來平衡一下心情;太太因為先生老是不待在家、而沒有時間幫她剝蝦而大吵大鬧,先生索性找了更多藉口而更不常回家,不小心還跑去另一個溫柔鄉幫別人剝蝦。並不是說這些事例中一定有誰錯誰對,但一件事情往往來自另一件事情的引發,自己原本只希望更多的陪伴和溝通,但由於方法選擇的錯誤,等於把另一半硬是往外推、反倒喪失了更多陪伴和溝通的機會。

在工作場合中,這樣的情況只怕更多見了。覺得主管老是對某位同事噓寒問暖、對自己卻總是不假辭色;殊不知主管其實是看在那位同事新進的份上、希望他不要對陌生環境太害怕而無法融入;但對他眼中潛力無限的你來說,主管認為你要有更多的磨練才足以更上一層樓。但由於你覺得不公而把精力都放在埋怨上,主管想要跟你懇談卻爆發衝突,雙方自此誰也看誰不順眼,最後你也只能去下一家公司尋找更合得來的主管及更好的發展機會,這難不成該是事情的最好發展嗎?

不只內部會發生這種問題,外部也是相同。你看到一家同業滿滿的都是訂單而大感眼紅,你不去檢討自己比不上人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老是去客戶那造謠生事。試想,客戶看到一個老愛指責別人、卻不知道檢討自己的業者,他反而會下單給你嗎?更糟的是,你萬一在這個過程中捏造了一個抹黑同業的假資料,無論你自己本來的產品或技術再好,客戶還能相信你的誠信嗎?

讓你的情緒左右了你的判斷,你的行動反倒讓自己離自己的真正目標愈來愈遠,江林之後的千年悲哀其來有自。


2. 減少讓自己犯錯的機會。江林和解怨脈這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兄弟,接下來的恩怨依然牽扯不斷。經過江林的父親指點之後,無論比劍、或是下棋,原本毫無基礎的解怨脈開始有模有樣了起來,而且令實力原本高出一截的江林訝異之處在於,他完全弄不懂解怨脈在做些什麼,因為解怨脈只守不攻,反倒讓攻勢凌厲的江林開始心浮氣躁起來;終於,當解怨脈累積了實力之後,江林終於在他的面前屈辱的倒下了。他最不想面對的就是自己輸給這個沒有血緣的兄弟,但他到頭來卻還是證明了自己果然不如弟弟。

談判是我的專長領域,這一段的劇情表現看起來與談判無涉,但其中卻意外地有許多可以和談判相互印證的道理。

(1) 防守:不管是在企業內訓、或是我的公開班課程,我經常跟台下的學員說,談判技巧懂得多不多不重要,試著在關鍵的時候不要犯錯,你就可能會贏。假如經驗尚淺、而實在分不出來什麼時候才是關鍵時刻的話,又該怎麼辦呢?那就讓自己全程都減少犯錯的機會,你取勝的機會就會不斷變大。

就拿我長期關注的NBA來說,有兩項真理已經在無數的冠軍賽中被證明:一項就是光是進攻無法拿到冠軍,但防守卻可以;另一項則是進攻總會有當機的時候,但防守不會

許多自己也有打球的朋友或許會說,「誰說防守不會當機?我們就有遇過在一瞬間防守崩盤的球賽啊!」會說這句話的人的確內行,因為只要有在打球,應該或多或少總會遇過。平常的防守還算紮實,但就是有那麼一兩場球、而且通常是至關重要的那一兩場球,怎麼守都守不住對方,在場上時失誤連連,打完檢討時才發現,自己所有不該犯的錯誤都犯了。

當你回想起這種經驗時,會不會發現當時的自己和挫敗時的江林心情很像,不由得都會心浮氣躁?

其實,除了對方的實力就是比己隊更強的情況以外,會發生防守崩盤的情況,通常不外乎下面三種因素,而且不斷循環出現並交相影響:疏忽而不夠專注、身心都疲憊而挫折難以預測對方的下一步

換到談判桌上,其實也是如此。籌碼、經驗、準備等當然再重要也不過,但雙方的談判實力有差,也肯定會有決定性的影響。到底什麼是談判力?很多人都會以為只有運籌帷幄或快速反應的能力,更有些人會誤以為口才靈便又或者氣場驚人才會成為談判好手;我之前曾經上廣播介紹過《雙贏談判》這本書、在這個部落格也寫過幾篇文章導讀其中的內容,其中關於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的故事,應該就不太像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因為個頭小而又沒有雄辯長才的他,讓作者都認為當時的他看起來實在不像是個左右全局的人物,但他後來卻主導了整場美國制憲的過程(相關心得參此)。

我們可能無法在瞬間讓自己的談判力獲得驚人提升,但我們起碼可以設法讓自己不犯錯。除了洞悉全局的能力之外,耐力抗壓力會是讓自己減少犯錯的重點,因為對方也一定會竭盡全力設法讓我方犯錯。在我們《一談就贏》的課前訓練乃至課程活動中,就經常刻意安排讓許多學員都覺得莫名其妙而且未必愉快的過程,其實這樣做的意義只有一個:假如連這樣的壓力都無法承受、也沒有辦法在一片混沌中耐住性子,還希望自己能夠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任何談判嗎?少年時的解怨脈面對看不起他的江林其實也是如此,或許江林的經驗和實力都比較強大,但在解怨脈而不進攻的情況下,久攻不克的江林就會急躁、而急躁就會犯錯。在談判的世界中,勝利也不見得必定就會屬於擁有資源和經驗的一方,而更可能屬於犯錯較少的那一方。


(2) 預測:江林輸在弟弟手下之後,既驚訝、又不解。終於贏了他的解怨脈一吐怨氣地說,年紀較長且經驗較豐富的江林之所以輸給他,就是因為他不懂爸爸的用兵乃至處事道理,而那個道理就是不要只要只專注在自己的戰術,更要能預測對方的招數。

也就是說,太想贏的江林只顧著自己能不能招招致命,但他在根本弄不懂解怨脈的招數到底有何意義的情況下,依然自顧自地下自己的棋路,最後當然只有失敗一途。

和上一點的球賽防守也可以相呼應,當我們無法解讀對方的進攻戰術時,要守住對方當然會格外費力;即使去年的克里夫蘭騎士隊有詹姆斯這種神佛級表現的超級巨星,但當進攻戰術只剩下一招「球給詹姆斯」的時候,兵多將廣的勇士隊防守起來的成效就比騎士隊好多了,而勇士就這樣奪下四年來的第三座NBA總冠軍。

就談判來說,其實我們在做的也是如此:設法預測對手的下一步及後幾步,並且針對對方每個可能的下一步做出準備;有些時候甚至會刻意示弱的請君入甕,目標就是要讓對方走出我們所期待的下一步。而就己方來說,設法讓自己變得不那麼容易被預測或掌握,甚至不時刻意會擾亂整場談判的節奏,然後就能讓談判成功的機會大增。


(3) 大忌:為了讓電影更容易被看懂,劇情勢必要安排解怨脈在擊敗哥哥之後,說出上面有關預測對方招數的那段話;然而,就談判來說,這樣的做法其實正是我們甚至寫在講義上提醒的大忌之一:不要在雙方協議完成之後再自掀底牌

試想,假如一個客戶一直要做為供貨商的你降價10%,但你堅持最多只能讓2%,而在一段峰迴路轉的交涉之後,客戶居然也同意照你說的只降2%就成交了;這時,你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居然得意地對客戶說,「其實你只要再繼續逼下去,降4%我搞不好也會同意的。」

像這種人,大概已經不只是蠢蛋兩字可以形容的了;以為真實世界中不會出現這種蠢蛋?連我自己當場遇到的都不只一個兩個啊!不自知的程度,真的只差沒有當場說出「哈哈哈,來咬我啊,笨蛋!」這種非讓對方趕盡殺絕的蠢話了。

就談判後的關係管理來說,劍棋均勝的解怨脈該做什麼?假如大將軍江文植連談判之道都教給他的話,解怨脈就應該當場裝傻地說,「我居然贏了?我其實都是亂猜的啊!」或者來句「其實我什麼也不懂,感謝哥哥承讓」;無論如何,總要讓輸的一方有台階可下,否則雙方不結仇也難。

談判手段若更高明些,就是根本連能贏的時候都刻意不會贏,只要知道自己的實力已經棋高一籌就好,等到最後還是贏得父親的心以及獲取大為就行,之前的比試都讓江林贏去沒有關係。以為這樣太過心機?試想,若是作為義子的解怨脈懂得處處懷柔忍讓,但最後還是繼承了大將軍的位置,江林也許還是心有芥蒂,但會不會更有可能化解父子三人千年的痛苦悔恨呢?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得學好談判,想得深遠而懂得做出選擇,遠比直覺式的意氣用事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要好得多。至於很多人一定要把談判思維污名化為心機重或城府深,哪也只能由得他去,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有人做出正確的決定。

為什麼最後江林還是斬殺為了保護女真遺孤的解怨脈?就是因為江林一直不甘心,不但因為當年解怨脈贏了他,而且解怨脈居然還堂而皇之地對他說,他是靠著他爸爸的教導而贏了他,這對江林來說真是再無情也不過的打擊了。

為什麼有機會能贏時未必要贏?或許很多人都聽過「贏得了戰役,卻輸掉了戰爭」這句話,更直白點來說,就好像你一直攻擊某個對手,自以為自己因為這樣的攻擊而拿到一些好處、或出了一口惡氣,但當這些攻擊無法將對手擊倒時,你可能要小心了,因為對手也不是白痴,當他終於抓住時機反擊時,他不會犯下和你一樣的錯誤;簡單說,除非你能預測自己的攻擊能將對手一擊斃命,否則請不要用無效的攻擊激怒對方,因為那只是提醒對方反擊時、千萬不要讓你留下活路。在談判桌上也是一樣,即使我方能夠拿下最好的協議條件,有時候也必須權衡情況、而不要非殺到底不可;因為殺到見血見骨、對方卻還留一口氣在的話,未來雙方要想合作也難,而且對方通常會想辦法討回這個面子不可。

因此,就談判觀點來看,解怨脈贏了之後出口的那一句其實是絕對不該出口的話,甚至那根本是一場不該贏的局。或許有人在看到前面講到「不犯錯」的那一段時,不免心裡會犯滴咕說,「我當然也不想犯錯啊,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是錯誤、所以才犯錯的嘛!」要想減少犯錯,最基本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意義的動作不要做。那麼,連這個動作不知道有什麼意義該怎麼辦?當你不知道有沒有意義時,那就一律不要做,你犯錯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而接著只要對方耐不住性子,你極可能靠著等待對方犯錯就贏了。


3. 凡事都有不同的面向。江林輸了之後,當然不會甘心。但他讓仇恨及不甘心矇蔽了自己,不去設法讓自己成為父親心中一個更具有大將之風的繼承人,反而讓自己在父親在戰敗後、前去救援之際,犯下了不只後悔終生的大錯。整部《與神同行》從第一集貫穿到第二集的意念,就是凡人不應該在生前鑄下自己無法彌補的大錯,而且也無法取得對方原諒,而第二集的《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就根本是一部江林的贖罪史。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有沒有發現,江林陳述往事時那個讓他恨之入骨的弟弟,就連擊敗他時都好像發出一聲奸笑的來刺激他,好像跟後來流放邊疆時有如沉默殺手的白狼形象有些不一致?

我不覺得這是劇情的bug,我反倒很認同導演的這種安排;許多人總相信卡通柯南中那句「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但我自己經常向找我諮商如何談判的朋友分享,無論他所陳述的事實聽起來有多麼合情合理,重點不是我相不相信眼前說話的這個人,而是我始終堅信所有人口中的陳述,其實都是片面且帶有主觀的事實;假如我只用那些事實去推估情勢,最後一定會讓自己陷入根本看不清局勢、更不可能找出解決方案的窘況。

這跟誰會說謊無涉,而是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本來就不一樣。就拿女真族的李德春遇上了代表高麗而殺害女真人無數的白狼解怨脈來說,兩人後來顯然發生了共生死的情感,但當李德春發現解怨脈就是殺害她父母的兇手之際,第一時間也是難以接受的。而對解怨脈來說,他忠於國家的使命就是要化身白狼而殺害異族,你說他能自主的想不殺、就不殺嗎?就結果論來說,顯然也不是個那麼容易的選擇。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著墨的是陰間三使者,但馬東石飾演的成造神卻是本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受歡迎的程度直追他在《屍速列車》中的表現。

這個角色有句話說得好:「這世上沒有壞人,只有很壞的情況」,意下之意其實既簡單卻又殘酷:當遇到壞的情況時,好人可能也都變成壞人了。

我不認為所有的好人遇到極限時都會變成壞人,但就像另一部韓片《屍速列車》中描寫的一樣,許多人會因為自私而變成壞人,還有許多人會因為從眾兒也加入壞人的行列;好人真的能善有善報嗎?首先他們必須要能讓自己存活下來才行。

雖然這幾部韓片都是以娛樂性質為重,但我自己真的有很深的體悟。真的有絕對的好人或絕對的壞人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只有能否堅持到底的人,以及最後會選擇放棄自己堅持的人。天天喊著「我是個好人」是沒有用的,當你今天會選擇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去造成對立一方的損失時,其實你跟你自己心中定義的「壞人」也沒有多大差別,因為他做的其實跟你做的相去不遠,只是你們雙方的目標並不一致而已。

我周遭有許多朋友,經常覺得自己受到委屈,有的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的認為自己被人中傷、還有人完全莫名其妙的就發現自己被人背叛了,然後這些朋友開始沮喪並自怨自艾,既不知道自己到底招誰惹誰,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片中讓我感受深刻的另一句話也出自於成造神之口:「當你感到埋怨、覺得憤怒、無法接受時,試著倒過來解讀,凡事都倒過來想一想。」我不是想要心靈雞湯式的告訴大家,凡事心境放開就對了,與世無爭就會得到真正的解脫;我接下來要講的話,甚至可能會被許多人覺得太不中聽,但那卻是我真實的想法。

不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更不要說是犯了什麼錯了)才會被人攻擊,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場和利益,更不要說雙方原本就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而當對方覺得你礙著他的路時,他就可能會對你展開攻擊,與他是不是個壞人無涉、也跟你是不是個好人毫無關係。

所以,只能感嘆人情冷暖或世事無常了嗎?答案並非如此。你平常就應該小心提防,假如你真的覺得自己就是會對好人降低戒心的話,那就把每個可能的對手都當成壞人吧!起碼你能讓自己做好準備。而當你加以回應、甚至反擊時,你根本不用在意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朝你自己設定的目的去做就行了。

可別把這段話曲解為,所以我們就不分青黃皂白的只求摧毀對方就行了;就像談判一樣,我們追求的不是輾壓對方並踩在腳底下,而是達成我們的目的並解決問題。當對方認為我們礙著他的路時,跟他爭辯他憑什麼非希望我方讓路不可是無解的,與對方澄清我們根本無意且實際上沒有礙著他的路也很可能徒勞無功,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知道,其實他要達到他的目的地,還有別條路可走;甚至就在原來的路上,也有足夠的空間讓彼此雙方同時通過。只能靠講道理的方法來讓對方信服並接受嗎?我們不應該把成功與否只交由對方有沒有互信共存的善念來決定,而是設法讓他只有我們期待他走的路可選,若是在過程中讓他了解,他要照自己原先堅持走的路會付出太大的代價,然後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不要把「對手」「敵人」老是劃上恆等號了。舉例來說,即使我們再不願意,很多時候我們的談判對手就是我們的家人至親;我們深愛著對方、希望他一切都好,但包括處理財產或決定要不要就醫等重要的決定,我們卻無法坐視對方做出個可能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的決定。我當然不是勸大家在每個時刻都應該要堅持己見、總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但當你真的相信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而且就是與對方不同時,只要你願意負起責任,那就勇敢的讓對方走上你安排的路吧!凡事都有不同的面向,當你懂得倒過來解讀時,你或許就能為彼此設定出一個不同的框架,讓你期望的結果水到渠成的發生。


4. 看似無情的有情。無論有多少笑點的包裝,整部電影悲到極點之處,就是三位主角(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位主角)及周遭許多人間千年的糾葛,更帶來了千年的悔恨。一句「會者定離,去者必返」道盡了無數滄桑。有相遇就會有分離,而人生的糾葛卻可能讓我們在想像不到的時候再度相會。當我們知道自己和所愛的人終將分離,我們會經常和他們賭氣而不珍惜眼前的這一刻嗎?當我們發現「山水有相逢」居然會成真,我們還會向對方做出自己會後悔的事嗎?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善行、什麼又是惡行,我只知道我應該努力做出更多屬於自己的選擇,然後為那些選擇負起責任。

最後的彩蛋,真的讓人忍不住掉淚。江林犯下了七大罪,而他的懲罰就是千年來面對自己的悔恨,在保有前世記憶的情況下,天天面對著他對不起的解怨脈和李德春;而閻羅王刻意洗掉了解怨脈和李德春的前世記憶,讓這兩個互有好感但卻恩怨難解的一對,嘻嘻哈哈的在地獄中常相左右。許多人應該都對前世解怨脈化身的白狼那股狠中帶柔的酷帥勁兒所折服吧!對照他被洗掉記憶的陰間使者形象,無厘頭到有些中二,你會不會也覺得這樣的他終於感到快樂和幸福?我甚至會覺得,若不是電影刻意要用悲哀的故事來創造感人的效果,就讓他和在人世間根本還來不及長大享樂的李德春就這樣嘻嘻哈哈的再過上幾百年,豈不比在人世間翻滾折騰更好?


最讓人感動、也讓我在看電影時意想不到的,非關鍵人物之一的大將軍江文植莫屬了。當他答應前代閻王的要求時,其實那同時也代表,他為了對兩個兒子的愛,而甘願在地獄中陪他們一千年;也就是這份對兒子的愛,讓他願意給犯盡七大罪的江林一個機會。但他並不是一個溺愛的爸爸,因為他在人世間無法讓兒子學到做人該有的義理,於是他讓江林用一千年的無比悔恨和悲痛來反省;同時,他也用親眼看著兒子的千年悔痛反省來懲罰自己,而且始終不揭開真相而讓父子有更一步救贖的機會,因為他相信只有這樣的痛苦,才能讓江林成為更能勇於面對自己過錯的「人」。

這種看似無情的決定,其實正是來自於一位父親的有情生命間的難解糾葛,其實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這不是一部無懈可擊的電影,但當自己的觀後感居然一提筆就寫都寫不完之際,才發現這部片子可探討之處還很多;包括解怨脈和李德春到人世間說服成造神那一段,都有很多協商和談判的應用之處可以援引說明。不過最近想寫的主題很多、但真的能提筆寫部落格的時間太少了,只好暫且打住了。

《與神同行》系列讓我佩服的另外一點,是導演在許多地方埋了不同的哏就拿片尾的第二段彩蛋來說,當閻王邀請司法官考試考了八次才通過初試的金秀鴻到陰間工作時,或許代表了漫畫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律師將以不同人物設定登場的可能性我不知道這個系列還會不會有續集,但我肯定會很期待第三集的誕生!


延伸閱讀之一:《與神同行》──面對最終審判,我們並不完美,但要讓自己活得無悔

延伸閱讀之二:「你以為好人就會有好報嗎?」,「那你以為壞人就會有好報嗎?」──不只是活屍災難片的《屍速列車》

延伸閱讀之三:聽過同理心嗎?同理心在談判上的運用,可能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雙贏談判》三大法寶最終章

延伸閱讀之四:談判力若是個強大的武器,我們如何避免這個武器落入壞人之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