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比賽奪冠,但你我都能超越極限的成為自己人生的冠軍

完賽車場上真實故事改編的《賽道狂人》之後,開車回家一定要小心一些,否則很容易就熱血沸騰的大腳狂踩油門一路狂飆了。



我是個開車還算小心謹慎的人,過去5年只吃過一張罰單;但在看完《賽道狂人》後,雖然我開的是一台不算輕巧的休旅車,但引擎運轉聲卻愈聽愈悅耳,讓我忍不住在途中帥氣了穿越幾處車陣、再豪邁地過了幾個彎,回到家時不由自主地吹起於愉悅的口哨,這部電影的感染力可見一斑。

不是對特定廠牌的車主不敬,但假如你想在高速公路上快意馳騁的話,福特或頭又大應該不會是你的首選;高速公路上尚且如此,賽車跑道上當然就更是那些超跑的天下了。所以,假如有人要你在一場賽車中,駕駛福特去迎戰法拉利,而且還要你非贏不可,你可能以為那是開玩笑的吧?

但對1960年代初期的亨利福特二世來說,這個要打響家族企業名號的動作可一點不是開玩笑的。福特在當時雖然已經是赫赫有名的汽車品牌,但他們的強項是家庭用房車,而通用汽車及克萊斯勒也對市場龍頭的位置虎視眈眈。福特希望用更強調性能而酷炫的跑車來讓自己的品牌更加升級,因此打算收購當時已在知名的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the 24 Hours of Le Mans) 中連霸5年的知名跑車品牌法拉利。

沒想到,不但收購失利,福特還被法拉利的老闆奚落了一番;面子掛不住的亨利福特二世氣的七竅生煙,決定不惜鉅資打造出能夠超越法拉利的跑車,誓言在利曼耐力賽中奪冠,來教訓看不起他的法拉利。

當然,冠軍跑車是無法在一夕之間打造出來的,更很難是由之前根本沒發展跑車事業的福特想做就做得出來,因此福特找上了麥特戴蒙飾演的卡洛謝爾比。謝爾比是世上僅有的三位曾經贏得利曼冠軍的美國車手(但他當時開的是英國車Aston Martin DBR1),由於自小就有的心臟宿疾,他後來無法繼續自己的賽車手生涯,於是改行去設計並銷售汽車。這時,另一個熟悉的名字出現了,因為在片中代表福特汽車去與謝爾比接洽的,正是後來享譽全球的知名經理人艾科卡(Lee Iacocca)。


我當時在看電影時,一看到艾科卡這個名字就極其興奮;看完之後,一問周遭比較年輕的朋友,卻發現幾乎沒有人聽過艾科卡這個名字了。想當年,艾科卡可是帶領企業反敗為勝的代名詞啊!雖然艾科卡的作風也曾經招致不少批評,但他可是帶領克萊斯勒起死為生的重要人物,在當時挽救了數十萬個工作機會,被稱為汽車業的傳奇CEO。在《賽道狂人》中看到艾科卡,對熟悉那段歷史的人來說就更加有趣了;因為在擔任克萊斯勒總裁之前,艾科卡其實是從福特汽車內部一路養成拔擢的人才,但他在擔任福特總裁並屢創佳績之後,卻被亨利福特二世視為可能會把公司從他家族奪走的潛在威脅者,於是就把艾科卡開除了!雖然電影中和艾科卡有關的情節與對話,並非真的都與他本人有關,但在這樣一部與汽車巨擘福特有關的電影中看到艾科卡這個角色,還是會讓不少對企業領導與管理有興趣的朋友覺得饒富趣味。

很多人恐怕不知道,我當時在美國攻讀完MBA之後,其實差點就留在了以汽車工業聞名的底特律工作了。在底特律待了一段日子,當然也沒錯過去福特博物館走走;我女兒明明是一段日子之後才出生的,但也經常要求我帶她去底特律參觀福特博物館,而我連她從哪裡聽過福特汽車的事蹟都不知道。

或許應該之後再找更適合的機會寫寫艾科卡其人其事,其實他在福特的遭遇就活生生是個功高震主的範例;很多人或許也不乏有和老闆不對頭的經驗,但養家糊口畢竟是件很重要的事,於是許多人也就這樣隱忍了下來,想說公司反正不是自己家的。試想,如果艾科卡只知道曖曖內含光,他會在福特寫下屢創新高的佳績嗎?之後無法和老闆之間化解歧見固然遺憾,但假如不是福特狠心的火掉艾科卡,他或許也無法在克萊斯勒成為一代傳奇了。不只如此,艾科卡之所以讓我印象如此深刻,是即使他在福特及克萊斯勒寫下那麼多傲人的紀錄及成就,但後代對他的爭議及批評,卻也從來沒少過。我當然不夠資格論斷像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是非,但當我自己加入企業界後,我也深深瞭解,在寫下種種紀錄的背後,其實肯定有著許多辛酸及打擊;而無論自己怎麼做,永遠都不會讓所有人都能滿意。接下來的批評和爭議可能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別說箇中原由了,就連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都可能不會有蓋棺論定的一天。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更如履薄冰嗎?假如要我選擇的話,我寧可做出一番起碼自己對得起自己的成就,而不是終日憂讒畏譏。

另一點有趣的是,《賽道狂人》其實在許多史實及細節上都還原的相當接近原貌了,那為什麼在艾科卡的部分似乎並不完全符合真實情況呢?我想,或許編導放多了些力道在描寫這個角色的原因,除了艾科卡的確在那個時代如此有名之外,可能也因為他的名言之一就是:「使遭逢逆境,仍該奮勇向前;縱然世界分崩離析,也要永不氣餒。」而這正與整部電影要傳達的精神相符。

當福特找來謝爾比之後,謝爾比雖然有著比賽經驗、也懂得如何設計跑車,但心臟有問題的他卻無法再親身上陣了,而再怎麼強大的跑車,也要有夠好的駕駛才能夠駕馭。於是,他找來和他私交甚篤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希望同時也是技師而擅長改裝車輛的他,不僅能夠協助他設計並調校出一台能超越法拉利的跑車,而且能上場讓後來被稱為Ford GT40 Mk II的那台跑車發揮到最佳效能。

演過蝙蝠俠而英挺帥氣的克里斯汀貝爾為了飾演邁爾斯這個落魄但又脾氣古怪的角色,真的像變色龍式的好像變了一個人,別說《賽道狂人》這部電影本身就已經好看到不行,其實光是去看克里斯汀貝爾的演技就值回票價。當時的肯邁爾斯其實已經45歲了,有著一身超凡技藝而又膽識無雙,但卻毫不圓滑且極度欠缺人際技巧,造成在片中的福特高層一直不願意讓他成為車隊的賽車手。你能想像車廠及賽道上的每個人會笑鬧的用「老頑固」來稱呼這個看起來就像是個壞脾氣大叔的角色嗎?由這裡就可以知道克里斯汀貝爾連外型都大幅改變的演技有多麼出色了。我另外也很喜歡他太太茉莉那個角色,上次看到飾演茉莉的凱翠歐娜貝爾芙,是在另一部之前也寫過的《金錢怪獸》(前文見此);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茉莉如何,但正是有像本片中的茉莉這種角色存在,許多身為先生的人才得以有所依靠,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打擊下而不屈服。


把賽車題材搬上大銀幕的作品不少,但真正好看的賽車電影卻不那麼多,而《賽道狂人》絕對是其中的一部佳作。不只是個很棒的傳奇故事,更可以從下列三個層面給我們許多啟示。

1. 敵人:為什麼亨利福特二世會著了魔想要擊敗法拉利?原因不只在於法拉利拒絕了他的收購,而是當恩佐法拉利拒絕了他派去的代表時,還出言侮辱他和他的家族事業說,叫他們滾回去他們醜陋的工廠做他們醜陋的小車;不僅如此,恩佐法拉利還不忘針對福特的大當家嗆聲說,叫他弄清楚,他不是(當年開創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他只不過是個二世。

我常看到許多人煞費苦心的去結交人脈,就算拿熱臉去貼別人冷屁股的去當個跟班也無所謂,好像以為這樣的「人脈」,就可以讓自己獲得什麼樣了不起的資源和機會;這樣汲汲營營倒也罷了,但這些人同時卻又似乎完全搞不清楚,想要從一群酒肉朋友中獲得患難真情很難,但要樹敵而得罪他人卻容易的多。買賣不成仁義在,幹嘛要去羞辱別人呢?羞辱別人的公司也就算了,針對別人做人身攻擊,不但沒有必要,而且很容易遭致反作用力;恩佐法拉利或許只是看不起美國佬的財大氣粗,但對亨利福特二世來說,這番言論不只是侮辱了他個人,更也侮辱了他所敬愛的祖父及那個他所承繼的名字。

我自己最近也遇到一樁鳥事,我原本認為對方是誤會了,但我除了向對方說明之外,還表明願意為他的感受不佳向對方致歉;結果對方怎麼回應呢?他居然侮辱及奚落一個我和我的祖父之間的故事。他或許覺得這樣毫無度量的修理他人正合了他的意吧!容我在此對他以及那些在旁邊幸災樂禍的人說,我覺得你們蠢到了一個極限,尤其是那些根本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而就在旁邊幫腔叫好的人,你知道你們在我爸爸病危的時候、跟著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蠢蛋侮辱了我和我的先人嗎?我管你們自以為自己有多麼站得住腳,既然那麼喜歡樹敵就來吧!我不見得需要更多朋友,你卻等著看看自己能不能應付更多敵人。

再就《賽道狂人》中那段收購的場景來說,法拉利蓄意用福特的出價來抬價,最後用更高的價碼賣給了義大利老鄉飛雅特。先暫且不談如何用合約議定來避免這樣的狀況來說,純就談判來說,有4點作法是當時的福特可以選擇的:(1) 在跟擁有拍板決策權的恩佐法拉利會面之前,雙方應互派代表針對過程加以磋商,也就是在出價前先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有無共識,並且可先言定出價後的考慮回覆時間及優先議價權;(2) 要讓對方不拿你的價格去抬另一個競爭者的出價,通常作法有二。一是你根本不出價而先要到對方的喊價,另一則是出個比行情價略低的價格以管理對方的期望值;無論如何,把自己的最終底價太快曝光,對己方的成交有弊無利;(3) 談判永遠攸關於情報蒐集,即使在現實世界中,飛雅特的收購其實是之後的事,但對福特來說,提前調查並研究其他可能的收購者,以及他們的可能出價及相關優劣勢,是福特不得不做的功課。(4) 善用時限設定。如同在《超級選秀日》(前文見此)中,凱文科斯納所飾演的克里夫蘭布朗隊總經理面對水牛城比爾隊的交易提議時,他跟對方說自己需要時間思考一下,而當他提出需要一小時,對方則沒有回絕空間的當場跟他說,只能給他半個小時。對福特的艾科卡也是如此,當對方推託說要看看合約時,一定要客氣而堅定地問他需要多少時間;而無論對方回答說多少時間,都一定要找個理由砍掉那個時間,才能掌握主導權而降低後患。


再就片中的艾科卡針對恩佐法拉利問到賽車隊的最終決策權誰屬那個問題來說,那更是談判時經常遇到的場景,也就是對方若問到的一個你可以認為是「協議終結者」(deal breaker)的問題時,你該怎麼回答?

片中的艾科卡說,雖然發生這種狀況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是的,假如福特說不能參賽的話,法拉利就不能參賽;這句話或許只是編劇的創作,但就談判來說,真讓人一聽到就會皺眉,因為前面那句話講了等於沒講,後面那句話則實在不應該這樣講。

針對deal breaker類型的關鍵問題,艾科卡可以朝以下4個方向回覆:(1) 發問。「可不可以請教您為何在意這個問題呢?」「我自己其實很樂意請教您的看法,因為您在賽車界才是前輩,可不可以指教我一下,您有哪些方面的考量呢?」不僅可以先迴避正面衝突,而且可以讓你更瞭解對方的虛實;(2) 暫停。「雖然我不覺得我們會在這方面產生歧異,但我們很重視您的想法和意見,所以請容我回去跟我們的老闆溝通清楚之後,再給您一個確切的回覆」,利用我們談判中三原則之一的「老闆都在家」,不在當場給予正面答覆,以利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及空間;(3) 認同對方。「提到賽車,您及您的團隊是專家,這也就是為何我們會主動提議把車隊90%的股權還是給您;我們無意(we have no intention)在參賽這麼重大的事宜上和您產生不一樣的決定,所以我相信即使發生了這樣的狀況,我們雙方肯定還是可以好好溝通,然後得出一個共同決定的」,先讓對方感到被尊重及安心,然後利用策略性模糊,既不讓出自己的主導權,而又讓對方認為可以藉由雙方協調來產生一個可被接受的結果;(4) 把球丟回去給對方。假如己方之前的沙盤推演就已經料想到法拉利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而在己方已經推敲過而其實已經得到授權時,大可以佯裝事前沒想到的說,「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個人不預期這樣的情況會發生,不過您假如真的想要一個清楚的答案的話,我可以再回去和我老闆討論看看……不過,法拉利先生,可不可以冒昧的問,假如您想要的是賽車隊最終的定奪權的話,可能會跟我們原先出價所包含的範圍及架構不符,那您有考慮用什麼樣的價碼來換取您提到的那個權利嗎?」這是一個相當明顯的暗示,即使己方還是想要爭取最後的定奪權,但不妨讓對方誤以為己方沒那麼需要、只是就可能會拿這個理由就不付原先那麼多錢了,讓正欠資金的對方左右兩難,最後再另外拉上談判桌。
以上4個不同方向的作法,可以選擇使用並自由組合,以面對不同的情況及變化。

2. 權力:《賽道狂人》其中一個好看但又讓人唏噓喟嘆的部分,就是福特高層對於謝爾比團隊的制肘。由於肯邁爾斯的本性就是難搞、而又得罪了福特高層的畢比,所以後者使了勁的不讓邁爾斯出賽。

看到這一段,相信很能讓許多身陷辦公室政治之中的朋友感同身受。畢竟像島耕作那種不想搞小圈圈、但每遭派系惡整之後卻還能逃出生天,最後還居然一路平步青雲的從課長一路變成會長了,這哪裡還像是個職場寫實漫畫?根本變成了部勵志漫畫啊!換成在現實世界中的我們,早就被職場鬥爭搞到滅頂了,哪還能職場情場兩得意?

由於我自己在職涯上的發展看起來不錯,大家可能以為我接下來會寫些如何向上管理、或者在職場鬥爭中得道多助的建言吧!其實,我在這方面的歷程比大家想像的還要篳路藍縷;曾經我也以為,只要把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就算不靠別人拉拔,總也還能混一碗飯吃。後來我才發現,人心真的太過險惡,很多人不只永遠想踩著你的頭向上爬,而且那還不是最壞的角色,因為還有一種更糟的同事或主管,他連自己跌下去時,都還要順勢把你往下拉,因為他就是見不得你好。面對這些挑戰,別說出頭了,真的要自保都不容易。廿幾年下來,我累積出了一些還算過得去的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1) 和決策者的直接對話管道。就像片中的麥特戴蒙一樣,他先是在亨利福特二世威脅要開除他時,大膽地直指福特汽車的官僚架構及習氣,才是讓自己離奪冠之路還很遠的主因;福特本人也不是笨蛋,於是當場准了謝爾必直接向他回報。能爭取最高決策者的參與以及更多關注,本來就是在各個公司成功推動大型專案的不二法門,所以謝爾比這招險棋下得好。

然而,雖然伴君如伴虎,但很多人還是死命爭取在大老闆身邊搖著尾巴隨侍在側的機會,原因就是這才能讓自己離權力核心更近。一句承諾並無法讓謝爾比獲得永久的保障,因為當有如畢比的高層天天在福特老闆耳邊使弄時,權力的移轉還是會讓謝爾比難以長期擁有全部的決策權。

不過,設法創造和和決策者的直接對話管道,才能開創局勢。因此,在片中的謝爾比設法讓亨利福特二世坐上正在試驗中的跑車,然後讓他感受到跑車的驚人動力但卻難以駕馭,所以起碼為邁爾斯爭取到了一個可以憑比賽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

在現實職場中,這樣做當然有它的風險,因為一則你要確定大老闆真的會因為與你面對面而改變主意,再則你會因而揹上越級報告的名聲、之後功高震主的後遺症也可能愈演愈烈,不可不慎。



(2) 挑一些別人不要的苦差事。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要在職場生存的夠好,要能增加自己的無可取代性。不過,除了無可取代的能力或地位這些難以一蹴可幾的要項之外,有時候你也可以靠著自己在某一個單位或某一項工作的任務來增加自己的無可取代性。

好缺人人要搶,你若也在搶好缺的名單中,搞不好還會增加自己提前被踢掉的可能性。換一個角度來說,每個公司總有一堆沒人要做的爛缺,但在公司正式結束那個單位或事業體之前,就算是爛缺也總是有人得做。你若肯彎下腰去挑一些別人不要的苦差事,辛苦固然是免不了的,但假如你能在那個位置上做出一番讓人看得到的成績,這時若公司內的宿敵要來把你弄走,卻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大樹底下好乘涼、沒人要做的爛缺卻反而少了一個人就很明顯;再者,即使宿敵還真的找得到理由把你弄走,老闆接下來問他說,那麼你走了之後的空缺誰接啊?除非他自己想自討沒趣的接下那個原本就沒人肯做的擔子,否則他也不會那麼傻的非把你除之而後快不可。

(3) 不要自以為可以左右逢源。公司中總有不同的勢力或小圈圈,許多人自以為可以左右逢源,但時間一久了,卻可能變成誰都不把他當作自己人,甚至把每一路人馬都得罪了。

雖然未必那麼容易得罪人,但我自己其實和肯邁爾斯一樣,也是個難搞的人;後來發現,為自己保持著一種難搞的形象,壞處其實比想像的小。假如每個人都覺得你八面玲瓏,只要哪一天你在一件事上處理得不那麼圓滑,許多人就會對你失望;相反的,萬一你的形象就是龜毛難搞,或許你不會在所有時候都受到歡迎,但當你有時候只不過展現一點點溫和的人性,別人的感受反而很強烈。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像肯邁爾斯一樣自我中心,我們還是應該要能敏銳的體察周遭每一個人的感受,不過動心起念不該是去設法討好每一個人,而是在尊重每個人都可能和我們想的不一樣的事實下,勇敢地做自己,一個或許不那麼讓人喜歡的自己。

(4) 隨時為自己準備下一條路。我的選擇未必是每個人都適合的選擇,但對當年的我來說,即使我在情感上很喜歡自己的第一個老東家、喜歡到我想要終身都待在那家公司效命的程度,但理智上我卻很清楚,萬一我的優先選擇永遠是待在同一家公司,太多人際間的糾葛和牽扯,或許會讓我做出許多自己並不願意的決定。

在《賽道狂人》中,我們可以看到福特高層對謝爾比和邁爾斯的種種打壓,基本上就是「你拿我的錢辦事,所以照我說的做!」那樣的蠻橫;同樣的狀況其實也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不同公司,而我們不應該只冀望自己的運氣夠好,不會遇上那樣的主管或老闆。話又說回來,很多人覺得老闆都是豬頭、而不想照老闆說的做;等到事情一來、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或不想承擔責任時,倒是又希望老闆跳出來告訴自己該怎麼做了,天下哪有那麼好康的事?

因此,想要不只是能唯命是從,就要有能讓老闆在旁邊好好看戲的能力,證明自己不只是能足堪大任,甚至更能振衰起敝,然後你未來的路就能無限寬廣。不管是老闆、或是公司裏多方角力的各股勢力山頭,也都不那麼敢得罪你了,因為誰知道你將來會在哪家公司升到哪一個位置?也順便送句建言給那些動不動就搞權謀而進行職場霸凌的人:當你打壓一個人時,記得思考一下,這個人的下一步可能會走到哪裡?我就看過不只一個例子,有人把後輩整得很兇而讓對方只能無奈離職,結果離職之後的對方反而加入了更大的競爭對手或主管機關,接下來他只要逢老東家必從嚴對待,當初整走他的你就會變成公司內的箭靶;別忘記,在一家有人會被鬥走的公司,肯定有著不同的勢力也等著覬覦你的位置,而那些人就會拿這當做整倒你的藉口。


3.冠軍:全片最讓人情感糾結的部分之一,其實在於謝爾比面對高層打壓的掙扎。但一開始謝爾比決定乖乖聽話而不讓邁爾斯參賽時,他不但覺得自己愧對了自己的好哥兒們,而且也對自己不敢堅持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感到羞愧。

原本也想要掩飾情感而咬牙默默接受的邁爾斯,當然也不是滋味,因為他想要駕駛自己的心血去挑戰頂峰的熱情勝於一切啊!但他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樣的安排。

只不過,隱忍退讓從來不是一個冠軍該有的心態,不只在賽車場上如此,在真實生活中亦然。接著我們就看到不是本片就難得看到的一幕,也就是之前曾經飾演傑森包恩的麥特戴蒙,居然和曾經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來了場草地上的肉搏戰了!這場徒手肉搏之「精彩」,甚至已經到了有趣的程度了;其中讓眼尖的朋友不會錯過的一幕,是麥特戴蒙原本要撿起東西去敲克里斯汀貝爾的頭,但他顯然心裏還是不想讓這位王牌賽車手的肢體有任何損傷,所以改撿了包不會傷人的軟物去砸他。他倆並不是怪罪對方、或想拿對方發洩,但他倆的確都需要為自己的怨氣找個出口。

接下來,謝爾比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不會後悔了,那就是他願意賭上一切身家來為邁爾斯背書,因為他就是要讓這個45歲的古怪脾氣大叔出賽,為他們兩個實現夢想。電影中的謝爾比曾經輝煌,但心臟的宿疾讓他再也不能在賽道上追逐夢想;但他拒絕讓任何人告訴他自己的心不行了,因為他或許已經沒有一個可以承受賽車時巨大壓力的心,但他還有一顆能讓自己為兩人的夢想堅持到底的心。

當福特的艾科卡打電話給謝爾比,跟他說另一派已經掌權而謝爾比就是應該放棄邁爾斯來顧全大局時,邁爾斯正在外面的賽道試車,接下來還出了意外而全身著火;面對著艾科卡「你為什麼就是要為了一個人那麼堅持」的質疑,謝爾比在電話中大吼著回應:「因為當我們在這裡只會動嘴巴談時,那個人正在外面為我們拚命!」

我在另一篇寫到也是由麥特戴蒙主演的《絕地救援》時(前文見此),提到西恩賓飾演的米契韓德森那個角色,無論他的直屬主管有多麼強烈的要求他不准那樣做,他還是堅持要把意外被困在火星的麥特戴蒙救回來,即使代價是讓他自己失去了那份工作。我那時的結論是這樣的:許多人應該都會期望有米契這樣的主管,因為哪天我們若被拋棄在火星上時,都會期望起碼有一個人願意堅持不讓我一個人在那兒等死。在《賽道狂人》中,麥特戴蒙則改扮演起《絕地救援》時米契的角色,而他不能坐視邁爾斯就這樣被放棄。

仔細想想,我們在職場上若也都能如此,而不是只為了權位或名利汲汲營營,那該有多好?讓自己成為一個願意為別人拚命的人,也讓自己成為一個絕不讓同伴被拋下等死的人;7000轉極速狂飆的背後,不只是來自於一顆劃時代的全新引擎,而是來自於一群不只為了自己而拚盡全力的狂人。他們有這個資格狂,因為他們會將所有的壓力及委屈在賽道上爆發出來,用達成目標來為自己定義成功。

終於來到了不但挑戰技術、更挑戰著毅力的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靠著邁爾斯的精湛表現,法拉利的車手在全力對尬之後,居然一個個連完賽都做不到;邁爾斯不但屢屢打破圈速紀錄,而且到最後還遙遙領先。

眼看他就要拿下冠軍了,而且這時的他可望成為當時世上唯一一位在同一年度贏得包含勞力士迪通拿 24 小時耐力賽 (the 24 hours of Daytona)、賽百靈 12 小時耐力賽 (12 Hours of Sebring)、以及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等世界三大耐力賽的賽車手,福特高層這時居然出了一個讓人大驚失色的蠢主意,只為了讓「照片很漂亮」,他們希望邁爾斯減速等後面另外兩台車,讓三台福特的賽車能同時衝過終點線。

只為了一張照片,卻要抹煞一個人的努力及夢想。謝爾比和邁爾斯也很無奈,但他們誤以為自己總還是可以並列冠軍,所以在自以為是以團隊大局為主的幻想下,無奈還是咬著牙妥協了。沒想到,走出賽車那一剎那的邁爾斯,以為會有大批人拿著冠軍獎盃和鮮花為他歡呼,沒想到大家簇擁的卻是另一位福特車手麥拉倫(Bruce McLaren);原來,雖然三台車到終點時的時間一樣,但大會卻以麥拉倫在起跑時離終點最遠、因以以距離來說,他才是冠軍,而從打造的投入到實際場上表現都領先群倫的邁爾斯反而變成第二名。這時連在銀幕前的我們,都覺得從震驚到心有不甘啊!

然而,以往總會憤怒爆走的邁爾斯,雖然也滿滿的都是苦澀,但或許是他已經享受過那種戰勝一切的快感,他對著同樣失望的謝爾比說,明年再來吧!然後開始叨叨唸著還有哪些部件可以再改進……。

假如鏡頭就停格在這裡,不也挺好?但導演不讓我們那麼好過,劇情繼續走下去,告訴了我們邁爾斯的結局:在之後的一場試車中,毫無保留全速狂飆的邁爾斯車卻失控了,而他這次沒能從意外中撿回一條命,也無法再在下一場利曼的賽事中奪冠了。

即便如此,他所參與打造的福特GT 40系列,還是連續四年都在利曼拿下冠軍,而邁爾斯本人也在30幾年後被列入賽車名人堂,給了這位傳奇車手一個終極的肯定。


望著邁爾斯和謝爾比並肩走出利曼賽場的那一幕,讓我有著這樣的感觸:賽場上的冠軍,或許決定於你勝利的那一刻;但人生中的冠軍,卻定義於你邁向成功的每一步。不管當下的勝利誰屬,讓我們永遠為了追尋成功而不戀棧的踏出下一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