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為什麼會去上一個課程?是為了補足自己的弱項,還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強項?
或許你會回答出「喜歡學習」四個字,聽起來好像很棒而又帶點怡然自得的味道,但會不會顯得稍顯不夠具體了些?
我的女兒目前是個國中生,我總覺得她回到家後,好像只把作業寫完就算了,其他的時間都在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我有些擔心的跟她說,我自己在國中時期是每天讀書讀到精疲力竭而不得不去就寢為止,而她這樣是不是顯得太安逸了些?沒想到,她理直氣壯的對我說,她當初之所以選擇現在這所學校、而不是離家更近的其他學校,就是因為現在這所學校的環境好,可以讓她好好享受國中生活,「假如選了個好學校,卻只把時間花在自己讀書、而不好好享受國中生活,那不是太可惜了嗎?」聽到之後,我一時語塞了,因為我自己知道,我放在口中而沒有說出來的那句話是什麼:「讀所好國中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將來上所好高中嗎?」那是我們那個年代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小孩說的話,但我卻突然覺得這句話荒謬到不該由我的口中說出口,然後再強迫我的女兒接受;我不知道她所謂的「享受國中生活」是怎麼一回事,我也不知道她把心思放在其它事上會不會對她的將來有益,但我很清楚的知道,萬一我們每個人讀國中時就只是為了考個好高中,讀高中時就只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讀大學時就只是為了將來進個好的研究所,而那麼多的努力讀書就只是為了之後找份好工作,但一份好工作代表的卻可能只是讓一家老小溫飽,我們幾十年來的努力不是顯得有點悲哀嗎?這真的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當年在學校,我們被環境或整個社會風氣所逼,好像不得不讀書;現在出了社會,又為什麼要花上一天一萬多元去進階學習?由於我現在的職業就是講師,所以我好像應該對大家說,要讓自己不斷的進步才能應付未來的挑戰這一類的話,設法製造一些對不確定未來的危機感,然後才會不斷的有學生願意付錢來上課……。然而,我真的非得這樣說不可嗎?未來的確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你上了什麼課、不代表你就學到了些什麼;況且,我必須老實說,很多事情不見得只有付錢去上課才能學到,萬一你現在在一家夠好的公司、有著一個夠好的主管帶著你,你其實好好努力上班,就能學到很多東西。重要的其實是知道你為什麼要學,然後再想辦法去確定自己要學什麼,最後再弄清楚自己要怎麼樣才學得會,然後你才會有所收穫。
我自己也不是個一開始就那麼喜歡學習的人。學生時期當然不得不念書,但那充其量都只是為了升學而死讀書;我到了去國外念研究所時,才真的拚命研習各式各樣的新知,但理由和大家想的可能很不一樣: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我工作了幾年之後才出國,我的第一份工作讓我接觸了許多企業界的菁英,其中甚至包括張忠謀、施振榮、比爾蓋茲等國內外的CEO,讓我深深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幾乎是一種什麼都不懂的程度,所以我慚愧到願意放下工作去專心把許多事情弄懂;另一個理由則更實際,當時出國的錢每一分每一毫都出自於我自己的口袋,而不是來自於父母的贊助,而我那時阮囊羞澀到真的吃不飽的地步,所以每一分錢都很珍貴,我更要想辦法念出個名堂來,否則那麼辛苦就白費了。
後來到了企業界,尤其職位愈升愈高之後,每天連開會都開不完了,自己騙自己的說,我哪還有時間進修啊?每件事都只好從做中學,外人只看得到做成之後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我們在過程中往往四處碰的頭破血流。
終於,我轉換跑道來當個講師,總算有比較多可以自由安排時間的彈性了。有了時間之後,我拿來幹什麼呢?一開始,我不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但我很確定自己不想要做什麼:我不想要把這些時間拿去工作,只為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假如要繼續賺錢,我留在企業界就好,無論錢、名聲、或可以享受到的尊榮都會比現在好,我又何必來當個講師?
那麼,到底該做什麼呢?我突然想到了,自己過去已經很久沒有讓自己充電,也許是應該讓自己充電的時候了;於是,我除了國內各式各樣的公開班之外,我還兩度跑去參加享譽全球的哈佛談判學程,並且在去年年底時去參加了全球數一數二的INSEAD銷售課程。尤其是後兩者,費用遠遠超過我自己執教的【一談就贏】,在過程中所要投入的時間和所要面對的挑戰,更是會讓一般人哇哇叫的程度,但我還是選擇去參加了這些世界頂尖的課程。
所以回到了最前面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去上一個課程?當你看到這個問題時,請把焦點放在「我」、而不是放在「課程」上;你該問自己的是:「我」這個人的學習目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那個「課程」到底有多棒。
未必是每個人都該對自己設立的目標,但對我來說,我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去參加那兩個課程的理由很簡單:我想與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同步,我想要確認自己的能力始終保持在高峰;就談判和銷售來說,我或許已經很傑出了,但我永遠不該放棄讓自己更傑出,而我不相信那只要坐在家裡每天上網看看最新文章或看幾本書就能達成了。
不到一個月前,我們的【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15班才剛剛上完課。假如你對這個課程有興趣,或許你該看看他們的心得,讓自己瞭解學習談判會面對到哪些挑戰,而學好談判又會有哪些收穫。
在金融業擔任人資工作的Yvonne,之前曾經在法國獲得了個主修談判的碩士學位,對一般人來說,她應該是對談判有著更系統化瞭解的一位了,那她又怎麼看待【一談就贏】這個談判課程呢?(心得原文點此)
「面對自己」這幾個字寫在紙上很容易
而真實的自己卻不是那麼容易被有意識的自己看見。
★為什麼唸完了談判學程還要來上一談就贏?
因為想知道別人是怎麼成功。都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我想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還沒上課前,我的談判沒有什麼有邏輯的方法。資料看了,但什麼也沒看進去;知道準備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準備、怎麼樣算做足準備。碩士課程裡不同的教授發過不同的談判準備工作表,不變的是尺寸一樣的一張A4紙,常常是空白一片。上了一談就贏思維班,談判前五步驟:釐清目的、搜集情報、腦力激盪、戰術擬定和沙盤推演;才知道什麼叫準備,才知道怎麼充足的準備。姿態的練習、下意識的小動作、渾厚的笑聲、不回答是/不是的問題,小至握手寒暄倒杯水、注重「人」,以及如何運用情緒的切換,讓自己的情緒是助力而不是阻力,一直到結束談判的 " I learn A LOT from you." 關係管理。從面對面的課程開始前,老師就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級的談判重點—魔鬼都在細節裡。引導我們應該由自我介紹中去瞭解同學、在作業一、二裡先爬文老師的部落格預習談判的概念。臉書社團的留言和學長姐的互動再加深養成「注重細節」的動作。
★關注他人
老師點出思維15班的大多同學比較注重自我。我聽到了,但其實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或多或少也有一點不覺得說的是我。以前的主管在我離職的時候,說過我是個自尊很高的孩子。那時的我也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感覺這不是一句誇獎的話。我討厭團隊合作,因為覺得人際關係處理很麻煩、別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意見、還要跟他人說明自己的想法耗力費時,等等各種藉口。
……現實,是撞上了沒想過的正在發生。
在和組長事後回溯的時候,硬生生的撞上這個「注重自我」的自己,清楚的意識到什麼是只關注自我。在某些時候這可能叫有自我的主張,但多數時候,這是自我防衛意識高漲、頑固的病入膏肓。有點不情願面對這個自己築起的防護罩,因為在這個防護罩裡仍感到安全,即使只是一個自作聰明的假象;就算外面的人看這個防護罩脆弱如蛋殼一般、也還是緊抓在自己手裡。人生的課題現在清楚的橫槓在眼前,意識到要調整,因為這不是我想成為的人。我想成為一個謙卑、柔軟、有耐心的人。
★知道但做不到
知道是接收到訊息,得搭配現實這個照妖鏡,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其中一面的自己。在這個課程裡匆匆一瞥後,才能帶上有意識的自己去鬆動、鼓起勇氣去調整過去的作法。不熟悉的改變總是很難,但生命的課題就是不會放過你直到你願意直視與面對。能在一談就贏遇見當下的自己,我覺得很感激;在同學的幫助下,能夠面對自己、看清課題,是我的幸運。雖然做為一個長期慣性逃避的人,還是反射性的想逃,踏離開舒適區,會本能的啟動強烈的反制衝動來保護自己、退縮回舊有的行為模式。透過老師設計的案例演練,讓我們有機會在模擬的情境中安全的得到新的經驗和看見真實的一面的自己,這個新的經驗將幫助我們面對自己的真實人生。
★敏銳但不敏感
最近發現我自己把戰意跟怒氣兩者攪和在一起。You push me, I push back. 怒氣是個很好的防護罩,是威嚇他人的好工具,同時,看見那個躲在怒氣後面害怕的自己。在第二天的牙醫拆夥案例演練當中,我沈默是充滿怒氣的挑釁。這種帶著一團火球的怒氣狀態是我近期的工作日常。上一談就贏思維班,提醒自己帶起自我意識,要面對挑戰的開始。拳頭大打到棉花也是白搭,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生氣只是傷身。我在想,爭一口氣的本質會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就是要爭一口氣(包含我自己),老是杵在明知沒有好處的狀態裡。我打算從假裝練習這是一場模擬遊戲的概念開始,有意識的去調整自己的情緒維度,盡可能讓情緒波動趨緩。在事件中抽離自己,以局外人的角度去觀察發生的事件,利用老師教導的方法多想幾步,多問幾個問題。盡力不要在情緒中溺水、儘可能客觀貼近事實、行有餘力儘可能傾聽他人的意見,好擺脫僵化的慣性。
★期待的談判
會不會其實「不會談判」這件事,其實是不會或不願意面對問題?既然談判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的話。有問題,沒問題,我們好好解。我期待的談判,是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有利於多數人的結果,自己也滿意的結局。
當我設計【一談就贏】這個課程時,我思索了很久。我當然知道該怎麼談判,但該怎麼訓練出一群不同背景的人懂得要如何去談判呢?那是另一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我沒有前面的軌跡可追尋,因為我不想設計出一個和我自己上過或聽說過相同的課程,我甚至不想設計出一個和我當時在上個內訓版談判課程一模一樣的課程,因為萬一其它的談判課程就已經可以達到【一談就贏】的效果,那我們為何要開發出一堂新課程?只為了要讓我開個公開班嗎?那不是我的目的。
於是,現在的【一談就贏】誕生了,我為自己能設計出這個課程感到榮耀和驕傲,我認為這就是我這一輩子的legacy。【一談就贏】和我所知道的任何其它談判課程有何不同?關鍵差異在於你會從中發現自己有哪些不足,並且進而在其中找到解決那些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我會告訴你些什麼。對我來說,這才是一個真正有用的課程,而後來有數百人來證明了這一點。
我很喜歡Yvonne在結尾提到的的這句話:會不會其實「不會談判」這件事,其實是不會或不願意面對問題?換了是我,我寧願自己會是個勇於面對問題的人,而我也很高興這個課程協助更多朋友做到了這一點。
專長是公司投資架構及智財法的律師道樞,課後做了一張圖示的檢查清單如下,並且有了這樣的體悟(心得全文參此):
關於談判,不管是自己的事情,或是別人委託給我的事情,其實對我來說壓力都是很大的。壓力很大的原因可能在於我有時會達成我的目的,有時不會;或是有時雖然客戶滿意了,但我還是會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可以要得更多?哪些部分我沒做好?
我有沒有辦法找到一些指引,讓我提高談判時的打擊率?提高確實擊中球心的機率?
在上完兩天的課程後,當然不可能說從此會談判了,但就像在迷霧的談判森林中,可能至少知道了下面狀況:
我要確認目的是走出森林?在森林中蓋森林小屋?在森林中採松露?在森林中找到隊友?在森林中打獵?
我對於這個森林掌握了多少情報?有事先準備地圖嗎?知道天氣狀況嗎?知道裡面有哪些動植物嗎?
如果我的目的是要走出森林,我就要運用我的地圖,還有指南針;如果我的目的是採松露,我當然也要有地圖,另外還要帶一隻豬而不是獵犬。
我可能在森林中面臨什麼危險?下雨?雷擊?土石流?食人族?而我針對這些危險又要如何應對?
我有沒有找去過森林、跟我類似目的的人進行討論、請教、確認計畫和目標?
而我在森林中,要保持觀察森林狀態、該撤就撤、該轉彎就轉彎、控管時間行程。並且保持清醒得知道,有沒有別座森林可以達成我的目的?如果我在這個森林失敗,最壞是什麼狀況?
當我們結束任務後,不管有沒有達成任務,記得都要有回溯、解構、換位、重組。回溯在森林中發生的每個細節,解構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換位思考為何對方會有這些回應?如果重來我會怎麼重來?
雖然人生不能重來,但如果沒有重新回想檢討,每次都重複一樣的過程,那愚蠢的結果就會一直重來。
假如覺得我的文章通常字數很多、看都看不完,你一定要看看接下來這個心得,因為在一家外商公司負責物流工作的Emile,自拍了一段相當坦白而又著實有趣的影片,可能對不少朋友來說更容易吸收(心得出處見此)。
Emile其實是被公司指派來上這個課程的,而我也很高興他在心得影片中直言不諱的說出很多人的兩點顧忌:首先,很多人覺得寫作業真的是個很大的負擔,而當初的Emile雖然也都交了,但其實充滿了不情不願;其次,看到許多人對這個課程的狂熱擁戴,加上我們這個課程又有個鮮明的團隊識別(這本身就是個有趣的故事,雖然是無心插柳,但卻無意間呼應了團隊管理的要素),他心想,「這該不會是老鼠會吧!」在課前有著那麼多的猜疑和顧忌,上完課後卻還是給了我們「之後還想來上其他課程」的肯定,其實我真的覺得非常感謝。
【一談就贏】真的是個很不一樣的課程,但也因為如此,無論我們的報名有多麼熱烈、又或者是學員的口碑見證有多麼好,多數人還是有許多懷疑,認為那搞不好純屬行銷噱頭;於是,有人裹足不前而根本不敢來報名,有人則是報了名之後、卻在作業期進行時百般猶豫,最後還是無法堅持挺進到上課那一天。
我其實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我們雖然每班都不缺人來報名,不過我還是為一些朋友擔心,因為你們可能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些什麼,所以我還是藉此向大家鄭重說明:
1. 從Emile的影片中,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來,他並非慕名而來,同時在課前也對這個課程並不瞭解而充滿懷疑;但他的心得中最值得分享的其中一點,就是他自己經歷的一次續約談判,讓他好像覺得自己折了十年陽壽一樣。也許這個談判課程的確讓人上起來不輕鬆,但我可以肯定的跟你們說,Emile所說的並非特例,而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那就是實際的談判可能會讓你飽受摧殘,而且最後還是難逃被對方剝層皮的下場,只是到那個時候再來學談判就來不及了,所以請趁你還有機會的時候做好準備,讓談判力成為自己必備的一項技能。
2. 來這裡上課是要付錢的,但我們沒有要賣你任何其它產品,所以我們真的不是直銷或老鼠會;你也不用擔心什麼情緒綁架式的非得接著上一大堆課程不可,正如我在課程FAQ中強調的,我們的課程實際上還不是每個人要參加就都可以參加得到,而且我們甚至不會讓所有人都留在我們的臉書社團中,那只是用來給大家交作業用的,課上完了就可以走;我們非但不會軟硬皆施的希望你留下,我們甚至會主動希望大家把名額讓出去給更需要的朋友,所以各位不用擔心加入了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反倒是我要先跟各位抱歉招待不周,因為我們的經營理念就是和其它課程不太相同。
3. 各位最不需要擔心的,反倒是你必須要把價值觀做180度的轉變。不只這次的15班,大家從過去許多班的心得都可以看到,有許多人彷彿有種大徹大悟的體悟;由於我自己也對那種宗教式的心靈課程或類似場合有相當忌憚,所以容我直接點跟各位說,我們會要求你能堅持下去、並且積極努力的準備,但我不會去干涉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當然更不會去管你的價值觀到底和我本人是否一致。曾經有人問我說,「你不擔心你的談判技巧會被別人學會之後拿去做壞事嗎?」我當然不樂見這種狀況,但我必須很誠實的跟各位說,我其實無意也不會去干涉你做的選擇,因為我無法為你的選擇負責,而到頭來還是你必須為你自己的選擇負責。假如說的更坦白一點,我自己有我自己的理念,而我不見得喜歡並認同曾經來上過課的每一個人,但我還是必須尊重他的理念,無論我喜不喜歡。所以,假如你是想去尋求人生指引,請不要來上這個課程,因為那不是我們開設這個課程的目的;但若你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被洗腦,請放一百二十個心,因為我不但沒有那個洗腦的本事,而且我真的從本質上就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信念。
對鋼管競技及重訓極為投入的兒科女醫艾蜜莉寫下了這樣的心得(心得全文參此):
第二堂課結束後,有一天我去運動,這門名為barre的運動課程有分初、中、高階三種程度,對於初階內容相當熟悉且駕輕就熟的我總是喜歡上初階的課程,不是想要待在舒適圈,而是希望自己能透過到位的動作確實訓練到特別弱的肌群。
我當然也可以挑戰中階甚至高階課程,訓練那些足夠強大的肌群得到更佳的表現,但我總覺得不能無視弱點,得要強化它、達到跟強項肌群之間有平衡的表現為止。
課堂中隔壁的同學洽好是剛入門的初學者,我自己在精確執行每一個動作的過程中,眼角餘光總會看到她不是那麼正的脊椎、重心錯位的表現。頓時忽然明白為什麼談判課堂中設計了「觀察員」、「探班學長姊」的位置!
#沒有意義的動作不要做
課程中老師的各種安排都有隱喻,親自示範了「沒有意義的動作不要做」。
因為看到入門同學的不足之處,我才知道原來課堂中老師不來喬我的肢體不是因為她沒空,而是我做的夠正確了,正確到足以看到同學的失誤。
同樣的,「觀察員」「探班者」都因為是旁觀者有另一個維度的學習,不論是指正不足、思考對方動作的為什麼,還是反思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做?身為局外人反而有冷靜的空間去深層思考,而身在局中緊張侷促的我渾然不覺自己的破綻百出,好在有課後回饋、回溯幫助我檢視自己。
很可惜兩次的課堂演練我都不是觀察員,期待將來的進階班有這個機會。
#時間分配沒有落實
我習慣行程排滿滿的生活,總以為自己對時間的掌握很熟練了,在談判演練的過程中發現不是這樣的,原來我對時間的精細掌握不夠好。
課前已經有學長姊一再提示這點了,還是做不到,果然知道→做到的距離要用N次的練習來拉近,後來在日常生活中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掌握時間的練習。
#不夠大膽假設
沒辦法真的融入角色情境,慣性的用真實的自己在練習,其實整個就是狀況外。課堂前、中學到的知識還停留在紙本筆記上面,沒有辦法當場內化吸收運用出來。
不過也因為有回溯的動作,我才真的看見自己的行動軌跡,也才明白對我而言演練的目的不在於一次就成、馬上學會談判技巧,而是透過犯錯深刻地記住那些自己不足的地方,以最小的代價學到一課。
很喜歡艾蜜莉的心得,談判對她來說,也是個陌生的領域,而且或許也充滿了許多挑戰與不適應,但她的經驗對大家來說彌足珍貴,因為唯有持續針對不同肌群的鍛鍊,才會得到最佳表現,萬一忽視那些自己的弱點,就很難和自己的強項產生平衡而讓整體更好;不只如此,無論過程有多辛苦,這樣的訓練始終還是用最小的代價學到一課,重點只在於你願不願意付出而已。
在一家日商擔任業務工作的Mimi,曾經在日本用不是自己的母語贏得了最佳辯士的頭銜,但她也發現,好口才不代表就懂得談判(心得原文點此):
朋友常常問我為什麼總是用一個逼死自己的節奏過日子,Relax不是很好嗎?我也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但我記得我在研究所時,完全不是這種人。碰到要跟日籍指導教授一對一的時候,我常常只想逃,公車一接近學校我就開始想吐。
直到我最近緩下生活步調,偶然看到我過去的讀書筆記,我寫著:
我想要「改變人生的濃度。」後面還紅筆加註 *活得很用力!
寫下那篇筆記的兩個月後,我看了Getting More那本書。同一年我換了工作,離開一家當時看來很舒適、很安全的環境,去到一家除了我之外全是日本人的小公司。進公司前的薪資交涉是我的第一場談判勝利,而接下來等著我的是一連串難以想像的挫敗:在社內連日常閒聊都要全日文、加上轉換到相對快節奏的手機零件產業,然後日籍主管把他不能做的、不想做的全都交代給我,每天我都覺得自己要爆炸。但那是我自己選的,所以我每天壓抑著想立馬離開的念頭,想要拚下去,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我一直撐到日籍主管默默回日本提了離職,然後東京的總部決定結束這個辦事處之後,我才知道我是堅持最久的台灣人,而當時集團裡的另一個分公司總經理想要挖我過去。但當時的我只覺得悔恨,怨自己為什麼要脫離那個每天可以準時下班的舒適圈,讓自己痛不欲生。
這一段痛苦的過程,我到今年才真正去直視它在我生命中的意義:這是我當下覺得最後悔、但事後絕不後悔的冒險。但我是等到繼續往下走了一陣,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我才嘗到它成功的回甘。
我是聽到一些學長姐跟同學的感想之後,才回想起了這一段。上這堂課,跟我這段體驗有某種程度的類似。報名的時候想得很單純、或許太過簡單,而之後一連串的不舒服跟不習慣,讓人每天都想逃避,真的中途也把人逼走。但我們15班,或許看起來無害,但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姿態,「不在乎別人怎麼想」地走完全程。或許有人在上完課之後,還是覺得不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但很有可能,那份收穫是需要一點時間才會讓人感受到的。
因為我自己的經驗是,在歷經那段痛苦之後的下一份工作,同事們普遍都認為我是「堅強勇敢、勇於追求」的人。但我永遠記得在那之前,我曾經電視看著看著、就忽然爆哭著說「我是真的很努力了啊」,然後嚇到隔壁朋友的那一刻。
#世界上有一種勇敢叫做只有你知道自己害怕
在顧問業擔任業務工作的Alma,則從另一個面向來呈現出自己的心得(心得全文參此):
……回頭看這段時間的焦慮、不舒適,很高興自己決定來上這門課。舒適圈就是這麼弔詭的玩意,要踏出去時百般不願,但踏出之後總是很慶幸自己這麼做了。
大概就像是寒流時洗澡一樣,先是「啊啊啊!好冷啊!不想脫衣服!」熱水淋下後就「啊嘶~」醬子,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啊嘶~」的心得 (咦?)
……從加入一談的社群開始,這個因為學習談判而相聚的群體,最常看到的詞彙不是什麼談判的戰術,而是「關係管理」。為什麼呢?
課前作業一挑選部落格文章時,我挑了Alex講3D談判的文章
3D其中1D,作者David Lax提到的2個重點是: (1) 最大的焦點是人(people)、(2) 重點在於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
這個觀點也是Alex一直以來十分強調的,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人的問題才需要談判。(不會跟天公伯談判要不要下雨,對吧。)
因此,從課前作業期開始,Alex、學長姐們都會提醒大家多跟同學交流,多到彼此的貼文中留言認識對方,因為這些同學在課堂上不是你的談判夥伴就是你的談判對手,能多了解大家對談判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因為這樣,一開始「關係管理」呈現在我面前的樣貌是一種很社交的行為。這對身為冷漠和平15班一員的我、對生命靈數充滿1所以很自我的我、對摩羯座時常感到社交很耗能的我來說,是一件很難時時刻刻都充滿喜樂想去執行的。
經過整個學習過程後,我漸漸體會到這4個字才不是什麼社交行為,而是一種打從心深處對人的尊重及對細節掌握的執念的外顯行為。尊重不只是講話客氣、安靜聽你發表不同觀點這種表面的技巧而已,而是我認知你是個完整的人,有完整且豐沛的腦身心靈,所以我對你感到好奇。細節掌握就是所有可能影響談判的事情都盡量搞清楚並最大程度的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而人就是最不確定的因素。
最關鍵的是,大家不只是把「關係管理」4個字掛在嘴邊,而是從課程的設計到Alex & 學長姐的言行,都貫徹這樣的思維,甚至在一些大家不太注意的小事情上,以一種身教輾壓言教的姿態帶給我震撼教育。
首先是課前助教傳訊息問我上課名牌要寫Alma還是Apple,因為我在自我介紹寫說我聽到這兩個名字我都會回應。(上課前還跟Alex說「叫我美女我也會回喔」真是很敢說XD) 她大可以自己選一個名字印,但她花時間詢問我,因為她尊重我。更不用說課程中老師對36個人的自介內容都記得,並在溝通過程中時不時的提出跟某人相關的關鍵字有多麼讓人驚豔了。
……講到這裡我又對Alex的作業設計感到佩服,作業一要大家預測上完課後談判還是會遇到哪些挑戰。當時我寫:
1. 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看不到對手(人)實際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2. 無法規劃完善的談判架構
3. 心理素質,害怕正面衝突
像「自我實現預言」一般真實發生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在我眼前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都知道但我做不到。
把標準放到最低來說,至少我清楚覺察了自己的不足,接下來可以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思維&行為。
最近剛好聽到一個相關的故事:
老和尚跟小沙彌說:孩子啊,平常我教你的那些道理,我希望你都能好好放在心上。
小沙彌:師父,為什麼是放在心上不是放在心裡呢?
老和尚:因為你的心還沒打開啊。你先好好放在心上吧,等哪天你心打開了個小縫,就會從心上掉進心裡了。
這個故事分享給學習後還無法立刻應用的同學們,如果跟我一樣卡在心魔,期許我們不要因為一兩次失敗就放棄,要常常將所學放在心上時時挑戰自己的預設跟框架,遇到風險較小的機會就趕緊練習,總有一天能將知識內化成信念。讓我們一起從見山是山,走過見山不是山,最後到達見山還是山的境界。
【一談就贏】有個我們當初始料未及的特色,那就是有別於談判總讓人聯想到劍拔弩張的對立,但我們從一開始的第一班開始,就有夫妻倆一起來上課;也不曉得為什麼,之後陸續有先生或太太先報名來上了這一班、之後他們的另一半就來報名參加了另外一班,包括這次的15班就有不只一位是屬於這樣的例子。假如談判真的只有對立、甚至功用只會發生在要擊倒對方或從對方身上佔便宜,真會有那麼夫妻檔先後來上課嗎?難不成他們是要增加另一半回家吵架的功力?
我為他們覺得很欣慰,因為他們的投入充分證實了一點:談判能為雙方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而若是大家都能懂得談判,彼此的相處只會更順利。
其實,不只夫妻檔,這一班還出現了另一位學員,她和我們之前的一位學員,其實可以說是分別站在兩個不同立場的談判對象,雙方必須找出一個共識,但彼此卻都有為難之處。也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接下來其中一方居然來報名參加了另外一方曾經上過的談判課程了!她想的是該怎麼擊倒對方嗎?我想應該不是如此;她倆想的應該是如何透過相同的思考邏輯,創造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未來可能有類似問題的其它談判對象找出不同的路。
這是一個相當正面積極思考的例子,但我也很清楚,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想。就在另一位學員的心得中,他也提到周遭有朋友對我們這個課程的印象很差,原因竟然是那位朋友曾經對上了一個曾經上過【一談就贏】的學員,然後據說被修理得很慘。
我對事情的原委並不清楚,我甚至不知道他所指的兩造到底是誰,但我可以體會,若是你在任何一場談判中被對方修理得很慘,你當然不會對對方有什麼好感。但我很想對那位不確定是誰的朋友說,與其把心思花在指責對方有多少小動作,又或者是遷怒於對方曾經接受過的訓練或課程,不如想辦法讓自己變強吧!想想在球場上三對三鬥牛的年代,當你被徹底血洗之後,心情當然不會美麗;但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只抱怨對方小動作不斷或一直犯規,然後祈禱下一場比賽時有裁判會帶給你一場勝利嗎?
我不知道你們會怎麼想,但我始終相信,能帶給自己勝利的,唯有自己而已。
因此,換了是我,我會思考如何改變戰術,並且在比賽之後設法加強自己的訓練;等到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後,我就不用再抱怨對方的小動作了,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拿下勝利。
以為這只是空口說白話?這樣的狀況其實不只發生在球場而已。我曾經負責過一家跨國企業在亞洲區的市場營運,當時在好幾個東南亞國家,我們的競爭對手都用塞紅包的方式來打通關係,取得許多競爭優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去舉發對方嗎?還是學對手一樣塞紅包?重點不在於道德不道德,而是你真的想把自己的成敗取決於你有多少錢可以進行檯面下的交易嗎?
我自己也不是個舌燦蓮花而會講很多大道理的人,但生命總會找到出路,所以我的行動力可能比一般人強了一點;當我在18個月之內讓市占率超過那些競爭對手之後,接下來就沒有人塞紅包了。原因很簡單,萬一你塞了紅包卻還做不出成效,哪個老闆還會繼續無限制地給你錢去塞紅包?
【一談就贏】帶給大家的訓練目的說起來很簡單:我們無法強迫對方非做什麼、或非得不做些什麼不可,但是我們卻可以讓自己的行動更加有效,最後還是成功的達到我們的目標。
牙醫師Karen也從15班開始成為前面提到的夫妻檔一員,因為她的先生在近兩年前就來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最近更連我們的頂尖高階班都已經完成了。從Karen的心得,我們可以更瞭解這個課程到底有哪裡與眾不同(心得出處見此):
上課之前,就知道 #一談就贏 的課程精華,莫過於老師設計的國際級案例演練,讓我們當場透過競爭的壓力,直接使用剛剛學到的東西來談判、快速內化;這種短時間內互相碰撞激盪的成長,讓我聯想到這個前陣子一發表就引起廣大討論的實驗:OpenAI 捉迷藏。
實驗中,紅色小人花了兩百多萬次知道自己的任務要抓人,藍色小人則在八百多萬次覺醒、知道要移動和定住箱子來躲藏,並且發展出分工合作的團隊概念;再經過7千多萬次、紅色組找到坡道翻進牆裡抓人,再一千萬次,藍色小人的分工更徹底,會先把坡道抓到牆裡再把洞塞起來。有趣的是,五億次之後,AI 解鎖了開放場地版本,還發展出更強大的多種策略以及自我監督等技能,甚至超越人類智慧,找到系統的 bug,學會穿牆、彈跳等方法等等,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個網頁 人形AI捉迷藏:飛檐走壁純靠自學,表情豐富還會合作 或 啾啾鞋的概述影片(直接放結論) 。
之前像是井底之蛙般不相信,但上完課之後我必須說:沒有接觸過一談就贏,真的不要輕易說自己懂得談判。每個人的成長工作經歷不一樣,比較豐富(坎坷)的人或許有掌握一些策略,但多數人恐怕會像是捉迷藏的 AI 一樣,得經過許多的瞎矇碰壁碰撞進化,才發展出一招半式行走江湖;而來到這個課程,老師和學長姐用一個月的作業期和兩天的課程,加速了這幾千萬次的進程,讓我們急速開竅,像我這樣從幼幼班開始的,或許還無法進攻,但絕對足以自保!
……由於過往受過的醫學教育訓練總是尋求標準答案,以及抽絲剝繭簡化問題後、要有把握才能行動,所以面對難以掌控的混亂場面還可能要讓他更混亂、上課問答要先求快再求好,這些與以往相悖的動作做起來真的是全身不舒服!
但是一旦打破慣性,就是破殼的契機!演練也好、老師上課提到許多精彩的案例和經歷也好,有太多是幼幼班的我需要時間消化、內化才能發展成技能的東西;然而在多對多演練的高壓環境下,以及回溯解構重建的過程中,我竟然對這些思維逐漸感到熟悉,並且開始享受在渾沌中重掌主控的過程。就像是紅色小人找到系統的 BUG 把自己彈出去、或爬上方塊再移動去抓藍色小人,這種意想不到的解法等同於談判中運用想像力震個對方措手不及;而想像力的肌肉啟動重訓後還真是不想停下來,嘗到甜頭就回不去了啊~
感謝那麼多朋友對我們的支持,希望未來能協助更多朋友走向一談就贏的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