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自在交談又一章:如何和陌生老外進行社交交談

上週上了一堂「跨文化管理」的課,在課堂上答應了大家,在本週三之前,要寫篇短文來談在國外要跟歪果人聊些什麼,現在就讓我來兌現這個諾言。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有陣子英語講得比華語還多得多,而且對象從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乃至泰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無所不包,有的時候甚至一天之內就要先後或同時應付上面那麼多不同國籍的朋友,挑戰不可謂不大。

假如只是談生意,那不過是換種語言的一談就贏,對我來說沒多大差別。但是,商場廝殺我在行,但若到了一些比較social的場合,我跟許多朋友一樣,別說用英語了,就算在大陸講普通話,我也一樣混身不自在。不過,生活所逼,就算不自在,也得硬著頭皮送往迎來地跟人打交道;假如只是一場晚宴或飯局就算了,但對於某些自家公司的同仁或各個不同國家的經銷商,一混可能就得混上一、兩個禮拜,總不能每天nice to meet you完之後就一路傻笑,接下來的唯一一句話就只剩bye bye了吧。

即使已經轉換跑道,以現在還有許多外國朋友跟我一直保持聯絡的狀況來說,我想我當初關係經營的應該還不錯。年代久遠的就不提了,我前兩個月才去美國哈佛進修,還記得第一天結束後,晚餐前居然就有一個雞尾酒趴,我本來只打算晃一下就走、趕緊回去K書,沒想到一票義大利人找我聊得不亦樂乎,之後還主動約我一起去吃晚飯。

這樣的情況,在那幾天屢見不鮮。即使我是在場唯一的台灣人和少數的亞洲人,你大概總看到我在談笑風生的和一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聊天。就讓我用兩個月前的那次較新鮮的經驗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和一群國籍和文化不同的陌生朋友自在的交談。

1.  主動出擊:別低估了主動打招呼主動伸出手去的魅力。相較於東方人常見的微笑以對,你若每次都會主動和鄰座的陌生人打招呼,即使你的心中充滿了彆扭和不自在,但在他們的眼中,你就會呈現出自信和友善的形象。 Hi,我是Alex,我來自台灣」簡單的一句話加上適如其分的握手,馬上就會讓你成為主動打破雙方尷尬的那個人,尤其當西方人總對東方人有安靜自持的刻板印象時,你若能主動出擊去認識更多陌生人,很容易就會讓自己鶴立雞群,即使同場的菲律賓人或中國人比你的英文還流利,但以第一印象來說,你就會成為其他外國人之後還願意主動攀談的那個人。

當我初出茅廬而還在當記者時,有一位知名跨國軟體公司的台灣總經理曾經感歎的跟我說,有一年,當他的業績成長傲視全球時,他難得的受邀去總公司的美國總部接受頒獎。他印象深刻的不是獲獎時的那個榮耀,而是在之後的party時間,他和他太太多數時間只能尷尬地站在一角,因為絕大數人不會找他們攀談。

就是因為當年的那個故事,讓我後來加入不同國家的外商後,我總不希望自己獲獎後也會遇到同樣的窘況,所以我即使臉皮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厚,我也不會杵在一個社交場合中等待人家來找我攀談。主動出擊,就能化解窘境,而我到現在還沒遇過一個當我主動伸出手後而故意不握的朋友。

2.  對對方感興趣:別以為主動出擊之後,代表你必須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當我主動介紹自己並詢問對方名字後,接下來絕大多數的時間,我都盡可能地聽對方說、而不是自己在講

很多人在這點上的操作和我很不一樣,總以為在社交場合,要能讓對方對我們自己感興趣。其實,我認為若我們能表現出對對方感興趣,對方會更樂意分享,雙方的談話氣氛也會更加融洽。我曾經遇過一位口才靈便的泰國人,為了和大家都有話聊,每不到三句話就試圖把話題扯到他的祖國去:「你去過泰國嗎?」「沒去過喔,那你非得去一趟不可,因為我們泰國」「你剛剛講的那個東西,我們泰國也有,而且更大可想而知,在一個美國人、俄羅斯人、丹麥人等許多不同國籍的人都有的場合,不是每個人都對泰國有興趣,也不是每個人這輩子都有機會去到泰國,所以接下來大家就自顧自的端著酒杯移往別處去,而那位泰國人只好不斷的試圖找到下一個願意聽他大聊泰國的小團體。

對我來說,又不是求偶,你何必一定希望別人會對自己感興趣?不管哪一國人,通常人最關心的只有自己,所以,與其我們自己滔滔不絕,不如讓對方暢所欲言

3.  擴大打擊範圍:另一個在國外常見的現象,就是講同樣語言的人常窩在一起。因此,有人可能在台灣時罵「阿六仔」罵個不停,但到了國外都是金髮藍眼睛老外的場合時,卻又和對岸朋友相濡以沫了起來,大家講普通話講的好親切。要不然,就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亞洲人混在一起,好像總覺得地理距離近一些,講起話來就比較有話聊。

其實,在一個多國人種混雜的社交場合中,你更應該擴大自己的打擊範圍。一個實用而健康的心態是,在這樣的場合中,其實大家都是外國人。即使對地主國的同胞來說,他們面對許多外國人壓境,總要抱持著東道主的身分親和一些,所以根本沒必要害羞。

擴大打擊範圍還有一個好處,假定絕大多數的人彼此都不熟悉,當你主動出擊後,而又用主動傾聽籠絡了一些新朋友的心,接下來就更容易了:「嘿!你好,我是Alex,你叫Bill是嗎?」一番寒暄後,接著再把隔壁的另一位新朋友拉過來,Bill,你說你從埃及來,對嗎?這位是Bruce,他從西班牙來,但他之前曾經派駐過埃及三年。」接著就微笑地聽他們兩人雞同鴨講就好。這個動作多做幾次,你突然會發現,自己好像成為全場的核心之一,你明明也跟大家都不熟,但大家好像都知道你是誰。

4.  做個舉球手:曾經有段時間,我的排球打的還不錯。在排球中,有個位置叫舉球手,舉球手舉的好,自己的隊友才有機會打出漂亮的殺球。

假如在這樣的一個社交場合,你的主要目的是讓大家對你都留下夠好的印象,重點就是不要讓鎂光燈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要多多創造出適合的話題,當一個稱職的舉球手,把球能夠設法做給別人。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哈佛時,我們若正好其中一位是在地的波士頓人(相較之下反而相當稀有,因為在場的美國人少於之一,而幾乎所有其他美國人都來自於其他城市),我一定會小小驚呼說,「哇喔,真棒,你就住在波士頓喔!」接下來就用帶點崇敬的羨慕眼光看著他,他肯定先會略有一些不好意思、接著就開始大談波士頓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等他講完後,要怎麼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虛應故事而已?接著可以順著他的話題說,自己恰巧正在傷腦筋,不知道週末該怎麼打發(其實平日那麼操,週末即使有空檔,我也只想睡大頭覺而已),可否請對方介紹一些當地景點?接著這個話題就源遠流長滔滔不絕了。
若整個話題進行的好,接下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週末就出現他家的後院,和他們一家老小外加兩隻狗開始巴比Q了。

舉球時也別忘記,你不應該只舉給單一的明星球員,而應該讓人人有機會打球。所以,當有一位波士頓老鄉講的口沫橫飛時,你千萬別忘了盡量讓別人也來參與,MaryLinda,你們不是正在想週末要去哪裡嗎?Charlie是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他正在和我們講波士頓有哪裡好玩呢!」於是,你的打擊範圍愈來愈大,而你扮演的不是攻擊重心或隊長的角色,而是整個團體中的接著劑。

當然,此時最要提防的,就是人千萬不要白目。萬一話題由在地景點轉到在波士頓拍攝的知名電影,而你這時興沖沖地加進談話中說,「對啊,對啊!我也是因為電影而知道波士頓的,像有一部『驚爆焦點』,我就很喜歡…」當場應該很多人臉上會出現三條線,因為「驚爆焦點」講的是波士頓有多位神父性侵兒童,而且那還是真實事件改編…。

宗教政治、和種族是三大話題禁忌,即使你個人再有見識,在這種酒酣耳熱的社交場合,還是能不談就別談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