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推不動低薪渦輪?我們要的不是更多的檢討與反思,而是更多的行動和戰鬥力

「不是說我們這一輩的人不努力,或是說我們這一輩的人不敢吃苦,而是我們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

最近看到TVBS一系列的「推不動低薪渦輪」報導,其中「是誰偷走台灣的薪水?韓國高薪背後秘密」一篇(連結點此),一位年輕台灣女孩的淚水,引起我的注意。

「其實我真的覺得我超不孝的,」講起無力奉養父母,這位台灣女孩紅了眼眶。


整篇系列報導(系列報導請點此),多數篇幅其實是在做台灣韓國的兩相對造。相較於前面那位留在台灣打拚的年輕女孩,另一位台灣姑娘遠赴韓國工作,月薪是台幣75千元。雖然看起來比同齡的台灣工作者多了近一倍,但她說,在韓國的生活並不快樂。但是,當記者問到她既然不快樂、那願不願意回台灣時,她卻還是搖了搖頭。

報導看起來帶些悲情而催淚,這樣的報導或許很好看,但看在我的眼中,我卻很想問每一位看到的朋友:感動之餘,我們接下來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讓我先表明我的立場:我對這一系列的報導的基調是贊同的。我認為應該用高薪帶動高物價,進而刺激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而不是繼續目前低薪而又不正常壓抑物價的風氣

物價可不可以向上漲?當然可以,但是所有勞工的薪資也應該要往上漲啊!當實質收入停滯不前,經濟遲早會坐吃山空,因為我們並沒有賺到足夠多的錢來支持消費。

不過,即使我認同這個台灣薪資收入應該要設法增加的立論,由於這系列報導是以韓國來做對比,有些話我卻忍不住不講。

首先,正如這篇報導提到的,韓國物價其實很高,當我們去韓國旅遊而大啖當地的韓式烤肉之餘,當地韓國人其實不是每天都負擔得起上館子吃進口牛肉的;其次,就拿首爾來說,貧富差距其實比台北或整個台灣更大,所以我不確定拿這個會拍出「屍速列車」來抨擊社會百態的國家來對比、是否真有什麼意義。

其次,韓國的上班族和學生壓力都極大。我不確定目前的最新排行,但之前韓國曾是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我們台灣人若覺得自己壓力很大,韓國人的壓力恐怕尤有過之。

之前,就像日本一樣,韓國也是我負責的市場之一,我不但去過很多次,也常和韓國客戶打交道。韓國企業中的高壓和前輩制,比起日式企業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我是親眼目睹的。所以,當一個人在韓國拿到更高的薪資時,先不管高物價會讓薪資相對起來沒那麼高,但就工作所期待的付出、以及所面對的壓力,我覺得他們的薪水其實也拿的很不容易。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相信大家不難發現,韓國會講中文的人愈來愈多。同樣的趨勢,不只中文、他們許多人同時也已經學會了英語、日語、和其他語言。他們每個人都是語言天才嗎?當然不是。不過,公司會提供當紅的語言課程給他們。我就曾經看過不只一家公司,每晚從七點上中文課上到九點或九點半,之後還得定期考試,考試結果不但會影響考績及升遷,而且若不及格的話,公司好像還規定員工必須要自行支付學費。

在這樣的要求下,只需要12個月到18個月,一批又一批的韓國員工不但會說、而且聽得懂我們講的華語。這種學習速度還是一般水準,我就曾經遇過一個和我對口的韓國人,從一句中文都不會,不到10個月就可以用華語跟我應答如流。我很懷疑,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可以在10個月內把韓語學到這種程度嗎?

所以,當我們的台灣年輕人哭訴自己「連吃苦的機會也沒有」時,我心裡不禁在想,或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吃苦,但是我們卻已經沒有一個吃苦的環境了。

從德商、美商、法商,我服務過很多不同的國際知名公司。我必須要說,在這些外商企業中,可以明顯看到,韓國人確實比較「積極」;當然,「積極」的不只有韓國人,而這裡之所以打上「」,就代表那不盡然全是正面的意義,而爭上位勢必有它該付出的代價。不過,若純以成王敗寇來說,韓國人在所有亞洲人來說,無疑的算是有兩把刷子的。我們常用「狼性」來形容對岸的中國人,但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狼性」是什麼意思,可能還誤以為指的只是快狠準;其實,「狼性」還包括團隊作戰和善於運用戰略等其他特質,而以這個角度來說,韓國人搞不好更厲害。就我的觀察來說,韓國人未必更優秀,但他們確實更「積極」

光是每天看的新聞,就讓我覺得我們沒有未來。當我們每天在媒體上看到那麼多表象的檢討和分析,其實骨子裡全是在為自己的處境唉個不停。不管韓國或是新加坡,別國人哪有那麼多時間和心力來回顧過去的失敗?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向前進才是重點。當我們拿著傳統儒家的觀點、認為別人太過刻意而鑽營時,別人早就靠著沒有那麼多包袱而前進到不知到哪裡去了;我們不只被遠遠拋在後面,我們直到現在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邁開步伐跟上。

萬一我只寫到這裡,代表我跟我批評的對象一樣,只知道看問題、不知道找解答。所以,接下來讓我分享一些我認為該做的做法。

1.  把握走出去的機會:我看到這則系列報導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我的小孩說,將來,你勢必得去國外找更好的工作機會。不知人事險惡的她,聽到也開心的跟我說好。

在我針對外派人員的「跨文化管理」課程中,許多未婚的年輕人相對對於外派機會躍躍欲試,但一些已婚有家庭的朋友們,總是看起來多少有些無奈。我了解他們心裡想的:家有妻小,實在不想離鄉背井。

我總這樣跟他們說:別說我們現在有沒有選擇,到了我們小孩的那個世代,他們將不再有選擇;台灣未必還會有那麼多工作機會,即使有,也不見得一定會留給台灣人做。對我們的子女來說,他們勢必得追尋更多走出去的機會。倘若今天我們自己都退縮畏怯,我們怎麼給他們做一個好榜樣?當廿年後、他們因為擔憂陌生的挑戰而躊躇時,我們能不能成為他們一個安定的力量?

走出去和全球競爭,恐怕很快就不只是一個「機會」,而是一個「必須」了,而我們只能在心態及技能上提早做好準備。

2.  別把能量繼續消耗在無用的地方上:我不想談太多政治,因為我覺得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每個人都談太多政治。

在我剛出社會時,我看到了政論節目開始崛起,而那正是我心中台灣沉淪的開始。直到今天,每個人都拿罵政府當做唯一出路;事實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出氣筒,我們每個人能做的也不該只是謾罵和批評而已。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從這種出氣的方式找到心靈的慰藉,但其實我們只是把自己的能量消耗在一些沒有建設性的地方上而已。

媒體更是間接造成這種問題的一大幫兇,四處炒作議題而製造更多謾罵的對象,拿著形式上的平衡報導當擋箭牌;事實上,新聞不應該只有平衡報導而以,正如民主也不是只有投票表決。我不知道拒絕電視等大眾媒體是不是就有用,因為現在看起來網路的社群媒體也是一個樣,許多酸民大放厥詞到肆無忌憚的程度,跟電視名嘴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自由,但與其在這種自由的旗號下虛耗自己的能量,而且還逼得其他人消耗自己的能量來回應,這就是我們唯一值得歌頌的價值?讓更多人花更多時間做些實事吧!

3.  轉型,勢在必行:期待政府來解決任何問題,根本是緣木求魚,但我們很多人每天罵的很爽,這是以為政府的問題只是麻木而不作為嗎?其實我很單純的只希望政府不要製造更多問題就好啊!

回到薪資來說,對很多企業來說,台灣早就是全球勞動成本最划算的國家之一,而當東南亞人力成本也勢必走上大陸節節高升的老路後,我們該繼續壓榨自己的勞工以爭取全球最便宜人力的席位嗎?這應該不是一個有志氣國家要的發展吧!

為什麼企業不願意加薪?撇除直接成本的反映外,其實另一個問題是不想讓全球投資人看到我們的人力成本百分比向上攀升,進而影響自己的股價。這就好像政府總不敢全力打房,因為深怕影響到台灣的GDP。但是,從企業到政府都只顧眼前的績效時,我們又怎麼會有未來?我們不應該再用個人薪資所得上的犧牲,去交換企業乃至政府為既得利益固盤。

我們應該期待新型態的企業,但不是任何政府規劃藍圖中的產業,而是我們每個個人願意為之工作的企業。

野心和雄心,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我們真正該做的,或許是該更「積極」些,不要只把目標放在求生存,而要放在讓世界看得見我們。不要再說什麼老掉牙的「與世界接軌」了,我們何時能成為一個讓其他人未必喜歡我們、但卻無法忽視我們的國家?我們需要更多的行動,而且我們不該只看未來,而應該要追求現在就能做到。
 


延伸閱讀之一:「與森林共舞」,從團隊管理到狼性文化的四堂課

延伸閱讀之二:不只是活屍災難片的「屍速列車」

延伸閱讀之三:不是遊記的曼谷行感想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金牌法則》:不只讓飛魚菲爾普斯拿下史上最多的奧運金牌,更有助於讓我們都能追求人生中的勝利

被譽為「飛魚」的菲爾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 II),當代最家喻戶曉的運動員之一。史上擁有最多奧運獎牌(28面)及最多奧運金牌(23面)的選手,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打破紀錄而獲得8金,今年又在里約奧運復出而奪得41銀,連續四屆奧運都是得獎最多的選手。

「如果沒有鮑伯,我的故事肯定會不一樣!百分之百不一樣!」這裡說的鮑伯,指的是菲爾普斯從11歲起的教練鮑伯.波曼(Bob Bowman),同時也是率領美國男子游泳代表隊參加今年巴西里約奧運的總教練。而也正是因為菲爾普斯在推薦序中寫的這句話,讓我好奇的打開波曼教練寫的《金牌法則》。


波曼教練的法則共有10條,不只適用於游泳選手或其他運動家,而是對每一個追求夢想的人都適用:

 法則01 懷抱遠大夢想的願景

 法則02 採取全力以赴的態度

 法則03 冒險,然後享受獎賞

 法則04 短期目標帶來長期成功

 法則05 每天活出心中的願景

 法則06 團隊支持成就個人表現

 法則07 在逐夢的路上保持熱情

 法則08 逆境會讓人變得更強

 法則09 在最好的時機表現自我

 法則10 達標,設定下一個目標

假如你覺得上述10項法則看來耳熟能詳、好像每一條都在其他地方讀過而似曾相識,我建議你一定要趕快找《金牌法則》來看看,因為只有自己看過之後,才能感覺那股文字背後的熱力。看完之後,會讓自己好像有股想要立刻換上跑鞋出去跑個幾圈的衝動,因為書中充滿這種激發型的能量。

許多人常聽到一些振奮人心的演說,彷彿深受感動而喜要做些什麼;回家之後,面對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於是又開始和生活妥協,只期待下次再聽場振奮人心的演說來幫自己補充些養分。假如你有這種症狀,我建議你不要錯過《金牌法則》,因為裡面有好些片段足以讓你每讀一次就熱血一次,隨時可以幫自己的熱情充電。

我不是一個很會做摘要的人,我比較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

我最大的感想之一,是太感謝波曼教練寫出這本書,否則我到現在都會覺得自己是個愛做計劃的怪胎。

我凡事都喜歡事前做好計畫,而且鉅細靡遺到每天該做些什麼的程度,就連出去外面買個東西,我也喜歡事前想清楚而同時做好另外5件事情。聽起來或許沒什麼,但卻已經到我老婆逢人就抱怨我這種怪癖的程度,讓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

但是,波曼教練在《金牌法則》中告訴我們,願景很重要,但要實踐願景,一定要有戰鬥計畫。當他在為奧運備戰時,他交給每一位游泳選手一份他所謂的戰鬥計畫,裡面包含接下來1068天中,每天要做的事。他說的好:「讓戰鬥計畫成為第二天性,願景就會變成可能。」於是,菲爾普斯在他的指導下,一週練習七天,不只週日也練習,就連耶誕節也不休息,所以才有今天名震全球的「飛魚」。


堅持的力量,真的很重要。

游泳不是我的強項,就在幾年前,我連換氣都不會,每趟最多只能游25公尺。

後來,跟著當時的公司同事,我決定去報名萬人泳渡日月潭的活動,一口氣得游3.3公里。

在那之前,我不是沒有去找教練教過游泳,但都沒有成功。這次,我決心把它學會。經由一位朋友的推薦,我找到一位我們稱呼他為鵬帥的教練。我之所以去找他,是因為我那位朋友原來有恐水症,第一堂上課時,居然還吐了出來;後來,在鵬帥教練的指導下,後來居然和我同一年去參加泳渡日月潭,而且也順利游完了。

有個好教練,真的很重要。鵬帥教練不是我遇過最溫柔的教練,但他卻成功教會了我游泳。有別於不斷糾正我的姿勢,他換種方式而讓我學會了如何輕鬆游;這種游法不會讓我在泳池中領先群倫,但卻成功的在三個月後就讓我在日月潭中游完3.3公里,而且讓我直到今日都還保持著游泳的良好習慣。

除了好教練,另一個讓我在三個月內就鍛鍊出游完3.3公里本事的關鍵,是我每天都先去練完游泳後再去上班,而週末也都到泳池繼續自我訓練,有時候就連下班後也趕在泳池關門前再去游個幾趟。我當時的工作既勞心又勞力,我每天其實都不想跳下泳池練習,但我還是去了,於是最後終於擺脫自己不會游泳的噩夢。

所以,當我讀到就連菲爾普斯和另一位女泳明星施米特其實也會對每天早上的練習感到厭煩、但只能「假裝」自己樂在其中的繼續苦練下去,我跟他們的水準當然是天壤之別,但看到神人級的他們也會有凡人的厭倦和疲憊時,我終於為自己感到一絲絲驕傲。

就像Amy Cuddy在她知名的TED演說「姿勢決定你是誰」中提到的,「假裝直到成真」fake it ‘til you become it。給自己一個堅持到底的理由,即使要假裝出來都無所謂。

其實,也就像此刻,我每天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我故意傻氣的不去想為什麼而寫,而只是努力寫下去就對了。假如我真的認真思考,我也許會發現,每天都有更急迫的事情必須要做。但萬一如此,那每天都或許能幫自己找出一個理由來不寫這篇部落格。

但是,我並不把精力花在找一個不寫的理由,我甚至不把精力花在找一個讓自己寫下去的理由,總之就是努力寫下去就是了。對我來說,我甚至不知道此刻寫的東西有誰會看;我希望能對某一位正在看的朋友有所助益,但我怎麼知道該寫些什麼才會達到這個目標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持續努力的寫下去,然後相信某個人看到這篇之後,會為他的生命激起一點小小而又正面的漣漪。

這本書另一個可貴之處,是波曼教練透過很多故事帶給我們許多正面能量,但他卻不諱言自己的不足及失敗。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菲爾普斯犯過錯、做為教練的他自己也犯過錯,而且還不只一次。會寫下這些,代表他自己就是個不忘時時檢討自己的人。

很多人會講「從錯誤中修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大道理,但講這句話的人,好像很少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所以,很多心靈成長式的課程,老是叫信眾勇敢跨出自己的極限、和那些老師們一起賺大錢,我不覺得賺錢是件罪惡,但我心目中的勇敢,是要能面對自己的失敗和不堪;假如自己的心靈還盲目到需要別人來幫我啟發,請問自我的價值又能發揮在哪裡?

所幸,我看了《金牌法則》這本書。過往,我也會一直用自己的不足和失誤鞭策自己,甚至把自己逼迫到一種並不快樂的狀態;幸好我在這本書中讀到,菲爾普斯的成功關鍵之一,是他無論在比賽及練習中,只要一進入水面,他的專注力就會破表;但一旦離開水面,他知道如何關機,把心思轉往別處。

看到這裡,我才知道,所謂的堅持、努力、和日復一日的累積成功,不代表不能給自己一個喘息和放鬆的機會,更不代表無時無刻都非得心無旁鶩。就以波曼教練來說,即使他如此重視他所謂的戰鬥計畫,但他也明言,適時調整戰鬥計畫,也是實現願景的重要做法。

最後,再分享書中提到的兩句話,勉勵自己和大家繼續努力:

擁有慣例,成功就會變成慣例

抄短路(意即我們常說的「抄捷徑」,你的願景追求就會「短路」(意同我們常說的「秀逗」之意) 。



延伸閱讀之一:一部也在講奧運故事的「飛躍奇蹟」(Eddie the Eagle)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從湯姆克魯斯的「神隱任務:永不回頭」,看複製成功模式的三大難處

當「神隱任務」第1集上映時,我根本沒看過以片中人物傑克李奇為主角的任何一部小說。看完之後,大呼過癮,我開始買起作者李查德(Lee Child)的傑克李奇系列小說來看,但把小說也看完後,我罕見的發現,電影居然拍的讓我比小說更有感,不是主演的湯姆克魯斯有多神奇,而是集編導於一身的克里斯多夫麥奎里Christopher McQuarrie)太神奇。


假如你對克里斯多夫麥奎里這位導演的名字不是很熟悉,其實也不為過,因為他以往多半會出現在編劇那一欄,而「神隱任務」不過是他第二部執導的片子。

不過,他編劇的作品可都不是簡單角色。舉例來說,我這輩子看過最好的懸疑片之一「刺激驚爆點」,就是由他擔任編劇。這部當年超不起眼而製作預算極低的片子,居然勇奪最佳劇本及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我永遠都記得,當我看奧斯卡頒獎轉播時,當「刺激驚爆點」居然跌破眼鏡的拿最佳劇本時,我高興的從沙發上跳起來大叫,因為我真是太喜歡這部片子的劇情了!(更不要忘記那位拿下最佳男配角的凱文史貝西,沒有「刺激驚爆點」,大家可能不會那麼早認識這位後來在「美國心玫瑰情」和「紙牌屋」都有出色表現的硬底子演員)


編而優則導後,「神隱任務」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贏得了湯姆克魯斯的信賴,於是接著又執導了也是湯姆克魯斯執導的經典系列「不可能的任務」第5集。不僅再次廣受好評,就以我個人來說,第5集恐怕是我覺得整個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集。後來,克里斯多夫麥奎里也受邀再度執導「不可能的任務」第6集,創下這個系列首次由同一位導演回鍋執導續集的紀錄。

但是,也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造成克里斯多夫麥奎里分身乏術,在「神隱任務」第2集只能掛名當個製作人,而將編導重任都交給別人。「神隱任務」第2集的片名翻譯叫做「神隱任務:永不回頭」,而當我看完之後,發現這部續集這樣一拍,除非能像「玩命關頭」居然在第3集找對導演而鹹魚翻身,否則傑克李奇的這個系列恐怕就此真的會讓影迷們「永不回頭」了。

如果只把它當作一部純動作片,其實「神隱任務:永不回頭」並沒有那麼糟。然而,我覺得這部續集犯了一些決策上的錯誤,而正如我很多篇影評的基調,我並不只是想寫篇純影評,而是想藉用對一些電影的感想,思考如何借鏡應用在企業經營的不同層面。


到底「神隱任務:永不回頭」做錯了哪些事?

1.   主事者不同,但卻想要延續傳統

既然集編導於一身的克里斯多夫麥奎里那麼神奇,就算他沒有空,好歹也請他幫忙寫個劇本啊!畢竟,即使不是由他執導,但劇本出自他手的「明日邊界」也好看得不得了啊!

然而,「神隱任務:永不回頭」選擇找來之前也和湯姆克魯斯合作過「末代武士」的愛德華茲維克來執導,於是一切就走調了。

並不是愛德華茲維克不是個好導演,只是他未必是執導這部續集的最佳導演人選。其實,光是由導演的選擇來看,就可以發現湯姆克魯斯的決策影響力。在演藝生涯中間一陣毀譽參半的表現之後,湯姆克魯斯後來很明顯的只想跟自己合作過且合作愉快的某些導演持續不斷的合作,第1集的克里斯多夫麥奎里轉戰「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包括「明日邊界」和「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也都是克里斯多夫麥奎里的編劇作品。

然而,像這樣的合作模式,卻讓我想起了早期的周星馳。周星馳的才華無可否認,但他對自己風格的堅持,卻也讓很多合作過的導演或演員都頗有微詞。有段時間,他拍的電影都是由李力持執導,但其實星爺自己等於是半個導演;到了代表作「食神」,他乾脆直接和李力持掛名聯合執導,之後他就直接走向自導自演而後晉身為專業導演之路了。純以票房成績來說,不得不說周星馳的確有兩把刷子。

回到湯姆克魯斯的例子,湯姆克魯斯的求好心切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若想要請個導演來拍出自己想要的片子,但卻沒有放手讓對方去發揮,就像一個家族企業請了個專業經理人來,口口聲聲請對方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實際上卻處處制衡而希望對方遵循自己的「風格」,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

我在不同產業都看過,許多專業經理人最後都逃不了被氣走的命運,老闆得出的結論卻是,這些所謂經理人都不如我行,還是用老法子最好!

試想,若是一家享譽國際的企業,六年中換了五任總經理,你認為是那五位總經理都浪得虛名,還是老闆果然是名副其實的難搞呢?

抱著「有錢就可以任性」想法的老闆或許永遠都不會絕跡,但請這些老闆夜深人靜時好好想想,就算你自比堯舜禹湯,但當哪一天你不再能親自視事後,你親手創立的這家企業,真有應付未來挑戰而變革的本錢嗎?再者,陣前易帥如此頻繁,你要叫整家公司動輒上萬名員工如何每天調適不同的領導風格?


2.   想要複製成功模式,卻弄錯了成功元素的配方

看完上一點,有些看過「神隱任務:永不回頭」的朋友也許會說,他們哪有要延續前一集的傳統?明明這一集就加入很多新元素啊!

說的很好,但這些新元素是對的嗎?

相較於創新的風險,許多公司都想複製之前的成功模式,不管是再接再厲推出新產品,或是依樣畫葫蘆的將公司拓展到不同國家或不同領域。

複製成功模式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毫不容易。首先,你要先能拆解出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是什麼,接著你要能確認當時實施環節中的環境或時機等影響因素是什麼,然後再對比這次想要推動的專案相同及相異處,最後再提出符合不同變因的推動計畫

簡單講,你希望追求一個包含有被驗證過足以成功元素的新配方,但那不應該只是舊瓶裝新酒就辦得到的。

就「神隱任務」第1集來說,傑克李奇重現了一種往前甚至可以追溯到西部牛仔精神的80年代冷硬風格,對當代觀眾來說,這種懷舊風格反而看起來很新鮮。於是,當用法律之外的手段制裁惡徒的李奇出現時,他那耍狠的口氣和不可一世的調調,都足以讓觀眾大呼過癮。而且整部片子不只是動作掛帥,而真的有一步步解決謎團的懸疑緊張氣氛。


但到了第2集的「神隱任務:永不回頭」呢?容我不客氣的說,很多人以為的新元素,我反倒認為是不夠大膽的模仿:舉例來說,女主角透娜少校很搶戲而又打得精彩,但看起來是不是有些想仿效「不可能的任務5:失控國度」的味道?傑克李奇突然冒出一個私生女,兩人之間從疏離到歷經生死關頭後的緊密互動,這不就是連恩尼遜「即刻救援」的設定嗎?


重點不是該不該模仿別的片子,而是你會不會反而因此而抹煞掉主角傑克李奇在第1集乃至多部小說中塑造的冷硬不羈風采?

當你想要延續原有風格,但卻硬加些錯誤的成功元素來掩飾舊瓶裝新酒的意圖時,最後就會出來一個誰都無法討好的產品。

可口可樂不是沒有試圖改變過配方,但後來經典口味還是持續到今日依然暢銷。我曾經參觀過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總部,他們曾經推出過的口味多到讓我不敢置信。當然,他們現在也還有很多新口味,但也有更多曾經推出過的新口味已經變成過去式了。那些新口味都不好喝嗎?其實未必,但顧客可能就是無法接受可口可樂是那樣的味道。

傑克李奇就是傑克李奇,他不會是伊森杭特,也不會是捍衛戰士,我們可以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但不要弄錯真正的成功元素是什麼


3.   不敢追求差異化

不管是續集電影,或是一家想要推出新產品系列的公司,通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不敢追求差異化

「跳脫框架思考」out-of-box thinking人人都可以掛在嘴邊,但當我們提到的是動輒上億美金的投資時,突然求新求變就不會是免死金牌了。

雖然許多好創意都是抄來的,但正如前一點提到的,之前像是一匹孤狼而無所畏懼的浪人李奇,倘若在男女主角的關係上突然學起「不可能的任務5:失控國度」、又偷加了一些「即刻救援」般的父女衝突及認同當作佐料,但這樣的配方又交給一位手藝和之前完全不同調性的大廚來炒,你覺得結果會是如何?


更有趣的是,當傑克李奇剩下的只不過是更俐落的拳腳功夫時,難不成觀眾有興趣的會是他和傑森包恩誰比較會打嗎?

假如要我來定義「神隱任務」第1集,我會說那是一部爽度破表而又不失笑點的懸疑動作片。我很想問問第2集的製作團隊,他們心目中的「神隱任務:永不回頭」究竟是一部什麼調性的電影?有人真的要到翻找火箭筒那一幕,才發現原來反派在做毒品交易嗎?觀眾或許不會期待一部看不懂的電影,但也未必欣賞一部完全不需要動到大腦的電影,否則史特龍重出江湖的「浴血任務」系列應該就可以代勞了,而且每年賀歲檔都推出一部續集也應該毫無問題。

對一家公司來說,你當然可以選擇採用「me too」策略,但你恐怕就不要妄想成為世界第一,更別說成為市場風潮的帶領者。為自己找出一些具有差異化的特點,就算那會增加成功的不確定性,但那起碼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因為充滿挑戰而有趣
 


延伸閱讀之一:什麼比錢更重要?從周星馳的「美人魚」來看星爺如何席捲華語影壇

延伸閱讀之二:你看的是精彩刺激的「傑森包恩」,我看的則是爾虞我詐的職場鬥爭

延伸閱讀之三:關於「高年級實習生」之二三事 (下):其實,我也不是百分之百能接受這部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