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業擔任業務主管的Jason這樣說(原文見此):
《莊子‧逍遙遊》中有個故事:宋國有個人,家傳一種防止手因凍龜裂的的藥,靠著這個秘方,世世以漂洗絲絮為業,冬天從不怕手凍裂。後來有個外地人聽說此事,願以百金求購。這個宋人心想:「我家靠著這種藥漂洗絲絮不過賺得數金,如今一口氣可得百金,賣了吧!」買到秘方的外地人,轉身將秘方獻給吳王,讓吳國軍隊不怕冬天渡河,因而大勝越國。吳王為了酬謝大功,不僅賞賜黃金萬兩,甚至分封土地給這個人。
故事中的宋人用秘方跟對方的金錢做了交換,而這個外地人則透過協助吳國軍隊可以在冬天渡河作戰讓吳王跟自己都得到了更大的利益。相同的秘方卻有不同的結果。
對於談判有興趣的朋友,可能聽過一句話『談判就是交換評價不相等的東西』。確實,從結果來說,『宋人用秘方交換到金錢』,『外地人用秘方交換到受封土地』。然而,如果仔細拆解,會發現宋人跟外地人之間像是單純的「交易」,而外地人與吳王之間更像是「合作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很喜歡他為這段故事加的小標:交換優於接受,共創價值更勝於單純交換。
【一談就贏】的特色之一,就是我們會在課前一個月就開始寫作業,包括我們在三月中才要上課的最新一梯【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就要在年假一休完就進入作業期。針對我們的進階班,我們設計了一個用臉書進行的作業,要他們針對相關主題發表文章,爭取大家的按讚及分享。
在一開始,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幫這個課程增加知名度的行銷噱頭;會誤以為如此的人,多半自己沒有做過活動設計,因為這樣做同時也可能造成反感,並不會是一個好的行銷活動。然而,這本來就不是為了行銷,而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學習體驗:藉由這種讓人一下子搞不清楚所為何來的課前作業,我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培養出五種和談判息息相關的能力(詳細說明請參此篇),並且瞭解交換(trade-off)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畢竟,交換雖然不是談判的全部,但談判的過程中的確會涉及許多意見、利益、乃至價值的交換。而交換優於接受,正是一個好的談判者所該具備的基本概念之一。
所以,只要找到對方願意接受的價值,並且說服對方交換給我們想要的價值,就叫做談判了嗎?只可惜,在現實世界中,狀況並沒有那麼單純。因此,我們運用了談判夥伴價值地圖,嘗試透過不同的鍊結活動來讓雙方有機會合作並創造出價值。
在知名科技大廠擔任專案經理的Ronald,在心得中寫下他在工作上實際運用這個價值地圖的感想(心得見此):
在大公司當專案經理看起來風光,實際上你的決策權很有限,沒有人事權更沒有預算,常常都是靠交際去協調,協調不成就只能拉老闆求聖旨。直到進階班之前我都還在思考著:學了那麼多談判,可我到底是有什麼籌碼可以交換?
這天又遇到有單位不願接下任務的狀況,我決定用三角來盤點現況,才發現我能提供的價值多得很!
建起明確的要望與籌碼之後,任務交辦談判不再只是要/不要的推拉,而變成了一個真的可以推演的沙盤,讓我得以在要求與提供之間找出排列組合,成功透過鏈結活動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最佳解決方案。
不只如此,Ronald還可以藉由進階班中USELESS®其中一項發問的技巧,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說服父母的問題:
場景是在家裡:爸的鞋子破了洞,媽要我去NIKE買雙新的,我爸卻不肯,兩邊僵持不下。當下我靈光一閃:
R少:「爸,你現在鞋子穿起來沒問題嗎?」(關係型)
R爸:『我穿的很好啊。』
R少:「我們不是擔心看起來破掉,而是顧慮到你的安全」
R爸:『我知道啦⋯』
R少:「那為什麼你不想換掉這雙鞋?」(解答型,探詢需求)
R爸:『因為這雙Costco的很好穿啊』 ( →原來他不要NIKE的鞋子,只想要能繼續穿現在這雙好穿的鞋子)
R少:「那假設我們陪你去Costco買鞋,你覺得好嗎? 」(假設型,帶入合作創造的價值)
R爸:『可以啊』
R少:「你是說,我們下午就一起去Costco買鞋OK囉?」 (確認型+改寫)
R爸:『喔⋯⋯好啦好啦!』
從這次簡單的實踐,我彷彿摸索出簡單的分類其中的奧秘,以及問句背後的目標導向。再經過老師的提點甚至示範,我明白到有意識地使用這些問句不僅在探詢需求蒐集情報,還要透過有效提問拿到你要的,取得主導解決問題。
場景拉回職場,當時我面對的不止單一團隊,還必須整合多個跨功能團隊。大家還在觀望的期間,假設句便起了作用:「假設A團隊能寫清楚規格,你B團隊能確實執行嗎?」;「假設B團隊確實執行,你C團隊可以如期測試嗎?」;「假設我能讓C團隊如期測完?你A團隊願不願意今天寫好規格?」我無法替每個團隊承諾,但我能用假設句一步步牽起合作意願。
其實,這就是談判,當你能夠掌握談判的正確做法時,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意見不合、又或者是金額數以億計的商務談判,都能循序漸進的找出解決方案。畢竟,談判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用近乎數學公式的複雜模組來計算出對手每一次出價或還價的動機和可能反應的組合,但對方的刻意反制卻可能會讓我們接下來的推斷更加複雜;也因為如此,我改採一種更容易入手的教學設計,希望能透過正確的觀念和不斷的反覆練習,用以提高大家運用談判成功的勝率,而到目前為止都非常成功。
前面提到的Jason,也具體整理出了MQL三點來闡述他的收穫:
……這裡的MQL並不是行銷中常提到的 Marketing Qualified Leads,而分別是Mood
Control (情緒控制)、Question (適時提問) 以及 Listen (主動傾聽)。
Mood Control (情緒控制)
控制情緒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展現有效果的情緒。人類有上百種情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在生氣的時候表現平靜,有時在開心的時候表現失望,讓人猜不透你是滿意或是不滿意。在情緒瀕臨失控時,透過抽離的技巧,搭配情緒電梯幫助自己往不同樓層前進。情緒的不穩定可能會造成談判上的問題,但如果可以反過來運用,也同樣可以成為強大的武器。
讓人無法預測、只靠表情肢體傳達訊息、調整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果的完成目的。但其實,想要在談判中順利的做好情緒控制,需要大量的練習跟談判前的沙推。並不是演的誇張就是好,談判的目的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注重演戲卻忘了原本的目標與目的,就本末倒置了。如何將這些技巧熟練地融合進談判戰術中,如何讓他們成為隨時為你所用的劍,就賴於平日不斷的練習。在課中的演練,也明確的讓我體會到了這件事的難處。
Question (適時提問)
透過提問,我們可以做關係管理、蒐集情報、探詢需求、換位思考、確認對方意向、包裝並提出對雙方更有價值的方案、掌握主導權,甚至推動引導談判的進行。在價值三角中,我們盤點了自己的資源,設定了自己的目標,規劃了自己想要的價值,設計了鏈結活動,也想好可以共創怎樣美好的未來。然而,如果對方不同意,是否一切都沒有用了呢?透過適時提問,挖掘對方內心的需求、找出對方背後的渴望、了解對方的能與不能,也同時檢視自己的計劃是否需要調整修改。
在這兩周,我嘗試著不斷的問問題,發現適時提問可以讓自己不陷入對方甚至是自己設定的框架,不再自以為是先入為主的下判斷,也更容易讓自己跳出框架思考,找出更多可能性,並取得對談的主導權。回想過去,才發現自己總是說的太多,問的太少,總想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也不管這些話是否對於達到目標有所助益。在進階班,透過一個個的活動與演練,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提問的力量。
Listen (主動傾聽)
既然要問,就要聽!在
Olivia Cabane 的 《The Charisma Myth》(魅力學) 中提到,她曾經詢問過許許多多的企業執行長,在與人相處方面,他們最想要改善的是甚麼?這些執行長大多會回答:「傾聽的技巧」。由此可見傾聽的不易及其重要性。想像一下,如果有個人一直在問問題,但都沒在聽,只是自顧自的在問他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的人會讓人想跟他談下去嗎?提問、停頓、傾聽,有意識地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聽,聽出問題背後的問題,進而推動談判流程的進行。傾聽技巧的訓練,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對方,更能做到換位思考,讓對方放下心防,掌握談判中的細節,不僅自己不容易犯錯,也容易看出對手犯的錯誤,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讓談判如規劃的進行。
正如同情緒控制以及適時提問一樣,主動傾聽一樣需要刻意練習。提醒自己要去傾聽別人說的話,至少先做到可以複述對方所說,然後再進一步理解背後的問題。這一點其實非常難做到,特別是當我們越有成就、在自己的領域中越傑出,知識的詛咒會讓人無法耐著性子聽下去,會讓人快速的跳過幾步後用自己過去的經驗驟下判斷而不願傾聽。這時有個小技巧是讓自己回歸情緒電梯的原點:好奇。讓自己對事情懷有好奇心,好奇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在適當的時間提出疑問,得到解答。
很明顯的,這些技巧並非只能用在談判上。例如在一場晚宴上,有許許多多的賓客,要怎麼讓自己可以快速地認識並結交有效的人脈資源呢?或是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中,許許多多新面孔,要怎麼讓自己不會在聚會結束時依然只是個陌生人呢?除了我們自身要擁有一定的獨特性與價值以及事先的情報蒐集外,透過提問、傾聽、引導,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的找出雙方的鏈結,也引導出未來可能一同創造價值的空間。
知道不等於做到,即使知道
MQL 的重要性,反覆不斷的練習才是更重要的事。有用才有用,讓自己熟練控制情緒,擁有良好的提問與傾聽技巧,搭配上談判前五部曲以及價值三角,相信在談判這條路上會再更進一步,從學會拿劍,逐步邁向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並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我之所以不喜歡所謂「金句式的教學」,是因為金句聽起來雖然鏗鏘有力、具備容易背誦且容易記憶的優點,但以談判以及很多其他課程來說,為什麼一定要走「理解 → 記憶 → 應用」這樣的途徑?我們若能更直接的「理解 → 應用」不是更好嗎?更糟的連帶影響是,萬一有人在根本不能理解的情況下,跳過的居然是「理解」而非「記憶」,然後就靠一知半解的死記活背去應用了,之後衍伸的問題就不只是差之毫釐而已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上課時把投影片一張張拍下來,但我常常懷疑,就算把整份投影片給你,你回去後又真的會看嗎?就算你看上三遍,你又真的能夠理解嗎?我一直強調【一談就贏】的重點在於實際應用,其來有自。
年輕的勝富是人物形象照攝影師中的翹楚,他在心得中也寫下了他對這個課程所學的消化應用(全文參此):
……我還記得每次我說我最近在上某某課程的時候,就會有人想問:「攝影師為什麼要學這個?」之所以不一直上攝影相關的課,是因為我總認為自己接觸的領域是很窄的,如果每年都只做跟去年一樣的事情,就只會得到一樣的結果,我認為許多攝影師在個人接案上遇到狀況,正是因為「只學拍照」,然而事實上要做好攝影接案經營這部分是關係到多個與攝影完全不同的領域的,所以我每年都會找不同領域的課程來上,2018終於報到一談就贏,在這之前剛好遇到幾個公司行號團體一次詢問量較大的拍攝案,起初許多客戶要求都讓我覺得相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最常問的就是:「人多有沒有算便宜一點?」
一年以前,還沒有接觸一談就贏,還以為遇到客人殺價,像拔河,要嘛你贏我輸,最好我贏你輸。直到上完課發現,還有更多可能。
「創造連結,共創價值。」
我發現進階班的核心不只可以用在談判桌上,正因為與人環環相扣,也可以驗證在許多生活層面。
「我想要妳當我女朋友。」這句話,是單方面索取價值。之所以不了解為什麼會失敗,是因為還沒有搞清楚「到底對方想要什麼?」
還想起了原來九年前,我還沒當攝影師時,沒有太多作品,也沒有錢。當時我直接邀約一般沒有拍照經驗的Model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就是你讓我拍,我給你照片,互惠合作,當時覺得合作沒談成可能只是照片對方不喜歡,單純沒興趣罷了。但還有另一種情況,因為就是沒有錢,對某些以被拍照作為收入的Model來說,照片就只是附加價值,有好照片當然不錯,但畢竟一開始也不認識我,需要有更實質的考量,就是金錢。
對Model來說,想要得到金錢報酬,而我沒有錢,只能給她照片,直觀來看就是不可能談成。
但如今重新用進階班的「談判夥伴價值模型地圖」檢視,當時我做對了一件事情:
當時有個髮廊店長,在髮廊內架好攝影棚,甚至進修攝影課程,原本是想拍些髮型作品,但他說他太忙了,想要找人來替他執行這件事情。
不過,他也沒有錢可以給我,取而代之,可以免費替我弄頭髮,他也換了一個說法,如果我要拍Model
,他也免費替我找來的Model弄頭髮,請Model幫他拍照打卡,最後我跟Model合作的照片能提供給他用就好。
接下來我是像這樣跟接下來要邀約的Model說的:「OOO妳好,我是攝影師雪糕人,這是我的作品網址,想邀請妳合作拍攝人像創作,是互惠的,但是我有跟資深髮廊店長合作,可以免費替妳弄頭髮(染+剪,可以完全照妳的意思,不會做誇張髮型),如果妳沒有固定的設計師的話,不知道妳有沒有興趣合作看看呢?」
透過「與髮廊店長合作作品」這一項連結,我談好了跟Model的合作、由髮廊弄好造型,可以拍攝更有質感的作品。
髮廊有了model的人氣、打卡,還有攝影師的照片可以更新動態、宣傳。
model省了平常每個月就要花在弄頭髮上的費用(四五千塊),還有額外喜歡的照片可以更新動態跟粉絲互動。
髮廊店長不是我直接的客戶,Model原本不會跟我合作,看似互相不需要對方,兩兩不會成立的關係裡,透過一項活動,連結彼此,三方的關係就促成了。
上課以前,每一次遇到難應付的客戶要求,心情都會不好,因為每一次客戶的要求,都當作對自己服務上的刁難。
上課以後,每一次客戶額外提出的要求,我不再心情不好了,因為我又得到一次練習談判的機會,因爲我知道了什麼叫「籌碼交換遊戲」,什麼是「交換優於接受」。甚至在日常生活上,我也在原本習慣的事物裡發現了新的感受。
在電子製造業擔任PM的小明,用和孩子間的對話寫下了她對談判的感受(出處點此),我也認為很適合分享給許多朋友,尤其對那些經常以為談判就只有爾虞我詐或勾心鬥角的朋友:
『媽媽,妳最近都沒陪我們睡覺講故事了』
『對不起啊,因為我去上了一個很有趣的談判課』
『大人也要上課? 那是講什麼的啊?』
『寶貝,記得你們前段時間那場球賽嗎? 』
比賽開球之後,整隊的人都衝上前搶球,你以為小P會自己帶球進攻,小P以為你會來幫忙,大家就只跟著球跑想要進攻,沒有人要防守跟傳球,結果球就被抄走,守門員也急得離開了球門,讓對手贏了好幾分?
後來下半場 教練重新分配了任務,要你和小P兩個人輪流帶球,KK負責掩護你們,傳球順暢,隊形穩了,就開始換你們得分了。
我談判課的老師
Alex Cheng教我們,大家一起做事解任務,就像你們踢球一樣,要找出每個人適合的位置。可是我們不一定有教練會提醒該怎麼樣分配任務,每個人要作自己的教練,開口跟其他隊友協調,大家互相幫忙,依據專長發揮能力才能完成任務囉。
另外,如果你以為自己跑得快射門準,所以拼命搶進攻;但其他人卻認為你是抄球很強,一直希望你去搶球,這樣每個人想得都不一樣,努力的方向不一樣,你們的球隊是踢不好球也沒法贏球的,對吧?
『媽媽,你的意思是我認為我應該做的,跟別人認為我要做的,是不一樣的嗎?』
『是啊,更重要的是 你知不知道自己可以擔任甚麼樣的角色與任務呢?』
『對了,媽媽,晚上弟弟他們一直在吵架,吵到我看書,好煩喔~』
『嗯,我有看到,但你有注意到嗎?』
他們在玩積木的時候,小柚一直拿圓形或三角形的積木想給柏柏,但柏柏就是不理他?然後柏柏伸手拿小柚桶子裡的其他積木,小柚就生氣大叫了,兩個人就開始搶來打去,反而都沒有玩積木了。
我也發現你被他們吵煩了,問了小柚跟柏柏發生什麼事,原來柏柏想疊高高,小柚想組一台大車子,小柚一直拿柏柏不想要的積木零件要去換自己想要的輪子,當然就變成都在吵架了啊~
後來你幫忙小柚拿長方形積木去換柏柏的輪子,他們就可以組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還陪他們找出來可以一起組又高又大車子的新玩法,他們開心的玩,你也有個安靜的環境看書,真是超棒的!
『對啊,他們都沒有去看看對方真的想要甚麼』
其實在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是這樣啊,跟別人講話時 沒有好好聽對方想要甚麼,一直塞自己認為好的東西給對方,又忘記自己最開始想要完成的目的,到最後就變成相互生氣或事情沒能好好解決。
如果想要好好的解決問題,我們要練習著,找出自己跟對方之間有甚麼事情可以互相連起來,用不吵架的方式,一起解決問題 達成目的囉。
『媽媽,找出別人想要的東西,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寶貝,你記得會作很多娃娃跟玩具的玫阿姨?』
前兩天玫阿姨看到有人上網徵求一件少見的材料,玫阿姨當初為了想修姨婆留下的外套,正好有好幾個這種材料。但玫阿姨遲遲沒有動手,是怕弄壞了這跟姨婆有關的紀念品。而玫阿姨跟對方連絡聊天後,發現對方是位服裝設計師耶,到處蒐集這些材料 是要設計一件衣服去參加重要的比賽。
『那玫阿姨的材料可以賣給對方,賺很多錢囉?』
『或許,這是一種方法,你想聽聽後來發生甚麼事情嗎?』
最後,玫阿姨決定將收藏很久的重要材料全都送給那位服裝設計師,而對方則主動跟玫阿姨說他可以修好她媽媽留下來的外套,玫阿姨好多年來沒有達成的願望就實現了耶!你覺得有沒有很棒?
『媽媽,你想告訴我的是不是把對方需要的東西給他,會比直接賣給他會有更好的結果?』
『我們都要想想 自己最開始想要的是甚麼唷~』
『好囉~
真的很晚了,我們先睡覺吧~』
『媽媽,最後一個問題,你說你去上的是談判課,為甚麼你跟我們講的不是談判的方法,而是不同人與人的事情呢?』
『是啊,談判是人在談啊;而且搞得懂自己,多了解對方,才有得談啊~』
『晚安囉~』
除了以「人」為核心外,該怎麼讓自己的談判力具體提升?在營造業擔任建築工程師的子桓,他在心得中提出的四點(全文參此),很值得大家參考:
1.
See the ball, hit the ball:專注在「該做什麼」而非「結果如何」
以前打棒球的時候,學長總是叫我們打擊的時候不要害怕三振、眼睛要盯著球,因為初學者往往急著想抬頭看球到底打得怎麼樣,但是這樣做除了容易讓打擊姿勢走樣外,還會造成自己太過在意打得好不好,患得患失的心態只是徒增心理壓力和焦慮感而已。
回想之前幾次打出全壘打的記憶,在走上打擊區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全壘打」或「三振」這些詞,正因為如此反而內心更能夠專注在「擊中球心」這件事上,從而造成好的結果。
回到當天和Frank的對戰來說,我在當下只想著「我要拿分」(更精確地講,就像老師說的「只想不犯錯拿基本分」)別說價值三角和USELESS了,連思維班基礎中的基礎:「談判前準備五步驟」都給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以我這種爛透了的準備方式若能談出什麼結果那才真的是不可思議吧!
如果重新再來一次的話,我必須帶著「準備好接受犯錯」的心態來進行準備,如果連來到教室上課都不敢犯錯,那在平常生活中還要談什麼刻意練習?我是個連以前玩電動遊戲都會想看攻略的人,但過去靠著「研究攻略」而領先其他人的我卻成了自己成長的阻礙...。
2.
Always ask why:永遠想想為什麼
因為我方資源比對方少,所以一定會輸?
因為我方地位比較低,所以一定會輸?
Alex老師用和湯姆哥的實戰演練直接打臉我們說:"DON'T MAKE EXCUSES."
為什麼明明是被逮到的嫌犯卻可以如此神色自若?為什麼一個毫無資源的人可以把看似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對手輾壓過去?
為什麼我方資源比較少對方還願意坐下來跟你談?
因為你有「對方想要的東西」。
談判本質上是一種交換(trade-off)的過程,而我們擁有的籌碼其實比想像的多出許多,只是往往都因為我們不問「為什麼」、我們覺得「理所當然」,而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輕易讓給對方;沒有得到回報不說,甚至還會讓對方食髓知味得寸進尺。
以工作上來說,基層工程師(我)和分包商的老闆要怎麼談?沒有錯,我沒有權力決定價格,沒有權力決定是否更換廠商,甚至不一定有權力決定對方能不能請款;但如果你讓我進度推的不順,我光一直打電話去煩你(甚至找其他同事一起),你還有時間經營公司跑業務嗎?而這就會是我的籌碼之一。
3.
No P, no E:經驗來自於練習
在這次的案例演練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出現在「腦力激盪」和「擬定戰術」階段中,還是沒有搞懂我們應該要做些什麼。導致情報蒐集階段結束後全組就會陷入發散的討論情境中,某人拋出一個想法然後大家接著討論、過一陣子另一個人再拋出另一個想法...而沒有確實完成這兩個步驟的下場就是接著「沙盤推演」環節同樣是一團糟,雖然大家的速度都有提升而能夠提早看完案例,但實際談起來卻沒有辦法達到老師所要求的SAT(Specific、Accurate、Timely)。
當我們連四種提問類型都還要思考而不是內化成本能反應的時後,原因沒有其他的,就是欠缺練習。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老師一直很不喜歡講十大談判戰術了,因為不管是其中任何一種都需要相當時間的投入練習,而以我們的練習時間和強度來說連要駕馭基本的心法都還遠遠不夠。
4.
Teamplay:別讓你的隊友只是在不斷折返跑
在倒轉情緒的限時舉牌回答練習中,因為時限非常短,我認為牌全部拿在手上會很難找,所以我把牌攤開放在桌子上;而當時站在桌子旁邊的只有我、昶旭和紹群,前面幾題幾乎都是我直接回答,直到其中一題我在判斷上發生錯誤,有點猶豫的準備舉起錯誤的答案;而昶旭其實已經判斷出正確答案也握著牌了,卻因為以為我會舉牌而沒有舉起正確的答案,最後我們就因為這一題失誤(其他組都是完美回答)又增加了不小落後的幅度。
日常工作中我也有一樣的問題,一開始接了太多任務,不管長官交辦什麼都照單全收;在自己狀況好能夠全速運轉的時候沒有問題,然而隊友卻很難在這種有人霸球不放的比賽裡面保持手感,於是當我忽然間狀況沒那麼好或者失誤的時候隊友即使想補位卻也力不從心了,而我就會覺得為什麼每件事都非得自己來不可而感到焦躁。
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英雄主義」和「不想麻煩別人」心態作祟,而解決之道自然必須從自己的心態改變起:"Be
a playmaker, not a ball hog.";從比賽初期就要讓球流動(換在工作上就是資訊共享和職務輪轉補位),甚至要刻意作球給那些原本比較不願意出手的隊友,激活了整個團隊才有能力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不只子桓,包括前面提到的Ronald和勝富,都在心得中提到了團隊運作的重要。在我們之後另一篇有關MTa的心得中,將會為各位分享更多關於團隊運作及如何在運作中即時修正的觀念。
就以今天這篇的主題來說,與進階七班一起上課共處的這兩天,是讓我也非常愉快的兩天。能用這麼愉快的上課經驗來展開2019年的第一個月,真是莫大樂事!
最後,讓我借用勝富的一句話獻給大家:我在追求頂尖的路上,我知道,這還不是終點。
雖然不是終點,但各位離成就非凡的終點已經不遠了。繼續加油!
延伸閱讀之一:【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打造一堂不一樣的談判課程,讓談判真的能即學即用!
延伸閱讀之二:如何才能雙贏?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能「做大蛋糕」的談判高手
延伸閱讀之三:擁抱挫敗感,更能邁向成功──雙11光棍節那天的三點談判啟示
延伸閱讀之四:【一談就贏:MTa工作坊】──來自英國的體驗式教學,帶給我們讓團隊更強的三大啟示
延伸閱讀之五:我們追求的從來就不是戰無不勝,而是一個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能力──【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二班心得
延伸閱讀之一:【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打造一堂不一樣的談判課程,讓談判真的能即學即用!
延伸閱讀之二:如何才能雙贏?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能「做大蛋糕」的談判高手
延伸閱讀之三:擁抱挫敗感,更能邁向成功──雙11光棍節那天的三點談判啟示
延伸閱讀之四:【一談就贏:MTa工作坊】──來自英國的體驗式教學,帶給我們讓團隊更強的三大啟示
延伸閱讀之五:我們追求的從來就不是戰無不勝,而是一個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能力──【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二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