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以為我是抱著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來批評時事,因為當我用「台灣多數民眾」這個詞時,其實我自己當然也包括在內。但也正是從自己的衝動反省起,讓我更了解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反覆的出現同樣的狀況。
讓我先來說一段和衛生紙無關的故事。在一開始進行每週油價浮動調整的時候,每次看到新聞宣布下週油價即將調漲,對那時每天都要開車上下班、每週至少要加油一到兩次的我來說,我和周遭的許多人一樣不免恐慌。記得有一次,好像油價一調就要漲個1.5元,晚上看到這則新聞的我,連忙把車開出去加油;但顯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到那則新聞,因為加油站大排長龍。正當我開始排隊但產生猶疑之際,我已經來不及回頭了,因為後頭馬上又一台車接了上來,然後一輛又一輛的把隊伍延伸更長。我當時雖然已經有後悔之意,但是想說就慢慢排吧!
大概排了45分鐘左右,終於輪到我前面那台車開始加油了。突然那台車的車主下車向我走來,讓我頓時警戒心一起,因為我以為對方是等了氣悶、而想要來找麻煩的。
沒想到那個陌生車主走到我的車旁時,一臉開心的好像撿到錢一樣對我說,「你看,你看後面那台!是賓利耶!」我順著那位仁兄指的方向往後一看,發現台在我後面的居然是一台千萬等級的賓利,一位婦人脂粉未施的穿著像睡袍一樣的裝扮坐在駕駛座上,看來就像是一看到新聞、連衣服都來不及換的匆忙開車出來加油一樣,而且顯然和我們一樣,已經在大排長龍的加油車陣中等了45分鐘。
我不禁在想,就算你油箱全空了、要加上70公升的油,每公升1.5元的價差也不過是105元啊!買得起一台千萬等級的車,光是每趟洗車只怕就要上千元了,真的那麼需要省那105元的油錢嗎?
但再仔細一想,我哪有資格笑人家?我那時的油箱根本還沒全空,最後好像也只加了45公升,也就是我成功的幫自己省下了67.5元;慢著,我真的因此省下了67.5元嗎?原本以為就在家裡附近而開兩個路口就到的加油站,其實來回也是2公里左右了,也就是我為了專程出門加油,其實同時也讓我自己多花了起碼10元的油錢,而那還沒算到我在加油站怠速排隊45分鐘所耗費的更多油錢。簡單說,即使油價誇張的漲了1.5元,但我居然連67.5元都省不到!假如是像平常不過3毛或4毛的波動,我會不會專程開車去加油反而多花錢了呢?
再仔細想想,我們足以把整個加油站繞上兩圈都不只的那麼多車在那邊怠速排隊,排放出來的廢氣不僅危害環境,我們因為廢氣而拿去看醫生及買空氣清淨機的花費,又該怎麼算呢?更不要說自己的時間成本了。
後來自我檢討,幸好那次排隊時我不是只知道滑手機殺時間,當我利用那段時間好好想清楚之後,我發現居然那個時間花的如此不划算,之後就再也不做這樣的事了。而且再認真想一想之後,發現自己真的很笨,萬一我的行程就是固定每週會起碼加一次油,萬一油價持續上漲的話,那我現在趕來加一次油真的有意義嗎?再過幾天,我還不是會落在價格已經上漲的下個區間而非去加一次油不可?
所以,當我說我們多數人其實都會有先做了再想、甚至想都不想就片面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時,我其實不是自以為聰明,而是從反躬自省的學到教訓做起的。
再看看現在這波衛生紙漲價,明眼人難道看不出來,每次一有任何東西漲價,似乎不都是循著一樣的模式?先是廠商或業者放出消息說要漲價,然後就是新聞照三餐報,報導內容總危言聳聽的暗示好像漲價有多麼不仁不義,即使七成的受訪者面對鏡頭說不在乎,電視台還是把另外那三成會說「漲1元也讓我們活不下去」的受訪者鏡頭剪的和前者一樣多(甚至更多);接著我們周遭的朋友見面也再聊、FB上也在罵,總認為廠商都是吃乾抹盡的一直漲價,無視每場演唱會幾千元的門票自己只怕搶不到的都在買,但從汽油、瓦斯、滷肉飯、衛生紙…什麼要漲我們都會罵他們沒良心,然後轉身就深怕搶不到的趕快去買來囤貨了,好像自己會因為每個月多花100元在衛生紙上就破產,又或者是搶不到就恐怕要落入向鄰居朋友借衛生紙的窘況一樣。
假如我們再認真想想,或許正是這種不安全感,讓業者在台灣這個市場的操作容易了許多;只要放話說買不到,Costco等通路再說要限額,接下來大家就拚命的去搶,根本不想自己家裏有多少空間可以用來放衛生紙,反正先買了再說。
或許和衛生紙的全面調漲並不完全相同,但不覺得用相同的模式一套,要打造出一個熱門商品就很容易了嗎?就像之前一度新聞上天天在報、有人專程去Costco搶貨的厚奶茶,我自己從那時到已退燒的現在都沒喝過,我的生活好像也沒因此而損失了什麼。
至於那些被冠上排隊名店的餐廳,我自己去過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說那些要大家早起去排隊才拿得到的免費雞蛋或折價券了,當我看到很多人從當天凌晨或前一天深夜開始排隊,我真的覺得那些人是瘋了。不過幾百元或甚至只有幾十元的「好康」,值得我們花上幾個小時去獲取嗎?別說我平常真的很忙,當大家都在排隊的時候,我還在挑燈夜戰的應付工作;我現在從事的正好是一項以時數計費的工作,我的報酬就是以我的工作時數來計價。當我用我現在的時薪來換算時,我真的懷疑多大的「好康」才值得我去排隊。
許多人或許會酸葡萄的說,「對啦,你就是賺得多啦,你以為我們賺得跟你一樣多嗎?」
假如你真的這樣想,讓我告訴你,許多人都比我賺得多的多,包括過去的我自己,所以我這點收入根本沒有什麼好來說嘴的;再者,我跟許多人一樣,一開始也都是拿著一個月兩萬多的薪水,而且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曾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每個月都必須錙銖必較的省下每一塊錢才活得下去。所以,讓我再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不管是因為一窩蜂的從眾、或只是對物價上漲的不安全感,當你選擇將自己的時間用來爭取這種蠅頭小利時,你其實就是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而且將自己的精力消耗在不能幫自己增值的地方。
家裡放滿了平均單價夠低的衛生紙,能夠讓你增值嗎?更直白的說,你的年收入會隔年就增加一倍嗎?假如你對我的說法有懷疑,我可以很明白的跟你說,在我職業生涯的不只一年中,我隔年的年收入都增加了不只一倍,而我絕對還不是同儕之中後來拿到最高薪的。你以為我條件過人或能力出眾?其實我只是試圖做出不同的選擇而已。
當你做出你的選擇,你今天對生活、尤其是金錢報酬或物質生活的不滿,可能正是來自於你的選擇,而不用每天怪政府、怪景氣、或者怪老天對你不公。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萬物齊漲真的代表大家都活不下去嗎?撇除許多應該有更多社會福利照顧的弱勢族群不談(那才是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箝制物價或幫助大家投資都能賺錢),當物價始終停在那裏,代表企業更有藉口不讓大家加薪,也更有藉口去偷工減料,畢竟企業的存在就是要能獲利。
但是,萬一在不違反公交法的情況下,衛生紙廠商紛紛漲價了,但他們的員工依然領著20年如一日的薪水而苦哈哈,那些人的工作環境也沒有改善,我們還應該去買那些衛生紙嗎?
我們真是一個奇怪的社會,因為當我們口口聲聲說不喜歡漲價時,我們拚命掏錢去買更多那些廠商的商品;但對那些不願意幫我們加薪或改善產品品質的業者,我們卻還是默默的花錢去買他們家的產品。
所以不要再怪那些商人為富不仁了,做為消費者的我們不是一直掏腰包支持著他們嗎?當我們口口聲聲說,想要更安全而更有品質的商品時,我們卻不希望任何商品漲價,這不是很奇怪的思維嗎?
更糟的其實就是媒體了,明知道業者的很多行為是刻意的,但還是選擇把暗示大家都應該趁還沒漲價去搶貨的一面呈現給觀眾,每每在鏡頭前呈現的都是大家瘋狂搶貨的熱潮,這到底是想要幫業者創造業績?還是單純只是媒體自己傻傻搞不清楚?我實在無法理解。我之所以之前寫了一篇《郵報:密戰》寫得如此激動,就是很想對現在台灣的媒體說:你們覺得自己現在的新聞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助益?你們真的知道媒體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嗎?
萬一我是個唯利是圖的廠商,我現在一定會再規劃另外一波漲價,因為宣告漲價即會帶動一波搶購熱潮的話,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促銷了,乾脆我每逢財報上數字不漂亮時就來這麼一招吧!但做為一個消費者,你會希望自己的行動帶給廠商這樣的啟示嗎?
所謂的漲價,其實很可能不會立即發生在我們消費者身上,因為中間還有一個通路當作緩衝的機制。即使現在電商當道也是一樣,因為那些號稱平台經營業者的電商,搞不好抽佣還抽得更兇,而鮮少有產品廠商敢自己直接經營電商,幫中間的通路成本省下來而給消費者售價更低的相同商品。
就我之前在消費品產業服務過的經驗來說,我們擔心的不是漲價會讓消費者負擔不起而影響買氣,而是根本漲不上去。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先不要說各大量販店或超市超商等通路業者根本不想讓我們漲價,因為成本多半是我們的問題,它們只要能藉由銷售我們的產品創造營收,它們就能從中抽走可觀的百分比,所以我們的成本上升或盈虧,在某種程度根本不是通路業者的主要考量。我當初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藉由通路談判,來讓那些通路業願意接受我們的漲價,而我可想而知的一直談的很成功。
但我們能用更高的價格把商品賣進那些通路後,問題就解決了嗎?才不呢!台灣就有那麼多拚價格的通路業者,你賣它一件進價是100元的商品,加上營業稅後是105元,但這家通路就是硬生生的可以用95元的含稅價擺在貨架上出售。
我不想多談這中間的利潤結構,因為多數人都不是靠這一行吃飯的,比較多數人應該都是拿錢出來買商品的消費者。我所要講的重點是,即使生產廠商要漲價,一則不見得真的是想漲就漲,再則也不見得真的會漲到你我身上。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媒體每天大肆幫它們宣傳要漲價的消息,等於是讓通路也得到了默許而可以漲價。當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去把貨架搬空時,其實是讓業者更有不用目前價格供貨的理由,因為若衛生紙廠商以通路不配合漲價為由、而在有庫存的情況下斷貨的話,其實是違背公平交易法的,但大家現在的搶購囤貨其實是協助業者把庫存清空。
然後,去要求政府管制物價,根本是個沒有道理的做法。消費者有能力反映自已不願接受漲價的意見嗎?當然有。不是透過政府,而是透過通路業者。萬一你每天買不到衛生紙就去那家通路投訴,並且不是抱怨而要求給個交代;萬一你只要漲1元都去向那家通路表示不滿,而且挑明了說,只要你漲價,我就不想買了,不是衛生紙不買了,而是其他雞蛋、牛奶、和罐頭我都不在你家買了,通路業者一頭痛,就會反向要求衛生紙廠商給些「漂亮的價格」、或者一年做個24檔的促銷,消費者就會從這樣反映出來的價格達到自己的需求。
你需要每家通路業者都配合你嗎?其實並不需要。只要其中一家大型的業者長期保持低價或促銷,它的其他通路業者想不跟進也難,到時候就看衛生紙廠商有多麼會談判了。
再次提醒,不單就衛生紙而言、而以整體物價來說,我個人是不贊成物價是始終不上漲的,因為我覺得那對你我的實質可支配收入無益;之所以寫了上面幾段,是想告訴做為消費者的大家,不要只聽媒體上的一面之詞,也不要凡事想當然爾的誤以為只有跟著大家搶貨一途。只要你想做,即使你單純只是想要衛生紙這項商品不要有大幅度的漲價,其實還是有方法的,但前提是你要搞清楚對象,而且凡事請先多想一想。
延伸閱讀之一:真有不想賺錢的業者嗎?你該擔心的,其實是價格漲不上去的業者,要從哪裡把錢賺回來的問題...
延伸閱讀之二:從戴勝益的百元喝到飽書屋,來看台灣從來不缺的一窩蜂
延伸閱讀之三:推不動低薪渦輪?我們要的不是更多的檢討與反思,而是更多的行動和戰鬥力
延伸閱讀之四:勇於承擔、拒絕妥協、堅持心目中所相信的正義:我看《郵報:密戰》(The Post)和令人敬佩的凱薩琳葛蘭姆
延伸閱讀之一:真有不想賺錢的業者嗎?你該擔心的,其實是價格漲不上去的業者,要從哪裡把錢賺回來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