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我對TEDxTaipei 2016年會的另外3點感想

昨天寫完對今年TEDxTaipei年會感想的前面2點後(連結點此),今天再接再勵寫完後面3點。

3.  舞台魅力讓你不一樣:
 
    上台,若能展現舞台魅力,就能征服全場。

當「街頭路跑」的創辦者胡杰跑步上台時,我想沒有人會對他的舞台魅力有所懷疑吧!他不但舉手投足間無不呈現出一種熱情,而且他的整個人和整場演說就代表了熱情,足以感染每個聽他演講的人。
photo credit:郭燿維
 

無論他所推動的街頭路跑,或是10,000,000個微笑計畫,他不僅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更希望推動大家都能參與,就這個目的而言,我相信他成功的藉著TED的舞台打動了無數人。

胡杰的出色演說,證明了一件事:你必須要先相信自己上台時想要表達的主題,並且熱愛自己想要向大家分享的意念,然後你才會呈現出無與倫比的舞台魅力。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果拿掉他熱切的眼神和豐富的肢體動作,單單就他口中講出來的那些句子來說,好處是幾乎無一不是金句,但讓人彆扭的地方在於,若是找另一個人來講一模一樣的句子,恐怕會太文謅謅而就是聽起來不順暢了吧。

同樣的題目、甚至同樣的講稿,當你上台時,就是能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這就叫做舞台魅力。

舞台魅力是天生的嗎?對有些人,或許是吧!但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倒也不用氣餒。因為,有些人的舞台魅力,也是能慢慢養成的。

photo credit:郭燿維
就以我之前就認識的仙女老師余懷瑾來說吧,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她分享這個故事了,但我不只是每次聽到都很感動而已,而是每一次又聽到就更感動。當她站上TED的舞台時,讓我頓時覺得,她真是適合站在這樣高影響力的舞台上啊!果不其然,當她講完後,全場源源不講的掌聲,很多人甚至留下了兩行熱淚。她原本就已經講的很好,但她每次還可以讓自己的舞台魅力不斷升級,讓自己好還要更好。

一個原本就講得如此之好的人,還可以不斷的調整、修正,而讓自己登峰造極,很多人若還要把自己欠缺舞台魅力當做一種無法改善的毛病,那真的太小看自己了;包括我自己和我認識的許多朋友在內,其實都可以用我們的親身經驗向大家證明,舞台魅力不但可以後天養成,而且可以藉由不斷的自我修正而再升級。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講者,就是壓軸的郝明義先生。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出版界,而郝明義先生是出版界的大前輩,他的思維、文筆和理想,是我早就敬佩萬分的了。

聽完郝明義先生的演講後,覺得主辦單位安排的真是好,讓郝明義先生來壓軸,將這個活動在高潮中畫下尾聲,也讓現場的我們能夠帶著心頭滿滿的滿足回家。

相較於我在去年參加的一場為時三天的大型活動,當主辦單位邀請世界級的大師葛史密斯來開場時,接下來的講者頓時就失色不少;不是因為其他講者不夠看,而是因為葛史密斯講的真讓人自嘆弗如。

拜我之前的工作所賜,我不是沒有現場聽過那些著作已成經典的其他世界級大師演講,但葛史密斯一出場,真的讓我覺得,即使三天只聽那一場演講就值了,他的舞台魅力和影響力可想而知。

在我看來,郝明義先生的舞台魅力也讓我感到暮鼓晨鐘。他的陸地思維 vs 海洋思維一席話,讓我全場連抄筆記都抄的來不及。他的舞台魅力,不是來自動作或表情等形而外的東西,而是言之有物、搭配氣宇軒昂的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明明是一套論理分明的講題,但他卻可以講得讓我像聽蔣勳談美學一樣入迷。所有需要上台講一套論理言事的硬題目的人,都應該上網看看郝明義先生的這場演講,相信會讓你上台講硬題目時能有提升不只一個層次的表現。


不過,千萬別誤會我是因為郝明義先生的名氣,才對他的演講讚揚不已。我在後面的第5點會提到,名人不代表講的就夠好;反過來說,即使我原先對郝先生所談的供電主題並沒有特定的立場,但聽完他一席話之後,會更認同他的為人和他所要表達的理念,這就是所謂的舞台魅力。而這樣的舞台魅力,正好也跟接下來一點息息相關,那就是講者本身靈魂的深度和生命的厚度。

4.  靈魂的深度和生命的厚度:
 
    昨天只寫到第2點就暫停,很怕又會被我的舊識洪震宇罵,因為我不由自主地又講到手勢、聲調、動作等技巧面的那一塊去了。其實,不管是文章、講演、或個人採用任何形式的表達,靈魂當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但我之前就寫過一篇「萬一你對說故事的技巧毫不重視,你的靈魂並不會跳出來告訴你該怎麼辦」(連結點此),而我在昨天看完TEDxTaipei年會後,我的想法依然沒變;手勢、聲調、動作等,我都不再老調重談了,就拿很多人都認為是枝微末節的投影片設計來說吧,你不會因為投影片做的好,就能讓台下觀眾對你報以掌聲,更不可能因而就憑空產生影響力。就以昨天來說,有些講者的投影片以設計來說很棒,但我依然瞌睡連連;有些講者的投影片設計很一般,但我和許多人依然很肯定他的全場表現。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有些講者的內容其實很好,但若能在投影片的安排上更下點功夫的話,我相信效果起碼能增強30%;同樣的道理,很多講者若能在聲音語調的表現或目光環顧全場等方面再做加強的話,他就會有機會更讓全場信服他的論點,也就是讓他當天登場的影響力能更強。

不過,這和發表想法要有靈魂是不相衝突的。前一段提到的郝明義先生是個絕佳的例子,而我在這裡要提到的另一個例子,是攝影家阮義忠先生。

阮先生我之前只耳聞過他的大名,這次是我第一次聽他本人演講。相信在場的人應該都能回憶起那時的畫面,全場笑聲及掌聲不斷,他所得到的共鳴,在當天全場的所有講者中是數一數二的。

阮義忠先生外表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歐吉桑,但他把每張照片後面的故事講的生動、幽默,「身歷其境」這四個字突然不再是形容詞,而是我現場聽他開講所出現的現在進行式動詞。寫到這裡,我甚至很難得的詞窮了,因為我發現自己無論再用什麼字詞,都很難重現我當場聽到的那股愉悅和暢快感。


從郝明義到阮義忠,之所以從內容到台上的表現都如此令人折服,最主要的關鍵,當然是他們本身靈魂的深度和生命的厚度,而且他們能成功的將這種深度和厚度呈現在大家眼前。

相較於舞台魅力,這種深度及厚度,更難在一夕之間養成。生命的歷練,加上把想法化於行動的,讓他們展現出有別於他人的深度及厚度,同時也讓全場如沐春風。

5.  不要太仰賴同步螢幕了:
 
    即使在TEDxTaipei年會水準那麼高的場合,我還是看到不只一位的講者,頻頻低頭看著同步螢幕;其中兩位的頻率之高,已經打斷了整場演說的流暢度,而且也讓他們喪失了和全場觀眾目光接觸的機會。

回想到昨天寫第1點時,我特別提到觀眾到現場其實會有許多好處,其中一點好處,就是能近距離的和講者眼神交會,而從那一瞬間的眼神交會中,我們更能感受講者作為一個人的溫度和情感。

但在昨天,除了頻頻低頭看同步螢幕的之外,還有一些講者是因為對上台不熟悉或不注重,所以眼神的移動和對焦並無法環顧全場。

低頭看同步螢幕有多糟?就好像經常站在台上的我們,當往台下一望時,發現有好幾位正在低頭看他們自己的手機。當然啦,你可以自我安慰,告訴自己他們其實是在用手機做筆記,但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感覺,自己在台上講話不受重視。

在台上的人對台下的低頭族都有這種感覺,假如台上的人自己卻頻頻低頭呢?你覺得台下觀眾的感覺會好嗎?

假如我只在乎你講的內容,那你乾脆發篇講稿給我好了;假如我只在乎你講的流不流暢,那我們用耳朵聽廣播就好了,何必來到現場?

無論是因為緊張或是不熟練,還需要如此頻繁的低頭看同步螢幕,你很難贏得全場觀眾的全神關注及尊重。

之前在一篇「練習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所提到的演講影片(針對那段影片的感想請點此),我們可以發現,講者環顧全場的功力之高,你即使不知道台下究竟是不是每個人都被他的目光照顧到,你都會因為影片而認為他是一位演講高手。所以,環顧全場這件事情,其實在鏡頭前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做得好和做不好之間,就能區分你的演說或簡報功力究竟在那個層次。

另外一點我得甘冒大不韙的說,名氣不能保證你的台上表現,名人也不代表上台就一定講的好。

由於部落格是公開的,而我的本意不在批判特定個人,所以有些事我在此會點到為止。不過,我實在有股衝動,是私下分享關於這點更多的想法給我一些私人的朋友,因為他們也正好和那位講者在同一個圈子,而且他們也經常會受邀去演講。

我所想說的,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許多經歷,但徒有經歷,並不必然就能自動轉化為靈魂的深度與厚度。對我來說,其中一位講者口中所提到的許多詞彙,我相信他自己了解甚淺或根本不懂;當我們為了一個上台的機會而口吐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詞彙時,其實就是在譁眾取寵。而更可悲的是,假如每個人都置之不理倒也罷了,透過TED這個有影響力的平台,這種譁眾取寵還真的會成功,因為我看到不只一位朋友在臉書上說他講的真好。

我和這位講者沒什麼私交、更沒有什麼過節,而且我百分之百相信,以他的能力及歷練來說,他足以講的比當天好,也足以講的有我8倍好。所以,以他當天的表現,我只能說一聲可惜。

5點其實分成3小點,而最後一點就是,雖然我自己在日常對談時也經常有這個毛病,但看到很多人上台還是不時夾雜一些不必要的英文,我還是覺得有些突兀。這跟民族情感無關,假若一個詞要用英文或其他外語表達會來的比較傳神,我個人其實也很歡迎;但若硬是要撂英文,你為什麼不全程以英語演講呢?這樣整體流暢度也會比較好啊!

假如你硬是覺得中英夾雜會讓你比較自在的話,為了不阻礙你真誠的展現自己,做為聽眾的我們也只好客隨主便了。不過,可以麻煩你把英文講對嗎?在一個全世界都在網路上看得到的場合,即使是姚明,講錯了也會自己當場自嘲並道歉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