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不只要會賺錢,更要能讓自己值錢:《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教我們如何打造一個更有價值的自己

 掙錢、賺錢、值錢,在2021這個嶄新的一年中,你希望自己能精通哪一項?還是你會霸氣的對自己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無意間看到一篇網路文章,那篇文章節錄轉載了《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這本書中其中一篇有關作者去看牙醫的章節。我感到很好奇,於是就那篇摘錄和周遭的朋友討論了一下,那群朋友也包括牙醫在內的不同科別醫師、以及其他不同領域的人,但大家對於書中那位牙醫的說法很有些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就讓我產生好奇了,雖然我對那位被稱為重量級心理學導師的作者「團長」並不熟,但我還是把這本書買回來看。

看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很厲害,聽起來「錢、錢、錢」的好像有些俗氣,但看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商業理財類的暢銷書籍中,教人投資理財的好像就是比教人如何經營管理的來得賣,所以懂不懂如何賺錢、再如何把賺來的錢升值翻倍之類的書,顯然就是有著很大的市場。

不過,《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這本書雖然也清楚鎖定了掙錢、賺錢、值錢三大面向,但與其說它在教你如何賺錢致富,不如說作者在設法調校大家不要與錢過不去的心態,而其中有不少內容是相當實用且有趣的。

就一個帶著好奇心來看這本書的讀者來說,我得先提醒大家,假如你只是就其中的一個例子或半個章節來看,你一定會發現很多或許有些爭議之處。就像前面那段有關牙醫的章節,我的朋友中就有身為牙醫者大感反對者,但另外還是有人會從非牙醫的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想法。無獨有偶地,當我看完全書後,發現中間也有一段拿談判來舉例,並且提到「雙贏」這個詞;談判就是我的專業了,而我認為作者所述,其實就做人處事的道理來說也是挺好的,但那其實就不是「雙贏」而已。不要誤會,我不是要小題大作的來針砭那段內容,因為誤解「雙贏」的人其實不是一個兩個而已,許多自詡自己懂得談判、甚至也教學出書的人,弄不清楚的也大有人在;對我來說,我倒是覺得大家只要不把那段當作一本談判教科書來看,其實作者提的方法在很多情況下倒也是真能管用的。而這也是我會建議大家看這本書的方法:字斟句酌,你可能會因為到處都找得著似是而非的漏洞而洋洋得意,但其實你看完這本書也不會有什麼收穫;但在我看來,作者在做的就是一種調整許多人的觀念和習慣,其中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希望讀者換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而他相信,很多事情只要能讓自己從動心轉念之際做出不同選擇,結果可能就會有所不同。而即使我自己也不盡然認同書中說的每一句話,但就大方向來說,我卻認為這的確是對的,鑽牛角尖只怕會讓自己離成功致富之道愈來愈遠而已,對自己毫無好處。

更值得讚許的一點是,出版社的編排讓這本書的質感提升很多,萬一換了一些較常見的編排印刷方式,書中的內容或許還是一樣有參考價值,但或許就不會那麼讓人覺得有種更想讀下去的感覺,所以這同時也是一個出版社能為作者的作品加分的良好範例。

再次強調,這是一本建議大家讀完有個整體印象後、再行對個別章節看看有沒有需要取捨的好書,但我還是列出一些讓我個人印象較深刻的部份,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這是本什麼方向的好書:

1. 關於「掙錢」

光是下面這兩張出自書中的圖,許多人看懂了的話,就已經不只值300多元的一本書錢了。



我自己周遭還真有至親是始終秉持右邊那種信念的,也就是「省錢」 = 「不花錢」,結果就是明明兩夫妻的收入以受薪階級來說也不算差,但許多東西都淨挑便宜的用,生活品質當然就不夠好;到老之後真的把錢省下來了嗎?卻也沒有。一個表面收入看起來只有他們一半的鄰居,到頭來卻比他們多買了兩棟房子,而且平常的生活也不比他們過得差,讓人不禁納悶:到底很省的那對夫妻把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可別以為那就拚命花錢、不要儲蓄或理財啦!我又有另外一位長輩,在我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告誡過我這個道理:假如只想著不要花錢,那就沒有賺錢的動力啦!不要錙銖必較的只想花出這一分錢後、要從哪裡賺回來,而要懂得享受金錢的美好,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然後當你維持一樣「美好」的生活水準時,你自然會把這些錢賺回來。

我還真的把這些話聽了進去,所以後來在即使錢怎麼算都不夠用的情況下,還是跟太太兩個人跑去美國讀書。我們過著比當時許多留學生都在物質上明顯不足的日子,真的到了這輩子唯一連止飢禦寒都差點頂不住的狀況,但最後還是把學位念到了。學位本身並沒有辦法帶來金錢的價值,但有了這一段過往,卻讓我更知道該怎麼堅忍卓絕的達到人生的目標,也讓我之後的職場生涯有了許多讓人艷羨的發展。

當然,凡事鐵定要看不只一面。以那位告訴我這個道理的長輩來說,他從兩手空空的人生階段,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意,即使學經歷不如人,但風光時年收上億,真的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玩。後來呢?到了老年時的他依然富足嗎?可惜並沒有。他太篤信自己這種花錢的態度,每個朋友或親人上門來借錢都不拒絕,而當每個人都不只一次的以百萬來借錢卻根本不還的情況下,就算有金山銀山也會被掏空;不只如此,他在本業上賺了不少錢,但他在投資上卻完全是一種賭博押注式的消息性投資,而且那些消息幾乎全來自於前面那些會來想辦法揩油的朋友,所以要不是到頭來全是一場騙局,就是開頭看起來帳面還有得賺、但等到往下跌時卻又沒有真正的朋友會通知他下車,最後就落了個家財散盡的狀況,現在只能勉強維持生活而已。

所以,到底該怎麼掙錢呢?《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的作者在書中列出了以下5點掙錢的常識

(1) 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錢是有恆定總量的。

(2) 錢是交換的憑證。

(3) 你能提供的不僅僅是有形的價值,還包括無形的價值。

(4) 一個商品的價值,等於生產此商品的勞動成本,加上生產者所要賺取的剩餘價值。

(5) 滿足別人的需求,即可擁有價值。

之前寫了篇「看過了保時捷、賓士、和Land Rover,我為何最後還是選了原本想換個廠牌開的BMW?」,沒想到在我個人的臉書粉專發表時,卻引起了許多批評及指教的留言;認同我者有之,來譏諷和近似惡意攻訐者也有之。

我不知道那些攻訐者是否都在汽車業服務、又或者是不是都在從事銷售工作,但我還記得其中一則留言看似悲憤地對我說,大意是像我一個做講師的人,怎麼會暗示大家要追逐價格而非價值?我不曉得那是刻意斷章取義、還是留言者真的看不懂我在寫什麼,但只因為我很誠實地說自己在決定要買了那款車後,還是找了兩家不同的營業所去比價,許多人就用佔了全文篇幅不到十分之一的這一段,砲轟我去比價或議價好像是一種多麼不堪的行為。

就一個消費者來說,我被砲轟的是莫名其妙;買台車或買棟房子會去比價或議價,原來是個那麼該被賣方抨擊的行為啊!我真不曉得該說什麼,因為在連我的成交價到底是多少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認為我去比價或議價就好像是佔賣方的便宜一樣,這和我對自由經濟下的購買行為及交易的觀念真的大異其趣。不僅如此,就另外三家廠牌來說,請問我有去議價後才決定不買嗎?講的不客氣些,他們連報價和客戶來議價的機會都沒有啊!所以關鍵真的在價格嗎?假如不是,為什麼刻意要去抹黑一個消費者呢?

回到之前提到的價值與價格,其實至這本書也引用了許多人都熟知的馬斯洛五大需求,而作者團長認為,這五項需求都隱含了價值,所以如果你能滿足了別人的某個需求,你就能掙錢。



讓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看,不管是從我文中提到的那些汽車業務在我賞車時帶看的行為,又或者是從那些來惡意譏諷或攻訐的留言看來,可不可以請認為我該重視價值的朋友來看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還可以藉著產品也就是車子本身來加以滿足,但當你們對我這樣做後,我或我的朋友還會對你們所代表的廠牌產生社交需求的認同嗎?恐怕很難吧!更不要說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了。所以當許多作為賣方的人大聲疾呼說要我這樣的消費者應該注重賣方所帶來的價值時,可不可以請你們看看,你們到底從上面的哪一點為我帶來了價值?假如沒有,你是不是該先去檢討自己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而不是在那邊五四三?

覺得這樣的說明還太過艱澀嗎?那我試著再白話一點說好了:尤其是其中好幾位公然發表留言的人都來自於同一家汽車廠牌、而我那篇文章中卻壓根沒提到這家廠牌時,你認為當他們來發表一些幾近嗆聲的言論時,我會覺得愧疚嗎?我一方面不懂他們的表述到底根據在哪裡,再方面我也跟所有遇到別人來挑釁的人一樣,我相信許多看到留言內容的其他朋友和我都同樣不解和憤慨的認為:這家牌子的人怎麼那麼嗆啊?那以後還是不要去這家買車好了,省得自己以後還得被人嗆。我其實很為這家知名廠牌覺得可惜,因為其實只是少數幾個人的行為,但這就會讓我對這個品牌產生莫名的反感,因為我深深覺得自己不受尊重。所以,我以後根本連考慮都不會考慮這家的車了,而我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人看到這些公開留言之後,也跟我有一樣的想法。這就是那些來留言的人所想達到的目的嗎?讓更多人覺得你們對消費者毫無尊重?

其實我不但確信、也清楚知道這一行有許多認真而傑出的sales,因為我在課堂上就遇到不少位;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把自己的這段親身經歷寫下來,因為我覺得會這樣做的人少之又少,但我卻還真的遇上了,所以希望萬一那是一些因為平常不注重而產生的行為,讓大家知道原來消費者可能會很介意。結果呢?明明有許多這輩子都不會像文中那些人帶看車的業務,但卻鮮少有人會主動跳出來說,「那些離譜的行為絕不會在我身上發生,請大家放心來找我買車」;反倒是跳出來揶揄嘲諷的一大堆,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這個意思,但請問他們知道,自己的言論其實會讓人誤解為「我就是要這樣賣車,你不爽是嗎!」請問像這樣又如何會滿足客戶的尊重需求?又在哪裡可以創造出價值呢?而且當你這樣做時,一般人看到不會只看到你個人,而是從你的臉書上公開的封面或其他地方就可以看到你在那裡服務後,大家會投射到的就是你的那家營業所以及你們整個品牌。其他兢兢業業、也不招誰惹誰的同事何辜?但你卻讓別人對整個品牌更加不信任了,而這也是你幫整家公司能創造的「價值」嗎?

送給這些覺得自己罵起人來振振有詞的朋友一句書中的話: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生活得更好,這就是你最大的價值

2. 關於「賺錢」

前面的「掙錢」和這兒的「賺錢」有何不同?就作者的定義來說,「掙錢」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但「賺錢」就不見得只需要自己的時間和體力,而是要懂得運用身邊的人、事、物,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讓自己賺進更多的錢。

許多人以為總要先有點資本才能賺錢,但自己的第一桶金要從哪兒來?作者在書中舉出了包括他自己的幾個故事,不過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看原書會更有趣味,我僅摘錄他得出了一些結論:由於圈層固化,所以許多人無法突破自己生活的圈層,升級到更好的圈層;那什麼人能跳出固有的圈層呢?這些機會屬於那些獲得了不屬於他們自己那個圈層資源的人。

假如你像我一樣,最近才在Netflix看完了電影《白老虎》,你就不免會對這種說法感到怵目驚心,因為這部以印度低種姓階級想要改變人生命運為主題的電影,片中一步登天的做法就是背叛及謀財害命,但幸好《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這本書不是那麼暗黑。

作者的這段話讓人很有感覺:當一個人的能力提升了,他原來所遇到的財務困境就不再是問題了,就像一個國中生回頭看國小的題目,就會發現當時所認為的難題都不值一提了。作者把這稱為「時間框架」,呼籲大家設法拿到未來的資源,就很容易能突破現有的限制。



當然,投資雖然有回報,但所有高回報的投資也同時伴隨著高風險,所以作者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易用未來的錢去做高風險投資。

那有什麼樣的投資是風險低、回報率高的呢?作者在書中寫得很明白,就是對自己的投資,也就是「學習」。

就拿我自己設計的課程【一談就贏】和【銷售贏家】來說吧,前者講的是談判、後者講的是銷售,雖然國內另外也還有一天就要收你兩、三萬元的公開班,但我們一天一萬多元的收費也不算便宜了。當你付出那麼多錢後,你期待的是什麼?只希望向別人自己上過一個報也未必報得到的熱門課程嗎?上過的朋友就知道,我們大概是少數會讓你覺得不只是坐著聽講就能上完課的課程了,甚至不時會有人懷疑,為什麼要上課上得那麼辛苦?不只如此,你不是把課上完了就算,這個老師還會在課後不斷的用各種方式,要求你實際運用並多多練習。為什麼我們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呢?其實大道理也不需要多談,我很具體地給大家一個回答:因為我希望你上完課後,就能把自己付出的錢賺回來,而且是馬上賺回來。

再多說些什麼,就會被當成是自吹自擂了,而我這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做。各位不妨自行在網路上搜尋看看,假如你真的認真上完這堂課,你的回收應該不會是以萬計,許多人的回收甚至是以百萬計;而且那還真的只看金錢價值而已,其他方面的衍伸利益還不計在內。

坦白說,這也是我個人喜歡談判多於投資的原因。許多人熱愛投資,用錢來賺錢其實也是個不錯的主意,而我相信大家都會期待自己的投資能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吧!但這樣的獲利報酬簡單嗎?可能並不容易。相反的,萬一你學的是談判,你花上一、兩萬元,你接下來可能多拿到的報酬或少付出的損失就是幾百萬元的話,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是不是很不錯?

不過也不要被我這段話誤導了,其實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其實不見得非學什麼不可,但重點是要讓自己勤於學習、樂於應用,然後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其實就是你整個人生最划算的一筆投資。

我自己不是很喜歡借錢去賺錢這種做法,加上我也不太有這種經驗,所以書中的這部份我就先略過不提了。不過,作者接下來提出的「用人賺錢」這種見解,我倒很推薦大家去看,因為許多人都不知道,原來靠別人賺錢也是一種門道,而且那不只是找個理專幫你投資理財而已。

如何靠人賺錢?許多人經常忽略了一種能力,那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

書中的許多解釋與說明,各位可以自己翻書來看就行,我之所以寫下這一篇,絕不是只要跟各位提提書中的內容就算,我想藉著書中的脈絡和道理,與各位分享一些我的例子與心得。

前面提到了【一談就贏】,就讓我再拿自己的課程來舉例:這個課程的主題是談判,但中間有許多環節卻與一般人常見的談判課程很不相同。舉例來說,我們在每個不同環節都很注重「分組」這件事;每個課程都可能會有分組,但和許多為了讓場面熱鬧的分組活動不同,【一談就贏】的許多不同課程中,甚至可能會出現讓人尷尬的分組方式與結果,許多人也很不習慣,而我是這樣告訴他們的:我不管你熟不熟悉跟自己同組的這些人,我也不管你喜不喜歡這些夥伴,你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和這些人一起拿下冠軍!

許多人一聽到前面那句與人相處的能力,很可能會直覺推斷說那就是當個好好先生與人為善;不過,對我來說,讓人覺得與你在一起如沐春風固然也是種選項,但與人為善如果無法打造出夠好的成果,你就必須要另覓他徑。只要你能讓團隊因為有你的存在而更成功,那你不但就更懂得作者所謂的「賺錢」之道,你也可以往下個階段更進一步地讓自己更「值錢」。

作者有個論調讓我也很認同,你要懂得用人,自己的層次就要能提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有沒有一個主管的職銜,許多人卻很害怕在一個團隊中扛起領導大家的責任,同時也很擔心自己無法面對不同意見的衝突,即使在我提到的那些公開班上課活動中也是一樣。深究其中原因,會發現有些人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還有些人是不想在這樣的過程中得罪人、更有些人的顧忌就更多了,因為也不知道為什麼,許多傳統教育教我們要在這時候搏個「不忮不求」的美名,好像這種時候要看起來愈隨和、就愈高尚的感覺;我可以理解在許多團隊中都很有這些人的存在,但我個人不太理解:想不出來辦法的話,整個團隊都要垮了,你還只在乎自己的形象?我自己常把這種人稱為「甩手族」,意思是我們大家都忙個半死,但這種人卻還只在顧自己形象的四處甩著手走來走去,但卻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真是讓人看了都煩。

本書針對成為團隊領袖給了給很好的建議:

(1) 看見,站在一個比大家都要高的視角看見全貌;

(2) 當你能看見時,協調就變得簡單了;

(3) 當你能協調的人越多,你的層次就會越高,然後就會吸引更多人來追隨你。

3. 關於「值錢」

什麼又是「值錢」呢?作者給了一個很清楚的定義:當你夠值錢之後,錢就會自己來找你。

接下來就該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你會投資自己嗎?

當然,此刻的你或許會說,自己的能力還不足,所以即使自己都還不會優先選擇投資自己。但請不要灰心,因為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而作者也給了以下兩點具體的建議:

(1) 在你認識的人中,找出一位你認為能力最夠的人,與他保持聯繫,觀察他、研究他、然後模仿他。

(2) 不管你現在擁有多少錢,不管你有多少收入,試著拿出你收入的至少百分之十,用來實踐你學到的知識。僅有知識沒有用,只有把知識落實到行動中,才能創造成果。

接下來,你當然就該為自己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萬一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前進,無論你付出再多努力,到頭來很可能都是白費工夫。因此,幫自己找個有興趣而又具有天賦的目標吧!而什麼是天賦呢?作者提出了三個特點:

(1) 不費力

(2) 專注

(3) 自我賦能

具備了能力、找到了天賦之後,許多人還是會躊躇不前,書中用「配得感」不足來形容,而我覺得另一個說法更白話:許多人會沒有自信,認為自己沒有這個價值來去追逐那些財富或不一樣的生活。

針對有這種狀況的朋友,書中提出了兩個很實用的方法,一個是和自己的父母聊一聊,另一個則是運用「空椅療法」來和父母對話。

我自己雖然沒有心理學的專業背景,但我還真的曾經這樣做過。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一定要和父母對話呢?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我們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和成長背景不同,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得到自己眼前見識過的這個世界,即使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我們之中的多數人很難去憑空想像一個自己未曾見識過的生活,然後接下來我們的發展就被制約住了;不只如此,除非你的父母就是那麼棒,否則童年時期叫你不准做這、不准去那的作法,很容易就會讓幼小時候的你受到打壓或不被肯定。萬一成年之後你就能自行擺脫這些壓力、當然很好,但若不行,或許你就該回頭去檢視自己的成長背景,是不是在心理深層造成影響。

說也好笑,我懂得這個道理,但當我想要去跟我的父母談時,其實反倒是他們不願意跟我談,我猜想是因為他們不想因為檢視我的人生、而造成自己的難堪和痛苦吧!不過,假如你和我一樣遇到這種狀況,你也只有尊重他們,因為你自己的人生本來就該是由你自己負責的;不過也不用擔心,即使遇到這種狀況,只要運用書中提到的「空椅療法」,也就是擺兩張空椅子來和想像中的父母對話,其實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我很清楚,因為我真的自己這樣做過。

做完之後的效果如何呢?只能說真是神清氣爽,真的對自己有自信多了!現在的我甚至會主動跟我自己的女兒說:萬一我當年就知道現在的我可以做到些什麼樣的程度,那個時候的我就會更努力,而不是畫地自限的認為自己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做的跟別人一樣好;所以現在的妳更應該好好努力,因為將來的妳會感謝現在的妳所付出的努力。

再次強調,這是一本你或許不會認同書中每一個觀點、但卻還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帶給我們啟發的好書。最後就讓我用書中的另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來為今天這篇畫下句點:當一個人心中有愛、目中有人,錢才會來找他。這樣的人,才會是「值大錢」的人

與各位共享。


若使用手機更易讀的網站版請點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