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NBA明星賽週末剛結束,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不過就是一年一度的大拜拜型娛樂賽事,許多球星都恨不得利用這個週末、為已經打了大半個球季休息,但身為觀眾的我們還是從不錯過,不求所有賽事都夠精彩,只希望其中有些亮點足以讓我們回味。
然而,今年的灌籃大賽卻已經超越了乏善可陳的境界,而到了「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的程度;假如這是他們的目標,那還真要恭喜他們,因為本屆的灌籃大賽大概已經到了全世界看到的人都尷尬的程度了。
即使許多回合的給分已經看起來夠放水了,今年的灌籃大賽居然沒有任何一灌可以獲得滿分50分;不僅如此,灌籃的招式沒有新意也就算了,既然是灌籃大賽、好歹要把籃球灌進籃框吧?但今年的首輪灌籃成功率竟低到僅有28%,到底我們看的是什麼?是來看安東尼(Cole Anthony)在眾目睽睽之下換鞋的嗎?
比賽過後,就連一堆NBA球員自己的失望嘲諷也不絕於耳,甚至連已經退休的名人堂球員皮爾斯(Paul Pierce)都在推特上說:「我應該也可以在今晚拿下灌籃大賽冠軍」。
不過,與其說四位不那麼有名的參賽者搞砸了這次比賽,不如說灌籃賽已經成了一個比雞肋還雞肋的存在,假如再不勵精求變,只怕未來連在明星週舉辦灌籃大賽的意義都沒有了。
為什麼灌籃賽愈來愈不精彩?難不成從2016年的拉文(Zach Lavine)和戈登(Aaron Gordon)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會灌籃了嗎?顯然不是的。所以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癥結主要在於沒有夠份量的選手想要參加這個比賽。
對從事談判教學的我來說,要解決任何與人相關的問題,都不妨由相關人的「利益」和「立場」來看。先別急著吐槽說,「好好看球不好嗎?NBA和談判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不但NBA及各大職業運動賽事的運作涉及了無數談判,當我去美國哈佛大學參加談判學程時,幾乎每位指導教授都以NBA或NFL等職業運動來舉例、甚至進行相關演練,其中又以NBA為最大宗;就連我最近才開了一場導讀會的《華頓商學院的情緒談判課》這本新書來說,作者莫麗・塔荷瑞波(Mori Taheripour)雖然是位少數族裔的女性,但向她尋求談判諮商的客戶卻也遍布MLB、NBA、及NFL。因此,除了以一位球迷的角度來看,從談判的專業觀點來分析這件事,或許也能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啟發。
為什麼許多呼聲更高的灌籃高手不願意參加一年一度的灌籃大賽?其中一個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他們看不出來對自己帶來什麼利益(interests)。尤其在台灣,許多人只要一聽到「利益」一詞,總想著是為特定人士帶來什麼好處,而也不知道為什麼,能帶來好處原本是件好事,但卻還是會有一些人一提到「好處」、就會連想到有人收受紅包之類的違法情事,又或者假如一個人太過刻意追求「好處」的話,就連被誤認為人品自私。在我看來,真的很好笑,因為每個人不都是追求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嗎?假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能帶給大家最大的利益,那麼每個人不都應該致力於追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嗎?然而,在一堆錯誤扭曲的理解下,掩耳盜鈴、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風氣之下,每個人好像都被期待成要當無欲無求的聖人,凡事都要無私奉獻才行;若真能達成這麼一個烏托邦的理想社會倒也罷了,但現在反倒變成許多人紛紛公開指責其他人不夠無私,私底下自己卻是一毛錢或一絲好處都不想少拿,然後就把「利益」一詞污名化了,更有些人甚至把尋求彼此間共同利益的談判也污名化了。
所以,對那些本來有機會在灌籃大賽一展身手的NBA球星來說,他們的利益是什麼?顯然不是錢,因為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賺的夠多錢了;當然,錢多幾乎沒有人會說不好,但我們在衡量利益這件事時,通常也還要把風險考慮在內,而參加灌籃大賽的風險是什麼?那就是像這次一樣,因為臨場表現不佳,反而會讓自己在全球觀眾面前成為笑柄,所以在多了一個灌籃大賽冠軍頭銜也沒差的情況下,各個有實力秀出精彩灌籃的球星才興趣缺缺。
以上面那張示意圖來說,球迷的立場可能是什麼?或許多數人想要的都是讓自己看到一場精彩的秀;然而,對球員來說,他們的立場可能不是如此,而可能有許多人認為,實戰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於是,從許久之前的詹姆斯、到灰狼去年的選秀狀元愛德華(Anthony Edwards)等許多球員,不但都婉拒邀約,而且都直言自己比較喜歡在實戰中灌籃,而不是在灌籃大賽中表演給大家看。
兩種立場看起來南轅北轍,但這其實沒什麼關係,因為談判的其中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多數人的立場相左並不意外,但我們無須硬要讓雙方的立場有所交集,而只要針對雙方的利益進行談判協商就行了,因為透過不同的方式、有時甚至是不同的框架,立場不同的兩方也有機會找到彼此利益的交集,而能達成對大家都好的共同利益。
所以,對那些有參加灌籃大賽實力的球員來說,有哪些事情可以為他們帶來利益?首先當然是知名度,但應該是要比現況更好的知名度,否則對一些成名的球星來說,可不是能上上電視就算的了;然後當然是掌聲,多數球員都期待掌聲,甚至連你我這種平凡人也有不少人期待得到掌聲;另一項則是好的名聲,或者可以說是更加正面的形象。
球迷的利益又可能會有哪些呢?舉例來說,除了單純看轉播之外,球迷可能期待更高的參與感;不僅如此,對長期支持NBA的球迷來說,他們也會期望自己的球迷資格獲得更進一步的認可,或者自己支持的球星能夠出場獻技;另一項我認為也會愈來愈重要的,則是在地社區的慈善和協助。舉例來說,當NBA明星賽改制為現在這種制度時,我自己其實一開始也不怎麼看好;然而,我不得不說,就算本質上這還是一場表演性質濃厚的大秀,但每節的優勝隊伍可以為所支持的慈善團體贏得10萬美元的善款,卻也讓明星賽起碼增加了一些競爭的意味,而且在每節的最後一分鐘、以及最後一節都可以看到各個球星更認真的打球,整體來說總比之前分成東西兩區對抗那時來的好。不只如此,當轉播鏡頭帶到能因而受惠的兩個慈善團體時,許多小朋友臉上真誠的笑容和激動的神色,更讓我們感到有人因此而得到實質幫助而開心,而也讓參賽的球星得到更正面的形象。
不只如此,就拿本屆明星賽MVP柯瑞來說,他今年的三分球神技更是讓大家目瞪口呆。每個人都知道柯瑞的強項就是投三分球,但能在任何一場比賽投進破紀錄的16記三分球、也實在太神奇了!就連場邊的球評都忍不住說:「這是打電玩吧!」看到柯瑞完全不合理的投進一記又一記的三分球,當時場邊正在接受訪問的AI艾佛森還和正在訪問他的米勒及韋德又叫又笑的抱成一團,你就可以知道那個場面有多熱烈。而在賽前,柯瑞就承諾,他會為自己在本屆明星賽得的每一分捐出1千美元、每記三分球捐出3千美元,而假如自己獲選為明星賽MVP的話,他會再捐出1萬美元。最後,拿下50分、投進16記三分球、也順利拿下明星賽MVP的他,捐出多達10萬8千美元。不但有慈善團體因而得到捐款,柯瑞本人也得到好名聲,相信也因此或許能得到一些與捐款相關的減稅優惠,對大家來說都是件有利的好事。
因此,假定能從為大家帶來共同利益的角度出發,灌籃大賽該如何所改進呢?首先就是要從刺激那些一流高手的參賽意願做起。
明星賽同樣也有很多球星不願意參加,但起碼對多數球員來說,能入選明星球員、總是一個榮耀。因此,能否讓球員認為受邀參加灌籃大賽,也是一項肯定呢?假如要朝這個方向邁進的話,或許有名次的票選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動力。而與其是針對球員進行票選,不如讓大家來票選個上半球季10大最佳灌籃,而且還分成東西區進行;為了避免還是有人藉故不參加(或是真的因傷而不能參加),就公開去邀請東西區10大最佳灌籃的前3名,哪位優先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就由哪位代表該區出賽。不只如此,為了增加他們願意參賽的誘因,不妨再增加個讓這位球員在明星賽票選中得到加權計分、甚至乾脆給他個明星賽參加保障名額,相信就會有亟待成名的球員願意挑戰。畢竟,第一檔的球星或許不在意,但有些想要爭取先發資格的球員,可能就會重視票選的加權計分啊;又或者,像前述灰狼愛德華之類的年輕球員,大家都認為他今年原本也有機會爭取明星賽一席之地,但最後還是落選了。假如能藉由灌籃賽的參賽來提升或保障自己明星賽的入選機會,何樂而不為?順帶一提,也不用擔心這樣出爐的明星球員會太水,畢竟還是要透過全國票選出來的最佳灌籃,所以想必也是有一定實力及觀眾緣者才能入選。
不過,只有兩位參賽者的灌籃賽,搞不好會太過寂寞吧?因此,起碼還要再選出另外兩位;該怎麼產生呢?在前述10大最佳灌籃的票選同時,也可以增加一個選項,是不分區的年度新秀最佳灌籃,選出當年新秀中最會灌籃的球員。相較於已經成名的球員來說,這批新秀應該更不會拒絕這個可以讓自己知名度更進一步提升的機會。那第四位參賽者要怎麼產生呢?每次的NBA明星賽都會有個主辦城市,無論是開放該市民眾票選、或是主場隊自行決定,應該每一隊要派個能飛善灌的球員出來都不難吧?差別只在於球隊的教練或管理階層,要衡量如何不讓自己的主場隊丟了面子而已,而至於產生方式,交給各隊或各主辦城市自己決定即可,就算每屆的辦法不一樣也無所謂,但相信在家鄉父老前掙些面子的壓力,會讓這位主場球員設法在賽前多練幾招。
有了上述四位人選,當然也別忘了開放自由報名,簡單說就是個踢館的概念,因為各隊的板凳上可能不乏奇人異士,假如他們平常苦無表現機會,灌籃賽可能就是他們讓全世界驚豔的一大良機。全讓名不見經傳的板凳球員上的話,就可能像今年般沒有驚豔、只有驚嚇,但有了前四位經過不同選拔產生的參賽者後,再來踢館的其他人就要很有勇氣和自知之明才行,無形中也增加了競賽的水準。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開放自由報名的外卡名額也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成名球星不參加則已、若參加了也很怕被無名小卒比下去,因此讓外卡的小咖球員也有灰姑娘美夢成真的機會,不但增加了大眾觀看的興趣,同時也會讓票選產生的球員也願意拿出真本事,比賽當然就會好看。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可能很骨感。即使有了參賽者之後,要如何才能讓大家願意拿出實力、上場獻技呢?假如用前面提到的利益交集來說,球員渴望掌聲、而球迷也渴望參與感,因此比例性的恢復之前也曾經有過的球迷投票、甚至結合現今更加興盛的社群媒體,讓全球觀眾都能即時給出自己的評分,就算是裁判和球迷各半也好,相信都能讓大家參與的興致提高,也能讓比賽被關注的程度提高。
或許有人也會質疑,這樣是否會影響比賽的公平程度?一方面這畢竟是個娛樂性質居多的比賽,再來無論採用何種辦法、都會有讓人質疑之處,否則就不會有當年的「9分韋德」讓戈登成為史上最讓人惋惜的無冕灌籃王這件憾事了;不過,比起灌籃大賽可能就此不辦,只要有可行的辦法,邊運作再邊修正就行了,硬是要追求形式上的公平,或許會發現這個世上凡事都不完美。但假如只是要避免灌籃比賽變成純粹的人氣大賽的話,也可以把觀眾票選留在第一輪評分就好,到了兩兩對決的冠軍決賽時,再交給受邀的專業評審即可。
以今年明星賽、正好表揚了史上75位最偉大球星來說,我覺得很可惜的是,應該邀請更多75大球星一起來評分才是,相信可以更增加對球迷的吸引力。我指的當然不是要請那麼多人都到現場排排坐、更不是要觀落陰去問那些已經不在世的傳奇球星,而是就連今年表揚75大時,雖然現場出席者巨星雲集、就連天下第一人喬丹都壓軸現身了,但還是有像大鳥柏德及鄧肯等人是以視訊方式向大家問好的,所以萬一今年能請75大球星中還在世者用遠端投票給分,會不會更具代表性?同樣的,之後除了還是邀請現場的5位評審外,萬一再加上願意遠端參加的另外10位評審,會不會就讓結果更新鮮而更不一樣?起碼我自己很期待看到這種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而我認為假如不用專程飛到現場參與的話,或許會有更多知名球星願意投票評分。
對實質比賽內容,又可以進行什麼樣的改善呢?我自己很期待看到的其中一件事是,既然那麼多球員說自己實戰比賽中才更會灌,而實際上明星賽中出現的實戰灌籃、的確也比前一天的灌籃大賽還更好看,那就讓他們的其中一灌、也試著用逼近比賽的形式進行吧!
相較於自己可以事先準備好的灌籃招式,不管有沒有其他人配合都一樣,未來的灌籃大賽可以將其中一灌的計分、或是增加另外一灌來計分,由一位主持人現場指定另一位來觀賽而未參賽的球星,當場運球切入後把球分出去,不管是no-look passing、背後傳球、或打板反彈球都行,讓參賽者即興接球後灌籃;這樣或許失敗的可能性也高,但再高可能也不會比今年的灌籃賽還要更高到哪裡去了。不過萬一灌得成功、灌得漂亮,是不是就更能證明這位參賽者在實戰灌籃上的實力?這會不會讓大家更願意拿出真本事不得而知,但起碼可以增加一些新鮮感。我甚至不免幻想:金塊中鋒約基奇(Nikola Jokić)的傳球實力、在充滿個人單打的明星賽中很難被彰顯,但假如讓他來負責傳球做給灌籃大賽的參賽者灌籃,會不會更加有趣?雖然他或者任何人願不願意這樣配合也是一個問題,但若是因此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即興的演出,我覺得都算值回票價的。
最後,要讓更多球員更有參與意願,前面提到的在地社區慈善捐助或援助,也可能會是個重要誘因。若是每位參賽者都可以選出自己支持的一個慈善團體,凡參賽即可為那個團體獲得5千美元的捐款,獲勝者則可獲得1萬美元的捐款,而且全都會以那位球員的名義捐出,接著應該就只有去找贊助單位的工作了,而後者應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打著做好事的名目,假如再有那麼多人都稱傷不出,想必不是那麼好看吧?
另一個從談判角度該思考的問題,正如每場談判我們都該問的問題一樣:誰是這場談判的利害關係人?我們又該與誰談、或透過誰去談?
再看一遍我們前面用過的這張圖,假如一方是主辦單位的話,另一方的問題應該是誰?其實未必是球員本身,而是他們的經紀人,以及與他們簽約的球鞋贊助廠商。就拿Nike或Under Armour這些球鞋品牌來說好了,只要旗下球星穿著他們的新鞋亮相,別說對品牌的整體效益了,光是每年明星賽若推出個限定紀念款,應該單單那款球鞋的銷售額就遠不止前面提到的捐款金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哪家品牌不會設法鼓吹自己的簽約球星參賽、甚至最好能拿下冠軍?萬一另一方的主辦單位善加操作的話,這家品牌不支持不打緊,但別家品牌可能很期待這個機會呀!萬一有家品牌能夠讓四位灌籃大賽的參賽者都清一色穿他們家的鞋,你叫其他球鞋大廠的臉往哪擺?由此觀之,其實能施力的地方還很多,而不應該輕言把一度讓我們能看得血脈賁張的灌籃大賽就此廢掉了。
這些建議,其實只是拋磚引玉,我相信有更好方案的能人志士還有很多,希望我自己這些不值一笑的淺見,能請大家多多包涵。我其實真正想要強調的是,即使近幾年來的灌籃大賽似乎讓人看得愈來愈辛酸,但我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NBA應該為他們搭造一作更值得一戰的舞台,也才能讓我們這些球迷再看到像拉文和戈登世紀對決那麼精彩的灌籃大賽;很多規則和辦法都是可調整的,因為史上最可惜的無冕灌籃王也不只戈登一個,就像我也不知道年輕時的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為何沒拿下灌籃冠軍、之後卻也不願再參賽,讓這些到了現在這把年紀都還那麼會灌籃的球員,願意在顛峰期參賽爭取榮譽,會是所有球迷之福。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個更值得一看的灌籃大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