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想要在面試時過五關斬六將嗎?你該先知道面試的三個不同階段性任務

昨天寫了一篇「勇敢展開一場建設性的對話,不管你的老闆多會講幹話」後(前文連結點此),有位陌生的朋友私訊問我說,「鄭老師,你的意思是,我們面試時都該回答未經修飾的實話嗎?」

雖然昨天那篇的重點不在面試,但很高興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其實,我在【一談就贏】的部落格已經寫過不少有關面試的文章了,但還是經常有人問到和面試有關的問題,看來許多人還是對這個議題有極大的興趣,又或者是一直對整場面試該怎麼做才對有相當程度的疑惑。


針對那位朋友的問題,我必須要拆成兩部分來回答:首先,我們怎麼可能在面試時不說「實話」呢?我不會拿「誠實才是美德」這種大框框來框住你,但即使你選擇說了謊話,你就會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可能性;一種是這個謊話無傷大雅而不會有什麼影響,而另一種可能則是你因為這個謊言而得到了那份工作。萬一如前者般沒什麼影響,你又何必不說實話呢?但萬一如後者般會成為對方錄取你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假定一家公司在找一個網頁設計非常厲害的人才,而你對網頁設計只略知皮毛、但你卻在面試時大吹特吹,當你終於得償所願而被那家公司錄取之後,你真的對自己接下來能夠完成被交辦的網頁設計任務有信心嗎?

許多人常以為面試是一項挑戰,其實,面試之後開始上工,才是更艱難的挑戰。

還有一些人會這樣「詮釋」自己的作為:我不是說謊,而是一種包裝。這些人的言下之意,就是「騙子」之類的指責對他們來說太沉重,他們頂多是誇大了些。誇大其詞也許不是一件好事,但總不是殺頭的罪,是吧?

信不信由你,很多人聽完我的自我介紹後,往往不是大感欽佩,就是心裡在想:不會真有那麼誇張吧?其實,這幾年當講師下來,每場開頭都不得不來翻自我介紹,但我其實已經愈來愈收斂,收斂到一種我自己都會覺得會不會太過客氣的程度。

對那些真的親眼見證我做過些什麼的朋友來說,他們之中有不只一位曾經看過我的履歷之後跟我說,「搞什麼啊,Alex,你怎麼一點都不懂得包裝自己呢?既然這些經歷真的發生過,你不該那麼輕描淡寫的帶過,應該把自己寫的天上少有、地上無雙啊!」面對這些好意的建議,我只能苦笑。

我不是不知道一般人是怎麼做的,而我也曾經身受其害。

當我工作了好幾年之後,我想一圓自己出國留學的夢,於是開始申請美國的研究所。雖然托福和GMAT成績不過差強人意,但比一般台灣學生多了幾年的工作經歷,總應該在申請時是一個加分。沒想到,後來申請到的私立學校我都念不起,而公立學校我也比不過人,連前廿名的商學院都摸不著邊。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許多其他的申請者顯然比我更深諳申請之道。我就聽說一位後來進入某間名校的申請者,硬是加入了自己並未服務過的工作經歷但未被發現;我還耳聞有這麼一個應徵者,她倒還真的曾在一家當時全球聞名的資訊巨人服務過,而她是怎麼形容她在那家公司的工作內容呢?「我『參與』(participate)了這家公司在台灣的各式重大決策,並且對於這家公司在台灣推動全球化的指標專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聽起來真是好不了起的貢獻啊!那她沒寫在申請書上的實際職掌到底是什麼呢她是那家公司的一位助理,在她的認知中,當她每次幫她的部門主管預約會議室和開會時間時,她就是「參與」了各式重大決策,而她幫主管完成電話或視訊會議紀錄時,就是正在為那些全球化的專案做出貢獻。

看到這些例子,你或許會說,他們的「誇大」看起來有其好處,因為他們後來都成功申請到了前十名校。但我認為,當我申請的結果不那麼如意時,我反倒很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機會,選擇了一所沒什麼台灣人會選的學校,專心加強自己不足的能力,甚至得到了不少實際輔導當地企業的機會。正是這種歷練,讓我後來在每個職位上都能勝任愉快假如覺得光講「勝任愉快」好像顯得太客氣了的話,那就改成「出類拔萃」吧!我非常確信,在我畢業後的每一份工作,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因為我的學校到底排在第幾名而選我的,但我加入的幾家公司,顯然也都是業界赫赫有名的公司。至於那些名校畢業生呢?我不知道他們後來是不是一帆風順,我只知道,我之後在談判桌上遇到的那些國際級對手,大概沒有一個是只有幾手三腳貓功夫的小咖,但我總是能夠橫掃千軍的達成任務。

所以,你還有時間和別人比較?還是你還有空閒在意發生在自己身上許多不公平的鳥事?假如覺得自己的經歷看起來不夠精彩,那就多花些時間做些實事去補足它吧!別只想著如何在字面上加分就好。甚至對於那些你眼中競逐同一份工作的競爭者,你真正該想的是如何超越他們嗎?其實你只要想著怎麼擊敗他們就夠了。當你就是比他們要行時,根本不用想著該如何證明,總會有人賞識並重視你的價值。

再回到一開始那位朋友的問題,第二個部分就是他提到的「未經修飾」。我不確定當他寫出「未經修飾」時指的是什麼意思,但他假如指的其實是「不經大腦」的有什麼就講什麼,那我當然是大大反對的。

求職面談的目的,應該總是為自己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吧!當你的言談舉止證明你就是一個經常做事不經大腦的人,你確定那就是你要給人的第一印象嗎?

許多人即使已經有很多次面試經驗,但可能還不知道自己面試時應該要呈現出什麼的形象?對一家企業來說,它在各階段的目的又到底是什麼?

首先,不管一場面試是一見定生死、或是過五關斬六將,其實多數企業在招募或延攬人才時的面試都會歷經三個階段:「去」、「選」、「議」。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所謂三個階段是指他們在三個階段的階段性不同,而不見得一定要分成三個時間段來執行,否則就不會有些著名企業需要花五關而不是三關來面試新人了;就另一個角度來說,同個時間進行的同一場面試,會不會也接連進行這三個階段?不但有可能,而且我自己也遇過不少次。所以,想要獲得面試官青睞的關鍵之一,就是弄清楚自己當下正處在哪個階段,不要在不同的階段搞錯自己的應戰策略:

1.  :在第一個階段中,企業的招募人員主要做的是去除而破解的動作。他們在這個階段的階段性任務有三:(1) 評定、(2) 確認、(3) 篩選

評定指的是測試這位應徵者的基本條件,所以我們會被要求做一些語文測驗、智力測驗、甚至性向測驗,為的是要了解這位應徵者的能力或其他面向的表現如何。當然,我這裡雖然用測驗來舉例,但實際執行上不必然會發張考卷給你做,諸如英文口試或面試官臨時出個情境題給你,為的也都是要評定你合格與否。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合格與否,企業到頭來一定會選在這廂表現上第一名的那位嗎?當然不一定。所以,你不能讓自己在這關因為不合格而被刷掉,但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就開大絕力爭第一嗎?這就取決於你自己的面試戰略,但就我自己來說,我通常不會那麼做。

確認則是為了解決我上面提到那些假資料或誇大的問題,因為企業總抱著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心態,所以不要以為他們不會一一審核你的背景資料,我們常說離開前一份工作時、要設法處理的賓主盡歡也就是為了這一點,因為許多企業就是會打去你的老東家做reference check,我甚至有遇過企業對你的每一家前任雇主都要求做reference check的例子。(篇幅有限而難以在這點上多加著墨,想要對這一點了解更多的朋友,麻煩之後再提醒我寫個續篇談談reference check

篩選則更是鐵面無情了。企業求職者動輒成千上百,你覺得用人單位的主管、甚至人資單位的主管真的會一一面試嗎?只怕他們本人連一一看完所有基本資料和履歷都難。所以,招募人員會依據需求部門的工作說明要求來篩選出一些適合的人選,然後再呈上去交由長官定奪。

我知道這樣說可能會得罪不少負責招募的朋友,但我自己在不只一家公司服務時,都曾經對負責招募的同仁提出這樣的質疑:為什麼就連一個這樣的人才都會在還沒面試的前面幾關就被剔掉呢?招募同仁總會給我種種說詞,但我後來發現,通常不是因為他們不認真,而是他們做事太過保守;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們自己並非用人需求單位的一份子,所以很難憑一些職掌說明就充份掌握這個職缺的需求。假如那個用人單位的主管又位高權重但卻沒有耐心,即使招募同仁敢去問,通常也問不清楚就會被轟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公司根本把真正需要的人才在面試前就被篩選掉了,白白便宜了其他也在競逐人才的競爭同業。

所以,對中高階工作的求職者來說,為什麼獵人頭公司headhunter會那麼重要?因為你若能和一家有信譽且能掌握企業客戶需求的headhunter合作,他們能替你在第一階段省去不少麻煩,起碼你不會讓自己因為確認和篩選中的人為失誤而失去良機。


2.  :突然發現自己為求完整,在第一階段即使各項都點到為止就寫得太多了,第二階段只好簡單帶過。

在第二階段的面試中,企業才會找有選擇權的主事人來從每位面試者中找出最適合的人選。在這個階段中,有些企業會試圖找出「最優秀」的人選,但就我的看法來說,其實真正聰明的企業該找的是一個「最適合」的人選,非但因為小廟容不了大和尚,而且當企業本身在每個發展期的目標不同時,所需要的人才屬性和特質也不同,而找到一個適合這個發展期的人才,會比找到一個在何種狀況下都能出將入相的萬用型人才來得實際。

對求職者來說,這個階段是最適合展現自己實力的時候。但除了凸顯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實力外,我給各位一個由衷的建議,那就是千萬也別忘了在這個階段展現自己的性格

對我來說,萬一加入一家不適合自己的公司,就像走入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一樣,對雙方都只有痛苦,而且最後往往無法善終。所以,對公司來說,這個階段的目的是在選才,但對求職者來說,這個階段也是一個很好的磨合時機,你必須要嘗試自己和眼前這個人能不能「磨」出一些共同的共識;你若在這個時候發現不對而不知道罷手,選擇加入那家公司之後,只怕需要磨合的時間更長,而不見得每次都能磨合成功。

3.  :這是一個有趣的階段,因為很多人會認為【一談就贏】這種談判課程主要在教授的應該就是專屬於這個階段的商議技巧。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也的確沒錯,因為前兩個階段當然也需要我們在【一談就贏】培養出的心態和技巧,但光是在第三階段面試所會用到的協商和談判,大概講上7個小時的課也講不完,所以請容我在此先簡略帶過了。

在第三階段中,企業大概已經鎖定了自己想要的人選,基本上是你只要點頭、這份工作就是你的了。

不過就實務來說,通常這個階段也會產生兩種可能,一種是這家企業的這個職位非你不可,另一種則是你頂多是他們的優先人選,而假如條件談不攏的話,這家企業其實也願意錄用其他人。

光是看到這裡,你大概已經可以知道,關鍵不只是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談,而是做為當事人的你是否能在第一手現場就判斷出來到底自己面對的是哪種情況。你萬一判斷錯了,再會談判也沒有用。

再者,就整體的三個階段來說,很多人常犯的錯誤就是,還沒進到最後的商議階段就開始就薪水待遇上進行議價。對一個面試主管來說,他還在第二階段而企圖選定到底哪位應徵者比較適合時,你就忙著跟對方說自己對於期望待遇的重視,就算對方口頭上大方地說沒有關係,你都可能在他心中留下一個「錙銖必較」的扣分印象;還有些人就更扯了,明明自己還在第一階段,就大聲嚷嚷著沒有多少錢不幹,我想過半數的招募人員可能會因此就直接把這位「未經修飾」的朋友給篩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