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那麼多年,我駕馭文字的技巧以及對新聞時事的敏感度其實不免鈍化了,但我可以很驕傲地對自己說,我應該是個比當年更好的storyteller。
就像你會在我的FB或部落格上看到的一樣,我有許多文章,都是在說故事。我可以了解,尤其談到企業管理或領導的議題,很多人會期待有一步一步的行動步驟及方案,或者是一點一點的說明分析。即使在我自己的部落格,我也明顯看見,萬一歸納成一點一點的結論或應用,點閱數就會是比較散文型態的幾倍高。
我自己當年其實也是一樣,在我30幾歲之前,我也比較喜歡較具實用性的文章,以雜誌來說,等於像「Cheers」那種雜誌,就會比較合我的口味。沒想到,隨著年紀愈大,當年覺得雲裡霧裡的趨勢性文章,也就是比較接近「天下」雜誌那一型,反而更能引發我自己的共鳴。
但無論哪種類型的文章,故事永遠是更吸引人、也更好消化的一種表達方式。
立群是我在公開班的同學,年紀雖輕,卻充滿了許多想法及讓我望塵莫及的行動力。他最近寫的好幾篇文章,都讓我覺得既實用又好看,在此也特別分享給大家。
以這篇「簡報找不到故事?試試這兩個方向與四個方法」(連結點此)來說,尤其值得每個想說故事但卻苦無素材的朋友參考。
為什麼要學會說故事?假如你從事的是業務銷售,你會發現,說故事的能力,往往會跟你的銷售成績成正比,而一個會說故事的業務人員,也一定會和他的顧客間的關係更緊密。
在團隊領導上也是如此。一個會說故事但不是老生常談的主管,總好過每天只知道把數字和要求掛在嘴邊的主管。團隊績效怎麼建立?很多時候,靠的不是一位英明神武而凡事決斷若有神助的領導者,而是靠一個關係更緊密的團隊;這種團隊,通常也不會少了一位會說故事的領導者。
很多人談如何說故事,立群從讀者、也就是各位的角度向前思考,要能說好故事,首先要知道該說什麼故事啊!那麼,這些故事到底要從哪裡來呢?
各位假如天天都能文思泉湧,大概也就不用看這一篇了。但若是各位像我一樣,並不是隨時都下筆如有神、一提筆就能寫,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許多實用的作法。
立群談的是簡報,但無論是做簡報、寫文章、甚至想提案,其實道理都是通用的。
以他提到的兩個方向來說,我真的非常佩服,因為我很少能「從故事導出理論」,而多半都是「從理論回找故事」。
假如覺得「理論」二字太沉重,不如把它換成「主意」(idea)或「想法」(thought)吧!當我有了一個主意後,我就會開始想,該怎麼把這個主意呈現出來?在思索如何呈現這個主意時,我就會開始思考,究竟要說/給那些人聽/看?他們又為什麼要聽/看?他們聽或看了我的東西之後,我期待他們能帶走什麼東西嗎?當這些問題有了答案,我的簡報或文章的結構也就成型了。接著,才開始想,我究竟要呈現些什麼,也就是閱聽人最終會聽到或看到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立群接著也分享了找故事素材的四個方法:自己的故事、朋友的故事、網路上的故事、設計的故事。
容我把這四項從來源的角度轉換一下,其實他說的四種,就是(1)自己的故事、(2)他人的故事、(3)蒐集而來的故事、(4)設計情境。
(2)與(3)最大的分野,在於(2)中的他人,你自己會知道確有其人,而(3)的故事本身可能只是一個引子,或是為了創造某種效果,故事本身的虛實不那麼重要,但相對來說,那個故事也不會是你整篇簡報/文章的主體,因為你不會想用一篇真假難辨的故事來貫穿全場。
(4)設計情境當然是一個乍看之下最方便的方式,但這個方式的壞處是,你若設計的不好,這個故事的說服力就不會有那麼高。同時,你的邏輯和聽眾或讀者的邏輯若不同調,就很難引起共鳴。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自己的親身體驗,永遠最有說服力,也最能打動人。但運用(1)自己的故事時,會有三項常見的困擾:
1. 你的人生並沒有那麼多故事:
這點和人生歷練有關,也跟自己的際遇有關。
舉例來說,在我人生到目前為止的前半段,其實未必那麼順遂。當時,我也經常埋怨自己,怎麼運氣會那麼背?假如我當初能正向思考一些,我可能會成為一個逆流向上的偉人,但是我並沒有;不過,起碼當初一些困頓的遭遇,會形成我之後很多故事的素材。反過來說,當初一帆風順的朋友,可能現在就不見得有那麼多足以打動人心的故事素材了。
2. 你的真實故事無法與他人產生連結:
很多人以為,只要真實,而且自己的情感投入,一定能夠打動別人。
但現實世界是很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對你的狀況或情境能感同身受。
再舉個例,我養貓養得很開心,我其實大可每天都和大家分享我和兩隻愛貓的互動。但單就我周遭的朋友來說,有多少人有養貓的經驗?恐怕十分之一都不到吧!更別說還有少數朋友,是打從心底就不喜歡貓或任何寵物的。我若凡事都拿貓來當我的故事素材,你覺得會有多少人願意聽?效果只怕比對牛彈琴更慘。
3. 你只感動了自己,但卻無法感動其他人:
有著上面第1點困擾的人,又時候會陷入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處境。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改造的超凡入聖,但偏偏通常是自己講的聲淚俱下,台下觀眾卻還是一頭霧水地不知道你在幹嘛。(假如是寫出來的故事呢?那就更慘,讀者就直接跳過了)
我就遇過一次真實的場景,台上那位講者的親身故事,其實純就內容來說的,真的相當勵志而又相當感人。但不管是他呈現的時機,或是他呈現的方式,都讓整個故事的效果大打折扣。雖然故事很棒、我也完全相信他句句屬實,但台下觀眾此起彼落打哈欠的情景,就為他的故事下了個不容卒聽的註腳。
看到這裡,你知道該如何找到故事題材了嗎?接下來,努力開始講你自己的故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