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的朋友會跟我提到「人生不只是數學題」這句話。
我可以瞭解,為了讓課程更有脈絡可循,做張精彩的圖表,讓整個課程看起來有一套有系統的套路,會讓這個課程更有賣點。
不僅在談判課程、甚至在我自己的許多其他課程中,我也會提供許多表單工具,為的是當你在執行單項任務時,能有個check
list的檢核表可供運用。然而,尤其針對實務上的談判,你真的會拿一整套戰略地圖來規劃自己的談判戰略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懂甚麼是全盤規劃嗎?在我職業生涯的中期,那時我在一家全球知名的消費性產品公司服務。當我們請了全球最知名的顧問公司來幫我們規劃一個幾億美元的銷售系統時,我被找到美國總部去一起參與藍圖規畫的動作。所以,我不但知道並使用過全球等級的大型系統規劃,而且我還有幸參與過部分的建置過程。沒什麼好或不好,但當公司導入一個全球化系統、因而產生了流程上的改變時,你的整個銷售也會隨之改變,因為很多實際上的動作就是會因這個系統而不同。不管好不好或喜不喜歡,你會必須照那個系統step
by step的完成你的銷售策略規畫以及接下來的每一步行動。我的經驗主要在業務銷售和整個公司的管理,但我相信其他業務職掌的道理也是如此。
不過,唯有談判,看起來很難用系統做出個最適化解答、系統或藍圖也無法告訴我們每一步該怎麼做。
所以,相較於一般講師可能編出一套有系統的套路,我會針對其中的各個環節提出一套方法來讓大家更知道該如何進行,但就整個脈絡來說,我的課程教學是採用內化式的啟發動作,因為我希望大家能夠把那些流程內化成自己的一種態度及觀念,而不是變成整個照表操課。
在一開始,我受到很多企業的質疑,但我也沒有為五斗米折腰,繼續照我想交的方式來教談判。現在,我的談判課程不僅受到熱烈歡迎,許多上過課的學員也在實務上獲得驚人成效,所以我終於更有機會說出心裡想說的話,以及貫徹我自己的想法及意念。
今天,我想把這個想法更加以延伸,擴及到談判之外的課程或其他型態的學習:學習,真的是為了找到一個套路嗎?
我知道這是一種甘冒大不諱的說法,但當我看到許多人狂熱的在追求新知而讓自己成長之餘,每看到一種有效而容易理解的套路就大聲歡呼,我真的有些困惑:每種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一個套路嗎?
相較於起碼照做就會有效的套路,我另一個從當講師來就聽到想吐的詞,就是所謂的「金句」。是的,好的金句能讓人一目瞭然而容易記憶,但我們教的是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的課程,請問我們靠的是「記憶」來辦事嗎?當許多遠比我厲害的講師以及許多出色的演講者孜孜不倦的在發展「金句」時,甚至有人非得幫自己的教學內容編出一套口訣時,我真的很想對他們說:你們以前上的是什麼班?我們什麼時候是靠著一邊背「沖脫泡蓋送」之類的口訣、一邊來執行我們的工作的?
我不是否認金句的效果,我只是覺得大家不用走火入魔;假如口訣或金句真的有助於現場同仁更能提升工作的效率,那當然可以這樣做,但我確信那不足以解決每個部門和每個環節的問題。
至於套路呢?端看你怎麼看「套路」這件事情。假如你把套路當成一種有效的工具就無妨,但若你期待的是學會一種套路後、就像把資料輸入算式或電腦系統後就能得出萬無一失的正確答案,那你可能真的想太多。
我那位朋友的原文其實是這樣的:人生不只是數學題,人生其實是包括哲學、數學、科學、文學等很多學問的綜合命題。太多人想要找到一個成功的套路,但卻沒想到如何經營個人品牌。
我的想法呢?除了對他的指點大感認同之外,我不得不提出一個和周遭同溫層不同的想法,我覺得大家都太過專注於學習了。這裡的關鍵字不是「學習」、而是「太過專注」;「學習」當然是件好事,少了「學習」,人生恐怕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但純就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企業經營活動來說,無論你是主管還是一般員工,無論你是高階還是基層,別忘了,吸收學習只是你應該鍛鍊的其中一項能力,它並不是全部。
就我的經驗來說,包含自行創業的創業家在內,每個企業人應該鍛鍊的核心能力起碼有三項:
1. 吸收學習
2. 判斷修正
3. 承受風險
周遭有很多朋友,他們花在吸收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是著實讓我佩服的。我實在很恨自己必須潑他們一盆冷水,但我必須誠實地說,如果你是用來作學問和自己修養倒也罷了,但若你期待的是做出一番事業,把80%以上的時間精力只花在吸收學習上,可能不是一個最聰明的做法。
我從台灣看到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從自己服務的公司看到其他合作或甚至相互競爭的一流公司,懂最多的那些人、和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那些人,從來就不必然是做出最正確決定的那些人。不是他們的能力不足,而是他們並沒有把心思放在自己專業以外的事項上。但就一個企業來說,吸收學習而獲得很多input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能夠判斷和修正的能力。這當然也可以學,但卻不是坐在一個溫室中看著書或講義來學,而是要從做中學,從一個又一個挑戰中累積足夠的經驗值,甚至必須要有失敗的經驗值,才能讓一個人的判斷修正能力得以增長。
會判斷修正之後,就能一帆風順嗎?沒有人是不會失敗的,差別只在於誰能挺得住、或者誰能在跌倒之後更快站起來,而這就需要承受風險的本事和能力,一種更不容易只透過單向學習就能養成的能力,也不太能透過模擬演練就提升的能力。
至於他的另一句話,「個人品牌,就是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更是讓我有許多體悟。不過放在同一篇文章的話,焦點就太多而容易混亂了,就讓我改天另寫一篇再敘吧。
續篇連結:你我都不是金城武,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個人品牌的四大要素
延伸閱讀之一:想讓你的業務銷售團隊更有主動性和積極度?我有5個掏心掏肺的建議
延伸閱讀之二:避免從「非你不可」到「非死不可」的職場殞落──讓自己提高不可取代性的四項作為和三項能力
延伸閱讀之三:從一直被陰到一談就贏,一堂有助於你能丟下包袱而更能輕鬆揮灑的課程
續篇連結:你我都不是金城武,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那個樣子──個人品牌的四大要素
延伸閱讀之一:想讓你的業務銷售團隊更有主動性和積極度?我有5個掏心掏肺的建議
高手用太極。至於普通人,有套六十分
回覆刪除有時就是會無招勝有招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