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進行有效回饋

最近幫一家連鎖企業的北、中、南部同仁要連續上好幾堂新世代管理的課,課中有一個練習,是講到如何有效給予回饋feedback),在演練中,可以發現,他們對最後一個步驟比較陌生:鼓勵承諾


正巧,我也正在幫另一家預計五月要上課的企業準備同樣的課程,所以,我特別針對回饋這個課題,提供一些在課堂上未必有時間談到的想法。

回饋四步驟如下:

1.  說明事實

事實,而不是感想。「很多同事都向我抱怨你如何如何」並不是具體的事實,「你最近的績效從之前的前三名,下滑到這個月的倒數第三名」才是該說明的事實。

2.  傾聽反應

說明完事實後,最忌馬上帶入主管的個人感想。接著要開始傾聽對方的反應。否認、辯解、認錯、都是可能出現的反應,而且再正常也不過了。最怕的是,到了這個階段,對方依舊沉默以對,那就需要主管耐心地打開他的心房,但有時無聲勝有聲,也未必一定要急著講些話來打破彼此間的沉默。

3.  共同討論

接著,雙方應該共同討論,看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主管經常在這裡就很急地要下指導棋,這就是搞不清楚指示和回饋的不同。你假如覺得直接指示會更有用,也不用浪費時間來做什麼回饋了,但不是每件事下了指令就一定對方會照做,不是嗎?

4.  鼓勵承諾

演練時最常出現卡卡的地方。老實說,演練時會卡卡,代表在實務進行時更會卡卡。重點是要有耐心,不要等不到對方承諾就自己驟下結論。

這裡所謂的「鼓勵承諾」,若以主管對部屬回饋來說,指的是主管鼓勵部屬自發性地許下承諾。

這裡的關鍵字是「自發性」。若是主管強逼部屬許下何時一定要完成哪些目標的承諾,不但完全失去回饋的意義,而且效果只怕會適得其反。

太多人把回饋當作經驗分享。很多主管被人批評說不會回饋,但這些主管大多滿腹委屈:「誰說我沒有給他們回饋?我每天下午都花了很多時間跟他們談啊!」其實,他們誤以為,只要把語氣放軟,跟部屬們分享一些工作經驗或他的人生哲學,這就叫做「回饋」了。

假如部屬深受感動而獲得啟發,那倒也不錯。最怕是部屬每次一聽到就頭昏,不是覺得「又是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就是「為什麼他老是愛提當年勇?」整段談話過程中,他們最感動的那一刻,就是談話結束而終於可以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

仔細想想,一點也不奇怪。看看上面四個步驟,大概只有說明事實時,主管講的話會多一些,其他時間,主管應該多半都在傾聽、頂多進行引導式的發問,哪有機會讓你大談當年勇?

而即使是說明事實,要提出的也應該是「事實」,絕對不是主管高談闊論的時間。
 
所以,要想知道自己回饋做得好不好,不妨實際計量一下時間,看看在一段30分鐘的回饋進行時間中,做為主管的你講話講了幾分鐘?接受回饋的同仁講話又講了幾分鐘?

我在扮演講師這個角色時,許多人覺得,我的談話那麼有感染力,那我在當主管時,一定經常暢談人生道理吧!

真正跟我共事過的同仁,這時應該會跳出來大聲反駁:「哪有!Alex每次看起來都很兇,哪有那麼和顏悅色地跟我講道理?」

其實,我並不是完全不溝通,只是我在下指令時,通常以明快簡短為優先。簡單說,當我發怒時,你會聽到的只有「滾!」而不是會是「滾出去!」,因為後者還多了兩個字,太浪費時間。

而在回饋時,我也不是不會分享,而是當我自己若覺得回饋和分享混在一起效果不好時,我會乾脆把它拆成兩段來做:該傾聽回饋時就專心回饋,若有話想要分享時再專心分享,兩者盡可能不要混在一起做。就算時間有限,而非得在同一段時間內做完時,也盡量先做一個、再做另一個。

回饋除了四個步驟外,另外還有四項原則

ž  安全(Feel safe

ž  正面(Be positive

ž  明確(Be specific

ž  堅決而強硬(Be tough

前三項,大家大概都耳熟能詳。但第四項恐怕讓人很奇怪:Be tough? Are you serious?

是的,我不是開玩笑的。要能有效給予回饋,語氣溫和或姿態放軟,並不是主管唯一的選項。雖然不見得每次都得嚴詞厲色,但回饋的目的是要產生正向的結果,簡單說,如果無法取得承諾、同仁之後也始終無法改善,最後恐怕也只能讓他走路。

對我來說,若同仁自己不想做了而讓他走,那也算求仁得仁。但若針對一位還有機會可以修正的同仁,倘若因為主管太軟、而讓他一時怠惰而喪失了改正的機會,最後他可能落得只能去別家吃頭路的下場,做為主管的你,是否寧可當初對他強硬一些?

我在職場上看過不只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小毛病不改,所以不只在我們這家做不下去,之後去了好幾家同業,依舊做不久。我不會認為他是咎由自取,相反的,我覺得做為主管的我們要深自檢討,為什麼當時我們不能協助他把他的小毛病根除。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若想要讓回饋有效,be toughnot mean;要堅決強硬,但不要惡毒尖酸。


    讓對方感到安全(Feel safe),是個很多主管都知道、但卻無法落實的一點。只有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讓部屬暢所欲言。若是常說類似「這些話只有我們兩個知道」的話術,但之後卻有心或無意地,把在這段談話中所得知的訊息,拿出來在公眾場合或會議中宣揚,這樣的主管就難以博取同仁的信任。

延伸閱讀:從三項特性來見招拆招 的新世代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