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看的只是那一場黃蜂對馬刺的驚人逆轉勝,但我看的其實是前後四場不同對戰組合。
林書豪在昨天從板凳跳出來,重點不是他拿了全場最高的29分,而是黃蜂打贏的可是NBA目前全聯盟戰績第二的馬刺,而且是在馬刺最多曾領先23分的情況下反敗為勝的。
對林書豪的讚美之聲,大概國內媒體已經不絕於耳了。容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談:其實林書豪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他的缺點就是,他不是一個在任何體系下都能打出名堂的球員,你若拿他當作等球射手,NBA恐怕有上百個和他相同位置的球員都在這點上比他強。他的強項,則是得讓他一球在手,而且自在地打他想打的球路,他就能自助之外還能助人,當年的林來瘋也因此而起。
但當年林來瘋的時空背景其實是,紐約尼克隊已經沒主將可打了,不妨死馬當活馬醫的讓林書豪試試,結果創下的舉世撼動的奇蹟,也成就了一個「把握好每一次機會」的勵志傳奇。
昨天的黃蜂對馬刺,湊巧也多少有一點這種味道。黃蜂其他球員打得奇糟無比,第一節居然創下本季所有NBA球隊的得分新低:單節只拿下7分。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既然板凳出來的林書豪打得夠好,那就讓他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吧!
最後居然贏球,難不成林書豪真的神到無人可擋?假如真是如此,從火箭、湖人、乃至今日的黃蜂,就把他當神主牌、圍繞著他設計戰術就好啦,既可贏球、又可吸納廣大華人球迷,何樂而不為?
恕我斗膽地說,黃蜂昨天之所以贏球,在我看來,主要是馬刺打得太差。
即使在上半場大幅領先之際,可以看到馬刺的失誤實在不少;之後當黃蜂逐漸找回進攻手氣時,向來以防守時銅牆鐵壁著稱的馬刺,卻一直拿不出平常防守的水準,就連籃板卡位都不夠力。簡單來說,馬刺這場的專注力明顯低落。
為何如此,因為這場比賽的前一場,就是上週六(台北時間週日)的勇士對馬刺兩強大戰。勇士和馬刺,雖然同處西區,卻是目前戰績領先全聯盟的前兩強。今年的勇士,不但有濃厚的希望衛冕冠軍,而且大家現在的觀戰焦點,都在於勇士是否能超越昔日公牛的單季72勝紀錄,成為史上最強的球隊。兩隊上次交手,勇士大勝馬刺30分,若不能雪恥,季後賽若再遇上勇士,恐怕士氣再也提振不起來,所以週六那場馬刺幾乎是卯起來打,一分一秒都不放鬆,讓勇士得了本季最低的79分而吞下敗仗。
當然,前一場卯足全力,這一場的馬刺就難免精神渙散了,加上多虧了林書豪大發揮,所以黃蜂幸運拿下一場逆轉勝。
勇士也沒好到哪裡去,昨天他們對上的是戰績在西區倒數第三的灰狼,居然讓灰狼每個小將打的都好像Kobe附身一樣,要不是灰狼再度在最後幾分鐘無法穩住局面,只怕勇士又要再吞一敗。
氣勢和信心,真的很重要。勇士差點吞下敗仗,除了真的累了以外,他們本季對弱隊向來較為放鬆,也是一個原因。加上馬刺不但證明了勇士並非是無法擊敗的,更向大家示範了如何守住柯瑞;灰狼像不像三分樣地依樣畫葫蘆來防守柯瑞,居然也讓柯瑞再度大失水準,也是灰狼前面三節半能夠耀武揚威的另一個關鍵。
同樣的,黃蜂居然能後來居上擊敗馬刺,果然也讓他們信心大增而氣勢非凡。今天出戰籃網,雖然連續出賽而沒有休息,但其實全場都把籃網壓著打,林書豪也再度從板凳跳出來強勢發揮而拿下21分,關鍵也在於氣勢和信心。
馬刺vs勇士、馬刺vs黃蜂、勇士vs灰狼、黃蜂vs籃網,我是不是真的在短短篇幅內,談到了四場比賽?
當然,你若到現在還沒被這一大堆隊名和人名弄迷糊,代表你的確跟我一樣熱愛NBA。不過,畢竟這不是球評專欄,所以我還是要拉回「一談就贏」的主軸:
1. 不管是公司或團隊,其實都跟球隊一樣,能打球的人才非常多,但不可能讓每個人場場都有球打,如何讓大家都有機會發揮,而不是像林書豪一樣,只能在球隊死馬當活馬醫的情況下才能證明自己,這就是領導的功課。
2. 能力或優勢,並不能保證你贏得比賽。就像上了談判桌,擁有最多資源或最多籌碼的那一方,並不一定就是最後的贏家,關鍵在於哪一方能保持最高的專注力。
3. 氣勢和信心很重要,有些戰役的影響,並不在於那場勝利的本身,而在於那場勝利能不能帶動我們這個團隊的氣勢。雖然有句俗語是說,叫人別看短不看長的「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贏了戰役卻輸了整場戰爭),但我反倒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先由一場一場的小小戰役累積起,才可能以戰養戰地養出一群未來能打贏戰爭的尖兵。像灰狼那樣,空有滿手人才,卻每次都功敗垂成地不能收割勝利,久了就只習慣失敗、而連一場勝仗都拿不下來了。(意外發現我還蠻看衰灰狼的,不信請看這一篇)
如何藉著小小勝利培養團隊動能(momentum),也是團隊領導的一大重要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