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不只成為賽場上的冠軍,更能成為人生冠軍的三堂課

當所有人都說你不行,你接下來唯一該做的,就是用事實證明你絕對做得到。

 
由於許多朋友推薦,我去看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雖然我電影看的實在不少,但這卻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戲院去看印度片。我邀我太太一起去看,看到2小時40分鐘的片長,她原本也有些躊躇,但後來還是答應陪我一起去看。看完之後,發現這個決定真是下對了,因為這部片子實在太好看了啊!我不是一個喜歡掉淚的人,但即使一直忍到結尾,還是忍不住淚水滑落。心中暗暗許諾,等到發片後,還要和我的女兒一起再看一遍,因為實在太勵志而正面了,實在不容錯過。

由「三個傻瓜」、「來自星星的傻瓜」的印度戲劇天王阿米爾罕主演,看完之後,你就會知道為何時代雜誌把這位男演員稱之為「印度的良心」,因為這不只是一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而更是一個對印度整個社會提出嚴正反省的偉大作品。

但是,我們又不是印度人,為何我們要看?

不只因為突破性別藩籬和底層階級的奮起,也不只為了讓自己能更自信無畏的面對生命中每一天的挑戰,光看印度那種體育界的顢頇鄉愿,在台灣的我們可能覺得再熟悉也不過,尤其是在從棒球到網球、再到許許多多數不清的運動項目,永遠都會出現選手委屈的無奈時刻重演,而每個單項運動協會又被罵到臭頭的時候。

阿米爾罕飾演一個曾經拿下全國摔跤冠軍的選手,但他為了生活所逼,接受他爸爸的建議,放棄了進軍國際的夢想。但是,他心中對於摔跤的熱愛從未停息,而且他不是為了改善生活處境或爭取自己個人的榮耀,而是希望能讓自己的國家在這項運動上有機會在國際間揚眉吐氣。

他一心想要生個兒子來繼承衣缽,完成他用摔跤在國際爭冠的夢想。沒想到既使不斷的努力,他和妻子生下來的每一胎卻都是女兒。

正當他打算把夢想就這樣封印起來時,他突然發現,為什麼女孩子就不能摔跤?於是,他剪去了兩個女兒的長髮,逼她們每天清晨5點起來苦練,更不顧鄰里村民的嘲笑,決定把她們培養成為國爭光的摔跤選手。


1.  出類拔萃,來自與眾不同:當爸爸開始訓練女兒時,所有周遭的人都在看笑話,因為附近根本沒有女孩子在練摔跤,所以少年時的女兒只能和男孩子一起比賽,而每個人都認為這位老爸想兒子想瘋了,因為在傳統的印度社會中,女孩子就是應該學習如何整理家務、早早嫁人而完成生兒育女的使命。

一開始,兩個女兒面對同學和鄰里間的嘲笑,也對自己的父親頗多怨懟。有一天,當她們去參加一個14歲就要嫁為人婦的朋友婚禮,經由那位朋友的一席話,兩個女兒才領悟,她們那不善於用言語溝通的父親,其實不只是希望她們一圓爸爸自己的冠軍夢,而是希望讓她們能夠自己爭取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而不要把走入家庭變成自己唯一的選擇。

在傳統男尊女卑的社會,能夠拍出一部這樣的片子,實在多麼難得!這也是為什麼到電影尾聲的大英國協運動會金牌戰之前,她爸爸才終於告訴她,「如果妳贏了,並非自己勝利了而已,而是會有幾百萬個女孩跟妳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 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妳不僅是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我自己也是一個女兒的爸爸,對我來說,人生的重點,從來就不是錦衣玉食或生活富裕,而是我們究竟有沒有選擇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但我們真的都有為這個選擇付出努力而得到成果的能力嗎?我自己是這樣教我的女兒的:重點不是妳的夢想是什麼,而是妳要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誰說女孩就不能做個摔跤手?這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告訴我們,女孩不但能做個摔跤手,而且還能比男性摔跤手更強。想要讓自己出類拔萃,本來就不該只有和其他人一樣的夢想和努力,而是要讓自己勇於與眾不同


2.  給我金牌,其他免談:該怎麼讓自己更強?重點在於你敢不敢讓自己的夢想比天還高,永遠不以第一名以外的名次為滿足。

當大女兒吉塔終於奪得全國冠軍而入選國家代表隊之後,國家隊的教練只希望能奪牌、是不是拿下金牌都無所謂;面對吉塔在國際賽每每在首輪就被淘汰後,教練更對她失去了信心,希望她改練更輕的量級來增加求勝的機會。

美國杜克大學的K教練,同時也是美國美夢男籃隊在近幾年來重返榮光的關鍵人物。在他的書中,曾經幫「好教練」下過這樣的定義:一個好教練,就是比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選手會贏的人,而且會幫自己的選手找出方法來拿下勝利。

看到這裡,和我年代相近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想起《灌籃高手》中的安西教練?當每個人都把湘北高中視為無物、看不起那些問題兒軍團時,安西教練不只看出它們的潛質,更相信他們每個人都會付出一切來爭取勝利。當年,我們每個人看《灌籃高手》都看的熱血沸騰;年紀漸長,每多看一遍,就愈認為原來湘北的得勝不只是靠著櫻木的籃板、三井的三分球、赤木的大猩猩灌籃、流川無所不能的得分技巧、或者宮城的速度,而同時也靠著安西教練永遠相信他們會贏得勝利的信念和用心。

在「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中,爸爸在女兒面前從未流露出自己柔情的一面,只能在女兒睡著時、輕輕幫女兒揉著因訓練而痠痛的雙腿,一邊還對不忍的媽媽說著,「我只能在當教練和愛她們的爸爸中,選擇其中一個角色。」於是,我們看到了,爸爸哪裡是鐵石心腸?他也對自己的女兒承受的繁重訓練不捨啊!但他知道,想要登峰造極,就要捨棄一切而努力努力再努力。摔跤如此,人生亦然。

我們這些觀眾也隨著電影的每一段情節、而感到那位父親的驕傲。當吉塔小時候第一次出賽而對上男子摔跤手時,她沒有挑選看起來最弱的那些對手,而是直接挑了其中最強的那一個。經過一番奮戰,她的出道戰以敗北收場,但她問她爸爸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一場比賽是什麼時候?」

不畏懼挑戰的追求勝利,這,就是冠軍的特質。


3.  專注在勝利本身,而非專注在自己:當吉塔入選國家代表隊而到國家中心集訓後,和其他選手相處在一起,反倒讓她分心而迷失了自己。她開始留長頭髮、學會打扮、讓自己的生活更多采多姿。

當然,她有權選擇她自己的人生。但她若想要向世界級的冠軍之路邁進,她需要的是專注。失去了專注和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奮鬥,只能看著冠軍寶座被更專注於勝利的人捧走。包括我自己在內,其實我們早就知道,在人生的每一場競賽中,我們從來不是被比自己優秀的人打敗,而是被一個不夠專注和不夠努力的自己擊敗。假如真的要為「優秀」這兩個字下定義,那就是「優秀」的人遠比我們更專注跟渴望勝利nothing morenothing less

迷失不代表永遠不會回頭,經過了一段父女再也無法交心的陣痛期,吉塔終於重新讓自己找回了她和她父親的共同夢想,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會放棄夢想的人,兩度逆轉勝而勇奪金牌。

我對父親這個角色的感受格外深刻,很多人可能認為他是一個斯巴達式的父親,但我看到的是一個聽自己父親的話、而放棄自己夢想的人,卻因此終身感到遺憾和痛苦;他之後成為另一個希望女兒能聽進去自己話的人,但他不想告訴女兒接受命運而放棄夢想,取而代之的,他給了兩個女兒一個可以追尋夢想的選擇,而且犧牲自己的一切去讓女兒有登峰造極的權利。也正因為如此,兩個女兒終於成為冠軍,不只是在賽場上的冠軍,同時也是自己人生的冠軍。


也曾經有人說你不行,跟你說你的夢想不過是痴人說夢?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