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除了有問必答,面試成功的幾個隱藏版過關密技

前兩天寫了篇「有人想要對你挖角並要求跳槽嗎?談出好薪資,其實沒那麼難」的文章(連結點此),引起不少迴響,許多人紛紛大讚實用。

其實,我自己倒不是很喜歡寫這種Q&A問答式的文章;不僅如此,我的課堂上也很少運用類似的活動。是因為寫Q&A問答費事或困難嗎?完全不是。不只是我,隨便找一位當講師的,設計這種Q&A問答可能是整個課程設計中相對簡單而輕鬆的活。那為什麼我不是那麼喜歡寫呢?因為那過於概略而簡化、幾乎完全無法在實戰中應用。具體來說,選擇不那麼做的理由主要有下面四點:

1.  忽略對象的差異。當對象不同時,我們的回答應該要一樣嗎?當然不是啊!你若真以為自己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忽略人與人之間必然會有的差異,想要一舉奏效就難上加難了。為了使Q&A問答讓多數人一看就懂,我們勢必得假設當時對話的對象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在實際狀況中,每個對象當然會隨著當時的不同時機或場合而出現不同的對話與回應。

2.  省略情境的差別。先暫且不論公司或背景因素這些大的差異好了,我們就拿一個較小的變項來說:即使每一個問題都是一樣的,但當問出這些個別問題的順序不同時,做為一個面試時的回答者,我們對每一題的回答應該是一樣的嗎?假如你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是」,你最好認真的把這篇文章後面的四個面試重點看完,因為很多眉角和你想的大不相同,卻又至關重要

3.  無法充分展現口氣的不同。即使是我在前篇中寫的每一句話你都逐字逐句的照著念,你我呈現出來的效果會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會。重點不只是你我的經驗和背景有差,而更根本的差異是我們講同一句話的口氣不同,從語速到停頓的運用都有差異,也因而形成不同的效果。

4.  接下來永遠不應該只有單一選項。舉例來說,當面試官問起「您目前的薪資多少?」時,而你回答了「這個部分恕我不方便透露」的話,接下來不應該就此被單向線性思考綁住了,而是要繼續發展出面試官接著可能有的三種問題或說詞:「能請教為什麼您會有這種顧忌嗎?」、「不方便的話,透過其他方式私下讓我們知道也行」、「別的應徵者都有講,您既然這麼堅持,那就再見不送了!」,之後才能根據面試官的三種不同可能的說詞,再一一發展出又再接下來你的三種因應。這是一種系統化的做法,但用文章的方式不太好表達,而即使在課堂上,萬一你期待的是上課的講師一步步寫給你,這樣的學習效果依然很低,因為是台下的你應該一一臨場發展推演出來,再由講師來挑戰質疑你的回答,這樣的學習效果曾會更理想。

倒是有一位朋友在分享我那篇文章時提到,我之前在【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這個課程一開始時曾提到,原本打算之後能推出一系列的主題專班,而其中一個大家都趨之若鶩的熱門主題就是面試或面談。

我當然沒有忘記這回事。只是【一談就贏】的發展之快超乎我們的預期,在開課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之後選擇了讓許多同學更能精益求精的深度發展,也就是思維班、進階班、高階班一脈相承的提供一個較整體且環環相扣的深入探討如何精進談判實力,我的期待是每位學員從觀念到方法的能夠由課程中鍛鍊一種可以自己處理各種不同談判情境的能力,而不是一一告訴大家哪種問題要用何種解法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吃力不討好,我當初甚至預估,會陪我們一路走到高階班的學員應該不多,沒想到後來大家還是奮勇爭先的一路挺進,好像非持續上到進階班或高階班不可。我雖然對他們的熱情和支持非常開心,但在時間分配的現實上,想要提供更多廣度的橫向發展、也就是針對面試等不同主題的專班這件事只好先擱置了。

然而,面試、尤其是找工作或換工作時的求職面試,畢竟還是很多人關切而需要的主題。正如前一篇挖角薪資談判中的那位朋友,當我聽到他的故事,我只差沒有把他活活掐死;所以,且讓我用今天這篇的內容,簡單為各位說明一些面試時該重視、但許多人未必優先關切的重點:

1. 掌握你的對象。 包括我自己在內,很多人在從學校畢業時,可能買了許多和求職面試有關的書,大概都是教你遇到什麼問題就應該要說出什麼樣的回答才會「得體」;多年之後,我累積了許多被人面試的經驗、也累積了許多面試別人的經驗,才發現那樣的問答教戰守則不是不能看,但卻不應該把它當題庫或參考書來看,然後誤以為面試的回答就是要「得體」而已。

真要我說的話,求職面試可能更需要的是「突出」,而不是「得體」。

有多少人在面試不同公司時,會有不同的應試策略?還是你總抱著「我就是要忠實的呈現我自己」而講些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紹?

還有,你知道在眼前正在面試你的這個人誰嗎?你就算不能清楚他究竟是哪個部門、何種職稱(有些公司會主動遞上名片,但同時也有許多公司,面試者會刻意不告訴你自己是誰,而就逕行發問),但你能知道這個人對你要應徵的這份工作有多大的決定權嗎?你又知道這個人今天早上到公司後的心情好不好?接下來還有沒有一堆工作及待辦事項等著他?

該如何得到這些答案?你不但要小心謹慎的觀察,更要在有限的機會中設法互動。你不會白目的直接問對方「今天忙不忙」,但你可以試著從自己的回答中套出對方的話:「加班已經成為我好幾份工作的常態了,不過聽說貴公司向來很重視員工的生活品質,希望您不要覺得我冒昧,就以您來說好了,您最近這個禮拜加班的情況如何呢?」

2. 符合你的角色。我不鼓勵各位在進行任何談判時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我非常期待每一位想要學好談判的人要能演什麼像什麼

當你去進行一場求職面試時,你的目的應該很清楚了:摸清楚這家公司及這份工作的底細,假如自己喜歡而又符合自己眼前需求的話,那麼就盡可能的以拿下這份工作為目標,要讓負責決定人選的主管覺得這份工作捨我其誰。

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有考慮過,自己該呈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面貌,自己又該在面試時扮演什麼角色嗎?

有人或許會說,為什麼我不該真實的呈現我自己就好?我不是請你扮演一個完全不是你的人,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有許多不同面向啊!我可以同時是一個厲害的講師、也可以同時是一個慈愛的爸爸、當然也可以是一個放假就不想出門的宅男。透過包裝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不同面向或角色呈現成一種那家公司想要的特質:看你要的是反應敏捷、身心均衡、還是專注仔細,我都可以在面試時呈現出自己那方面的特質,這就叫做演什麼像什麼。

我自己曾經換過許多不同的產業領域,當我去接受面試時,大概沒有在任何一家不被問到,「Alex,您可不可以解釋一下,您當初為什麼會考慮換到那麼多不同產業發展?這樣的挑戰不會很大嗎?」。這個問題若不好好回答,馬上就會被貼上一個沒有定性的標籤,甚至可能會被誤會成我之前一定搞出過什麼大麻煩,所以才不得已離開那個業界。當然,首先我還是得確定對象想不想或能不能接受我這種回答的調調;但若我當場判定這個對象可以的話,我曾經不只用過一次的回答是,「您可能會期待我告訴您,我當初有什麼和人與眾不同的職涯規劃吧!可惜,我必須老實告訴您,一般人可能覺得我的表現很傑出,但我這幾年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職涯規劃,都是看到好機會就把握住了,真的非常慚愧。」聽到我用這種有些自謙而又有有些詼諧的說法來開場,多數面試者都會噗哧一笑吧!當他們笑出來那刻,其實整個人就放鬆了,而我接下來會扮演一個熱愛不同挑戰、而又有快速學習適應能力的角色,然後你就會發現,我把一個可能對我來說的弱勢和疑慮,居然透過面試中的會談,成功轉換成一種其他應徵同一份工作的人所難以企及的優勢了。所以,不但演什麼像什麼很重要,每項問題的背後,其實都代表一個機會,千萬不要輕易放過了。


3. 多想想為什麼。當面試者問每一個問題時,要的只是你對那個問題的答案嗎?其實,超過60%以上的面試問題,對方要的可能是你回答那個問題時的態度,又或是你答案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舉例來說,很多人在面試時都會被問到最喜歡從事的休閒娛樂;你以為代表一家公司的面試者真的很關心你常打的是棒球還是籃球,又或是你平常看的書是哈利波特還是卡夫卡嗎?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當你完全沒有從事過任何一種團隊運動時,你在工作上能不能進行團隊合作;當你只喜歡一個人跑馬拉松、而不從事任何團隊競技型的球賽活動時,你當然可能是堅毅卓絕而耐心超強的了,但你若想應徵的是個業務銷售的工作,你會不會欠缺非要設法拿下每一分的殺氣和鬥志?

有時候你會覺得很無辜?對方怎麼可以這樣斷章取義的來對你這個人下判斷?但讓我無情的告訴你,你假如想用自己的付出來換取一份工作的報酬,尤其那又是一份符合你的興趣和需求的好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表達出你自己最好的一面,就是你的義務和責任,而不能怪別人是不是判斷失當;事實上,單單是你有這種想法的同時,我也可能會判斷你是一個工作上遇到問題就只會怪公司不善、老闆無良的人,而我當然可能因為這一點而就決定不用你。

讓我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說。在【一談就贏】的社團中,我也經常會對我們的學員問許多問題,而在超過一半的情況中,他們也都只給我針對那個問題本身的回答,而不去思考我為什麼要問那個問題。

要知道,【一談就贏】的多數學員總是在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都算見過大風大浪的了,但假若連他們有時都會問了就答或有問必答,你覺得自己在面試時的表現有可能比較好嗎?

但是,不要因此而灰心,更不要認為很多人也都如此就覺得理所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多數人都只會直接針對題意來回答時,你若是能多想為什麼,你就能直接靠著下一點會提到的差異化來超越其他應徵者。

該如何做到多想想為什麼這一點?只能靠臨場反應夠快嗎?其實,你不應該仰仗自己的臨場反應或純粹倚靠經驗,而是在每一場面試前都做好沙盤推演,凡事推敲推敲再推敲,推敲到你真的上場接受面試時,你會因為對方問的太粗糙而大失所望的程度;然後,不管有沒有被錄取,要把自己的面試經歷累積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經驗法則,每趟面試回來後,要好好的反省並咀嚼每一個細節,試著思考並回想當自己回答每一句話時,對方的面部表情究竟出現了什麼變化。讓每一場面試不只是獲得一份工作的敲門磚,更要能成為讓自己更好也經驗更豐富的養分,才能真正用最好的自己把握住最寶貴的工作機會。

4. 用差異化證明你的價值。每個公司需要的,都是一個能提供給它們價值並滿足它們需求的人。當每個人都適合這一份工作職缺時,一家公司總不可能每一個求職者都用;接下來,多數公司以為它們選的是最好的那個人,但從實際的層面看來,它們的選擇只有兩種:一種是從幾個差不多的人中隨便選一個,另一種則是選一個最不一樣的人。

也就是說,你當然要能證明出自己的價值,但你不能只覺得自己是一塊塊寶就算了,你還要證明自己是一塊不世出的塊寶;什麼叫做「不世出」?當我們身上沒有個價格標、又不像鑽石還可以有個公定的切割和成色分級時,「不世出」就是和別人不一樣,而不是隨地去撿就有


在《樂來樂愛你》中,艾瑪史東飾演的蜜亞為何一開始在追逐明星夢的路上屢屢受挫?因為她雖然演得很好,但別人可能演得跟她一樣好;在演出經驗或人脈不比別人多的情況下,她連一個角色都拿不到。

那蜜亞之後又為何能得到一個成為巨星的演出機會?是她的演技有什麼轉變了嗎?其實並不是,而是她願意做出不一樣的嘗試,獨資演出一場未必有人感興趣的獨角戲,然後她才會被製作單位認為有比別人更不一樣的潛力,之後才終於圓了她當明星的夢。

不一樣未必代表最好,但在所有其他人都一樣時,不一樣就有可能代表著更好。別忘了在面試時展現你有所不同的差異化特質,即使你有著鑽石般的本質,你也需要得到一個被看見而被琢磨的機會。


延伸閱讀之一:面試,從一踏進公司大門就開始

延伸閱讀之二:該如何在求職時談出好薪水和令人艷羨的工作條件?請別錯過這些把握大好工作機會的談判準則!

延伸閱讀之三:《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獻給每個有夢想的人,即使我們都不得不在人生中做出選擇

延伸閱讀之四:假如你曾經為艾美柯蒂(Amy Cuddy)的TED演講感動,你更不能錯過她的大作《姿勢決定你是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