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直播風暴》(The Circle):為了加入全球最好的公司,你願意放棄些什麼?

為了加入全球最好的公司,你願意放棄些什麼?新鮮的肝、家庭生活、還是自己的尊嚴?

在《直播風暴》中,涉世未深的梅兒,卻因此而逐漸改變自己的信念,甚至犧牲了自己和家人的全部隱私……


《直播風暴》是一部難得描寫職場生活的驚悚片,不只是拿公司或辦公室來當一個事件發生的場景,而真的是以一家虛構的公司為故事發生的主體,但內容既寫實而又驚悚到讓人毛骨悚然。為何我用「既寫實又驚悚」來形容一部電影?因為片中的劇情內容確實很可能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影響所及卻又讓人看到都害怕。

剛在《美女與野獸》中飾演真人版的經典角色貝兒的艾瑪華森,這次在《直播風暴》中飾演家境不佳而爸爸又患有多發性硬化症這種慢性疾病的梅兒。靠著朋友引薦,她得到一個叫做連網(circle)的全球最大互聯網科技公司的面試機會,後來她也成功地爭取到這個工作機會。

看完之後也再度證實,演員的演技好不好,真的要看導演或劇組怎麼拍才知道。就拿艾瑪華森來說,可能是因為整部片的童話調性使然,在看《美女與野獸》時,我實在不覺得她把一個愛爸爸的女兒演得有多出色。但到了我看完《直播風暴》後,我發覺自己完全錯怪艾瑪華森了,因為同樣是個擔心和疼惜爸爸的角色,她就演得情感深刻而入木三分。

梅兒加入連網之後,整個生活完全變得和以往不再相同。陰錯陽差之間,她成為公司力捧的新秀,變成一個把自己的生活全天直播的網紅,只因為想要用親身體驗來證明公司全面開放和分享的理念。後來發現,她要付出的,遠不只是把自己的生活項全球公諸於世而已......。


就一部電影來說,也許這部電影的娛樂效果並不是那麼高,劇情的轉折安排也都還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但影片包含的多項職場相關主題,足以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實在出奇的多:

1.  面試。貝兒到環網面試的那一段,是我之後肯定會在DVD發片後再找來多看幾遍的一段。這段不只是想要透過面試爭取工作機會的人該看,許多要面試別人的主管更該看。面試不見得是為了證實一個人在專業上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從這個過程看到一個人的個性和潛力。所以,包括突然問起櫃台接待小姐的名字在內,我自己不但只在面試過程中確實會這樣做,我甚至在之後的許多客戶拜訪過程也這樣做過。這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觀察力,而且是一種連小地方也不放過的注重。

在面試的最後,當面試官問貝兒:「你最害怕的是什麼?」貝兒想想自己的家境清寒和之前單調乏味的工作後,簡單回了一句Unfulfilled potential。片中把它翻做「壯志未酬」,但我覺得「有志難伸」會更貼切。無論翻譯是什麼,言簡意賅的兩個字卻充分展現出自己的企圖心,難怪貝兒最終可以得到一份人人豔羨的工作,而且後來果然靠著自己的企圖心而平步青雲。


2.  開放。湯姆漢克有幾幕在台上發表演說的鏡頭,把充滿舞台魅力的矽谷創業家演得出神入化,許多批評這部片子的人或許講得也沒錯,但我自己覺得單單看湯姆漢克的演技就已經值回票價。

就湯姆漢克飾演的老闆來說,他不斷鼓吹全面開放和分享,他把自己的想法包裝得無比理想及正面,但片子其實還沒演到後面的故事,全面開放和分享所帶來的隱憂,就會讓人不寒而慄,因為我們保有隱私的權利難不成就應該被犧牲嗎?

無論你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好不好,我大力建議各位看完之後深思這方面的議題:不管是透過直播來揭密他人的隱私,又或是其他侵犯個人權益的行為,請問一件事情應該是多數人支持、少數人的意見和權利就應該被犧牲嗎?或者,假如一件事情對整個社會有絕大的好處,我們就可以不顧少數人反對的自由就逕行決定那件事情非做不可嗎?

電影講的是當代的美國,但我卻想起現在的台灣。當我們自詡自由、民主、開放等價值時,我們知道尊重少數人和正義的可貴嗎?我絕對支持自由民主,但我實在懷疑很多人否真了解或在乎,民主和民粹有什麼差別。


3.  社群凝聚。在虛構出來的環網公司中,他們很強調員工之間線上和線下的社群凝聚,甚至連參與社群的頻次都會有即時的全公司排名,原因當然就是激起員工間相互比較及爭取高分的心態,即使並沒有實質的獎賞,但獲得更多人關注就是一種成就感。

在這部電影中,社群凝聚被描寫成一種刻意經營的治術,甚至多少帶有些過於狂熱的貶抑意味。但就實質的公司治理來說,我反倒覺得許多企業應該多多參考這種作法。我一位在新創公司服務的朋友就說,其實在外商型態的新創公司真的就讓人經常有這種感覺,就是公司希望讓每位員工盡可能的讓公司滲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是希望員工每天不間斷的工作,而是希望公司的各種活動或事件,都能成為員工生活中最大或甚至是唯一的重心。

我和那位朋友的想法很像,就我們自己的觀點來說,我們比較喜歡公歸公、私歸私,不想讓公司成為自己生活的全部。但若就公司經營者的角度來講,我的確也承認,透過高明的社群操作及活動設計,加上連同員工家屬都包含在內的種種福利,你只會把更多員工綁得根本捨不得走。反觀許多公司將本求利的在苛刻員工的福利乃至薪資,美其名是管控成本,實際上就是把人才不斷逼走的惡性循環。

曾經我在授課時曾經被一家公司的主管問到,以電子業思維經營的科技業台廠,如何才能擺脫毛三毛四的低毛利宿命?我沒有什麼太有新意的答案,只能告訴他要轉型。他苦著一張臉,而我看得出他那表情之後的意思:誰不想轉型?但到底該怎麼轉呢?

其實,當他聽到轉型二字,我相信他想的一定是轉換到去做另一種毛利較高的產品或產業;但是,當我講出轉型二字時,我心裡其實想的是連經營型態也要轉變,其中就包括如何對待人才在內。今天的毛三毛四,其實來自於業者的經營思維、而不只是來自於一整個產業的宿命。萬一你想的是該拿出20%利潤來改善員工的待遇和工作環境,你就會想出一個讓自己賺的遠不只20%的經營策略,接下來就只是看如何成王敗寇而已。但是你如果永遠想的是成本管控和價格競爭,你只會因為賺不到錢而滅頂而已。

這部片子可描寫之處還很多,諸如貝兒剛進顧客體驗部門時,會因為顧客滿意度評價提高有限而挫折那一段,也很值得探討。不過,我今天剛完成一個讓人興奮無比的公開班,現在既興奮又疲憊。我連這部電影的小說版都已經買回來了,因為我對其中探討的議題確實有莫大興趣,就讓我之後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吧!

 
延伸閱讀之一:《直播風暴》原著作者另一部作品改編成的電影:《梭哈人生》(A Hologram for the King)

延伸閱讀之二:「聖誕搞轟趴」(Office Christmas Party)──我以為我看的會是一部爆笑喜劇,沒想到卻看到一部赤裸裸的公司治理和生存法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