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一種人一款命:從NBA選秀日,到兩位總經理去留之間截然不同的命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NBA選秀日,本來我也只會等結果出爐之後再看整份名單即可,但最近幾年我卻不小心中了毒,居然會花上一個早上的時間在線上看即時動態,也就是當每支球隊倒數計時的時候,我也在電腦螢幕前猜想,既然誰已經被選走了、接下來這支球隊要選誰;萬一這支球隊真的選了那個誰,那被攔胡的下支球隊又該選誰呢?


我心裡很清楚,今天寫下這篇,大概就是要挑戰年度點閱數新低了。別說一般會看【一談就贏】的朋友多數並非NBA球迷,就算平常有在看NBA的朋友,也恐怕很難對各隊動態、以及根本還沒進入NBA的待選球員如數家珍吧!但是,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我還是提筆寫下這一篇,因為這是我真正想寫的東西,而我若不從這種小事上,實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做會受大家歡迎的事,我還能在什麼大事上把持住自己的原則?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上過【一談就贏】公開班課程的朋友應該可以察覺,光是我在第一段陳述的思考動作,那已經是3X3的第一步了;而當我在看線上即時動態時,我除了不斷思考這件事外,我其實還同步在處理FB上的回文、回覆電子郵件、以及另外一個報告。所以,當我跟大家說,我會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習慣3X3的狀態,我不是在開玩笑的。而且不僅如此,我想要證明的是,只要練習,其實你也做得到。

在選秀日之前,有兩件相關新聞:一件是騎士隊的總經理葛瑞芬(David Griffin)未獲續約而走人,另一件則是火箭隊的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即使今年約還沒到期,火箭隊的老闆卻和他提前續約四年。

無論是哪種職業運動,當一支球隊拿下冠軍時,通常大家的注目焦點會在那支球隊的當家球星,接下來就會是那支球隊的總教練,有時甚至連老闆都會被拿出來討論一番,但很少人提到運籌帷幄的總經理角色。

魔球》中的布萊德彼特算是少見的例外,在這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中,總經理不只是一個坐在辦公桌後面做決定的角色,而真的會去跟球員互動、積極的介入讓球隊更好的動作。被我認為是談判經典的《超級選秀日》更是完全以總經理的角色,來看他們如何透過選秀和交易來決定一支球隊的命運。片中的凱文科斯納未必有多神,因為現實世界中的這些GM沒有最神、只有更神。

就拿才剛失去頭路的騎士隊總管(各隊實際負責交易及球員簽約的大頭頭各個職稱未必相同,就好像有些公司淨給頭銜、而未必有錢和有權一樣,所以我們還是都在本文先統稱這個角色叫「總管」吧)葛瑞芬來說,靠著他的手腕,騎士組成一支超級大軍而順利在去年拿到總冠軍。但在今年騎士爭冠失利以後,雖然連續三年闖進總冠軍賽、已經算是不得了的成就了,但當葛瑞芬去向騎士老闆吉伯特談續約時,別說論功行賞了,老闆還覺得這個總管換人來做也沒差,於是葛瑞芬只好摸摸鼻子走路了。

想來真是淒涼,當球隊打得好時,都是當家球星詹姆斯等人打的英明神武,又或者是老闆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自己真是慎謀能斷;但當球隊奪冠失利時,總要有人負起責任來,而倒楣的總管就只能擔任這個背黑鍋的角色。

你以為我是從一個球迷的角度而覺得淒涼嗎?我其實是因為聯想到很多在企業中奮力討生活的朋友而覺得淒涼啊!

當公司業績一片大好之際,功勞可能全被攬在老闆或少數人身上;但當公司面臨危機而獲利吃緊時,總有人會被抓出來負責,但那群負責的人未必是當初論功行賞時拿到好處的人,而可能是另一批平常默默做事而比較不會唉唉叫的人。為什麼砍你?因為他覺得砍了你也不痛不癢,換個人來做就行。

我年輕時就遇過一個主管,動不動就對我的團隊同仁開罵:「你們怎麼這麼爛!我隨便去大陸花你們一半的薪水多請兩個人來,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有你們兩倍好!」一個公開會講這種話的主管,顯然不懂得激勵,而誤以為羞辱式管理是會有效的;但這假如不過是一個情緒智商低的主管一時氣話也就罷了,但後來發現,他真的那麼認為,也就是完全不對團隊裡的任何一個成員的能力有所肯定。當手握生殺大權的主管認為你的存在是如此可以被取代之時,你大概想好死不如賴活著都不容易了。

於是,就在選秀前夕,騎士隊居然總管之位是空在那裏的。我並不認為葛瑞芬是個可遇不可求的總管,因為騎士隊薪資破表的事實也就擺在那裏;但在葛瑞芬走人之後,大家才發現一個冠軍隊的總管居然是聯盟年薪最低的GM之一,而老闆真的不把他當做核心幕僚,而只把他當做管理團隊中的其中一個拿他薪水的人而已。

別說做為老闆的你覺得公司中的其中一個人沒有功勞了,就算你討厭這個人的存在,你也得先看看,萬一讓這個人就這樣走人,對公司會有什麼影響?個人的好惡放一邊,公司的前途擺前面,這才是一個老闆或經營者該有的眼界。

騎士隊的吉伯特顯然不是一個有眼界的老闆。果然,當葛瑞芬一走,騎士隊的「詹皇」、也是現在全NBA最有影響力的球員(我都不知道該不該加「之一」)LBJ馬上公開推特感念葛瑞芬的努力。詹姆斯真的那麼挺葛瑞芬嗎?其實他更氣的是騎士老闆居然做出這種重大決定前不先諮詢他的意見啊!再請一個總管容易,但球隊之中連第一人都開始人心浮動,這對這支球隊會有任何好處嗎?

不只如此,選秀會上當場有一樁交易,是公牛把自己的看板球星巴特勒和一個第16順位交易出去,換來灰狼的兩個球員和一個第7順位的選秀權。假如你想知道的更仔細的話,今年的選秀被稱為只有前6個球員具有明星相,簡單說,第7順位能選來的人選,可能不比第9或第11順位選得到的球員好到哪裡去。起碼就我的觀察來說,我覺得這樁交易是公牛虧了。


公牛和灰狼的交易,又跟騎士有什麼關係呢?選秀會一結束,就傳出小道消息,原本公牛也跟騎士談過有關巴特勒的交易,但騎士居然有球員因為總管走人、球隊前途黯淡未明之下,私下勸巴特勒千萬不要來騎士,於是公牛才更專心的去向灰狼談交易。

老闆總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取代,但他不知道的是,許多人的重要性可能得等他走了、你才會發現到;而且,很多時候不是這個人究竟好還是不好,而是這個人的角色和他存在所代表的意涵有多重要。

回頭看看火箭隊。火箭去年的戰績當然不錯,但相較於連續三年闖入冠軍賽的騎士來說,我不覺得火箭隊是支表現更好的球隊。火箭總管莫雷是個徹頭徹尾的「魔球」理論信奉者,但在崇尚數據的信念下,許多球員也對他的冷酷無情頗有微詞,說他絕不是NBA中最受歡迎的總管,我想絕不會是過分的評價。

相較於葛瑞芬的不獲騎士續約,很諷刺的莫雷居然提前獲得續約了。這真的是火箭老闆比較愛才惜才嗎?其實這更像是一家上市公司懂得如何面對市場、會餵給市場正面的消息。

用同樣的價碼給一份長約,帳面上並不算虧,而且可以給市場和投資人一個「我們著眼在長期經營」的正面形象。不僅如此,所謂的市場競爭,不僅是動態的、而且玩家不只一個;只要是好的人才,不管是總管、教練、你若不提早續約,別說等到被人挖去了,光是競爭對手在他們的合約年不斷來示好遊說,那些合約即將到期的成員全都無法專心在眼前的工作,球隊或公司又怎麼可能做得好?

無論是管理一支球隊、或是管理一家公司,千萬別小看人的影響,更別低估影響擴散的可能

包括湖人之前大放煙霧彈但最後還是選了老爸最會炒新聞的球哥(Lonzo Ball),還有塞爾提克把狀元籤換給七六人後,硬是有氣魄的拿第三順位去另選他人而不選不願意來測試的傑克森(Josh Jackson),這次的選秀其實有很多其他關於經營管理或企業角力的面向可寫,但我相信各隊還正準備下一波的大展拳腳而塵埃未定,就讓我們等著接下來7/1開始的自由球員市場開盤後,再接著和大家分享吧




延伸閱讀之一:從「超級選秀日」到今年的NBA選秀──你看的是球,我看的是談判

延伸閱讀之二:打造歷史定位,就得讓自己登峰造極──恭喜金州勇士隊再度勇奪NBA總冠軍!

延伸閱讀之三:「超級選秀日」告訴我們的三大談判戰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