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搞笑之外,《海灘救護隊》的另外一個賣點,就是猛男和美女。既然背景是加州的海灘(但我怎麼看都像是在邁阿密取景),比基尼辣妹雲集當然也是很合理的。至於猛男,巨石強森那身肌肉真是愈來愈驚人了,不只如此,扮演叛逆小鮮肉的柴克艾佛隆也顯然刻意健身了一番,渾身肌肉不合理的程度,幾乎比劇情本身還不合理。
無論這是不是一部笑點安排勝過劇情鋪陳的電影,再怎麼不正經的電影,都還是要有一個劇情主軸,就像讓麥特戴蒙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公然被主持人恥笑的《長城》一樣,無論你相不相信那中間的關聯,總之它是講一個中國人建造長城來抵抗外星怪物饕餮的故事,而要消滅外星來的威脅,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得攜手合作,靠著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信任和莫名其妙的犧牲,才能擊退怪物,讓景甜成為好萊塢等級的國際巨(ㄒㄧㄠˋ)星(ㄅㄧㄥˇ)。(是的,四天連假的第一天,我也半被迫的看了《長城》的DVD,果然慘不忍睹。)
那麼,《海灘救護隊》的故事主軸又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兩個世代的主管和部屬如何相處的故事,當部屬無心工作而又桀傲不馴時,主管及其他資深同仁要怎麼設法讓他融入,讓他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以免他的存在反而對團隊變成負分。
寫到這裡,是不是有更多主管或職場工作者突然多了一分想要去看這部電影的興趣?《海灘救護隊》安排的橋段雖然是以搞笑為主,但我相信許多真實職場中發生的場景,會讓我們想到就笑不出來。新進同仁當面挑戰大家既定的做事方法?把其他人的建議或命令當作充耳不聞?這些恐怕是很多人上班時天天都會遇到的狀況。
在《海灘救護隊》中,巨石強森和他的美豔隊員們是一群視維護海灘安全為生命中最大責任的救生員,他們不是那種上班按時打卡、下班準時閃人的朝九晚五族,而是滿腔熱血而希望讓海灘更好的救生員,把海灘的安全看做比生命還重要。正好上週我在一家知名企業授課時、才剛講到「當責」與「負責」的不同。這部電影雖然在這一點上大開玩笑,但這群救生員若只負責當有人溺水時把人設法救活,那就是「負責」;但若他們為了海灘的安全及平靜,主動舉辦海灘周遭的販毒事宜,那就是「當責」。(不過,假如他們硬要自己去破獲販毒集團,還要把和毒販勾結的官員和民代一網打盡,那就真的是越權和惡搞了。)
柴克艾弗隆則是拿下兩面奧運金牌的游泳選手,因為接受了緩刑的認罪協商,所以才不得不加入這個海灘救護隊而當做協商條件的公眾服務。原本就不重視團隊而自視甚高的他,加上又是因為心不甘情不願而被指派來的,當然無法認同這個團隊的價值,也為團隊帶來許多麻煩。
我們常把「草莓族」或「果凍族」的稱號冠在年輕一代的頭上,但是,作為前輩或主管的我們,真的有去設法了解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嗎?假如我們老是抱著「他們只要照著做就行,少找麻煩」的心態,我們又怎麼能期望他們成為一個比我們更傑出的世代?
是的,我們需要每個接下來的世代都要比當今檯面上的世代更加傑出,就像我們自己也應該期許自己比自己的上一個世代更好一樣。假如我們不斷的限制年輕人的發展機會,人類整體將不會有所進步。更不要談接下來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面臨一個老年化的社會,假如未來的年輕人不能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並發揮更高產值,會面臨衝擊和更多麻煩的將是我們全體、而不是哪個特別世代。
我曾經在一家數千人的公司服務,其中超過80%的同仁都不到30歲。我手下甚至有一位只有25歲的經理,他一個人就要管理200人並扛下一年幾億元的業績。當資深的你認為年輕世代為什麼那麼難溝通時,讓我們先來看看,當他們怎麼講就都是不聽時,這些年輕人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麼?
1. 我說的明明是對的:不管他們是否把這句話講出口,有時他們表面唯唯諾諾、心裡頭暗想的卻是:「我會的其實很多」、或是「我說的明明就是對的」。
巨石強森在片中也遇到這樣的困境,於是他和柴克艾弗隆開始進行非人類的扛冰箱體能競技。但即使肌肉就是比人大塊的巨石強森大獲全勝,柴克艾弗隆依然不服氣。其實,我們在真實的職場人生也是這樣,你光靠把部屬比下去或直斥其非,你還是無法得到他的認同和信任。更糟的是,就拿我曾經待過的連鎖餐飲業來說,很多年輕人根本連表面認同都不願意裝出來,他不高興就扔下制服走人,反正下一家總會找得事做。
作為一個主管,你不應該只擔心自己的公司補不補得到人,因為萬一你只能做到這樣,那就像前面提到的「當責」和「負責」間的分別一樣,你只是「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親眼看過許多人到了三、四十歲才在後悔,自己的嘴怎麼那麼臭,自己的行為又為什麼總是那麼不經大腦。而他們的悔恨來源,有一部分來自於自己當初年輕時不爽就不幹、換的公司比自己的職涯總年資還多。他們自己或許是當年少不更事而後悔莫及,但我們假如真覺得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有那麼一丁點值得對方學習的話,我們就不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讓他們了解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嗎?萬一我們自己也做不到,該批判的不只是那群不聽勸的年輕世代,我們自己也該怪自己真是無能。
《海灘救護隊》在這點上著墨的很好,他們很快從實際的救難行動中讓柴克艾弗隆體會到,游泳和救生不同,即使奧運金牌選手也還有得學。
所以,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應該要多讓年輕後進們從實務操作中體認,而不是靠著我們講道理式的說給他聽。假如我們真的把他們當作一個值得期待的夥伴,體認遠比說服來得有效。
2. 你們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年輕世代常講的另一句話,就是「你們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一點都看不出來啊!」我們必須要能接受,即使我們雙方不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但我們彼此之間的人生階段不同、背景經歷不同、需求和渴望也不同,我們怎麼能夠期望彼此之間會對多數事情有著一樣的認同呢?別說現在不同,等他們到了我們現在這個年紀或職位,你就能期待他們和我們對一件事物的想法和標準完全一樣嗎?我想未必。
別說是公司的前輩了,就拿我們自己的父母親來說,他們講的話、我們會未必全聽進去啊!我們的父母真的只是一群愛傳長輩圖而觀念老舊的人嗎?其實,是因為他們的人生階段和我們不一樣了,他們的身分也和他們沒有孩子那時不一樣了。當我們還在積極進取而想要抓住每個機會的時候,他們不是不知道機會的可貴,而是他們現在要扮演的只是一個關心和疼惜的角色。握自己在很多人生的選擇上和我的父親未必相同,但每當他現在會提醒我注意身體健康、不要再熬夜時,我還是感覺很窩心。當然,我也知道,當我會開始感受到這種體恤和窩心時,可能代表我自己也慢慢變老了,因為年輕人是不管那麼多的。
既然連自己的父母講話都未必聽得進去了,你覺得前輩講的話真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聽嗎?年輕世代最不想聽的一句話,就是老生常談吧!即使前輩講的話再正確或再有用,很抱歉,當你就是要用一副說教的口吻告訴對方時,我想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那麼,做為主管或職場前輩的我們該怎麼辦呢?與其「告訴」他們自己的信用和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不如抱持著耐心和開放的態度,多多傾聽他們想說的吧!至於他們應該要知道的,只要他們自己願意、我們也願意給他們時間去體認,他們總會了解的。
我自己就很感恩,在我30歲左右的時候,我的公司中有好幾位大我20歲的前輩,每天願意陪著我一起吃午飯發牢騷、遇到我有問題時也有問必答。當時的我,很多時候不了解他們當時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我後來也慢慢理解了。尤其要謝謝Eric和Frances,謝謝他們對我的包容和耐心,沒有他們對我們的協助和指導,我的職場發展和我的人生際遇肯定會大大不同。
所以,我不是只在這邊講大道理,我自己也曾經是桀傲不馴的年輕一代,而我親眼見證了前輩的耐心和協助,能夠讓一個年輕人有多大的不同。
延伸閱讀之一: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從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訪談來看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之二:為什麼德國主管會對遲到扣薪資那麼生氣?
延伸閱讀之三:團隊領導的狀況題
3. 我感覺自己不受重視:年輕人經常心裡不愉快,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職場或工作中難以得到重視。更偏激一些的,甚至會認為,「我再怎麼努力都沒用啦!」然後就開始自暴自棄。
很多人常以為溝通就是意見的表達和交換,但其實溝通更應該是為了建立一種可以相互信任的關係。若是主管只顧著交辦任務,不管對方是否理解、也不在意對方感受的話,不但任務被達成的可能性降低,被交辦的部屬也肯定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即使對象不是年輕人也一樣。
在以往,我們從上一代傳承下來的,是自以為「對事不對人」是件很酷的事,彷彿若不浪費時間在和部屬間的人際關係上,自己才是個更能追求效率的領導者。
但是,就像我前幾天寫的另一篇有關AI人工智慧的文章(連結點此)中提到的一樣,未來的世界會很不一樣,未來的工作環境也會很不一樣。假如做為人類的我們自己都不重視建立關係這件事上,我們真會在效率和實事求是這些面向上勝過人工智慧嗎?
若能將同樣的道理加以延伸,當我們回到家後,也懂得溝通不再是有話就說、而是為了建立一種信任關係的互動,我們跟自己的家人和小孩間的關係也只會更親密,而不再是工作時勞心勞力,回家後只知道倒頭大睡、而冷落了世界上最需要我們關心的人。一舉數得,這不只是雙贏,而是一種多贏了啊!你還不試試看?
延伸閱讀之一: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從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訪談來看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之二:為什麼德國主管會對遲到扣薪資那麼生氣?
延伸閱讀之三:團隊領導的狀況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