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為了與你相遇」(A Dog’s Purpose):從一種無悔的陪伴,到活在當下的生命意義

「對你而言,牠只是一隻寵物;可是對牠而言,你就是牠的一切。」幾年前,當我決定收養兩隻米克斯貓時,經常聽到這句話。當我看完「為了與你相遇」後,我馬上回想到的也是這句話。


228連假加上奧斯卡頒獎,既然前三天已經連續三天寫了電影相關主題,就讓我索性利用四天連假來個電影四連發吧!

除了「愛國者行動」之外,這次連假我另一部看的片子就是「為了與你相遇」,其實完全是因為答應小孩才來看的。沒想到一到電影院,排隊進場的人潮居然比「愛國者行動」還多得多,而且早在連假第一天就看到臉書上有許多朋友已經看了這一部,「哭慘了」是他們看完之後的共同評語。果然,我的女兒看到三分之一時就已經淚流滿面,我除了得頻頻幫她擦眼淚外,還得擔心她不時哭出聲音來而打擾滿場的觀眾,這部電影的催淚效果可見一斑。

我不知道自己相不相信輪迴轉世這件事,但在「為了與你相遇」中,會轉世的不是人、而是狗。片中的狗兒貝利一共轉世五次,每次都是品種和性別不同的小狗。除了第一世還沒長大就被捕狗隊抓去的短暫生命外,貝利在第二世遇見了牠幾輩子都始終記得的主人伊森,牠是伊森最好的朋友,和伊森一起長大。只可惜,狗的壽命比人類來得短暫,貝利終於變老而漸漸衰弱,伊森也只能無奈難過的看著貝利壽終辭世。

接下來的幾世,貝利遇見了不同的主人,也善盡了牠陪伴那些主人的責任。到了第五世,牠被當時的主人拋棄了,彷彿命運召喚著牠,牠設法找到了年華老去的伊森,再度為伊森帶來幸福。


「為了與你相遇」是一部你看完預告、就可以知道整部電影在演什麼的片子。但我們還是選擇了進場把它慢慢看完,果然也因為這樣的選擇,讓自己的心得到溫暖和療癒。為何如此溫暖療癒,不只是因為狗狗可愛,而是片子簡單點出了下列三點的正面價值

1.  陪伴:人類,其實是很需要陪伴的動物。有人陪,很好;假如沒人陪,找隻狗狗或貓咪來陪伴我們,也能讓心靈得到充實,而且能讓自己感到被需要。

小時候,我家有個院子,弟弟妹妹的年紀小我很多,我童年的記憶,絕大部分的記憶都是在院子跟我家的狗來福玩。都已經到現在這個歲數了,很多長輩見到我時,都還三不五時提到「志豪小時候都在跟狗玩啊!那隻狗叫什麼?對對對,叫來福這個話題,說我從小跟狗一起玩著長大也不為過。

對我來說,來福是我的玩伴、我的朋友、幾乎也是我小小世界的一切。

電影中的狗迅速成長到小狗時期的好幾倍大,但對我來說,當時已經是成犬的來福原本和嬰兒時期的我差不多大小,但隨著我的長大,來福反而愈來愈小隻、也愈來愈老了。

我記得牠臨終前趴在那不想動的模樣,但當時的我還太小,不知道死亡的意義;我的家人顯然不想讓我被人生終究會步向死亡這個事實嚇到,一直跟我說,來福因為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所以自己跑了出去;當時的我一直不了解,來福平常連門開了都不會跑出去,為什麼都已經幾乎不能動了,還會跑走呢?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個善意的謊言,不想讓我的小小心靈受傷。所以,當我看到電影中伊森抱著臨終前的狗狗貝利時,我也忍不住濕了眼眶,不是因為難過,而是為了主人和狗能見到最後一面而感動。

幾年前,當我決定轉換跑道來當個講師時,不曉得為什麼,我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去準備教案和課綱,而是先去中途之家領養貓。原本只打算領養一隻,沒想到在一大堆貓中看到了一對兄妹,於是就在中途的遊說下,一口氣收養了兩隻貓;我沒有幫牠們改名,就沿用著叫牠們阿當(Adam)和阿比(Abby)。

其實,只是為了讀者易於辨別,否則我連「牠」這個代名詞打起來都彆扭,因為對我們一家而言,阿當和阿比是「他」和「她」而不是「牠」,兩隻貓早就成為我們家的一份子。

當初收養牠們的想法還蠻自我中心的,我想的是希望沒有養過寵物的女兒也有貓狗能陪她成長,而且能從養寵物這件事上學會更多生命的意義。

後來,不只是兩隻貓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我常常跟我太太說,阿當和阿比就像兩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每天黏在我們身邊,好像無時無刻不需要我們的陪伴。我真的很高興自己能帶給牠們幸福而無憂無慮的貓生,牠們的貓媽媽據說出自於一個施虐家庭,我不僅在想,萬一牠們沒有被收養,下場會是如何?

一開始,我只是期待自己和小孩能多個對象陪伴。後來發現,不只是我們需要牠們陪伴,牠們也可能需要我們的陪伴,我們的生命會因為彼此而豐富滿足


其實,人跟人之間不也是如此?電影中貝利的第三個主人瑪雅,原本封閉而不善於與人交際,狗狗是牠唯一的朋友和交談的對象。當瑪雅後來因為狗狗而認識了自己後來的另一半時,她也讓自己的生活和更多人有了連結,不但更加豐富、而且更加快樂。

看來,「為了與你相遇」不只是一部愛狗人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關於寂寞心靈的電影。忍受孤獨或許是一項修練,但有人陪伴的感覺其實真好。

2.  行動:我們常講行動力很重要,但到底為什麼重要?簡單說,有些事你若是當下不做,以後肯定會後悔

除了狗狗的陪伴之外,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之一,正是關於行動後悔的描寫和探討。

當男主角伊森在青少年時期遇到漢娜時,他雖然對她一見鍾情,但卻不好意思採取行動。狗兒貝利覺察到伊森的心意,主動跑去碰觸漢娜,讓兩人有開始交談的機會,就此展開了一段美好戀情。這時,採取行動的其實是狗兒貝利,而不是主人伊森。

之後,伊森腳受傷了而與大學美式足球獎學金無緣。灰心喪志的他,主動和漢娜提出分手,也因此而終生消沉,直到他重新遇見了轉世的貝利。

真虧貝利厲害,牠重新找到了年華老去的漢娜,讓漢娜有機會和伊森再碰面,重新譜出一段黃昏之戀。兩人再次相會的那一刻,伊森一開始依然遲疑,但他最後鼓足了勇氣告訴漢娜,他無時無刻都在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而他不想再讓自己後悔,希望漢娜願意跟他重新開始。經過了那麼多年,在那一刻伊森終於學會了讓自己不再後悔而展開行動,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終於得到了幸福。


不只是生活,其實放在工作上也一樣。我們當然不希望莽撞躁進,但跟我一同工作過的夥伴應該都聽我這樣說過,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我寧可做錯決定而接下來再修正,而不願意什麼決定都不做,只等著問題慢慢惡化。

在昨天才舉辦的奧斯卡頒獎上,主持人惡搞麥特戴蒙主演的「我們買了動物園」。不過,我其實很喜歡那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我尤其喜歡的是最後一幕,憑著一股傻氣和毅力終於把動物園開成的男主角,帶著兩個小孩去到他和亡妻初次相遇的地方;當他看到那個未來會和他共結連理的美女時,他原本也不好意思開口,但他告訴自己,萬一就只是默默走過去,他可能一輩子都會為了自己錯失那次機會而後悔,而他其實只需要20秒的勇氣。於是,男主角鼓足勇氣向那位陌生女子搭訕,女子聽完後、微笑的給了他一句他一輩子都會記得的話:Why not?


是的,為什麼不呢?我們經常問了太多為什麼、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去做的理由;但我們假如把問題換一個方向,問問自己為什麼不這麼做?假如真有做了不妥的理由,我們當然也不應該只憑直覺和衝動行事。但若我找不出不那麼做的理由,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

採取行動並不容易,但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永遠活在後悔中。

3.  意義:整部片子中,狗兒貝利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嗎?」經過幾世的輪迴後,牠終於發現了答案,那就是Be here now」活在當下

這畢竟是一部人類觀點假狗狗之眼寫下的小說所改編的片子,所以這真的是狗狗的生存意義嗎?其實,那應該更貼近作者心中的人類生存意義。


有人要名、有人愛財、有人喜歡悠閒、有人希望能讓生活充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及生活目標,而且沒有什麼對錯。但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活在當下,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每一刻,能讓自己做出每個選擇時都更加踏實。

以我自己為例吧,我原本希望講師的工作能讓我的生活更加均衡而規律,而實際上我在一開始也真的辦到了,身體健康因而到了一個好久沒達到的新水平;但是,過去一年來,我又開始熬夜了,我總給自己一大堆理由,告訴自己這樣的熬夜是為了之後更好的結果。

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不能從現在這一刻起,就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呢?

我應該早就知道,因為我從以往許多年的經驗就應該學到教訓:名聲並不重要、一般人對我的認同也不重要,萬一有些人每天工作到不睡覺而樂此不疲,那當然也是他們的選擇,只要他們樂在其中就行。但對我來說,我是不是該學會讓自己展現出更高的效率,不只是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而是讓自己找到一種更加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

活在當下,是一項知易行難的工夫,但我決定從此刻起就好好學習如何活在當下



延伸閱讀之一:那一天,我在澳門跟貓玩

延伸閱讀之二:海軍陸戰隊士兵虐狗致死案,動保團體為何形象反轉直落?

延伸閱讀之三:「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停止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的四個故事和三點啟示

延伸閱讀之四:不只適合親子共賞的「與森林共舞」

延伸閱讀之五:「遇見街貓BOB」(A Street Cat Named Bob)──谷底翻身,你需要的是個讓自己堅持下去的生命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