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跟大家說一個秘密,其實我有很多事情,反而是向我的女兒學來的。
我的女兒目前是個小學生,昨天,她去參加一個校外活動,是一個國中的英語教學,據說幾位外籍老師都對她的發音很讚揚,而且她也在幾個小組活動中表現突出。
雖然英文字彙認識的未必很多,但女兒的英語發音一直不錯,遇到外國人也都敢開口講話溝通;或許是因為也一直在學鋼琴,於是學校的英語歌表演也指派她領唱。
昨天,女兒回來跟我說,她在班上有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的英文其實跟她一樣好、歌也唱的不錯,但也許是因為我女兒比較受到注目的關係,這位朋友就開始會用酸溜溜的話來對應她。我女兒並沒有感到難過,但卻有些不知所措,她很喜歡這位朋友,但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這種場景,即使是成人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也不陌生。不管是在公司的同事之間、又或者是在自己私人的交友圈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自己其實喜歡也在乎的人,但因為彼此之間的一些連摩擦都談不上的小事,讓彼此間的交流互動突然尷尬了起來。有的是酸言酸語、有的是刻意冷淡、也有的是擦槍走火而相互指責。
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1. 敏銳,但是不要敏感:最近在上周震宇老師的課時,我再次複習到我們不只要聽對方說出的內容,更要從對方的聲音中設法聽出他的情緒、意圖、和理念。
就我女兒和她同學的對話中,她不但聽到了同學所說的話,同時能感受到背後不滿的情緒,甚至了解對方並無惡意、只是覺得有些不平和委屈而已。
我們要鍛鍊許久的功夫,她居然自然而然的就做到了。關鍵在於要能讓自己夠敏銳、但卻不要過於敏感。
2. 無須正面衝突,但也不要處處委屈:在成人世界中,遇到類似情況,我們也許會選擇開誠佈公的和對方談一談,因為這樣才能顯示自己坦蕩蕩;我們也可能選擇裝作不知道,但小心翼翼的不要無意間更刺激對方、或踏到對方的痛腳。這也許出自於一片好意,但這樣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我問我女兒,她知道對方為什麼這麼做嗎?她聳聳肩說,「也許這樣會讓她心情不好吧!」我又問,「然後呢?」她回答說,她不會刻意避著那位同學、還是會去找她玩;但當她說出那些刻薄而甚至有些傷人的話,我女兒雖然不至於直斥其非或掉頭就走,但她也不會假裝沒聽到、或打個哈哈就此帶過,她會不答腔,而用眼神或表情表達出自己的不解或不滿。
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處理,別說跟同年紀時的我相比了,就算和年輕時剛出職場的我相比,也成熟的太多。當我還在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年紀時,我誤以為坦誠以對就會贏得信任,結果吃了好幾次虧;我又試著耐住性子而隱藏自己的感覺或情緒,結果發現也對彼此間的人際關係沒甚麼助益。過與不及間,往往都無法讓關係更好。
有了些年紀之後,我發現討好別人通常不會是條解決途徑,但委屈自己卻也不會是個好辦法。覺察出對方的情緒和意圖後,誠實的面對自己、也誠實的面對別人,也許會讓彼此更加舒服。
我問我女兒,她知道對方為什麼這麼做嗎?她聳聳肩說,「也許這樣會讓她心情不好吧!」我又問,「然後呢?」她回答說,她不會刻意避著那位同學、還是會去找她玩;但當她說出那些刻薄而甚至有些傷人的話,我女兒雖然不至於直斥其非或掉頭就走,但她也不會假裝沒聽到、或打個哈哈就此帶過,她會不答腔,而用眼神或表情表達出自己的不解或不滿。
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處理,別說跟同年紀時的我相比了,就算和年輕時剛出職場的我相比,也成熟的太多。當我還在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年紀時,我誤以為坦誠以對就會贏得信任,結果吃了好幾次虧;我又試著耐住性子而隱藏自己的感覺或情緒,結果發現也對彼此間的人際關係沒甚麼助益。過與不及間,往往都無法讓關係更好。
有了些年紀之後,我發現討好別人通常不會是條解決途徑,但委屈自己卻也不會是個好辦法。覺察出對方的情緒和意圖後,誠實的面對自己、也誠實的面對別人,也許會讓彼此更加舒服。
3. 勇敢的活出自己:當我傾聽完我女兒的敘述後,我甚至沒有太多發問,只是不斷的說「所以呢?」「那你覺得呢?」她就自然地把她的感覺宣洩而出。我沒有對她的感覺做太多的價值判斷(即使有、也都先暗藏在自己心裡),但心裡著實鬆了一口氣,因為中間沒有太多的負面情緒和困擾的感覺。到了最後,她自然的吐出這樣的一句話:「或許有能力的人才會被別人忌妒,沒能力的人也不會有人忌妒她。但是,我想當一個有能力的人。」這可能不是最謙虛的想法或回答,但我很高興她有自己的主張,而且她不畏懼繼續做自己。
另一點讓我深自反省的是,在我們自己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似乎太過帶有目的性了。為什麼你對老闆的責罵敢怒而不敢言?因為你擔心觸怒他之後只能回家吃自己;為什麼你不敢對朋友說自己很忙、而無暇聽他發洩心情?因為你擔心他覺得你是個自私鬼,以後再也不跟你往來了。當我們對其他人帶有期待、而且是一種帶有自我判斷的期待時,我們跟對方的互動就失去那份真誠了。然後呢?我們被迫一輩子都戴著面具來面對同事和朋友,接著再天天抱怨自己沒法和別人交心。
對我女兒來說,她並非大喇喇地不在乎對方的感受,但她只想當對方的朋友,而不見得是一個隨著對方情緒起伏的受氣包。不忘時時自我省察的做自己,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這讓我也真的學到了一課。
另一點讓我深自反省的是,在我們自己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似乎太過帶有目的性了。為什麼你對老闆的責罵敢怒而不敢言?因為你擔心觸怒他之後只能回家吃自己;為什麼你不敢對朋友說自己很忙、而無暇聽他發洩心情?因為你擔心他覺得你是個自私鬼,以後再也不跟你往來了。當我們對其他人帶有期待、而且是一種帶有自我判斷的期待時,我們跟對方的互動就失去那份真誠了。然後呢?我們被迫一輩子都戴著面具來面對同事和朋友,接著再天天抱怨自己沒法和別人交心。
對我女兒來說,她並非大喇喇地不在乎對方的感受,但她只想當對方的朋友,而不見得是一個隨著對方情緒起伏的受氣包。不忘時時自我省察的做自己,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這讓我也真的學到了一課。
在當爸爸之前,我一直很害怕擔任為人父母的角色,因為我從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現在發現,自己當初其實過慮了,我也許始終都不是一個最會教小孩的爸爸,但從和我女兒相處的過程中,我反而學到了很多,也很高興有幸和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之一:一個小學生在跳蚤市場學會的五堂課
延伸閱讀之二:去了還想再去的國家太空中心之旅
延伸閱讀之三:從小孩子的演講比賽,學到更多關於上台講話的技術
延伸閱讀之四:有話直說太傷人?變調的香港三天兩夜行
延伸閱讀之五:讓課程值得一上在上的關鍵價值──重新踏進周震宇老師聲音班的四點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