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不是遊記的曼谷行感想

終於從泰國行回來了!一回來,馬上就要迎接緊湊的課程,心裏再度浮現我的教練之前給我的忠告:何不少接點課,把每堂課更專心地上好,同時有更多時間享受自己的人生?

當然,若不想法子去實現的話,夢想始終只會是夢想。回到現實世界,還是得先腳踏實地的把眼前的事做好。部落格肯定還是要每天持續寫的,我知道在上班日與大家分享泰國行的感想很殘酷,但要剛回國的我馬上開始分享另一些硬梆梆的題材,豈不是對我更殘酷?


所以,就讓我對自己好一些,與大家分享我這趟泰國行的一些感想:

1.  太超值的飯店價格。我這段時間收到最多的私訊主題,不是要我寫什麼狀況題,也不是與我分享最近的NBA各隊異動,而是問我說,我的飯店和機票到底多少錢?

先講飯店吧。曼谷並不是我最喜歡造訪的亞洲城市,但我卻在去年和今年接連跑去曼谷度假,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當地的飯店一間比一間豪華,而且價格實在很親民。

就以我去年和今年都入住的Eastin Grand Hotel來說,光是它在14樓的露天無邊游泳池,幾乎每天都擠滿了各國比基尼美女在池畔拍照上傳instagram,熱門的程度就不難想見。對我來說,這家就在知名的藍象餐廳旁邊的飯店之所以吸引我,當然不單單是因為舒服而漂亮的泳池而已,它的自助式早餐幾乎無可挑剔,而它的交通便利性也讓我非常滿意它不是「靠近」 BTS空鐵站而已,而是直接有空橋連接到飯店,幾乎是一出站即達飯店,對常搭BTS趴趴走的逛街客來說,實在是個夠方便的選擇。


這樣的飯店一晚要價多少?今年的價格雖然比去年來的貴,但我一晚只付了不過三千元出頭,不僅包含早餐,而且小孩入住還不用另外加錢。

幾天前我也分享過,我因颱風而行程提前一天出發,臨時加訂的另一家五星級飯店則更便宜,要價一晚就連三千元都不用,一樣是帶著小孩入住而不用另外加錢(出發那天的急忙應變請點此)。

我有一位朋友剛剛才向我哭訴,宜蘭的某家知名飯店要價一晚兩萬元,而他今天才打電話去問,另一家東北角的飯店也要價一晚超過一萬元。

他講的那兩家飯店,正巧我之前也都入住過。不只如此,包括蝴蝶谷、涵碧樓、瓏山林、我也都入住過,老實說,這些飯店或度假村都不錯,但我不是很情願再花那麼貴的價格換取那些住宿經驗。

有人或許會說,出國要花機票錢啊!去年我和女兒倆人一起到曼谷,正好是我第一次搭乘廉航。有了上次還不算太差的經驗後,我們今年又選擇了另一家廉航到曼谷。就以這兩次經驗來說,我想我以後再也不會搭華航或長榮到曼谷,因為價格實在差太多了!

雖然是暑假期間,但我們一家三口搭廉航來回曼谷,含稅的實付價合計還不到一萬元。就在幾乎相同的區間中,我正好有另一位朋友帶著一家四口也到曼谷來玩,他們夫妻倆用的是里程數兌換的免費機票,但他的兩個小孩一個人的來回機票就要13900元,也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廉航機票票價加起來還有多的價格!

我對他寄予無限同情,因為我之前也拿過免費機票飛北海道的札幌,當初的理由就是,我想找一個廉航沒飛的地方,這樣我付小孩的機票錢時才不會覺得太不划算;但後來札幌也有廉航開始在飛,我想我之後會搭一般航空去的亞洲城市恐怕愈來愈少,因為價格實在差太多了。

況且,廉航要付費買托運行李的設計,在我看來更是一項利多,因為可以用來克制另一半的購物欲,誰曰不宜?

2.  物價 vs 薪資。之前在換日線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泰國的薪資在十年來成長加倍(連結點此);我太太之前也才在泰國招募當地人才,也證實了這樣的見解,那就是泰國的白領階級近兩年的薪水是突飛猛進。

來到曼谷,你會發現,除非你是要去購物中心買進口品牌,否則以當地食衣住行的物價來說,曼谷比起台北真的是負擔輕了不少。就拿可樂來說吧,台灣的可口可樂在全世界來說,已經是夠便宜的了,但台灣便利商店一罐要價25元的可樂,在曼谷的便利商店只賣17元。到餐廳吃飯也是,我們即使在精華地段的高檔餐廳中,把螃蟹和虎蝦等各式海鮮盡情點到我們快要吃不下的程度,結帳時大概總是2000元有找;而在台灣呢?我們可能花上近兩倍價錢才能吃到同等級的料理。


我寫下這段的重點,並不是要說東南亞物價有多便宜,因為那很正常,而且我其實認為我們不應該追逐更低的物價;我真的想說的是,萬一大家的收入增加,但物價卻又如此低廉,對泰國白領階級來說,生活該是如何的享受?也難怪我好幾位就住在曼谷的泰國朋友,他們平常的生活為何總是那麼讓我欣羨了。

對照實質薪資未漲且反而倒退的台灣,我一直認為,每次滷肉飯漲個5元就可以做成一則新聞,其實是很變態的;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薪資上升,進而讓物價合理的反映出人事成本,接著再讓薪資更加上升,形成一種正向循環。這也是為何之前華航罷工時,我不但支持他們的權益,更支持罷工可能造成的成本上揚(華航罷工事件的感想請點此一直以價格為由而壓抑成本,而將人力成本視為最該被壓抑的一環,這樣的經濟體怎麼會有未來?我們的重點從來就不是物價過高,而是我們沒有拿到我們該拿的薪水。當我們每次在喊我們的油價是鄰近國家中最低時,我們有看看那些所謂「鄰近國家」的大學生起薪都是我們的兩到三倍嗎?我們要用低薪資且低成就的人才策略和別人去做國際級的競爭嗎?

不用再看什麼日韓或香港了,看看泰國、看看白領階級薪資也逐漸竄起的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我們的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3.  計程車 vs 太眾運輸。泰國並不是樣樣不漲,舉例來說,我之前沒有留意到,但曾幾何時,搭乘BTS空鐵或MRT地鐵等大眾運輸系統時,費用好像愈來愈高了。


之前泰國也是我負責的區域之一,在那時,我到曼谷的機會,搞不好比去上海或香港還多。曾經有一次,我臨時要和當地的物流及倉儲解決一個問題,多人視訊講不清楚,我乾脆直接搭機飛過去,一天內開了三個會,睡一晚而隔天就回台灣。在那時,我通常只有一個人搭大眾運輸系統,所以還沒什麼感覺。

這趟過來,帶著一家三口,赫然發現,我到很多地方,居然搭計程車都還比付三個人的BTS費還便宜!

回來後上網一查,才發現它們的BTS漲價了,而且一漲就超過25%

在台灣,若是捷運或公車漲個25%,只怕民眾會吵翻天了吧?

相較之下,曼谷的計程車真是便宜,若不是在某些熱門景點就自動變成不跳錶而需要講價,市區內一趟經常連100元都不到的計程車,實在夠經濟實惠。(曼谷計程車在塞車時停等的費用費用,往往比實際在路上跑的費用還貴,想要知道甲地到乙地究竟搭計程車跳表會花多少錢,我都用這個網站,連停等時間的費用估計都蠻準的)

但不管是在泰國或是菲律賓,不論是計程車、嘟嘟車、還是摩托車,這種要講價的過程,以及遇到外國人就打算不宰白不宰的心態,實在讓我很煩。

有人或許會說,我不是會一談就贏嗎?難不成遇上泰國的計程車司機就不適用?

雖然我的談判技巧是技術而不是魔術,但這個談判的技術也不是很難。你只要站在原地、反覆的問價,然後連續拒絕並大動作的揮走計程車三次,通常第四台還願意靠過來的計程車,要嘛就是願意答應跳錶、要嘛就是直接問你究竟要多少錢才肯搭,萬試萬靈。

但這樣沒有技術可言的過程,即使讓我得到了很漂亮的價格,我也沒有談判得利的快感,反倒對這種預測性太高的過程很無奈,所以不如不談,繼續往BTS站走去還比較踏實。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一個BTS一出站就能到的飯店。

或許,你又會問,反正沒差多少錢,為何不就乾脆付了、圖一個爽快呢?

因為,我相信這種現象的存在,完全來自於供需法則,有人需要付出溢價來搭車,所以就讓很多計程車司機試圖喊價而不跳錶。假如我們想得到一個公平的待遇,首先就不應該讓這種需求產生,否則,我們還是每次得面臨那種赤裸裸的坐地喊價醜態。

4.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拜颱風所賜,這趟泰國行的前半段,都沒有什麼工作上的合作夥伴來打擾,讓我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我的另一半就不是那麼幸運了,不但還是得處理很多工作上的事,就連他們泰國辦公室都不放過她而不時來電「關懷」。

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再方面回想起自己以前在企業內工作的樣貌,24小時無休的line訊息聲、抱著筆電而在馬來西亞小島的飯店中完成工作;當時的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無奈,甚至還有些得意,覺得自己真是敬業而能在各式各樣不同的環境中克服挑戰。

然而,當我把角色轉換成一個旁觀者時,我突然醒悟了,對我的家人而言,當初無論何時或人在何處都忙著工作的我,會不會也讓家人感到能體諒但卻不免有些淒涼?我們一定得選擇這樣的工作型態嗎?


早期擔任記者時,許多老外CEO不約而同地吹捧著自己的企業,認為自家最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後來發現,能在每天先去一小時健身房後再回辦公室工作、每天下午五點就準時離開辦公室的,好像只有老闆自己;其他員工呢?通常都在沒日沒夜地繼續賣肝。

曾經,一家知名跨國企業的外籍台灣區總經理,接受我們的專訪而大談如何有效率地工作,重點是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之後,我轉換跑道而加入了企業界,因緣際會認識他的一位手下愛將,卻因為工作壓力而必須因為憂鬱症而就醫,我那時的感嘆,真的很難用筆墨形容。

每個人都知道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我也希望大家真的能設法為自己爭取到一些享受生活的空間。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這不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我們也不應該把這樣的決定當作是老闆的權力。讓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吧!

想看遊記的話,這一篇比較適合:輕鬆一下,來篇波士頓純遊記

延伸閱讀之一:為自己找一個讓自己成長的好教練

延伸閱讀之二:華航空服罷工,寫下勞動權益在台灣能更被重視的新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