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一場魔術秀告訴我的全方位演出三堂課

一場魔術秀,可以讓我們得到些什麼?

前幾天,我帶小孩去看了場魔術秀。我對那個魔術劇團毫不熟悉,但其中一天正好是我女兒參加完三天科學夏令營的最後一天,而兩者的地點碰巧很接近。我心想,反正都要去接女兒回家,不如晚上順便看場秀。
 
正逢暑假,全場果然都是大人帶著小孩。這場秀有個特色,那就是門票驚人的便宜,不論大人小孩,一個人只要200元!在一張電影票只要200元的現在,能只花200元就到一個表演廳、看一整場結合聲光和魔術的秀,説句不好聽的,就算是吹個冷氣消磨時間都值。
 
魔術開演了,秀並沒有在一開場就吸引我,但是沒關係,反正我的預期並不高;接下來的魔術,多半都是一些老梗,而且在節奏的拿捏上不夠到位,但也無所謂,反正小孩子覺得熱鬧不沈悶就好。坦白說,上半場給我的感覺,其實就是「幸好我只花200元而已」
 
沒想到,下半場開始,整個表演漸入佳境。先是一場單人聲光秀,馬上抓住了我的目光;再一場人體切割的表演,我以為自己已經在現場或電視上看過上百次相同的表演了,哪知當現場把女助理分成兩半、而分別推到舞台兩側時,我還是不由得感到驚奇。

 
最後一場壓軸的漂浮秀,更讓人驚喜連連。我原本心想,不就是吊鋼絲嘛!吊起鋼絲、讓人浮在空中,哪有什麼困難?
 
但接下來就妙了,魔術師和助理不斷的旋轉交錯換位跳舞,我開始有了疑問,這樣鋼絲不會被纏住嗎?接下來助理平躺懸空漂浮在空中,我更是懷疑,這樣應該要不只一根鋼絲才做得到吧?正當我還在思索鋼絲這樣該怎麼吊時,魔術師突然由上而下拿一塊布把浮在空中的女助理罩住,我這時就更疑惑了,假如真在上方有鋼絲,布又怎麼蓋得上去?
 
不給觀眾太多思考的空間,突然平躺的女助理向上升到了半空中,整整有超過一層樓高;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此時,魔術師也突然飛到了半空中,當他把布一掀,懸空的女助理就在空中消失了!
 
我知道魔術表演多半是視覺的幻術,但隨著觀眾如雷的掌聲,誰管中間的機關竅門是什麼?我只想跟著大家一起叫好,享受那被魔術娛樂的高潮。
 
表演一散埸,許多小孩立刻向出口衝去。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想搶著去排隊、等著和表演結束的魔術師合照留念。這整埸的表演顯然是十分成功的,觀眾的熱情反應就可以說明一切。
 
當然,我不只想和大家分享看了一場魔術秀的經歷。我的重點,是想從這一場表演中,擷取出一些參考。以我來說,可以應用在自己的課程安排,而以各位來說,無論是產品簡報、公眾演講、甚至活動安排時,應該都可以得到一些借鏡:
 
1. 票價實在太便宜了!一個人200元,真的是太佛心的價格。我想,主辦單位可能對魔術有很高的熱忱吧,所以才想用盡可能低廉的價格,吸引更多的觀眾入場。但就算一場來個500位付費觀眾,總營收也不過10萬元;扣掉場地租金和燈光音響的費用,加上這個表演團隊所用的大型道具,看來也都要不少成本,絕非一般我們在一些遊樂園能看見的免費魔術表演可比。像這樣的收費定價,真的是一場合算的生意嗎?
 
當然,我之所以寫下這一點,並不是想幫他們算帳。我只是看到,或許正因為票價不過區區200元,所以現場有些成人觀眾,完全無視開場時的提醒,整場就拿手機打手遊打到散場,又或是不時掏出手機來查看FB或line。或許對這些人來說,他們自以為這是他們的自由吧!但姑且不論表演精不精彩,他們的這種行為,不但對同場的其他觀眾是種干擾,而且會讓身旁的其他觀眾誤以為,自己那麼認真投入真傻,接著恐怕就是每個人都拿出手機來各自做自己愛做的事了。
 
試想,假如這場表演的收費不是200元,在一場8000元的表演中,還有人會無聊的把玩手機嗎?即使真有這種人,我想他們可能寧願省下這8000元、在家自己玩手機吧。
 
企業培訓時,往往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很多前輩曾經吿訴我,職業講師就是得把課講的夠精彩,讓台下學員根本不想拿起手機。我的課上得算是不沈悶的,但我還是覺得這是項很大的挑戰。因為跟我那天看到的魔術師比起來,我既不會漂浮在空中突然消失,也不會吞劍和跳火圈,我真能每天都讓滿場學員中的每一位、7個小時都全神貫注嗎?
 
其實,其中一個很大的關鍵,在於多數課程都是由公司付費、而學員都是被指定強迫來的。
 
然而,不是每家公司都這樣做。我就遇過一家公司,每次都要我出課後作業,而只要上過課而不交作業的學員,公司與他的聘僱合約中,就有規定要求他支付自己的培訓費用。另外有好幾家公司,把培訓的成效直接押在那些學員的主管KPI上。也就是說,別説上課不專心了,若是受過培訓後成效不彰,主管們的考績會被影響、搞不好年終的紅利就少了一大截,可想而知,若真的如此,主管只怕會咬牙切齒的和那些上課同仁好好「溝通」一番。
 
也不全是這種強制性的手段才能奏效。就有一家汽車公司,只讓績效好的那群同仁才能來上課,晚上再順便享用溫泉和美食。把培訓當做一種激勵的手段,同仁上課的氣氛當然好到不能再好,而且來年他們會更加努力,因為他們當然不想要變成別人來上課、自己卻得留守拚業績的那一群。
 
不只培訓,很多公司內部的激勵活動也都可以如此設計。你若是公司出錢吃大鍋飯,每位員工都可以出國員工旅遊,通常會落到公司怎麼辦、員工怎麼嫌的地步;去哪裡都嫌、吃什麼都挑、就連員工大會時都還不忘滿腹牢騷。
 
但是,若公司明定,績效好的事業群可以去北歐極光之旅15天,費用由公司全額補助,而且還不扣員工自己的假;績效不達標準的事業群,員工旅遊就變成北港蘇澳的港澳二日遊,而且還不准員工請假不去,回來還必須寫心得報告,請問員工還有心思抱怨員工旅遊嗎?不如好好拚績效較實在啊!
 
所以,低價甚至免費,會為你吸引來一群顧客,但那不但是你的目標顧客,你也不見得能用低價就收買得到他們的心。
 
2. 3大元素,讓現場掌握可以更完美
 
  (1)由觀眾的角度來看自己: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場魔術秀顯然是經過設計的,而不是一場急就章的演出。
 
但是,中間某些單元的環節,顯然無法得到現場觀眾的共鳴。魔術師在台上應該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當台下掌聲稀稀落落時,他就會故做鎮定的草草收場。
 
為何如此呢?因為他們的原始設定可能是,節目要緊湊才會好看,但對某些魔術來説,觀眾可能還看不清楚精彩之處在哪裡,魔術師就已經進行下一個動作了。
 
這就牽涉到兩點:一個是距離,另一個則是目標群眾到底是誰。
 
某些涉及較小道具的魔術,例如説是一個戒指,前排觀眾或許還看得清楚,但對10排之後的觀眾,看起來就像一齣有聲音的默劇了。
 
隨著場地的大小,調整表演的型態或更改相關設計,表演才能更精彩。
 
現場有成人,也有小孩,而且是年齡層跨越很廣的小孩,從國中生到還在吃奶嘴的都有。
 
所以,當在做活動設計時,究竟該演給誰看呢?該用什麼樣的演出方式,才能讓這些人開心愉悅而收獲滿滿?表演者的功力,其實不只來自於自己表演的難度有多高,而可能是如何能讓全場屬性各異的觀眾,都能得到一定水準之上的享受。
 
  (2)語調及節奏的掌控:和前一點也有關連,即使兩個表演的節目都一模一樣,但改變了節奏,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其中一種節奏的拿捏,來自於操作魔術的手法。若能與前一點相結合的話,就是要能從觀眾的角度來看,簡單說,就是要能發揮同理心,自然就能知道,如何調整節目或表演的節奏,觀眾能看的更投入。
 
也許,有人會認為,要能演的一氣呵成,才能證明自己的功力吧!但是,適時加入一些停頓,觀眾才有機會消化。
 
另一個重要的工具,則是說話的語調
 
幾位不同的魔術師,共通的問題就是,語調讓人聽起來,完全無法產生意識上的共鳴。倘若我們把他們的每句話、逐字逐句寫下來,肯定不難發現,這𥚃面有好多讓人感觸良多的好故事啊!但是,就因為語調運用上出了問題,不但無法得到全場觀眾的認同,甚至讓人覺得台上一講話時,場子就冷掉了就陷入一種無聊的狀態。
 
假如你是一個經常需要對客戶做簡報的人,又或者你是經常需要向部門同仁發表講話或感想的主管,你明明覺得自己口語無礙、而講的無比流暢,但台下聽眾卻總是一副剛拔完牙般不自在的表情,你或許該從自己的節奏掌控或語調運用開始修正起。
 
  (3)讓開,讓專業的來:在每段主魔術展開之前,會有不少舞蹈或劇情的表演。明題看的出來,這個劇團相當用心,應該參考過不少國內外其他魔術甚至其他型態的表演,所以他們其實在這種串埸的演出上也都有設計且很有想法。
 
但是,即使他們很認真,串場表演總讓人覺得少了一味。並不是表演上有什麼瑕疵,而是真的表演的力道就只有到那裡了。

舉個例來說吧,很多舞蹈的節拍都抓的很準,但舉手投足間的肢體動作就少了些頓點和力道,所以水準就只能停留在大學社團發表會或迎新晚會上的水準。
 
我猜想,這可能是魔術師凡事自己來而土法鍊鋼的結果。可是,這又怎麼能怪他們嗎?當你一場表演只收200元,你要去哪裡找到夠專業的協助?
 
我自己過去也經常需要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土法鍊鋼,所以我不是不能了解他們的苦衷。不過,要想自己得到更高的肯定,就勢必得讓自己愈來愈專業。因此,讓魔術師專心在本身的魔術表演上精益求精吧!這場的魔術表演已經很不錯了,但若有專業的舞台設計、編舞、和更專業的燈光音響協助,效果只怕會好上不只十倍,而觀眾也不用再擔心會被舞台上的旋轉效果燈照的眼睛搞不好會失明了。
 
3. 故事需要高潮。我在講授「說故事的技巧」這門課時,經常運用敘事弧的構念,協助大家舖陳出一個故事。
 
很多人的故事講得不夠好,往往是因為太過平舖直敍,彷彿交代流水帳般的平淡到無聊的程度,當然就無法在故事的聽眾心中激起任何漣漪。
 
有另外一種人的故事也始終效果不佳,而這種人往往覺得自己很無辜,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故事明明高潮迭起啊!為什麼聽眾卻不買帳?
 
這種人往往是被簡報技巧中「開場要吸引對方注意」的字面意義所誤導了,所以一開場就成功的抓住全場的目光、而將氣氛帶向一個氣勢驚人的高潮。
 
但是,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高潮愈是氣勢磅礴、接下來故事就愈容易陷入低潮;講者自以為是高潮迭起,但聽眾的感受卻像是你油門一直想催、但卻始終催不上去,最後把整個故事弄的虎頭蛇尾。
 
這場魔術最後贏得滿堂彩的關鍵,不是整場表現毫無瑕疵,也不是創意無限而賣點新奇,而是他們壓軸的兩個表演,成功的把整個活動帶往了一個反差夠大的高潮
 
因此,當你在策劃一個活動,或是準備一場簡報時,即使你有心或無意的犯下前面提到的任何一點(或全部的)錯誤,你還是有機會挽救整個活動或簡報。方法就是在觀眾還沒憤而離場前,設法在結尾為自己的故事製造出讓人驚豔的高潮。
 
我們當然希望每次的整個活動都完美無缺,但是,但完美不可強求時,或許可以從先幫故事規劃出一個高潮開始做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