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我其實要談的不是上課,而是這頓午餐。
一群人聊得正開心之際,突然其中一個人悄悄不見了,結果他居然跑去結帳了。我們發現了,相當過意不去,想要掏錢給他,他豪爽地說,「我喜歡大家相互請來請去,不要跟我來什麼go Dutch」。
豪氣干雲,讓人聽了也開心。之所以開心,不是因為有人請吃飯,而是感到一股意氣相投。
我有一位好友,因為工作之故長居上海,而幾乎每回我去上海,只要兩人時間湊得上,一定相約吃飯聊天,起碼聊到餐廳關門為止。以前很簡單,反正我去上海就給他請,他回來台灣就給我請,彼此從來不計較誰去買單。
後來,我比較少去大陸了,但只要他有回台灣,我們還是會一起相約吃飯敘舊。本來我照例去付帳,但他正色地說,既然我都不怎麼去上海了,那吃飯一定要輪流付帳,否則他也不好意思找我了。
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計較的。但所謂的不計較,反倒是要為你的朋友多多計較,千萬不要讓他有一絲一毫吃虧。
這還不是唯一的例子。
我之前在一家法商工作過,當時跟我在同一個團隊緊密合作的法國戰友們,後來幾乎每隔一、兩年也都會來台灣洽公,而每次也都會抽空約我出來。
老同事遠道而來,我盡份地主之誼總是應該的。沒想到,他們從第一次見面吃飯起,就跟我胡扯什麼「在法國文化中,誰邀請對方,當然是由邀請者付錢,哪有地主之誼這回事?」我只是笑笑,知道他們是一片好意,當然還是把帳單搶去付了。連請了兩回後,他們真的極其鄭重地跟我說,他們是因為想跟我聊天,才找我一起吃飯的,假如我每次都要堅持付帳,他們真的不好意思次次都來找我。所以,就跟上海的那位朋友一樣,我們也達成了一個輪流付帳的協議,而他們繼續每趟都歡喜的來台灣與我相聚。
團體聚餐不算,其實,若是私人聚會,每個人都會把「錢不是問題」掛在嘴上,以顯示自己的海派。但若真的要讓朋友做的長久,雙方都抱著不要讓對方吃虧的想法,或許更能讓友誼長存。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不會因為某人報公帳而招待我去米其林星級餐廳而覺得感激,因為那反倒像是廠商來籠絡客戶;真正的朋友,是會半夜來找你一起去個小攤吃些滷味消夜,雙方根本不在意誰來付帳那種交情。
之前在美國念書時,不少台灣同學經常一起上館子用餐,結帳時總是大家分攤(某些餐館不能go Dutch的各自結帳);這時,總看到某些人會因為四捨五入後是否會多付一元美金而計較,又或者是沒點飲料的覺得不公平,而開始嚷嚷著不該以人頭數均分帳單金額。
說也奇怪,那些愛計較的,反倒是家境不錯、車也開得比較好的那群人。遇到這種場合,我通常沒什麼耐心去計較該怎麼分,雖然我當時也是窮學生一枚而手頭拮据,我經常就多掏個20元美金出來,就說多的就算我的吧(可見當時有多拮据,因為我還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地把整頓餐費付掉)。
當然,之後我對那些愛計較的人,也就敬而遠之了。
一起吃飯,求的應該是一份愉悅的滿足感,在那邊爭幾塊錢,哪來愉悅可言呢?
回台灣之後,我在台北的大直美麗華附近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回,臨時接到一位高雄來的朋友來電,原來他已經在美麗華裡面一家餐廳吃飯了,邀我一起去吃。我心想,反正近嘛,不去不好意思。
幸好我臨時出門也沒忘了帶信用卡,一到現場,居然他老兄和一群「他的」朋友已經坐滿一張大圓桌;現場有超過十個人我根本不認識,但酒醉飯飽之餘,他就真的坐著等我去結帳!我強顏歡笑之餘,心底正在淌血,因為一頓午餐就花了快兩萬,而且是請一堆我不認識的人!
後來,我們不至於老死不相往來,但我人若到高雄,別說找他吃飯,根本連事前都不敢讓他知道,因為我寧願他欠我人情,但這個人的人情我欠不起啊!
其實,我們常用”go Dutch”這個詞,但即使我到荷蘭去,我的荷蘭朋友也會拿這個詞開玩笑,跟我說「你就該知道我們荷蘭人是世界有名的愛計較喔!」然後呢?玩笑開完後,他們還是搶著買單,一定要盡他們的地主之誼。
吃飯學問大,不只要做個捨得花錢請朋友吃飯的人,更要讓自己成為朋友也樂於掏腰包請你吃飯的人。友誼長存的秘訣之一,就是讓彼此吃飯都能吃得很開心啊!
延伸閱讀之一:足以讓友誼變調的香港三天兩夜行
延伸閱讀之二:跟友誼長存無關,但為了感謝答謝大家對本篇的支持,特地寫了個續篇
延伸閱讀之三:另一次開心的用餐體驗
延伸閱讀之一:足以讓友誼變調的香港三天兩夜行
延伸閱讀之二:跟友誼長存無關,但為了感謝答謝大家對本篇的支持,特地寫了個續篇
延伸閱讀之三:另一次開心的用餐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