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用X世代和Y世代來區分,但其實現在35歲以下的職場戰將都算Y世代(Z世代則至多還在念高中),你若把一位35歲的同仁和20出頭的新鮮人相提並論,那位已經被職場摧殘多年的35歲同仁肯定會大聲抗議。
更何況,許多年輕人也有一個老靈魂,許多舊世代的成員心態也未必會隨著年紀而成熟,所以我一直認為,年齡只是個參考值,而不是一個管理上的絕對基準。
以我來說吧,雖然兩鬢都已經斑白了,但偶遇初進職場的凍齡舊同事時,她一聽我說話,就說「Alex一點都沒變」。她指的肯定不是身材或相貌沒變,而是指我的個性風格看來也跟廿年前差不了不少,真不曉得該說自己是執善固執,還是該怪自己毫無長進。
不過,即使年齡只是個參考值,那只代表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地把同樣年齡區間的人都歸成新世代,但不代表我們能夠一以貫之的用舊方法來領導或管理這些新世代的成員。
新世代有些什麼特徵?我最近去游泳時,在更衣室遇到一個陌生的年輕人。或許是淋浴間的水聲太大,剛淋浴出來的他、衣服都還沒有穿好,接起電話就用整間更衣室都聽得到的嗓門與朋友聊起來。
原本看他的外貌之年輕,我還會懷疑他是不是還是在學的學生,後來一聽他的談話內容,才確定他已經出社會上班了。為什麼那麼確定?因為他在電話中交談的內容,就是和他的朋友分享應徵的經驗,以及幾家特定公司的薪資福利好壞。
可別怪我偷聽別人的私事,實在是他的聲音大到不只是能讓所有人聽到,更已經幾乎是一種干擾,讓人潛意識中有一種想巴他頭的衝動。簡單說,我根本對他的談話內容毫無興趣,但卻被迫聽進去一大串有的沒的,而且他一講就超過廿分鐘!旁人心中的OS應該都是,「你為什麼不趕快把衣服穿好,然後拿電話去外面講呢?」
雖然這不是個職場空間,但這個年輕人的舉動,卻更真實地顯露了部分新世代的特性:
1. 以自我為中心
當哥白尼告訴大家,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時,差點沒引起暴動。但你若對今日的新世代說,他其實不是宇宙的中心時,他可能真的會找朋友一起走上街頭抗議。
以自我為中心,好處是有自信,壞處則可能流於容易自以為是。
在管理上來說,面對強調自我意識的新世代,不屬於跟他同一掛的你,再以無法用「命令」和「教導」的方式來與他們互動;取而代之地,你必須要能「引導」他們。簡單說,他們不會盲從,所以你必須要有夠好的說服力。同時,你不但要有比你自己當年的主管更好的耐心,你還要有更大的容錯力,也就是時時都要能容忍他們在嘗試的過程犯錯,而且你自己還要有隨時跳下來收尾的能力。
另一個比「引導」更進階的技巧,則是把每項任務都化成讓新世代覺得是一種自我挑戰,也就是讓他們自己以他們的自我中心為動力,進而把每項任務完成。只要心臟夠強,你會發現,原來自我中心也不是那麼負面,很多任務不但完成的比我們期待的更漂亮,而且還會有許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創新。
2. 不自問「怎麼做會最好」,而卻常以「為什麼不行」去挑戰他人
就拿那位在淋浴間打電話的年輕人來說吧,你若是真的去勸阻他,無論你的口氣多好,他第一時間的反應很可能都會是「為什麼不行?有貼公告說這裡不能講電話嗎?」
搞不好當你看到前半段的敘述時,你也會有同樣的疑問。
我不想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標準來論戰,就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而不敢代表任何一個世代發言:我認為所有人的權利,都應該在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權力之上,而所有人的自由,都應該建立在不妨礙別人的自由上。
所以,就我的觀點來說,這既不是多數決,更不會是「我不想聽就把耳朵關起來不要聽」,而是不管他是什麼世代,請不要在公共空間打擾我耳根清靜的權利。
再者,就他自己來說,我覺得他的行為涉世未深到可笑的程度。光是你透漏自己任職公司的點點滴滴,外加對其他公司點名道姓的品頭論足,程度之張揚,對部分規定嚴格的公司來說,恐怕是輕則懲戒、重則開除了。
與第1點不同,遇上「為什麼不行」的質疑,我恐怕不會順著他的意而只是試圖引導。我若是他的主管,我會很認真地反問他,「為什麼可以?」再嚴一些,我不會聽個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就罷手,我會接著說,「給我100個理由吧!」
無論他屬於什麼世代,這個時代的競爭是很殘酷的,我們還是得讓他了解,我們並沒有這個義務,凡事都幫他想一個必須去做或必須不做的理由,那應該是他自己的功課。
3. 對即時互動的需求及習以為常
無論喜不喜歡,各式各樣的聯網設備及網路社群的行為,影響了這個時代的每個人。而對新世代來說,手機、wifi、和行動電源,就是他們的生命。
一位不看NBA的朋友,那天居然跟我聊起Kobe退休。我正好奇他怎麼知道,他卻無奈地說,「沒辦法啊!Kobe退休那場比賽時,我們公司的網路幾乎整個停頓了,讓我當時連想發個e-mail都不成。」原來,許多人雖然當時人在辦公室,但卻全都用公司的wifi在看那場比賽。
現在知道,很多公司老闆為什麼寧願那天讓大家放假了吧!不是老闆自己也很支持NBA或是Kobe的球迷,而是既然讓員工上班也沒生產力,搞不好還讓一些來專心上班而不看球的同仁備感心酸及不平,不如就讓大家放假,還可以為自己搏得一個開明的美名。(而且以後要凹他們加班,也比較師出有名 )
既然新世代有大量即時互動的需求及習慣,對主管來說,更即時的鼓勵、回應、和互動,就更是一個不得不做的工作。
再次強調,我不認為年紀輕的就一定屬於新世代,所以年輕朋友們也不用急著對號入座,大聲喊冤說「我又不會這樣!」相反的,應該是用心態條件來定義究竟誰是新世代。
更何況,即使這篇感想看起來只談到新世代的缺點,但我當然也認同新世代有許多優點,舉凡更具開創性、更能利用科技強化工作效率、更能兼顧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更重視整體環境…優點實在太多了,不過,那都是另一個故事,得留待下回再續了。
延伸閱讀之一:新世代管理-要化被動為主動,就讓他們跟我們一起決策吧!
延伸閱讀之二:新世代管理不可不知的有效回饋
延伸閱讀之一:新世代管理-要化被動為主動,就讓他們跟我們一起決策吧!
延伸閱讀之二:新世代管理不可不知的有效回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